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六章:体育馆的项目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章节无错乱精修!
 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最新章节随便看!

2009 年的春风裹着沙尘,在永安师范的围墙外打了个旋,卷起的塑料袋挂在 “游泳馆项目指挥部” 的蓝色牌子上,像面褪色的旗帜。李继业站在工地入口,手里的图纸被风掀得哗哗响,3342 平方米的游泳馆平面图在阳光下展开,钢结构屋盖的曲线像条跃出水面的鱼,标注的 “跨度 45 米” 字样被红笔圈出,像个醒目的挑战。

帆布包在肩上晃悠,里面的全站仪还带着箱装的凉意 —— 这是省建科院新配置的设备,比他在大龙粮库用的水准仪精确十倍。他摸出手机时,屏幕上还留着董建国的短信:“钢结构 tricky(棘手),别逞强,不懂就问老周。” 老书记去年退休后迷上了发短信,总爱夹杂几个半生不熟的英文单词,像他当年用烟袋锅敲着粮囤说 “规范” 时的认真。

“是李工吧?” 个穿灰色冲锋衣的年轻人跑过来,胸前的工牌印着 “项目经理 张磊”,牛仔裤的膝盖处磨出了白痕,像李继业当年在北顺街时的工装裤。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顶白色安全帽,“刚从德国进修回来的钢结构专家,说咱这屋盖的曲率太复杂,正犯愁呢。”

李继业戴上安全帽时,帽檐的阴影落在图纸的节点详图上。游泳馆的屋盖采用张弦梁结构,钢索的预拉力需要精确到千牛,任何偏差都可能导致屋盖变形,像他在粮库见过的储粮不当导致的仓壁裂缝,只是规模放大了百倍。“专家在哪?” 他的手指在 “预拉力控制值 1800kN” 上顿了顿,指尖的老茧蹭过纸面,留下淡淡的痕。

钢结构加工区的龙门吊正在吊装钢梁,红色的吊钩在阳光下划出弧线。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正对着电脑屏幕摇头,流利的中文里夹着德语单词:“这精度根本达不到!连接板的孔位偏差超过 3mm,会导致应力集中!”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的三维模型上戳着,“你们的工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毫米级误差’!”

李继业的卷尺突然卡在两节钢梁的连接缝里。红色的刻度显示 “4mm”,比规范允许值多出 1mm,像根扎在眼窝里的刺。他想起祖父刨木料时总说 “宁短勿长”,当年给祠堂做桁条,每根都比设计短 2mm,说是 “留有余地”,此刻这 1mm 的偏差在钢结构上,却可能成为致命的隐患。

“汉斯先生,” 李继业的德语带着课本式的生硬,却每个词都清晰,“请让工人重新钻孔。” 他往钢梁上放了个磁性线坠,铅锤在风中晃了晃,稳稳停在中心线上,“我会全程旁站,保证孔位偏差控制在 2mm 以内。” 帆布包里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硌着腰侧,像块踏实的靠山。

汉斯的蓝眼睛在李继业脸上扫了三遍,突然耸肩笑了:“你比之前的监理专业。”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罐可乐,冰凉的液体在阳光下冒着气泡,“昨天我让他们返工,项目经理说‘差不多就行’,看来你是个例外。” 他的手指在李继业的卷尺上划了划,“这把尺子比我的激光测距仪靠谱。”

张磊的脸在远处的脚手架后闪了闪,手里的对讲机还在滋滋响:“李工别听老外瞎咋呼,” 他的声音带着刻意的轻松,“工期赶得紧,差不多就得了,反正最后有验收报告。” 他往钢结构上扔了盒烟,红色的包装盒在钢梁上弹了弹,“工人师傅们都熬了三个通宵了。”

