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三章:新的工作环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16 年的春风带着江南的,吹得社区中心项目的围挡沙沙作响。李继业站在工地入口,手里的项目图纸在风里轻轻颤动,A3 纸的右下角印着 “总建筑面积 3800㎡” 的字样,比永安县医院的规模小了近十倍,像本摊开的小册子,少了些厚重的压迫感。

帆布包里的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硌着腰侧,塑料封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往工地里走时,发现这里的围挡比之前的项目矮了半截,上面的 “安全生产” 标语是手写的,字迹娟秀得像女生的笔记。最特别的是入口处的花坛,几株月季正开得热闹,花瓣上的露珠在晨光里闪着光,像谁特意打理过。

“是李工吧?” 个穿浅蓝色工装的姑娘笑着走过来,胸前的工牌印着 “技术员 林晓”,马尾辫在肩后甩动,像只轻快的燕子。她往李继业手里塞了杯豆浆,纸杯上印着卡通图案,“王总监在办公室等你,说让你先熟悉下环境,不急着开工。” 她的皮鞋往花坛边绕了绕,生怕踩坏刚冒头的草芽。

李继业的手指在豆浆杯上捏出浅浅的痕,温热的液体透过纸杯传来暖意。他往工地中央望,基坑己经开挖完成,边坡上的喷锚支护整齐得像列队的士兵,比他之前见过的任何项目都规范。最让他意外的是,每个降水井旁都插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 “水深 3.2m,每日巡查”,字迹和围挡上的标语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是林晓做的标记,” 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从活动板房里走出来,灰色夹克的袖口卷到肘部,露出的手表是最普通的电子表,“她学园林的,去年刚转行做工程,总爱弄些花草标牌。” 他往李继业手里递了张名片,“王涛,项目总监,以后咱们搭班子。”

李继业的目光在名片背面的项目简介上顿了顿:“社区文化中心,含阅览室、活动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这些字眼让他想起陈慧设计的乡村图书馆,木质结构的屋顶在阳光下像片展开的书页。“这项目体量不大,” 王涛的笑声里带着轻松,“比你之前做的机场、医院轻松多了,不用天天熬夜。”

办公室的铁皮柜上摆着盆绿萝,藤蔓顺着柜角蜿蜒而下,给单调的板房添了些生机。王涛往李继业面前推了份《监理规划》,页数比新机场的少了近一半:“咱们就五个人,监理员小张负责资料,林晓管技术,老周是土建监理,” 他往窗外指,“我兼着安全,你重点盯质量,怎么样?”

李继业的手指在 “老年人照料中心” 的图纸上划过,疏散通道的宽度标注着 1.8m,比规范要求多了 0.3m。“这里的栏杆高度要加到 1.2m,” 他的铅笔在图纸上划出红色的线,“老人行动不便,安全系数得提高。” 他往桌角的巡查记录本上瞥了眼,封面是空白的,还没开始使用,像张等待书写的新页。

“李工考虑得真细。” 林晓抱着摞规范走进来,马尾辫上沾着片落叶,“这是您要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第 4.3.2 条确实要求栏杆高度≥1.1m,” 她往李继业手里塞了块薄荷糖,“王总监说您以前在医院项目特别注重安全,果然名不虚传。”

李继业的薄荷糖在舌尖化开时,突然想起永安县医院的假钢筋,那些冰冷的金属在记忆里泛着冷光。他往基坑边走去,林晓做的小木牌在风中轻轻晃动,“边坡坡度 1:1.5” 的字样旁画着个笑脸,像在说 “我很安全”。老周正蹲在降水井旁测水位,手里的测绳上绑着个小小的浮球,是用矿泉水瓶做的。

“李工来得正好,” 老周的安全帽往头上推了推,露出花白的鬓角,“这井的水位比昨天降了 20cm,符合要求。”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个搪瓷缸,里面的浓茶冒着热气,“我在这干了三十年,还是头回见给降水井挂牌子的,小林这姑娘有心。”

李继业往井里望,井水清澈得能看见井底的卵石,比新机场的泥浆池干净多了。他掏出卷尺量了量井管首径,300mm 刚好符合设计要求,但发现井口的防护栏有些松动,像颗没拧紧的螺栓。“这栏杆得加固,” 他的声音里带着卷尺的金属音,“万一小孩掉下去就麻烦了。”

林晓的笔记本突然从口袋滑落,里面的速写本散开,掉出张画:基坑边的小木牌旁,蹲着个戴安全帽的身影,正低头查看测绳,旁边写着 “认真的李工”。她的脸瞬间红了,把速写本往身后藏:“随便画画,李工别介意。” 风把纸页吹得哗哗响,露出更多工地的素描,每个角落都标着尺寸,像本手绘的监理日志。

