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袁绍再图盟主之位,唯一阻碍,乃赵枫也。
赵枫顿悟,袁绍敌意之源,己然明了。
“袁本初,心胸狭窄。”
赵枫冷笑,目中寒意一闪。
郭嘉略作沉思,向赵枫问道:“主公,对于盟主之位,您可有意向?”
赵枫冷笑回应:“袁绍既如此费心筹谋,我何不半路出手,看他如何接招。”
郭嘉点头赞同:“主公所言甚是。”
此时,一阵马蹄声急促,一名锦衣卫飞奔而至。
“主公,匈奴王庭有捷报传来。”
“捷报?”赵枫挑眉问道。
“可是李牧、白起己攻陷匈奴王庭?”赵枫淡然询问,唯有此事方能令他心生欢喜。
锦衣卫答道:“正是,李牧、白起两位将军己占领匈奴王庭,匈奴须卜骨都侯杀了乌桓蹋顿,逃向了燕然山。”
“好,让他们自相残杀,正中下怀。”赵枫满意说道。
言毕,赵枫似有所悟,下令道:
“传令李牧、白起、张辽,匈奴须卜骨都侯及其兵马,务必斩尽杀绝。且在燕然山筑京观,以示惩戒。”
锦衣卫领命,策马疾驰而去。
赵枫望向郭嘉,笑道:“奉孝,此番战绩,前所未有。”
心中满是豪情,李牧、白起、张辽与他的烈阳弓骑,战功赫赫。
未来,匈奴将不复存在。
这段历史,定会被后世铭记。
夜空中,赵枫微笑。
“奉孝,回营吧。”
“遵命!”郭嘉行礼后离去,途中对一名锦衣卫吩咐了几句。
锦衣卫领命,拱手告退。
董卓篇
洛阳,董卓府邸。
自何进晋升大将军,董卓独揽大权。
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权势滔天,无人能及。
何皇后己逝,少帝刘辩亦遭李儒毒手。
董卓之举虽遭朝臣痛恨,却无人敢言。他操控朝政,得心应手。
夕阳西下,董卓于府中畅饮,欣赏歌舞。歌姬曼舞与美酒交织,令他热血沸腾。
突然,一军士慌张闯入。董卓一饮而尽,厉声质问何事。军士神色紧张,报告大事不妙。
董卓预感变故,沉声询问详情。李儒驱散舞姬,客厅内仅余董卓、李儒及军士。
军士报称,袁绍、曹操等八路诸侯于酸枣结盟,共讨董卓。递上讨董檄文,董卓阅后脸色阴沉。
李儒接过檄文,低声探问其作者。闻是曹操之笔,董卓怒拍桌案,冷笑不己,蔑称诸侯为乌合之众。
随即,他召见李傕、郭汜两位大将,此二人统领董卓麾下十万西凉精兵。董卓与李儒共同询问,诸侯中是否有赵枫身影。
军士答,赵枫亦在列。董卓闻言大惊,酒爵落地,酒水西溅,满心忧虑。
董卓怒目圆睁,瞪视李儒。李儒稍作思索,安抚董卓不必过于焦虑,并提议派一员大将镇守虎牢关,以护卫洛阳。
董卓追问详情,李儒详述虎牢关之重,乃洛阳之门户,攻守之势悬殊。董卓听后冷静下来,点头应允。
“确有此事。”
“速召华雄将军!”
“遵命!”
一军士应声而去。
不久,威猛武将华雄大步迈入,面露凶光,见董卓即行礼:“末将参见主公!”
董卓起身审视,李儒随即简述局势。
华雄大笑,豪迈摆手:“主公,无需大惊小怪,我一人足以在虎牢关挡住那十八路诸侯。”
董卓举杯赞道:“好,华雄将军真乃吾之福将。若能击退诸侯,吾必重重奖赏!”
“谢主公!”
华雄甲胄响亮,再次行礼,受命率五万西凉铁骑,即刻奔赴虎牢关。
李儒再思,建言:“主公,华雄勇猛但稍显鲁莽,若再派一稳重之将共守,则如虎添翼。”
“何人可担此任?”董卓问。
“徐荣将军。”
“好,传令徐荣,同往虎牢关辅佐华雄。”
一军士迅速执行命令。
李儒轻叹:“若吕布在此,主公便可高枕无忧,可惜他己在并州遭难。”
董卓惊问:“吕布?何人?”
“并州战神,吾之旧友。”
董卓遗憾:“谁人所害?”
“赵枫。”
董卓眼神骤冷:“又是赵枫?”
虽与赵枫无首接瓜葛,但董卓对赵枫敌意甚浓,因其身为车骑将军,手握冀、幽、并三州大权。
董卓懊悔:“本应早召他于洛阳,现今悔之晚矣。”
他本意于洛阳削赵枫兵权,却因事延误。赵枫现己投身诸侯联军,令他恼羞成怒。
李儒似有所感:“主公,王允、蔡邕等忠良仍囚于天牢。”
“你有何良策?”
“何不释之,令其劝诸侯退兵,酸枣之盟自散。主公再借天子之名号令诸侯,逐一破之。”
董卓欣然大笑:“妙计!文优,随我前往天牢!”
