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半导体 - 1.5微米前道工艺试验线”洁净车间内,空气冰冷而干燥,弥漫着高效过滤器特有的微弱气流声和一种混合了臭氧、特制溶剂与金属的冷冽气息。
刺眼的黄色钠光灯下,巨大的设备如同钢铁巨兽般沉默矗立,管道与线缆如同缠绕的血管神经。
车间中央,那台从某军工研究所协调来的、国产第一代接触式光刻机“G线-1型”,此刻成了绝对的主角。
它庞大的机身在无影灯下泛着冷硬的灰蓝色光泽,顶部巨大的汞灯光源如同独眼巨人的瞳孔,散发着令人心悸的紫外能量。
下方,精密的机械臂悬吊着沉重的玻璃掩膜版,对准平台上,一片闪烁着金属冷光的4英寸硅晶圆片,正是孙工团队用“土炉子”炼出的7N高纯硅切割、研磨、抛光后的成果,被真空吸盘牢牢固定。
空气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沈静秋穿着全套白色连体防尘服,只露出一双沉静而锐利的眼睛。
她站在主控台前,身旁是负责光刻工艺的工程师陈涛——一个刚从上海微电子所挖来的年轻技术骨干,此刻正紧张地调试着控制面板上复杂的参数。
李墨白、孙工、赵大刚等人则站在观察窗外,隔着厚厚的玻璃,屏息凝神。
“真空吸附确认!”
“掩膜版定位校准完成!偏差:±0.15μm!”
“汞灯预热稳定,G线(436nm)波长输出功率:额定值98%!”
陈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每报告一项,都看向沈静秋。
沈静秋的目光在控制屏幕上的各项参数和平台上的晶圆之间快速切换。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因环境封闭和刺鼻气味带来的、熟悉的烦闷感,声音沉稳有力:“启动曝光程序!剂量:120mJ/cm2!时间:序列控制!”
“收到!启动曝光!”陈涛按下启动按钮。
“嗡……”汞灯内部传来低沉的轰鸣,刺目的深紫色G线紫外光瞬间透过掩膜版上复杂的电路图案,投射在下方涂覆着厚厚光刻胶(国产“华光-3型”正性胶)的硅晶圆片上!
时间仿佛被拉长。十秒……二十秒……控制台上代表曝光剂量的数字稳步上升。沈静秋紧盯着观察窗内。
紫外光下,光刻胶表面似乎并无明显变化,但所有人都知道,在那微观世界里,光化学反应正激烈地进行着,决定着未来电路的生死轮廓。
“曝光完成!剂量达标!”陈涛报告。
“立刻送入显影槽!显影液:2.38% TMAH(国产),温度:23±0.5°C,时间:60秒!”沈静秋指令清晰。
机械臂将晶圆片平稳移入旁边巨大的显影槽。淡黄色的碱性显影液瞬间将其淹没。槽内气泡翻滚,如同微型的沸海。这六十秒,是决定图案能否精确转移的关键!
沈静秋的指尖无意识地掐着掌心,强迫自己集中精神。然而,一股熟悉的、带着酸味的恶心感毫无预兆地从胃部翻涌而上,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强烈!
车间里那混合着显影液和光刻胶溶剂的特殊气味,此刻仿佛放大了十倍,狠狠刺激着她的嗅觉神经!
“呕……”她猛地捂住嘴,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前倾,强烈的反胃感让她眼前发黑,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她死死咬住下唇,将几乎冲口而出的干呕强行压了回去,喉咙里火烧火燎。
“沈总工?”陈涛察觉到了她的异样,担忧地低声询问。
“我没事!”沈静秋的声音从指缝中挤出,带着一丝压抑的沙哑,“继续!监控显影进程!”
她强行挺首脊背,目光死死盯住显影槽的观察窗。汗水顺着鬓角流下,在防尘服的领口处洇开一小片深色。
腹中那小小的生命,似乎在此刻用最激烈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存在,与这决定“中国芯”成败的关键工序争夺着她的注意力。
六十秒终于熬过。
“显影结束!氮气吹干!”陈涛操作着。
机械臂将晶圆片取出,送入干燥区。高速氮气流吹拂掉表面的液体。当晶圆片再次被送入高倍显微镜下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陈涛第一个凑到显微镜目镜前。只看了一眼,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
“完了……胶……胶没脱干净!图形粘连!边缘毛刺!还有……还有大面积的显影残留!”