李继业捡起烟盒时,发现里面是空的。他往焊接区走时,看见个戴防护面罩的焊工正对着裂缝补焊,焊花在钢板上溅成星星点点的光。“王师傅,” 他的声音透过面罩的滤光片,显得有些沉闷,“这道焊缝的余高超标了,得打磨掉。” 他掏出角磨机,砂轮片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王师傅的面罩往上推了推,露出被焊花灼出斑点的脸:“李工是从粮库来的吧?” 他往远处的汉斯瞥了眼,“那老外根本不懂咱的焊接手艺,当年我在鸟巢工地焊过桁架,比这复杂多了。” 他的焊枪往钢梁上一点,橙红色的熔池在钢板上铺开,像朵盛开的花。

李继业的超声探伤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探头下的焊缝内部显示密集的气孔,像块被虫蛀的木头。他往王师傅手里塞了张检测报告:“这里有缺陷,必须铲掉重焊。”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不是不信任你的手艺,是钢结构的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

远处的混凝土搅拌站突然传来爆炸声,粉尘在阳光下腾起蘑菇云。张磊的对讲机里传出惊慌的喊叫:“粉料仓爆了!可能是静电引起的!” 李继业往那边跑时,安全帽的系带勒得脖子生疼,想起粮库的粉尘防爆规定,此刻在体育馆工地,同样的安全准则却被抛在脑后。

汉斯己经站在粉料仓前,手里的红外测温仪显示 “65℃”。“你们没做防静电接地!” 他的怒吼里带着压抑的恐惧,“这要是在德国,项目经理己经被警方带走了!”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份德文资料,“这是欧盟的粉尘防爆标准,自己看!”

李继业的手指在 “接地电阻不大于 4Ω” 的条款上划过,突然想起在大龙粮库,董建国每周都要让电工测一次粮机的接地电阻,老书记的烟袋锅往电机上一磕:“粮食粉尘也会爆炸,别拿人命开玩笑。” 此刻这些话在粉尘弥漫的工地上,像声迟到的警钟。

处理完爆仓事故,夕阳己经把钢结构的影子拉得很长。李继业蹲在张弦梁的支座前,手里的扭矩扳手显示 “320N?m”,比设计值低了 50N?m,像个松动的誓言。汉斯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旁边,三维模型上的钢索己经出现微小的松弛,在暮色里像根绷紧的神经。

“必须重新张拉,” 李继业的声音在晚风里有些发飘,“否则屋盖会产生挠度。” 他往远处的宿舍区望了望,张磊的灰色冲锋衣正钻进板房,手里的饭盒晃悠着,像对这一切漠不关心。

深夜的项目部板房里,李继业的电脑屏幕还亮着,游泳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上,红色的应力集中区像块不祥的胎记。汉斯的邮件躺在收件箱里:“建议暂停施工,重新验算。” 附件里的计算书密密麻麻,比粮库的通风系统图纸复杂百倍。

张磊的啤酒肚突然挡住屏幕:“李工还没睡?” 他往桌上放了个保温桶,里面的小龙虾冒着红油,“甲方催得紧,说明天必须开始屋盖吊装,你就当行个方便。” 他往李继业兜里塞了张银行卡,塑料卡片的边角硌得人发疼,“这是点心意,比粮库的奖金厚多了。”

李继业把卡推回去时,碰倒了桌角的相框。照片里的大龙粮库覆盖着白雪,董建国的蓝中山装在粮仓前挺括如松,背后的 “守拙者成” 西个字在阳光下泛着光。“我在粮库学会的第一件事,”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板房里格外清晰,“就是不该拿的钱不能拿,不该签的字不能签。”

张磊的脸瞬间沉了沉,抓起保温桶摔在地上,红油溅在钢结构图纸上,把 “安全等级一级” 的字样糊成片黑。“给脸不要脸是吧?” 他的皮鞋往电脑主机上踢了踢,“这项目离了你照样能成,明天就给我滚蛋!” 板房的铁皮在他的怒喝下嗡嗡作响,像远处龙门吊的轰鸣。

李继业捡起地上的图纸时,手机突然震动,是陈慧发来的视频请求。屏幕里的她站在设计院的模型前,身后是新落成的大剧院,钢结构的穹顶在灯光下像颗巨大的钻石。“听说你在搞游泳馆?” 她的笑声透过扬声器传来,“我们当年做的节点构造,说不定能用上。”

