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192 章 小学生民俗课(桃花剪纸传技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卖千单:桃花仙妻的无限好运 http://www.220book.com/book/UNQR/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东山郎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清明的细雨刚歇,社区活动室的玻璃窗上还凝着水汽。林默踩着湿漉漉的台阶往里走,就听见里面传来 “咔嚓咔嚓” 的剪刀声 —— 是非遗剪纸传承人陈奶奶,正坐在桃木桌前,手里的剪刀在红纸上翻飞,不过片刻,一朵栩栩如生的桃花就落在了桌上,花瓣的纹路细得像蚕丝,连花蕊都清晰可见。

“陈奶奶,您这手艺也太厉害了!” 林默凑过去,小心翼翼地拿起剪纸,指尖触到红纸,还带着刚剪完的温热。陈奶奶笑着把剪刀放在竹篮里,篮子里装着她剪了一辈子的剪纸,有窗花、有生肖、还有复杂的龙凤呈祥,“这手艺传了三代,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快断了”。

社区小学的李老师上周找到林默,说想给孩子们开堂民俗课,“现在的孩子对老手艺太陌生了,连剪刀都用不利索”。林默立刻想到了陈奶奶,老人之前在非遗市集上展示过剪纸,当时就吸引了很多孩子围观。“咱们就教桃花剪纸,” 林默看着桌上的桃花剪纸,“春天正好是桃花开的季节,孩子们肯定喜欢。”

筹备民俗课的过程像在收集宝贝。陈奶奶从家里翻出了珍藏的红纸,是她年轻时特意定做的,纸质厚实,颜色鲜艳,“剪出来的花样不容易变形”;张大爷带着木工组,做了二十个小木桌,桌面打磨得光溜溜的,还在边缘刻了圈桃花纹,“孩子们坐着舒服,还能沾点桃花的喜气”;王姐则网购了五十把儿童安全剪刀,刀刃是圆头的,“防止孩子们剪到手”;李奶奶还缝了二十个布兜,用来装孩子们的剪纸作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兜,丢不了”。

可问题很快就来了。陈奶奶带来的红纸虽然质量好,却太滑,孩子们的小手抓不住,剪刀一剪就跑偏;有的孩子刚把纸对折,就因为手滑散了架,剪出来的桃花成了 “西不像”;最让人头疼的是,剪纸需要精准的力道,孩子们要么剪得太轻,纸没剪断;要么太用力,首接把纸剪破,活动室里很快就散落了一地的红纸碎片。

“这纸太滑了,我根本剪不好。” 小宇噘着嘴,把剪坏的红纸揉成一团,扔在桌上;小雨则拿着剪刀,对着红纸发呆,半天不敢下剪,“我怕又剪坏了”;连平时最细心的朵朵,也因为纸总跑偏,剪出来的桃花少了一片花瓣,眼眶红红的,差点哭出来。

陈奶奶看着孩子们失落的样子,叹了口气,把剪刀放下:“这剪纸讲究‘稳、准、轻’,你们还小,力气控制不好,纸又滑,确实难。” 她拿起一张剪坏的桃花,“你看这花瓣,本来该是弧形的,因为纸滑,剪成了首线,就不好看了”。林默看着孩子们垂头丧气的模样,心里也着急 —— 要是孩子们失去兴趣,这民俗课就失去意义了。

“要是红纸能不那么滑就好了。” 林默对着桌上的红纸发呆,突然想起之前帮孩子们做桃花净水装置时,桃嫣的灵力帮了大忙。他刚在心里默念完,桃嫣的光屏就在红纸上亮起来,她的卡通形象举着个小小的喷雾瓶,往虚拟红纸上喷了些粉色的液体。

【普通红纸太滑,孩子们抓不住,】桃嫣往红纸里注入粉色的光点,虚拟的红纸立刻变得不那么光滑,反而带着点轻微的黏性,【我来给红纸加点灵力!让它带点黏性,对折后不会散开,剪刀剪的时候也不会跑偏,】她调出模拟画面,一个小朋友拿着带黏性的红纸,轻松地剪出了一朵完整的桃花,【而且黏性不会粘手,剪完后轻轻一撕就能分开,比普通红纸好操作十倍,】她调皮地眨眨眼,【保证孩子们都能剪出漂亮的桃花~】

“真的能带黏性?还不粘手?” 林默凑近看,桃嫣的虚拟红纸上,对折的地方紧紧贴在一起,剪刀划过,纸很顺畅地断开,剪出来的桃花边缘整齐,没有一点跑偏的痕迹。【我在红纸里加了灵力黏合层,】她的手指在红纸上划了圈,粉色光点在纸的纤维里流动,【黏性刚好能固定纸张,又不会粘在手上或剪刀上,剪完后轻轻一扯就能展开,还能反复对折,】她补充道,【而且红纸的颜色会更鲜艳,剪出来的桃花像真的一样~】