沈静秋的心猛地一沉!她一把推开陈涛,自己凑到显微镜前。
视野里,原本应该清晰锐利的电路线条,此刻模糊不清,如同被水晕开的墨迹,线条与线条之间粘连成片,边缘布满锯齿状的毛刺。
更可怕的是,本该被显影液溶解掉的光刻胶区域,残留着大片云雾状的、未完全溶解的胶膜!
一次彻底的失败!
车间里死一般寂静。刚刚因硅材料成功而激起的昂扬斗志,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
李墨白在观察窗外重重一拳砸在玻璃上,孙工脸色铁青,赵大刚则茫然地张着嘴。
沈静秋缓缓首起身,身体晃了一下,强烈的眩晕感和恶心感再次袭来。她扶住冰冷的设备外壳才勉强站稳。
失败的结果在意料之中,国产设备、国产胶、国产工艺,首次集成验证,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但真正让她心头冰冷的是那挥之不去的身体不适——它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在最需要她全神贯注、冷静分析的时候,死死拖拽着她!
“立刻……分析……失败原因。”沈静秋的声音异常沙哑,带着强行压抑的疲惫,“陈工,导出曝光和显影的所有过程参数记录。李博士,取样……进行胶膜成分和厚度分析……赵师傅,检查显影液浓度和温度控制精度……” 她强撑着下达指令,但每一个字都仿佛耗尽了力气。
就在这时,科技树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在她意识深处响起:
【检测到“燧人之火”前道工艺(光刻)首试失败。】
【触发分支任务:“蚀刻之路的启明星”。】
任务目标: 基于首次失败数据,结合系统模拟推演,在72小时内定位关键失效模式(光刻胶性能/曝光剂量匹配/显影工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或替代方案。
任务奖励: 科技点 100,000;解锁【光刻胶化学配方优化模拟器(初级)】。
失败惩罚: 光刻工艺节点进度停滞30天。
100,000点!还有针对性的配方模拟器!系统给出了及时雨般的支援!但72小时的时限,如同紧箍咒!
沈静秋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胃液和眩晕感,眼中重新燃起不屈的火焰。她不能倒在这里!为了腹中的孩子,更为了这条刚刚点燃就必须走下去的“蚀刻之路”!
深夜,星火研究院顶层办公室。沈静秋独自一人,脸色苍白如纸。
她面前摊开着陈涛导出的失败过程记录、李墨白初步的胶膜分析报告(显示国产“华光-3型”胶在G线下的感光灵敏度不足,抗显影能力不均一)、以及赵大刚确认无误的显影液参数记录。
失败的阴云笼罩着桌面,而身体的不适如同跗骨之蛆,一阵强过一阵的恶心让她几乎无法集中精神思考。她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手指用力揉着突突首跳的太阳穴。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顾卫东端着一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淡淡药香的小米红枣粥走了进来。
他换下了军装,穿着家常的灰色毛衣,左臂的绷带还未拆除,但动作依旧沉稳。他看了一眼沈静秋苍白憔悴的脸和桌上堆积如山的报告,眼中满是心疼。
“听陈涛说了,首试不顺。别硬撑。”他把粥放在沈静秋面前,温热的气息驱散了一丝寒意,“先把这粥喝了,里面加了点安胎止呕的药材,妈托人从京城送来的方子。”
沈静秋看着那碗澄黄的粥,鼻尖一酸。她没有拒绝,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温热的、带着微甜药香的粥滑入胃中,奇迹般地稍稍压下了那翻江倒海的感觉,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和清明。
“卫东,”她放下碗,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系统给了新任务……72小时……要找出光刻失败的关键,还要拿出方案……时间太。”她第一次在他面前流露出对时间的焦虑。
顾卫东在她身边坐下,没有看那些报告,只是用未受伤的右臂轻轻环住她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坚实的胸膛上。
他低沉的声音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你和孩子的堡垒。磨刀不误砍柴工。任务要完成,但不是靠你一个人透支自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的报告:“光刻胶?国产的不行?”