视频里的节点详图突然和眼前的图纸重叠。李继业的手指在 “销轴连接” 的节点上划了划,突然想起在北顺街修复骑楼时,老木匠说的 “榫卯要留活口”,原来钢结构的柔性节点和传统榫卯,在抗震理念上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知道该怎么改了,” 他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谢谢你,慧慧。”

挂了视频,李继业连夜修改了施工方案,将刚性连接改为铰接节点,钢索的预拉力调整为 1600kN,刚好避开应力集中区。晨光爬上板房的窗户时,他的图纸上己经布满红色批注,比粮库的粮情记录还要详尽,每个数据都像颗钉子,牢牢钉在规范的基准线上。

屋盖吊装那天,李继业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测台上,手里的全站仪对准张弦梁的控制点。汉斯的蓝眼睛在望远镜后闪了闪:“你的修改方案通过了德国专家的验算。”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块黑面包,“比啤酒和小龙虾顶用。” 远处的龙门吊缓缓启动,红色的钢梁在晨光里像条苏醒的龙。

当最后一根钢索张拉到位时,李继业的对讲机里传来汉斯的声音:“预拉力 1600kN,误差 0.5%,完美!” 观测台的水准仪显示屋盖的挠度控制在 25mm,比设计值还小 5mm,像他在粮库测量的粮仓垂首度,精准得让人安心。

张磊的啤酒肚在人群后蹭了蹭,往李继业手里塞了瓶矿泉水:“之前是我不对,”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得的诚恳,“这项目要是出了问题,我担不起。” 远处的甲方代表正在拍照,镜头里的游泳馆屋盖像片展开的翅膀,在 2009 年的春风里,承载着比钢筋更重的信任。

收工时,李继业的帆布包多了件东西 —— 汉斯送的德国产扭矩扳手,刻度精确到 0.1N?m。他往工地出口走时,看见王师傅在焊接区打磨最后的焊缝,砂轮片的火花落在钢板上,像在书写一行行金色的诗。“李工,” 老师傅往他手里塞了个铁盒子,“这是我攒的焊条头,送给你当纪念。”

盒子里的焊条头长短不一,却都带着焊后的余热,像他这些年走过的工地:云溪县的红泥,滨海市的黑土,晋水县的黄土,还有此刻永安师范的钢筋水泥。李继业突然明白,无论是粮库的圆仓还是体育馆的屋盖,无论是木构榫卯还是钢结构节点,建筑的真谛从来都不是炫目的技术,而是藏在毫米间的敬畏,是熔铸在钢铁里的良心。

手机里新收到条短信,是董建国用老年机发的:“守拙者成,体育馆亦如是。” 李继业望着渐渐成型的游泳馆,夕阳给钢结构的屋盖镀上了层金边,3342 平方米的轮廓在暮色里越来越清晰,像个巨大的逗号,预示着未完待续的故事。

他知道,这个游泳馆的项目只是建筑人生中的又一段旅程,未来还会有更复杂的结构,更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心里的那把尺子还在,那份从粮库带出来的 “守拙” 初心不变,就一定能像眼前的钢结构屋盖一样,在岁月的风雨里,稳稳地撑起一片天空,守护着那些关于安全与美好的承诺。

夜风里传来远处学生的笑声,像对这片土地未来的祝福。李继业摸出祖父的木尺,在月光下与汉斯送的扭矩扳手并排摆放,传统与现代的工具在工地上相遇,像他走过的路,从乡村粮库到城市体育馆,变的是建筑的形态,不变的是对 “差不多” 的拒绝,对 “刚刚好” 的坚守。

明天,他还要检查钢索的张拉记录,复核每个节点的位移数据,就像在粮库每天查看粮情监测系统那样认真。因为他懂得,所有宏伟的建筑,最终都要回归到毫米级的精度里,回归到每个坚守原则的瞬间里,这才是 “建百年工程” 的真正含义 —— 不是口号,而是日复一日的踏实与认真。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