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一百一十一章 农具改良大赛

小说: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作者:东山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东山郎”推荐阅读《神农火种:永恒之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立秋的联合区广场被装点得像座丰收的祭坛。两百件改良农具在晨光中列队,神农部落的青铜器皿泛着灵脉绿光,姬部落的木器透着榫卯巧思,两族的标记在每件作品上交织 —— 镰刀刃的火焰纹连着木柄的玄鸟纹,灌溉器的灵脉石嘴衔着榫卯接口,连最普通的锄头都刻着双语名字。

“快看那把镰刀!” 人群中响起惊呼。神农部落石铁的展位前,一柄青铜镰悬在灵脉草编的架子上,刃口呈月牙形,内侧嵌着三行灵脉石粉末,在阳光下划出淡绿弧线。石铁的徒弟小石正用它切割麦秆,“唰唰” 声里,麦秆断口平整如镜,连最韧的麦芯都没抽丝。

隔壁姬部落的姬木展位同样热闹。他的榫卯结构灌溉器像只展翅的玄鸟,陶制的鸟身连接着十二节木管,不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咬合,轻轻转动鸟头,水流就能通过木管的不同接口,精准地浇到三行田垄。“这玩意儿能省一半水!” 老农夫石田蹲在旁边,看着水流顺着木槽蜿蜒,眼里的惊奇像孩子见了新玩具。

大赛筹备了整整三个月。姜炎在春耕时就提议:“让两族的巧思比一比,不是分高下,是找门道。” 姬轩辕特意让人在广场中央搭了座 “交流台”,铺着两族共织的麻布,准备让获奖工匠在这里切磋技艺。报名通知贴出那天,两族的农夫、工匠、甚至学堂的孩子都涌来了,石案上的报名表堆成了小山。

辰时三刻,评委团登场。姜炎握着神农尺,姬轩辕持着青铜剑,身后跟着石熔、姬金等老匠人,还有联合耕地的十户老农。“评比标准有三:省劲、高效、能学。” 姜炎的声音透过扩音铜器传开,“光好看没用,得让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

初赛先筛掉了花哨的作品。有个神农工匠做的 “灵脉镶金犁” 虽然漂亮,却比普通犁重三成,被老农评委首摇头:“俺们要的是能拉得动的,不是供着看的。” 姬部落一个带玄鸟木雕的锄头也被淘汰,因为雕花木柄太滑,握不住。

复赛剩下五十件精品。神农区的 “双层播种器” 能同时播下粟米和菜种,姬部落的 “折叠锄” 收起来能当拐杖,最让人叫绝的是个混血孩子做的 “灵脉青铜小犁”,虽然只有巴掌大,却完美结合了两种技术,评委们特意给了 “创意奖”。

石铁的灵脉青铜镰刀是半路杀出的黑马。最初只是想解决普通镰刀易卷刃的问题,他试着在刃口嵌了灵脉石粉末,又让姬铜帮忙调整了青铜配比,结果镰刀不仅锋利度提升一倍,还能通过灵脉感应避开石头 —— 碰到硬物时,刃口会微微发热提醒使用者。

“上个月割稻子,这镰一天能割五亩,普通镰最多三亩。” 石铁给评委演示,镰刀划过捆成束的稻秆,像切豆腐般轻松,“而且不用常磨,灵脉石会自己修复小缺口。” 老农们传阅着镰刀,粗糙的手指抚过刃口,绿光在他们掌心留下淡淡的印记。

姬木的灌溉器则是积年累月的琢磨。他家的田在坡上,浇水总不均匀,他看着姬部落的输水管道,又学神农区的灵脉水闸原理,用七层榫卯做出可调节的接口。“转一下鸟头,水流变细;再转半圈,能浇到坡上。” 他踩着木梯调整高度,水流立刻像被施了魔法,乖乖爬上半尺高的田埂。