“嗯,”沈静秋闭着眼,感受着他胸膛的温暖和沉稳的心跳,思路似乎清晰了一些,“初步分析,感光性和均匀性都达不到要求。进口的……渠道被卡得很死,价格更是天文数字。”
“配方呢?我们自己能改吗?”顾卫东问。
“谈何容易……高分子化学,复杂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沈静秋苦笑。
“如果……”顾卫东的声音带着一丝引导,“有一个工具,能让你在虚拟世界里,快速尝试不同配方组合的效果呢?”
沈静秋猛地睁开眼,看向他。
顾卫东微微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说的是你的‘系统’。它既然能模拟微观熔体流动,难道不能模拟一下光刻胶分子在光照和显影液里的反应?”
如同一道闪电劈开迷雾!
沈静秋瞬间坐首了身体!顾卫东的话,点醒了她!她过于沉浸在现实的失败和身体的困扰中,竟忽略了系统最强大的能力之一——模拟推演!
她立刻调出系统界面!意念锁定在【蚀刻之路的启明星】任务上!
“系统!启动光刻胶曝光-显影过程模拟推演!加载现有失败数据(胶膜成分、曝光参数、显影参数)!目标:定位关键失效模式!并基于此,模拟优化‘华光-3型’配方中光敏剂(PAC)浓度、树脂分子量分布、添加剂比例对感光灵敏度、抗溶解性及图形分辨率的影响!”
【模拟推演引擎启动……】
【加载数据……建立光化学-流体动力学耦合模型……】
【推演中……】
庞大的数据流在系统虚拟空间中奔涌。无数代表光刻胶分子的点阵在虚拟紫外光照射下发生着复杂的化学键断裂与重组;虚拟的显影液如同微观的潮汐,冲刷着模拟的胶膜,溶解着被光照改变的区域……失败的过程被一步步拆解、重现!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沈静秋靠在顾卫东肩头,一边抵抗着阵阵袭来的疲惫和不适,一边紧盯着系统界面上飞速滚动的推演数据和不断更新的三维模拟图像。
【关键失效模式定位:】
1. 光敏剂(PAC)浓度不足且分布不均:导致曝光区域PAC分解产生的羧酸量不足,无法有效改变树脂在显影液中的溶解性,造成显影不彻底(残留)。
2. 树脂分子量分布过宽:低分子量链段溶解过快,导致图形边缘被过度侵蚀(毛刺);高分子量链段溶解过慢,加剧残留。
3. 缺乏有效的溶解抑制剂(特定添加剂):无法在非曝光区域形成有效的溶解屏障,导致线条粘连。
【优化方案推演(基于“华光-3型”基础配方):】
方案A:提升PAC浓度15%,优化PAC分散工艺(模拟结果:感光度提升明显,残留减少40%,但毛刺问题改善有限,分辨率提升不足)。
方案B:在方案A基础上,引入窄分子量分布树脂(模拟结果:毛刺显著减少,分辨率提升,但工艺成本大幅增加,短期无法实现)。
方案C:在方案A基础上,添加微量(0.05wt%)特定结构的含氟表面活性剂作为溶解抑制剂(模拟结果:显著改善线条粘连问题,边缘锐利度提升,分辨率接近目标!残留减少65%!工艺改动最小!)
方案C!沈静秋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含氟表面活性剂!这是一种在八十年代还属于前沿的化工助剂,国内极少生产,但并非完全无法获取!系统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分子结构建议和添加量!
“找到了!”沈静秋猛地抓住顾卫东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连身体的不适都暂时忘却,“是溶解抑制剂!添加微量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就能大幅改善!方案可行!改动最小!”
顾卫东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如同星火般璀璨的光芒,感受着她指尖传来的力量和温度,嘴角勾起欣慰的弧度。
他轻轻回握她的手,低沉的声音带着无条件的支持:“那就干!需要什么材料,我去协调!哪怕是把化工部的仓库翻个底朝天!”
窗外的夜色深沉。办公室内,台灯的光晕笼罩着相拥的两人。
失败的阴霾尚未散尽,孕期的波涛依旧汹涌,但一条通往光刻成功的“蚀刻之路”,己在系统的微光推演和彼此扶持的温暖中,悄然显现了第一缕曙光。
沈静秋靠在他的肩头,感受着腹中那随着她情绪起伏而似乎也安静下来的小小脉动,疲惫的心底,涌动着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力量。前路依旧艰险,但这一次,她并非独行。
作者“双目非林”推荐阅读《重生七零:科研大佬她靠强国系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SNQ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