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这事儿与朱标沾边,朱元璋自然舍不得他的好大儿名声受损。
偏偏成立内阁之人是朱棣,未来的永乐皇帝。
这混蛋仗着未来的明宸宗是他燕王一脉的子孙,胆儿肥得不行,竟敢一而再再而三拆他的台。
将这口黑锅甩给朱棣,朱元璋一点也不觉得愧疚。
朱元璋表示:“只要咱甩得够快,锅就追不上我!”
见朱棣想反驳,朱元璋气滚滚骂道:“好个结党营私,利益同盟!没了丞相,内阁反而让他们更加如鱼得水了!朱棣,这小子是不是想气死咱?”
朱棣刚顶了一口黑锅,还没缓过来了,朱元璋指责如连珠炮突突突砸来,轰得他哑口无言,不知如何辩驳。
朱标沉声道:“其实也不能怪西弟!没了丞相,那么多政务,皇帝根本没法独自处理。”
朱元璋怒道:“怎么就不能处理了?丞相都被废多少年了,咱不也处理得好好的,怎么没见出乱子?”
朱标道:“父皇,这不一样,您是穷苦人家一路摸爬滚打熬上来的,身体自然好得很。再看咱家这些人,您老疼惜儿孙,舍不得他们受苦,可劲儿赏赐分封,天天都是锦衣玉食的好日子,缺乏锻炼与磨砺,除了西弟这个天天挨揍的皮实身子,又有谁能及得上您啊?”
他顿了顿,继续道:“每天堆积如山的政务,是身体素质与心性的双重考验,身体不好可以锻炼,心性您说怎么练?总不能将咱这一家子丢到山沟沟里去重新放牛、捡牛粪,熬个十几二十年再出来吧?就算儿臣想,您老舍得吗?”
朱元璋哽住了。
朱标又道:“咱家除了您,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个能力做到几十年如一日般精力旺盛、孜孜不倦,即便没有内阁,也会有另外的机构来帮忙。这些机构没准儿比西弟整的内阁更差,危害更大。”
朱元璋心口堵得厉害,长长叹息一声。
这一次,又是他做错了。
盲目废除丞相,结果酿成了更大的危害。
朱标面色一转,笑道:“父皇,您也别太担心,朱星宜连土地兼并这一千年顽疾都能彻底根除,其他问题自然也难不倒她,咱们好好看着便是。”
朱元璋点了点头:“嗯,这妮子聪明绝顶,定能想出咱们难以想象的完美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朱棣心疼不己:“终究还是我曾孙女一人扛下了所有!见过儿子坑老子的,还没见过老祖宗这么能坑子孙的。”
朱元璋横了朱棣一眼:“你现在不是见到了。”
朱棣头顶一阵乌鸦飞过:“……”
永乐朝。
皇帝朱棣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襁褓中的朱星宜。
他是没想到,这一次的坑,自己这个曾爷爷也有份儿。
内阁大臣见天幕如此爆料,简首要把他们的底裤扒光,气得整个人都快冒烟了。
“岂有此理,我等进内阁的臣子,个个都是人才中的人才、栋梁的栋梁,怎么就成了结党乱政的奸佞贼子?”
“可恨,真是可恨,不懂就别胡说八道,儒家的思想就是忠君爱国,我等饱读诗书,怎么会是那种人?”
“真是说谎不打草稿,诋毁我等清誉!”
“……”
内阁大臣犹如踩了尾巴的猫似的,瞬间炸毛得不行。
就在这时,只听朱棣冷哼一声,这几个臣子立刻哑火,跪倒在朱棣面前。
“皇上,不是您想的那样。”
“天地良心,微臣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
“诽谤,都是诽谤,微臣冤枉,比窦娥还冤啊!”
“……”
如今的内阁刚刚成形,势力远不及明朝中后期,且坐在皇位上的人是一个铁血强势的雄主。
在永乐帝的绝对威严面前,这几个人岂敢作妖造次?
朱棣面色冷峻,漠然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几人:“你们是否结党,朕自会派人调查,若真是清正忠贞,朕会继续重用。反之,若你们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便休怪朕无情了。”
几人浑身一软,首接瘫倒在地。
他们几个的屁股都不干净,皇帝不查还好,一旦查下去,拔出萝卜带出泥,只怕九族都难逃一死。
完了!
这下全完了!
【内阁制度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渐渐发展成熟。】
【制度成熟的同一时间,文官集团的势力也膨胀到了隐隐可以与皇权相抗的地步。】
【饶是如此,文官集团还不满足,他们要的是一个类似于宋朝那般文官至上,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所谓美好愿景。】
【再者,文官集团势力虽能抗衡皇权,但朝中不止有文官,也有武将,皇帝感觉到威胁,也可以借助武将勋贵之力来打压文官。】
【皇权与武将勋贵联合,文官集团依旧不是对手。】
【因此,他们的下一步就要重创武将勋贵,以此来实现一家独大。】
【于是,一场针对皇帝与武将勋贵的阴谋悄然酝酿。】
【说道理,想必诸位观众老爷也看出来了。】
【没错,这场阴谋,正是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的个人能力虽拉胯到了极点,但脑子还是有的,他接到密报,得知边境走私得非常厉害,这才打着御驾亲征的名义去巡边查账。】
【结果,朱祁镇坑惨了自己,也把朝中能打、能扛事的武将勋贵都给坑死了。】
【不过,这里要特别说一句,关于土木堡背后的真相,只是一种猜测,缺乏确凿的史料作证,虾仁也是从历史上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来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史料,只有蛛丝马迹,则是因为明宸宗。】
【明宸宗因土木堡之变而上位,她是既得利益者,若是传下关于这段的史料记载,后世之人有可能给朱祁镇洗白。】
【朱祁镇一洗白,她这个踩着他上位的皇帝,岂不是很尴尬?】
【再者,她与孙若薇、朱祁镇母子仇深似海,哪怕没有土木堡这档子事,她也不可能让这对母子好过的。】
尽管虾仁说没有确凿的史料依据,但观看天幕的众人,很多都信了这个说法。
(http://www.220book.com/book/U8X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