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老宅那晚的温暖,如同投入心湖的暖阳,彻底融化了苏晚心中最后一丝关于身份差距的寒冰。在陈家长辈慈爱的目光和陈默日益不加掩饰的宠溺里,她像是汲取了阳光的植物,舒展枝叶,眉宇间那份被珍视的自信光彩愈发夺目。这份由内而外的笃定,也悄然反馈到她的工作上,让她在心外科复杂病例的处理中,思维更敏捷,操作更沉稳,几次在主任主持的高难度手术中担任一助,表现可圈可点。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一个足以改变职业生涯轨迹的机会悄然降临——由国际顶尖心血管疾病研究机构牵头、联合多国顶级医疗中心共同发起的“亚太心脉计划”。该项目将在本市设立首个核心协作基地,并面向全国选拔一名杰出的青年医生,深度参与为期两年的跨国研究、临床实践及学术交流。这不仅意味着世界前沿技术的浸润,更是一条通往国际学术舞台的黄金通道。
消息一出,全院震动。心外科内部更是暗流汹涌,符合基本条件的几位骨干医生,无不摩拳擦掌。
提名评审在严谨而激烈的氛围中进行。科室核心组综合考量了候选人的临床技能、科研成果、外语能力、发展潜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多维度指标。几轮讨论下来,苏晚的名字被郑重地写在了推荐名单的首位。
理由充分而客观:
* **临床技能扎实:** 基础手术操作娴熟,作为一助参与多例高难度手术表现稳定出色,尤其在心外术后紧急状况处理中反应冷静、判断精准。
* **科研潜力突出:** 虽资历尚浅,但己在核心期刊独立发表两篇有见地的论文,积极参与科室课题,展现出良好的科研思维。
* **外语沟通流畅:** 英语听说读写俱佳,多次担任外宾交流的陪同翻译。
* **职业素养优秀:** 责任心强,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同事关系融洽,学习意愿强烈。
* **发展契合度高:** “亚太心脉计划”重点方向之一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优化,而这正是苏晚目前深入钻研并展现出浓厚兴趣的领域。
提名结果在科室内部公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苏晚?她才规培结束没多久吧?”
“能力是不错,但资历是不是浅了点?张医生、王医生他们经验更丰富……”
“听说她男朋友是那个……背景很深的陈总?”
“啧,这么巧?刚搭上高枝,这么大个馅饼就砸头上了?”
“谁知道评审过程有没有‘特殊关照’……”
羡慕、质疑、甚至带着酸味的揣测,如同潮湿角落里滋生的霉菌,悄无声息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蔓延。那些曾因陈默出现而短暂平息下去的流言蜚语,此刻裹挟着新的“佐料”卷土重来,且更加隐蔽,更加刺骨。无形的压力像一张细密的网,悄然笼罩在苏晚周围。她依旧准时查房,一丝不苟地书写病历,专注地投入每一台手术,努力屏蔽那些探究的、复杂的目光。她相信清者自清,提名是基于她的能力,她问心无愧。
然而,恶意往往在暗处滋生。
几天后,一封打印工整、措辞“义正辞严”的匿名举报信,如同淬毒的暗箭,精准地射向了医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亚太心脉计划”项目评审组的邮箱。
信中罗列了数条“罪状”:
1. **“利用特殊关系干预提名”:** 指控苏晚凭借与默远资本总裁陈默的亲密关系,向科室及院方领导施压,才得以“破格”获得提名资格。信中暗示陈默曾为苏晚“摆平”医院流言事件(影射第7章),是其干预医院事务的“铁证”。
韵之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2. **“专业能力名不副实”:** 质疑苏晚参与高难度手术的资格和实际贡献,暗示其“滥竽充数”,真正功劳应归属主刀医师。并指其发表的论文“水分大”、“依靠他人指导”。
3. **“行为不端,有损医德”:** 含沙射影地提及苏晚与陈默的交往细节(如曾被拍到同车),暗示其生活作风存在问题,不配代表医院参与国际项目。
4. **“破坏公平竞争环境”:** 呼吁彻查提名过程,严惩“靠关系上位”者,维护学术圣地的纯洁性。
信件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充斥着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和恶意的联想。更阴险的是,它巧妙地利用了陈默身份带来的“特权”想象,将苏晚所有努力和成绩都打上了“关系户”的标签。
举报信内容虽未公开,但其影响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在高层和评审组内部瞬间炸开。院纪委高度重视,启动调查程序。苏晚被正式通知,需要配合接受一次“例行问询”。
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苏晚被请进纪委办公室。房间不大,陈设简单,气氛却异常凝重。两位表情严肃的负责人坐在对面。
“苏晚医生,请坐。”年长的那位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今天请你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些关于‘亚太心脉计划’提名的情况,以及一些相关的反馈。希望你如实回答。”
问题接踵而至,每一个都像精心打磨过的刀子:
* “请你详细说明一下,你与默远资本陈默先生的关系,发展到哪一步了?”
* “据反映,陈默先生曾就医院内部关于你的流言向管理层表达过‘关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是否存在施压行为?”
* “在提名评审过程中,是否有科室领导或院方领导向你暗示过,你的提名与陈默先生有关?”
* “你如何解释,在你与陈默先生交往关系明朗化后,你迅速获得了参与重要手术和此次提名机会的‘巧合’?”
* “对于举报信中关于你专业能力和论文的质疑,你有什么具体证据进行反驳?”
每一个问题,都预设了“她有罪”的立场。每一个“巧合”,都被解读成“特权”的证明。巨大的委屈和愤怒在苏晚胸腔里冲撞,她攥紧了放在膝盖上的手,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用疼痛维持着表面的冷静和职业素养。
她逐条解释,陈述事实:
* 她与陈默是正常恋爱关系。
* 陈默处理流言是针对造谣者,并非为她谋求特殊待遇。
* 提名过程公开透明,她从未、也绝不可能要求陈默介入。
* 她的手术记录、病历书写、论文发表均有据可查,经得起任何专业审视。
* 所谓“巧合”,是她长期努力积累的结果,而非关系的馈赠。
然而,她清晰的逻辑和坦荡的态度,似乎并未完全打消对方眼中那抹审视和疑虑。那种被当作“嫌疑犯”般盘问、努力被轻易否定的感觉,像冰冷的潮水,一点点淹没她。
谈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当苏晚终于走出那间令人窒息的办公室时,走廊尽头窗户透进来的天光灰蒙蒙的。她靠在冰凉的墙壁上,才发觉后背己被冷汗浸湿,双腿有些发软。
巨大的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头。她不怕调查,她相信自己的清白。但她害怕这种无休止的猜忌和污名化,害怕自己热爱的事业和付出的汗水,最终都敌不过“靠关系”这三个轻飘飘却足以毁掉一切的字眼。
她抬头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第一次感到,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除了专业的高峰,还有如此冰冷而充满恶意的沟壑。那份被珍视的感情,此刻竟成了悬在她职业生命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迷茫和沉重的无力感,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
(http://www.220book.com/book/TNP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