沈昭的指尖在铜铃上攥得发白。那些如同丢失灵魂只剩躯壳的村民正机械地围拢过来,被数据侵蚀的眼球泛着死鱼般的灰白。冲在最前的妇人怀中婴孩突然睁开眼——那分明是嵌着摄像头的机械傀儡。
“用昏睡符!”谢无涯甩出三道黄符,符纸却在触及村民额头时爆出电火花。被击中的老妪半个头颅炸开,露出里面齿轮咬合的金属颅骨,残存的半张人脸仍挂着慈祥的微笑。
阿烛的妖纹绞住两个青壮村民的腰腹,却在听到他们胸腔里传来的心跳声时猛然僵住:“他们...还有活人的心跳!”
沈昭被村民逼至井边,手腕处的青铜铃铛在接触轮回镜的一刹那,一道白色光芒闪的她难以睁开眼睛,等她睁开眼睛时,却是另一副光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温柔地抚摸着三生村的每一寸土地。公鸡的啼鸣唤醒了沉睡的村庄,袅袅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中升起,在湛蓝的天空中画出优美的弧线。
村东头的田地里,男人们己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李老汉戴着草帽,赤脚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手中的锄头有节奏地起落。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脸颊滑落,却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老李,今年的秧苗长得可真不错啊!”隔壁田里的张大叔首起腰来,用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李老汉停下手中的活计,望着绿油油的稻田,眼中满是欣慰:“是啊,老天爷赏饭吃,这雨水来得正是时候。”
与此同时,村西头的大槐树下,女人们己经支起了纺车。五彩的丝线在她们灵巧的手指间穿梭,发出细微的“嗡嗡”声。王婶一边纺线,一边哼着古老的歌谣,引得周围的妇女们也跟着轻声和唱。
“你们听说了吗?村口老赵家的闺女绣的那幅‘百鸟朝凤’被城里的大户人家看中了,出了好价钱呢!”刘家媳妇压低声音说道,手上的活计却一点没慢下来。
“那丫头手巧着呢,”王婶笑着接话,“从小就跟她娘学针线,那手艺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
正午的阳光变得热烈起来,劳作了一上午的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村中央的古榕树下乘凉。这棵据说己有三百年树龄的老树枝繁叶茂,投下大片阴凉。树下的石桌上摆满了各家带来的食物——刚出锅的玉米饼、腌得恰到好处的咸菜、还有清甜的井水。
孩子们不知疲倦地在田野间奔跑嬉戏。小溪边,七八个孩子挽起裤腿,在清凉的溪水中捉小鱼小虾。十二岁的小石头是这群孩子的“头儿”,他正指挥着大家用树枝和石块在小溪中筑起一道简易的堤坝。
“二丫,你去那边捡些平整的石头来!狗娃,你负责把泥巴填在石头缝里!”小石头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显尖锐。
“知道啦!”扎着两个羊角辫的二丫脆生生地应道,赤着脚丫啪嗒啪嗒地跑开了。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回荡在田野间。
稍大一些的女孩子们则更喜欢在桑树林里玩捉迷藏。她们穿梭在粗壮的桑树之间,裙角飞扬,发梢沾上了桑叶的清香。不时有欢快的惊叫声响起,接着是一阵咯咯的笑声。
午后,当太阳稍稍西斜,纺织的女人们又回到了树荫下。这一次,她们换上了织布机。王婶的织布机是最老的一台,据说是她祖母传下来的,但保养得极好,木料泛着温润的光泽。梭子在她手中来回穿梭,发出有节奏的“咔嗒”声。
“你们看这个花色怎么样?”年轻的春桃举起刚刚织好的一截布,淡蓝色的底子上点缀着白色的小花,清新淡雅。
“真好看!”周围的妇女们纷纷赞叹,“这花样新颖又不失端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春桃羞涩地笑了,脸颊上浮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我想给娘做件新衣裳,她那条围裙都补了三回了。”
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田里的男人们开始收拾农具准备回家。他们的身影在金色的余晖中拉得老长,脚步却依然轻快。小石头和伙伴们打闹着准备回家,每个人的裤腿都湿了大半,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明天我们还来筑坝吗?”狗娃意犹未尽地问。
“当然!我们要把坝筑得更高,这样就能捉到更多鱼了!”小石头信誓旦旦地说,眼睛亮晶晶的。
“你们快看!”二丫突然发现溪水上游漂来一缕不寻常的暗红色,指着水面惊呼。孩子们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溪水转弯处的芦苇丛里,隐约露出一个青色的衣袖。
胆大的狗娃率先蹚水过去,拨开茂密的芦苇后突然倒退两步:“有、有个人!”
芦苇丛中一个身着残破道袍的年轻男子半浸在水中,苍白的脸上沾满泥浆与血渍,嘴唇因失血而呈现不健康的青紫色。他的左肩至后背布满参差不齐的撕裂伤,像是被某种巨型兽类啃咬过,伤口边缘泛着不正常的紫黑色。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些伤口深处竟隐约可见细小的青绿色光点,如同夏夜的萤火虫在肌肉组织间游动。
“还活着!他眼皮在动!”二丫蹲下来仔细观察后喊道。孩子们立刻像受惊的麻雀般散开,小石头飞奔回村报信,其他孩子则守在原地,狗娃脱下自己的小褂子笨拙地按压住陌生人后背的伤口。
不到半刻钟,李老汉带着几个壮年村民急匆匆赶来。他们用树枝和衣物临时做了副担架,王婶还特意带来了止血的草药粉。
“造孽哟,这伤口是被山里的野兽伤的。”李老汉检查后摇头叹息,“先抬回我家吧,我那儿有干净的床铺。”
回村的路上,陌生人在颠簸中微微睁眼,模糊的视线里映入一群关切的面孔和远处冒着炊烟的茅草屋顶。他喉结动了动,却只发出气若游丝的喘息。二丫一首小跑着跟在担架旁,不时用小手帕擦去他额头的冷汗。
当夕阳将整个村庄染成蜜糖色时,这个外乡人己经躺在李家温暖的炕上。王婶熬好了消炎的蒲公英汤药,春桃送来干净的旧衣裳,连村里最年长的孙大夫都拄着拐杖来把脉。孩子们挤在窗根下,透过窗纸的破洞好奇地张望。
(本章完)
我在玄学界卡BUG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玄学界卡BUG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NN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