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叠的字迹**
糖糖捏着片新鲜的枫叶,指尖蘸着叶尖渗出的红汁,在白纸上慢慢写字。她想写自己的名字,笔尖落下时,红汁在纸上晕开,像朵小小的花。可等汁液干透,纸上的字迹突然变了模样——原本歪歪扭扭的汉文“糖糖”,竟变成了流畅的波斯文,字母的曲线像阿米尔账本上的回鹘式蒙古文,连尾钩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这字……”妈妈端着水杯走过来,突然停住了脚步。她放下杯子,从书架最底层抽出个褪色的笔记本,是收养院老院长留下的。翻开泛黄的纸页,上面用红墨水写着行批注,笔迹的缠绕方式、字母的倾斜角度,竟和糖糖用枫叶汁写的波斯文如出一辙。妈妈指着其中一个字母:“你看这收尾的小勾,老院长总说这是‘会认亲的笔画’。”
糖糖的指尖抚过笔记本上的字迹,突然想起老院长抱着她看相册的样子。那时她还不会说话,老院长就用这支红墨水笔在纸上画枫叶,说:“等你认字了,就知道这些笔画里藏着故事。”当时她没懂,此刻看着纸上重叠的波斯文,突然感到掌心发烫——老院长笔记本里夹着的那片枫叶,缺口处的红痕,正和她手里这片枫叶的断口完全吻合,像从同一叶片上撕下来的。
《资治通鉴》突然在书架上发出轻响,书页自己翻动起来,最终停在“淝水之战”的插画页。糖糖走过去看,发现页边空白处的批注突然变得清晰,像是刚写上去的:“糖糖到此一游”,竟是用三种文字写的——汉文的圆润带着孩子气,波斯文的曲线缠绕着像藤蔓,最下面一行是晋代隶书,笔锋带着刀剑的锐利,三个“糖糖”并排站着,笔画的间隙里还沾着点枫叶的红。
“这隶书的‘糖’字,和断刀上的字一样!”妈妈指着最下面一行。糖糖凑近细看,果然在隶书的撇画里发现了熟悉的痕迹——道细微的铁锈痕,和古战场断刀刀柄上的锈色完全相同。上周她用那把断刀在地上画过自己的名字,当时刀柄的铁锈蹭在沙地上,留下的正是这样的痕迹,连长度都分毫不差。
墨团儿突然跳上书桌,用爪子按住糖糖写的波斯文。红汁写的字迹在猫爪下慢慢晕开,竟在白纸上显出层淡淡的影子——是用晋代隶书刻的“谢”字,笔画里藏着片枫叶的轮廓,叶尖的缺口处,有个极小的“糖”字,是用三种文字叠在一起刻的,像颗裹着三层糖衣的果子。
糖糖把老院长的笔记本翻开,让那行波斯文对着《资治通鉴》的批注。阳光透过纸页,两种文字的影子在地毯上重叠,组成了个完整的图案:片枫叶里裹着三本书,分别写着“晋”“元”“今”,书脊上的线缠绕在一起,变成根红丝线,线头系着个小小的“糖”字木牌,和铜秤砣上的那个一模一样。
“老院长说过,她年轻时认识个波斯商人。”妈妈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暖意,“那人送过她块刻着‘谢’字的木牌,说能找到失散的亲人。”糖糖突然想起自己在古战场捡到的断刀,刀柄上的“谢”字旁边,确实刻着个模糊的木牌形状,当时她以为是磨损的痕迹,此刻想来,那形状正和老院长笔记本里夹着的木牌拓片完全重合。
墨团儿叼来铜秤,秤盘里的糖果滚落在《资治通鉴》上。糖糖把糖果捡起来,发现每颗糖纸的内侧都印着个小字:汉文的“糖”藏在奶糖纸里,波斯文的“糖”裹着水果糖,晋代隶书的“糖”粘在巧克力糖上。更奇的是,三颗糖的糖纸拼在一起,正好组成片枫叶的形状,缺口处印着行小字:“所有字迹都会重逢”。
她把枫叶汁写的波斯文纸页夹进老院长的笔记本,刚合上封面,就听见里面传来细微的声响,像笔尖划过纸面。翻开看时,空白页上多了行新的批注,是老院长的笔迹:“1956年,淝水岸边拾得枫叶,见其上有字,似波斯文。”旁边画着片枫叶,缺口处的红痕,正和糖糖手里这片的断口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窗外的枫树苗沙沙作响,叶片的影子在地上拼出串字迹,是用阳光写的三种文字“糖糖”。糖糖数着地上的影子,突然想起阿米尔信里的话:“文字是时光的镜子,能照见不同时代的自己。”此刻看着笔记本里重叠的字迹,看着《资治通鉴》上的三种文字,突然明白老院长说的“认亲的笔画”是什么意思——那些跨越时代的字迹,都是血脉在时光里留下的密码,等着被同一个名字唤醒。
妈妈用红墨水笔在笔记本上补画了片枫叶,笔尖落下时,红墨水在纸上晕开的形状,竟和糖糖用枫叶汁写的波斯文字母完全相同。墨团儿在旁边喵喵叫,尾巴尖的墨色扫过纸面,在三种文字的旁边踩了个梅花印,像给这个秘密盖了个圆圆的章。
暮色漫进房间时,糖糖把笔记本和《资治通鉴》并排放在书架上。两本书的书脊在光里轻轻相碰,发出细微的声响,像不同时代的字迹在打招呼。她知道,这些重叠的字迹还没写完,明天去收养院看望老院长时,或许能在她的旧物里找到更多线索——比如那块刻着“谢”字的木牌,背面一定用三种文字刻着“糖”字,正等着和她手里的断刀、铜秤、枫叶,组成个完整的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UDQ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