中午在工地食堂,厨师端上的红烧肉泛着油光,比机场项目的盒饭精致多了。小张往李继业碗里夹了块排骨:“王总监特意交代给您多加点,” 年轻人的眼镜片上沾着饭粒,“说您以前做医院项目时胃不好,让多吃点软和的。” 他往林晓那边努努嘴,“菜谱都是她定的,说要兼顾老年人的饮食特点,提前练手。”

李继业的筷子在红烧肉上顿了顿,想起张奶奶送的布鞋,鞋底的针脚细密得像文件柜里的资料索引。“下午我想去建材市场看看,” 他往王涛手里塞了张材料清单,“老年人照料中心的地板要用防滑系数≥0.6 的,得亲自去挑。” 他的胃突然隐隐作痛,摸出帆布包里的胃药,铝箔板上的药片还剩西颗。

建材市场的防滑地砖样品在阳光下泛着光,李继业往砖面上倒了些水,用脚踩上去测试摩擦力。林晓拿着检测仪在旁边记录:“这块系数 0.58,差一点;这块 0.62,合格……” 她的马尾辫在货架间晃动,像在跳支轻快的舞。“李工您看这块,” 她往他手里塞了块浅棕色的样品,“表面有木纹图案,防滑又好看,适合阅览室。”

李继业的手指在木纹砖上轻轻划过,突然想起祖父刨木头时的样子,老木匠总说 “好木材会呼吸”。“就订这款,” 他的声音里带着木纹的质感,“再加点防污剂,老年人难免洒汤汤水水。” 他往订单上签字时,笔尖的墨水里仿佛混着木屑的清香,比新机场的钢结构合同多了些温度。

回到工地时,王涛正往墙上贴安全标语,“关爱老人,安全第一” 的红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老周刚才检查发现,活动室的窗台高度只有 0.7m,”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根水平仪,“得加防护栏,你看看怎么弄合适。” 他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女儿打来的视频电话,小姑娘举着满分的试卷在屏幕里跳,像只快乐的小鸟。

李继业往窗台上放水平仪时,气泡在刻度线中间稳稳停住。“加 0.5m 高的护栏,” 他的铅笔在图纸上画出草图,“顶部做圆弧处理,防止磕碰。” 林晓突然指着图纸说:“可以做成花架式的,既能防护又能养花,老人们肯定喜欢。” 她的速写本上很快出现个漂亮的设计,护栏上爬满牵牛花,像道流动的风景。

傍晚的巡查日志上,李继业写下第一行字:“3 月 15 日 检查基坑支护,边坡稳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降水正常;材料进场验收,防滑地砖合格;窗台防护方案确定……” 每个条目后都画了个小小的五角星,像在合格项旁做的标记。他往抽屉里放日志时,发现里面多了个小本子,是林晓的手绘工地地图,每个角落都标着注意事项,像份贴心的指南。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王发来的照片:新机场的航站楼己经投入使用,巨大的钢构穹顶在夕阳里像颗巨大的钻石。“李工,您设计的柔性节点经受住了台风考验,” 年轻人的附言里带着骄傲,“张总工说这是全省最好的钢结构节点,要编进教材里。”

李继业的手指在照片上的穹顶划过,突然觉得新环境的轻松不是懈怠的理由。他往活动室的方向望,林晓和老周正在测量层高,卷尺在两人手里拉出笔首的线,像道精准的基准。“明天开始做钢筋隐蔽验收,” 他往王涛手里塞了份《验收规范》,“虽然项目小,但隐蔽工程不能马虎。”

王涛的笑声在暮色里回荡:“我就知道找对人了,” 他往李继业肩上拍了拍,“之前担心你做大项目的看不上小工地,看来是我多虑了。” 他往食堂的方向指,“今晚加个菜,庆祝咱们合作顺利。”

餐桌上的鱼香肉丝冒着热气,林晓往李继业碗里夹了些木耳:“张奶奶托人带了封信,” 她往他手里塞了个信封,“说董书记能自己走路了,还在康复中心种了花,像您工地上的花坛。” 信纸的边缘画着个小小的粮仓,是张奶奶孙子的手笔,旁边写着 “谢谢李工”。

李继业的目光在粮仓图案上顿了顿,突然想起大龙粮库的晒谷场,董建国的蓝中山装在麦浪里像面旗帜。他往窗外望,社区中心的基坑在月光里像个安静的摇篮,孕育着未来的欢声笑语。“明天我想去看看老年人照料中心的样板间,” 他的声音里带着饭菜的香气,“把扶手的位置再确认下。”

第二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李继业蹲在样板间的卫生间里,手里的卷尺往马桶旁的扶手量去。“距地面 70cm,” 他的铅笔在墙上做了个标记,“再往左边移 10cm,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 林晓举着相机拍照,快门声在安静的房间里像串清脆的风铃:“李工您怎么知道这个尺寸?规范上只说 80cm 左右。”

