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工研究所的区熔炉车间,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息。不再是失败后的焦糊与沉闷,也不是改造时的机油与焊烟,而是一种近乎神圣的、混合着高温、真空与金属灼烧的纯粹“工业”味道。
巨大的炉体重新闭合,如同沉睡的巨兽收拢了鳞甲。炉壁上新安装的热电偶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将炉膛深处的温度变化,忠实地传递到那个经过彻夜调试、焕然一新的控制台上。
控制台区域,之前的线缆和临时飞线己被规整地收束在金属线槽内。那块闪烁着绿色字符的单色CRT显示器旁,新增了一个小巧的示波器和一块显示着复杂参数曲线的液晶屏。
沈静秋、李墨白和负责控制系统的工程师围在台前,神情是高度紧张与极致专注的混合体。他们的目光如同焊枪,紧紧锁定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和曲线上。
“真空度:3.0E-5 Pa,稳定!”
“冷却水流量:额定值105%,正常!”
“A区温度:1380°C,偏差+0.2%!”
“B区温度:1375°C,偏差-0.3%!”
“C区温度:1368°C,偏差-0.5%!控制系统功率补偿中……稳定在偏差±0.8%内!”
李墨白的声音带着一种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的精确,如同在吟诵某种神圣的经文。每一个参数都在预设的狭窄通道内稳定运行,上一次导致灾难性失败的真空泄漏和热失控幽灵,似乎己被彻底驱逐。
这得益于孙工带着赵大刚他们,用近乎偏执的细致,更换了所有可疑的密封件,重新打磨了每一个法兰接触面,并用特制的高温密封脂进行了多层涂抹加固。更得益于沈静秋从那次失败的“眼睛”实验中获得的启示——对热场均匀性的极致追求。
“热场核心区域温度梯度:目标≤15°C/cm,当前实测:13.8°C/cm!涡旋抑制参数生效!”李墨白看着屏幕上代表熔区温度分布的三维模型,那模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平滑过渡,他忍不住低呼,“太棒了!热-流耦合模型预测的层流趋势正在形成!”
沈静秋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但紧抿的唇角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她的目光透过厚厚的观察窗,凝视着炉膛深处。一根经过更严格筛选、纯度更高的硅锭顶端,正在高温下缓慢而稳定地熔融。
这一次,没有灰暗的氧化物,没有浑浊的粘滞。银亮、纯净、如同液态水银般的熔融硅液,在精心控制的热场中缓缓流淌、汇聚,形成一个首径稳定、边缘清晰的熔区。它散发着一种冰冷而神圣的光泽,如同黑暗宇宙中初生的恒星。
“熔区稳定!首径误差±0.5mm!杂质表面张力效应正常!”赵大刚的声音从观察窗前传来,带着粗粝的兴奋,“沈工!可以提拉了!”
“启动提拉机构!初始速度:0.8mm/min!实时监控熔区形态及温度反馈!”沈静秋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战舰的舵轮下达了起航的命令。
控制台前,工程师按下了启动按钮。炉内,精密丝杠带动着夹持硅籽晶的石英杆,以极其缓慢、却无比坚定的速度,向上提拉。熔融硅液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在籽晶下端开始结晶、凝固,形成新的、更纯净的晶体。
这一刻,时间仿佛被拉长。车间里只剩下设备低沉的嗡鸣、冷却水流的潺潺声,以及众人压抑到极致的呼吸声。孙工不再背着手,他凑在观察窗前,浑浊的眼睛瞪得老大,布满老茧的手掌紧紧抓着冰冷的金属护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仿佛能感受到那根新生的晶体在炉膛深处缓慢生长的脉搏。赵大刚则像个最虔诚的信徒,记录着每一个微小的参数变化,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脖颈流下,浸湿了工装领口。
沈静秋的目光在控制台屏幕和观察窗之间来回切换。屏幕上,代表熔区首径、温度梯度和提拉速度的曲线如同三条被驯服的银蛇,在预设的轨道内平稳运行。
观察窗内,那银亮的熔区边缘光滑稳定,新生的晶体如同从液态光华中诞生的神物,缓慢而坚定地向上延伸。没有异常结晶,没有杂质富集的暗斑!
一小时……两小时……提拉速度在沈静秋的指令下,根据熔区形态的微小变化,被精准地微调着。0.85mm/min…0.82mm/min…0.79mm/min…每一次微调,都是对热-流耦合模型和团队控制能力的严苛考验。
当提拉长度终于达到预定目标,沈静秋果断下令:“熔区脱离!启动冷却程序!”
主加热器断电,冷却系统功率全开。炉内耀眼的银光迅速黯淡,被冷却水高速流动的呼啸声取代。但与上次失败时充斥的哀鸣不同,这一次的冷却,更像是一次庄严的谢幕。
炉门在众人屏息凝神中,再次缓缓开启。白色的冷却蒸汽弥漫而出,带着灼热后的余温。吊装设备小心翼翼地探入,将承载着新生硅晶体的石英舟缓缓吊出。当那根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通体均匀、毫无瑕疵的圆柱形晶体暴露在车间灯光下时——
“成了!!”赵大刚第一个吼了出来,声音带着破音的狂喜,猛地一拳砸在旁边坚固的工具柜上,发出巨大的哐当声!
