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心的晨雾还没散尽,监理部的争吵声己经穿透了活动板房的铁皮。林晓把无人机的电池往桌上一摔,塑料外壳在 BIM 模型图纸上磕出清脆的响:“说了让你检查 GPS 信号!现在飞行器掉在花坛里,镜头磕坏了谁负责?” 她的马尾辫因为激动扫过小张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模型突然乱了套。
小张的眼镜滑到鼻尖上,手指在键盘上慌乱地敲击:“我以为晴天不用检查……” 年轻人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军绿色工装的袖口沾着刚打印的材料清单,“而且你昨天教我的操作步骤太多,我记不住……” 他往李继业身后躲了躲,像只受惊的小鹿。
李继业蹲下去捡电池时,发现外壳的裂缝里卡着片月季花瓣 —— 是清晨刚绽放的那株。他往花坛方向望,无人机的残骸还躺在月季丛里,镜头对着天空,像只受伤的眼睛。王涛抱着保温杯站在门口,灰色夹克的拉链没拉好,露出里面印着 “2008 奥运工程” 的纪念 T 恤:“刚开工就闹别扭,这往后西个月咋过?”
李继业把电池塞进帆布包,金属的凉意贴着掌心传来。他想起刚到永安县医院时,王师傅和赵彪也是天天吵架,老焊工总说 “年轻人毛手毛脚”,首到假钢筋事件爆发,两人才在拆钢筋时达成默契。“先处理无人机,” 他的声音在板房里格外平静,“林晓你带小张去修镜头,我和王总监去检查今早进场的钢筋。”
钢筋堆场的晨光里,王涛往李继业手里塞了块咸饼干:“小林是园林专业转来的,” 他的牙齿在饼干上磕出细碎的响,“对工程上的‘规矩’不太懂,总按自己的节奏来。” 他往远处的板房瞥了眼,“小张是应届生,理论强实操弱,你多担待。” 老总监的保温杯往钢筋上敲了敲,“就像这 HRB400E,强度够但韧性得慢慢练。”
李继业的卷尺在钢筋上划过,肋纹的深度刚好 1.8mm,符合规范要求。他想起祖父说的 “木匠带徒弟,得先让他刨三个月木头”,原来带团队也一样,得给彼此磨合的时间。“林晓的细致是优点,” 他往王涛手里递了根烟,“上次发现屋架挠度 1mm,换我可能就错过了;小张的 BIM 学得快,比咱们这些老的接受新事物快。”
板房里突然传来欢呼声,李继业和王涛跑回去时,看见小张的笔记本电脑上,无人机的维修教程正在播放。林晓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动:“镜头组件得换这个型号,” 她往小张手里塞了支笔,“记下来,下次再犯我可不教你。” 年轻人的眼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光,像两汪兴奋的湖。
中午的安全巡查会上,矛盾再次爆发。林晓坚持要给每个降水井装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传输水位数据;老周把安全帽往桌上一摔,搪瓷杯里的浓茶溅在巡查记录本上:“我守了三十年工地,凭耳朵听水泵声音就知道水位高低,花那冤枉钱干啥?” 他的皱纹里还沾着基坑的泥土,像块风干的老树皮。
李继业往井边走时,听见水泵的嗡鸣确实有细微的差别 —— 老周说的没错,水位高时声音更沉闷。但他摸出手机,陈慧发来的乡村图书馆视频里,老木匠正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榫卯尺寸:“老法子准,但新工具能省力气。” 他突然有了主意,往井架上贴了张便签:“人工巡查 + 传感器监测,双保险。”
老周的烟斗在便签上顿了顿,火星在 “双保险” 三个字上烫出个小黑点:“李工这法子中,” 他往林晓手里塞了一盒烟,“我家小子也搞物联网,说这东西确实管用。” 姑娘的马尾辫在身后甩了甩,往老周的搪瓷杯里续满热水:“周师傅您教我怎么听水泵声音呗?万一传感器坏了呢。”
夕阳把监理部的影子拉得很长,李继业看着团队成员围在 BIM 模型前讨论,突然觉得这场景像幅正在成型的拼图。林晓用无人机拍摄的现场照片贴在模型旁,小张标注的材料参数旁边,老周用红笔写着 “经验值:这批水泥凝结快,要提前加水”,王涛的保温杯放在模型中央,像个温暖的支点。
“李工,您看这个。” 林晓往他手里塞了张手绘的分工表,每个人的名字旁都画着不同的图标:她是无人机,小张是电脑,老周是卷尺,王涛是保温杯,李继业的图标是祖父的木尺。“这样就不会忘谁负责啥了,” 姑娘的手指在木尺图标上划了划,“周师傅说您这把尺子比传感器还准。”
深夜的暴雨敲打着板房的屋顶,李继业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小张浑身湿透地站在门口,手里的手电筒光抖得像片树叶:“基坑边坡滑了点土,林晓说要立刻处理,老周说等雨停了再说,他们吵起来了……” 年轻人的工装裤往下淌水,在地板上汇成小小的溪流。
李继业往雨里跑时,看见林晓正往边坡上插监测桩,雨水顺着她的安全帽系带往下淌,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像串断了线的珠子。老周抱着沙袋站在坡底,烟斗在暴雨里冒着微弱的光:“这点滑塌怕啥?当年我在粮库抗过洪水……” 话没说完就被突如其来的滑坡打断,浑浊的泥水瞬间漫过他的胶鞋。
“快往高处走!” 李继业抓起铁锹往坡上垫沙袋,王涛的手电筒在雨幕里划出红光,“小张快用对讲机叫施工队!林晓测下滑量!” 他的木尺在监测桩上划出刻度,雨水模糊了视线,却能准确读出 “5cm”—— 超过预警值 2cm。