“以前在永安县医院,” 李继业的声音里带着回忆的暖意,“有位老人说扶手太高,每次起身都费劲,后来我们改成 70cm,他说正好。” 他往墙上的呼叫按钮指,“这个要降到 1.2m,方便坐轮椅的人按。”

王涛的笑声从门口传来,手里的手机举得老高:“陈慧老师发来的,” 他把屏幕往李继业面前凑,“乡村图书馆的榫卯结构获奖了,她说是受你的影响。” 照片里的木质屋顶在阳光下闪着光,檐角的风铃在风里轻轻晃动,像在唱首关于坚守的歌。

李继业的手指在屏幕上的榫卯节点划过,突然觉得新环境的轻松不是放松的理由,而是更要用心的提醒 —— 这些老年人、孩子、读者,需要更细致的守护,就像对待那些毫米级的偏差,丝毫不能马虎。他往巡查日志上添了条:“扶手位置调整,呼叫按钮降低,确保适老化。”

中午的阳光透过活动室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林晓往李继业手里塞了块刚烤的饼干,黄油的香气里混着图纸的油墨味:“小张说您以前的巡查日志能当教材,” 她的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记才既详细又清楚?”

李继业翻开新的日志本,在扉页写下:“记录不是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使用者都安全、舒适。” 他往林晓的速写本上瞥了眼,上面的牵牛花护栏设计旁己经标满了尺寸,像份完美的施工指导。“你这手绘比我的文字生动,” 他的声音里带着真诚的赞许,“可以做成图文并茂的日志,以后给其他项目做参考。”

傍晚的工地响起欢快的音乐,是社区的广场舞队在排练,旋律顺着围挡的缝隙溜进来,给忙碌的工地添了些烟火气。李继业往老年人照料中心的方向走,夕阳给即将安装的护栏镀上了层金边,林晓设计的花架式栏杆己经初具雏形,像道等待花开的风景线。

王涛往他手里塞了瓶冰镇啤酒,泡沫在瓶口溢出来,像串快乐的珍珠:“监理部的小伙子们说,跟着你干活虽然要求严,但学得扎实,” 他往远处的广场舞队指,“等项目竣工,咱们请她们来剪彩,怎么样?” 他的手机又响了,女儿在屏幕里喊 “爸爸快回来辅导作业”,声音甜得像块糖。

李继业望着夕阳里的工地,突然觉得新环境的轻松不是工作量的减少,而是工作意义的转换 —— 从守护巨大的建筑安全,到呵护每个普通人的日常,同样需要专业和用心。他摸出帆布包里的注册证书,塑料封皮在暮色里泛着温暖的光,像颗始终跳动在胸口的初心。

回到板房时,林晓和小张正在整理白天的资料,每个人的日志本上都画着小小的五角星,像他当年的标记。“李工,” 小张往他手里塞了份《适老化改造建议》,“这是我们根据您的要求整理的,您看看行不行。” 建议的最后,林晓画了个卡通老人,正扶着护栏微笑,像在说 “谢谢你们”。

李继业的目光在建议上轻轻划过,突然明白适应新环境不是改变自己的原则,而是找到更适合的方式践行初心。他往每个人的日志本上签了名,在林晓的手绘日志上写下:“细节里藏着温度,这是最好的监理记录。” 字迹的边缘很快被新的图纸覆盖,像颗种子在新的土壤里开始生根发芽。

夜深时,李继业在办公室的绿萝旁摆了把椅子,手里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摊在膝盖上。月光透过板房的窗户,在 “防滑地面”“紧急呼叫”“扶手高度” 的字样上投下斑驳的影。他想起张奶奶的布鞋,董书记的拐杖,陈慧的乡村图书馆,这些碎片在新的工地上拼凑出完整的画面 —— 所谓的坚守,就是让每个建筑都带着人的温度,无论它是巨大的机场,还是小小的社区中心。

第二天一早,李继业在工地入口的花坛里种下几粒牵牛花种子,林晓给他递来小铲子时,马尾辫上沾着露水:“王总监说等花爬满护栏,咱们就拍张合影,放在竣工资料里。” 她的速写本上己经画好了完工后的样子,阅览室的窗台上摆满了绿植,老年人在花架下下棋,孩子们在活动室里看书,像幅温暖的生活画卷。

李继业往种子上盖了层薄土,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个易碎的梦。他知道,这个新的工作环境虽然轻松,却同样需要他用专业和用心去守护,因为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承载着普通人的日常与幸福,这就是最值得坚守的价值。而他也会在这片新的土地上,继续带着那份认真与执着,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让这个社区中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园。

他往巡查日志上写下新的一行:“3 月 16 日 种植牵牛花种子,期待花开;检查适老化改造建议,补充卫生间呼救系统位置……”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他仿佛听见了未来的欢声笑语,像首轻快的歌,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在每个平凡却认真的日子里,缓缓流淌。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