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碾过的不是雪,是未寄出的家书。”——雪刃连·最后一任司机
柴油味混着雪尘钻进鼻腔,像把冻硬的烟。
顾峥掀开归途号的帆布门帘,驾驶舱里冷得结霜,方向盘却留着半圈掌纹,掌纹里嵌着干涸的机油。
仪表盘亮着两盏绿灯:
左灯标“油”,右灯标“火”。
油灯闪三下,火灯长亮,像老铁锅在锅里敲勺的节奏。
李拜天钻进副驾,把笔记本塞进仪表盘缺口,屏幕自动亮起一条手写路线:
“死人沟→冰镜谷→界碑东→无名山口→喀喇昆仑隧道→家”。
路线尽头是一枚红色回车键,键帽上刻着“还锅”。
次仁多吉掀开引擎盖,
里面没有发动机,
只有一口嵌在钢梁里的行军锅,
锅底焊着柴油喷嘴,
喷嘴正喷出无色火苗。
锅沿刻着字:
“烧到 432 Hz,车就走。”
张开把半袋牦牛骨粉倒进锅里,
火苗立刻变成橙红,
锅开始低吟——
正是 432 Hz,
老铁锅的声音。
履带自动绷紧,
像被火叫醒的兽。
归途号缓缓启动,
履带碾过雪壳,
发出“咯吱咯吱”的碎响,
像有人在雪里翻书。
车窗外的雪原开始倒放:
脚印由浅变深,
界碑由新变旧,
雪崩由碎变整。
林澜举起相机,
却发现取景器里出现胶卷回卷的画面,
每一格都是他们未经历的过去。
车速 20 km/h,
锅火稳定,
履带在雪面留下一条笔首的辙印,
辙印尽头是一面冰镜,
镜中映着归途号,
却少了一节车厢。
冯桥把狙击镜对准冰镜,
镜中车厢里坐着老铁锅,
他正用断勺往锅里添雪,
雪入油锅,
炸出无声的烟花。
冰镜突然碎裂,
碎镜被履带卷进车底,
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
像替冰原补牙。
前方出现一道雪脊,
脊顶插着一排半截炒勺,
勺柄红布迎风,
像路标。
每经过一个,
锅火就亮一度,
车速就提一格。
最后一支炒勺下压着一封信,
信封用冰胶粘在雪里,
封口是一粒冻住的盐。
信封正面写着:
“顾峥收”。
信纸只有一句话:
“锅火到家,就把勺柄插回界碑背面。
影子会顺着勺柄爬回来。
——王喜旺”
顾峥把信折成纸飞机,
飞机飞出车窗,
被雪风托住,
悬在锅火上方,
纸翼被烤得卷曲,
却迟迟不燃。
归途号驶过无名山口,
山口的风把纸飞机吹回,
落在履带旁,
瞬间被碾成雪粉。
雪粉里浮现新的坐标:
N35°19′42″ E78°12′05″
——再西移一米,
像替他们预留的墓碑。
车速降到 5 km/h,
锅火开始颤抖,
火苗颜色从橙转蓝,
像要熄灭。
张开把最后一把牦牛骨粉撒进锅,
火苗重新挺首,
发出最后一声低吟:
“到家了。”
前方出现一道隧洞,
洞口用红漆写着:
“喀喇昆仑隧道·回声壁”
隧道口挂着半截炒勺,
勺背朝外,
像门环。
顾峥伸手扣勺,
勺柄与掌心掌纹重合,
隧道门无声滑开。
门内漆黑,
却传来柴油机的咳嗽声,
像老铁锅在锅里敲勺的尾声。
归途号驶入黑暗,
锅火熄灭,
履带声消失,
世界安静得只剩心跳。
【卷西·归途如虹】 第二章·终
PS:
隧道尽头亮起一盏绿灯,
灯下摆着一口空锅,
锅底用红漆写着:
“欢迎回家,锅己还,火未熄。”
锅旁放着一排空碗,
碗底各映一个影子,
第六个碗里,
影子正在慢慢长出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SK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