雨停时,天边己经泛起鱼肚白。边坡上的沙袋堆成道整齐的墙,林晓的传感器显示位移稳定在 5cm,老周正用烟斗往沙袋间隙填土:“这法子叫‘压脚’,”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块烤红薯,是从怀里捂热的,“当年粮库的挡土墙滑坡,我们就这么弄。” 姑娘往老周的传感器上贴了块防水胶布:“周师傅这招比我的仪器管用。”
早餐时,李继业在每个人的碗底埋了个荷包蛋。林晓的蛋上画着无人机,小张的是电脑,老周的是卷尺,王涛的保温杯里漂着个完整的蛋。“昨天的事,” 他往团队成员手里推了推豆浆,“说明咱们单打独斗都不行,得像这荷包蛋,蛋白蛋黄融在一起才好吃。” 板房里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像群快乐的音符。
社区中心的钢结构屋架吊装那天,团队成员的配合默契得像台精密的仪器。林晓的无人机在高空实时传输画面,小张的 BIM 模型与现场数据同步更新,老周在地面用水平仪校准,王涛协调施工队调整吊点,李继业站在指挥台,手里的祖父木尺与全站仪的激光线完美重合。当最后一段钢梁就位时,五双手同时按在屋架上,掌心的温度透过油漆传向钢铁深处。
“该拍张合影了。” 王涛掏出手机时,发现李继业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截相册 —— 里面是永安县医院的团队照,董建国的蓝中山装在人群里格外醒目。“等竣工时,” 李继业往每个人手里塞了张便签,“把你们的心愿写下来,我存进档案盒。”
林晓的便签上画着带传感器的降水井,旁边写着 “学会听水泵声音”;小张的纸上是个三维模型,标注着 “向周师傅学经验”;老周用烟斗烫了个洞,里面塞着 “搞懂物联网”;王涛的字龙飞凤舞:“团队比金牌监理更重要”;李继业的便签上,祖父的木尺旁边画着五颗连在一起的星星。
夕阳给社区中心镀上金边时,监理部的白板上多了张新的分工表,标题是 “我们的团队”。最下方用红笔写着:“各有所长,互补互学”。李继业望着窗外,林晓正教老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小张在帮王涛整理 BIM 资料,晚霞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株生长在一起的树。
他知道团队的磨合永远没有终点,就像社区中心的建设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人都愿意伸出手,像榫卯结构那样找到契合的角度,再不同的工作习惯也能拧成股绳,在风雨里撑起片坚实的天空。这或许就是团队的真谛 —— 不是每个人都相同,而是在差异里找到共生的智慧,让每个平凡的个体,都能在集体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第二天的晨会上,李继业往每个人的桌前放了本团队日志,第一页是他写的:“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带着不同的工具,但都在为同一个社区中心添砖加瓦。”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他听见团队成员的呼吸渐渐同步,像社区中心即将响起的欢声笑语,温暖而坚定。
当牵牛花爬上护栏时,监理部的团队照被挂在了竣工资料的首页。照片里的五个人笑得像群孩子,身后的社区中心在阳光下像个张开的怀抱。李继业的目光落在照片边缘,发现每个人的工具都放在一起:无人机、电脑、卷尺、保温杯和木尺,在晨光里泛着和谐的光 —— 这或许就是团队磨合最好的证明:尊重差异,拥抱不同,让每个独特的个体,都能在共同的目标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他往团队日志的最后一页写下:“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窗外的阳光透过绿萝的缝隙,在字迹上投下斑驳的影,像在为这段关于磨合的故事,盖上一枚温暖的邮戳。李继业知道,未来的工作中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分歧,但只要这份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初心不变,他们的团队就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能够应对一切风雨,完成每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会继续并肩作战,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共同成长。林晓会越来越熟练地结合传统方法和新技术,小张会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经验,老周也会逐渐掌握物联网技术,王涛会更好地协调各方,而李继业则会继续发挥他的领导作用,带领团队不断前进。他们的团队,就像社区中心的建筑一样,在磨合中变得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完善,成为一个真正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集体。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