决赛的辩论环节最是精彩。石铁说:“镰刀得够硬,灵脉青铜比啥都硬。” 姬木反驳:“硬不一定好,俺的灌溉器能屈能伸,更适合复杂地形。” 老农评委石田突然插话:“能不能把灵脉青铜安在灌溉器上?让水流也带点灵气,说不定庄稼长得更快。”

这话让两人都愣住了。石铁摸着下巴:“灵脉石遇水会发绿光,说不定真能促进生长。” 姬木眼睛一亮:“俺们的榫卯也能嵌青铜,让接口更结实。” 两人当场就在交流台上画起图纸,石铁的镰刀草图和姬木的灌溉器图渐渐合二为一,引来阵阵喝彩。

夕阳西下时,评委团终于商议出结果。姜炎走上颁奖台,手里捧着两个青铜奖杯,造型分别是镰刀和灌溉器,底座刻着 “金奖” 二字。“这次不分高下。” 他将奖杯同时递给石铁和姬木,“灵脉青铜镰刀让收割更快,榫卯灌溉器让浇水更匀,都是百姓急需的好东西。”

姬轩辕补充道:“更难得的是,你们在台上己经开始合作了。” 他指着两人画的图纸,“这才是大赛的真意 —— 不是你赢我输,是互相添彩。” 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两族百姓互相道贺,神农的靛蓝与姬部落的玄色在人群中流动,分不清彼此。

颁奖后的交流持续到深夜。石铁的摊位前围满了姬部落的木匠,都想知道灵脉青铜的配比;姬木则被神农农夫围住,请教榫卯接口的角度。小石和姬木的徒弟拿着刻刀,在交流台上刻下两种农具的关键数据,石粉与木屑混在一起,像两族智慧的结晶。

“俺爹说,以前神农的镰刀和姬部落的锄头各管一段,现在才知道能凑成一家子。” 小石给姬木的徒弟递过灵脉石粉末,“这个加在你的木管接口上,试试能不能防漏。” 少年接过粉末,立刻往木管上涂,果然,原本渗水的接口变得严实了。

姜玄伯拄着拐杖在人群中穿行,青铜小鼎里的灵脉草烟与农具的气息混在一起。老人看着年轻人交换图纸、比划技艺,突然对身边的姜炎说:“这比打赢十场仗还重要。” 他指着月光下的农具阵,“铁器会生锈,可这些法子能传千代。”

大赛的余波持续了整个秋收。石铁的镰刀开始批量生产,姬木的灌溉器在坡地推广,更有工匠把两者的优点结合,造出带灵脉青铜接口的灌溉镰 —— 既能割稻,又能引水,成了农夫们的新宠。学堂的手工课也改学这两种农具,孩子们的作品虽然稚嫩,却透着融合的巧思。

霜降时,两族工匠联合成立了 “农具改良会”,每月在联合区集会,石铁和姬木轮流当会长。第一次会上,他们就定下规矩:所有改良技术公开共享,谁有新想法都能提,成功后大家一起量产。“以前藏着掖着,怕别人学了去。” 姬木在会上说,“现在才明白,好东西越分享越值钱。”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新造的灌溉镰上,石铁和姬木站在联合耕地里,看着农夫们用他们设计的农具抢收最后一季作物。灵脉青铜镰刀在雪中闪着绿光,榫卯灌溉器的水流冒着热气,两种不同的技术在田垄间交织,像首无声的歌谣。

“明年大赛,咱们比啥?” 石铁搓着冻红的手问。姬木望着远处的青铜工坊,那里的烟囱正冒着烟:“比谁能造出带灵气共鸣的农具,让庄稼自己往高处长!”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惊起枝头的雪,落在他们肩头,像撒了层碎银。

首届农具改良大赛落幕了,但它点燃的技术交流之火却越烧越旺。当两族的工匠不再固守自家技艺,当 “你中有我” 的改良成为常态,永恒皇朝的根基便在这一镰一锄的进步中,扎得更深、更稳 —— 而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农具,终将在两族百姓的手中,耕耘出更辽阔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