孙工踉跄着扑到近前,颤抖着手戴上石棉手套,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尚带余温的晶体表面。
粗糙的手指划过光滑冰冷的晶体,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涌上了泪花,嘴唇哆嗦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几十年的执着,无数个日夜的煎熬,失败的耻辱与重燃的希望,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掌心下那实实在在的、属于中国的纯净“石头”!
李墨白摘下眼镜,用力抹了一把脸,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他冲到控制台前,飞快地调出最终的过程记录曲线,看着那近乎完美的运行轨迹,激动得手指都在发抖。
沈静秋站在原地,没有欢呼,没有雀跃。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那根被众人簇拥着的硅晶体,看着孙工颤抖的背影,看着李墨白狂喜的面容,看着赵大刚通红的眼眶。
一股巨大的暖流,夹杂着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更深沉的欣慰,从心底最深处奔涌而出,瞬间冲垮了她强撑多日的堤防。
她感到眼眶发热,视线有些模糊。她微微仰起头,深吸了一口气,将翻涌的情绪强行压下。然而,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眼角无法抑制的水光,却泄露了她此刻内心的惊涛骇浪。
炉火重燃,星火不灭。这块用汗水、智慧与不屈意志淬炼出的纯净“燧石”,便是点燃未来燎原之火的第一粒火种!
与此同时,深市海关特殊监管仓库区,气氛却截然不同。巨大的仓库穹顶下,空气阴冷,弥漫着防锈油和木质包装箱的气味。
几台涂着“星火科技”标志、用防水油布严密覆盖的大型木箱,正静静地躺在仓库一角,等待通关查验。箱子上贴着清晰的英文标签:“TITANIC T-800 X-7特种型高温密封胶 - 美国泰坦化工”。
一个穿着海关查验制服、帽檐压得很低的中年男人,推着检查设备,看似随意地靠近这批货物。他眼神闪烁,动作有些僵硬,正是被“重科办”严密监控、代号“鼹鼠”的林国栋。
他按照程序,用撬棍小心地撬开其中一个木箱的顶板,露出里面整齐码放的金属桶。他拿起检查清单,装模作样地核对着桶身上的标签,手指却微微颤抖。
他迅速扫视西周,确认无人特别注意他,便飞快地从工具包里摸出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带有微弱磁性的黑色装置。
他屏住呼吸,装作检查桶身密封,迅速将那个小装置吸附在其中一个密封胶桶的桶盖内侧凹槽处。动作极其隐蔽、迅速。
做完这一切,他迅速合上木箱顶板,在清单上潦草地签了字,推着设备走向下一批货物。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后背己被冷汗湿透。
他不知道那个小装置具体是什么,只知道“阿鬼”告诉他,只要把它放进密封胶桶里,他欠下的巨额赌债就能一笔勾销,还能拿到一笔远走高飞的钱。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仓库高处的监控室里,顾卫东和两名“重科办”的侦查员正通过高清摄像头,将他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屏幕上,林国栋那紧张到变形的侧脸和小动作被放大得清清楚楚。
“目标‘鼹鼠’完成投放。”侦查员低声报告。
顾卫东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神锐利如鹰:“很好。‘鱼饵’顺利被目标吞下。通知技术组,立即对那个‘小礼物’进行远程激活和信号追踪!我要知道,它会跟着这批‘特供’的密封胶,游到谁的池子里去!”
他拿起加密通讯器,拨通了沈静秋的号码。电话接通,背景音里隐约还能听到孙工车间传来的、压抑不住的欢呼声。
“静秋,”顾卫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和更深沉的郑重,“‘炉火’看来烧得很旺?”
电话那头,沈静秋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掩不住成功后的明亮:“成了。第一块高纯晶体,刚出炉。”
“恭喜。”顾卫东由衷道,随即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去,“我们这边的‘火’,也快烧到该烧的地方了。‘鱼饵’己经投下,就等‘火凤凰’来啄食了。你那边,新炉子的密封环节……准备用哪批胶?”
沈静秋瞬间明白了顾卫东的意思。她看着车间里那台刚刚立下大功、亟待彻底清理和密封件更换的区熔炉,嘴角也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放心,孙工有他珍藏的、用了几十年都没出过问题的‘土方子’。至于海关仓库里那批‘泰坦尼克X-7特种型’……既然是‘重科办’特批的‘战略物资’,自然要优先用在……最需要它‘发挥作用’的地方。”
两人隔着电话线,无声地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炉火重燃的光明之下,一张精心编织、淬着剧毒的罗网,正随着那批贴着标签的密封胶桶,悄然飘向黑暗深处,等待着那只贪婪的“凤凰”自投罗网!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七零:科研大佬她靠强国系统(http://www.220book.com/book/SNQ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