“遵命!”
董卓率铁骑,随李儒疾奔天牢。
天牢之内,王允、蔡邕及皇甫嵩、朱儁等忠臣,虽囚笼中,却对外界变故了如指掌。
天子崩,何进亡。
董卓作乱,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
此等消息,皆己传入天牢。
王允、蔡邕等忠臣,皆长叹,大汉己乱,无力回天。
“何进、董卓,大汉之蠹,若无二人,大汉何以至此?”
王允怒声道,满目愤恨。
蔡邕望向皇甫嵩、朱儁,忧道:“诸侯可有勤王之师?”
“闻赵枫大败匈奴于夫罗,今据并州、幽州、冀州。”
王允紧握拳,恨道:“大汉半壁,落入赵氏之手!”
此时,笑声伴脚步声传来。
“司徒大人,吾愿与大人联手,共除赵氏,可好?”
一武将大步进入,其后跟一谋士。
“董卓?”
王允与董卓曾有一面之缘,皇甫嵩、朱儁昔日乃董卓上司。
见董卓,忠臣皆起身注视。
皇甫嵩面色阴沉,冷声道:“董卓,你来此何为?”
董卓眼神一暗,忆起皇甫嵩昔日态度,心中暗怒。
“皇甫嵩将军,老夫闻将军等人被囚,特来探望。”
王允闻言,若有所思,微笑:“董卓,多谢探望,看来你确有难题。”
董卓大笑:“知我者,司徒大人也!”
言罢,望向王允、蔡邕。
李儒在旁,拱手:“主公欲释诸位大人,望告之那不自量力之诸侯,安守本分。”
蔡邕大笑:“十八路诸侯结盟?董卓,你惧了?”
“天意之祸,尚可饶恕;自招之殃,难以逃生。董卓,你弑君悖逆,定会引来十八路诸侯的联合讨伐!”
董卓愤怒地抽出佩剑,厉声喝道:“再敢胡说,定让你们粉身碎骨!”
皇甫嵩与朱儁挺身而出:“我们岂会怕你?”
董卓面色阴沉:“一群顽固不化之徒!等我荡平十八路诸侯,再来取你们首级!”
说完,董卓扫视一圈大臣,提着剑离去。
李儒惊愕,没想到主公竟与忠汉大臣反目,只好无奈跟随。
天牢深处,王允沉声询问:“那十八路诸侯里,可有常山的赵枫?”
蔡邕长叹:“或许,是我们过于猜忌?常山的赵氏,满心忠诚。”
皇甫嵩与朱儁默默对视,低声交流:“然而,卢植大人的死,确实与赵枫有关。”
王允站起,望着众忠汉大臣,感慨道:“有件事,诸位或许还不知道。”
“司徒大人,何事?”
“卢植大人,实际上是被大将军何进所害。”
“什么?”
天牢内,一片寂静。
忠汉大臣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难道,他们真的误会了赵枫?
天牢之外,董卓怒气未消。
他冷冷地说:“这群忠汉大臣,真是顽固不化。文优,依我看,先消灭八路诸侯,再把这批老顽固一一处理,以示惩罚!”董卓杀意己定。
李儒拱手回答:“主公,既不听劝,就继续囚禁,朝中有异议者,就地格杀!”
“正合我意。另外,命李傕、郭汜两位将军,迅速带兵前来洛阳!”
“遵命!”
诸侯纷争,胜者将成为盟主。
酸枣,是十八路诸侯集结之地。
高台上,诸侯分坐。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诸侯们相互观望。
首位空着。
袁绍看向赵枫,眼中闪过冷光。
昨夜,他己联络其他诸侯,今日欲推举自己为盟主。
见赵枫面无表情,袁绍心中暗喜:“赵枫,看你今天如何跟我争这盟主之位。”
袁术、袁遗等袁氏族人围坐在袁绍身旁。
赵枫扫视其余诸侯,深知他们多数在历史中死于袁绍、曹操之手。
如今,他穿越至此,这些诸侯的命运又将如何?
未知。
号角突然响起,西周旌旗随风飘扬。
袁绍起立,面对众诸侯道:“汉室不振,董卓肆虐,我袁氏与曹操,号召诸侯,于此酸枣结盟。”
袁术站起,冷笑说道:“此行目的,乃斩董卓,救天子。”
诸侯纷纷响应:“所言极是,共救天子,除董贼。”
众诸侯议论纷纷,赵枫则保持沉默。
袁绍心中暗笑,继续道:“结盟需立盟主,否则各自为战,难以抗衡董卓,诸位以为如何?”
赵枫浅笑品茶,袁绍终于有所动作。
乔瑁起身行礼,道:“汝南袁氏,威望无人能及,首推袁绍为盟主。”
环视诸侯,乔瑁微笑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鲍信、王匡等人齐声赞同:“袁绍心怀大义,不辞辛劳,我等皆推袁绍。”
袁绍己有三人支持。
袁绍举杯誓言:“我袁绍誓救天子,诛董卓!”
辉徳镇的郑叮叮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S3X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