第二天,林默借口 “给红纸喷水保湿”,独自留在了活动室。桃嫣的灵力顺着他的指尖,慢慢渗入每张红纸,粉色的光点在纸里蔓延,原本光滑的红纸表面,渐渐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泽,摸起来带着点轻微的黏性,却不粘手,像摸在柔软的丝绸上。林默试着对折红纸,纸紧紧地贴在一起,不会像之前那样散开;他又拿起剪刀剪了一下,剪刀很顺畅地划过,没有一点卡顿。

民俗课重新开始时,孩子们都惊讶地发现红纸变了样。小宇第一个拿起红纸,对折后发现纸居然不会散,“这纸怎么粘在一起了?太神奇了!” 他试着用剪刀剪了一下,剪刀很轻松地就剪出了一道弧线,虽然还是有点歪,却比之前好太多了;小雨也鼓起勇气,拿着红纸对折、描线、下剪,这次纸没有跑偏,她小心翼翼地剪完,展开一看,居然是一朵完整的五瓣桃花,“我剪出来了!我剪出来了!” 她兴奋地举起剪纸,声音里满是激动。

陈奶奶也惊讶于红纸的变化。她拿起一张红纸,对折后轻轻一压,纸就固定住了,“这纸怎么变得这么好用?我剪了一辈子纸,从没见过这么顺手的红纸”。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剪桃花:“先把红纸对折三次,在折好的纸上画半个桃花,剪的时候要沿着线条慢慢剪,别着急。” 孩子们跟着陈奶奶的步骤,手里的剪刀虽然还有些笨拙,却再也不会因为纸滑而剪坏了。

桃嫣的灵力让红纸还有更多贴心的设计。红纸的黏性会根据孩子的力道调整 —— 力气小的孩子,黏性会稍微强一点,帮助固定纸张;力气大的孩子,黏性会弱一点,防止剪的时候太费力;最神奇的是,当孩子剪错时,红纸可以轻轻撕开重新对折,不会留下明显的痕迹,“这样孩子们不用怕剪错,能大胆尝试”。

小宇的进步最快。他之前总因为纸滑剪坏作品,现在有了带黏性的红纸,他越剪越有信心,不仅学会了剪简单的五瓣桃花,还尝试着在花瓣上剪花纹。有次,他剪了一朵带卷边的桃花,陈奶奶看了,忍不住称赞:“这孩子有天赋,卷边剪得比我第一次剪的时候还好。” 小宇听了,脸上的笑容像盛开的桃花,剪得更起劲了。

小雨则喜欢在剪纸里加些小创意。她在桃花的花瓣上剪了小小的爱心,还在花蕊旁剪了只小蝴蝶,“蝴蝶喜欢桃花,我要让它们在一起”;朵朵则把剪好的桃花贴在李奶奶缝的布兜上,布兜一下子变得漂亮起来,“以后我的剪纸都要放在这个布兜里”;孩子们的创意越来越多,活动室里的剪纸作品也越来越丰富,有单层的桃花,有多层的桃花,还有的把桃花和小鸟、蝴蝶剪在一起,像一幅小小的春天画卷。

陈奶奶看着孩子们的变化,眼里满是欣慰。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学剪纸,因为纸滑,不知剪坏了多少红纸,手上也被剪刀划了无数道口子;现在的孩子们有这么好用的红纸,不用再受那份罪,还能剪出这么多有创意的作品,“这手艺总算有希望传下去了”。她还特意教孩子们剪了 “桃花福”,把桃花和福字结合在一起,“贴在家里,能带来好运”。

民俗课的最后,社区举办了 “桃花剪纸展”。孩子们的作品挂满了活动室的墙壁,红色的剪纸在灯光下格外鲜艳,有的像盛开的桃花,有的像飞舞的蝴蝶,还有的像可爱的小动物。家长们纷纷赶来参观,小宇的妈妈看着儿子剪的卷边桃花,激动得拿出手机拍照,“我儿子居然能剪出这么好看的剪纸,太厉害了”;小雨的爸爸则把女儿剪的 “桃花福” 收起来,“回家就贴在门上,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最让人感动的是,陈奶奶收了三个 “小徒弟”—— 小宇、小雨和朵朵。三个孩子每周都会去陈奶奶家,跟着老人学剪纸,陈奶奶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手艺教给他们,从最简单的折纸方法,到复杂的花纹设计,耐心得像教自己的孙女。小宇还把自己剪的桃花剪纸送给了陈奶奶,“陈奶奶,这是我剪得最好的一朵,送给您”。

桃嫣的光屏在剪纸展的红纸上亮起来,粉色的光点随着剪纸的纹路跳动。【你看孩子们多开心,】她的卡通形象举着个虚拟的剪纸作品,上面是孩子们剪的桃花,【带黏性的红纸让他们有了信心,也爱上了剪纸,】能量条从 45.3% 跳到 46.0%,【系统提示:桃花剪纸传承民俗技艺,灵力红纸激发孩子兴趣,能量 + 0.7%】。

林默看着孩子们围着陈奶奶,认真学习剪纸的样子,心里暖洋洋的。他想起民俗课刚开始时,孩子们连剪刀都用不利索,现在却能剪出这么精美的作品;想起陈奶奶之前担心手艺失传的焦虑,现在却满脸笑容地教徒弟。他突然明白,民俗课的意义不止于教孩子们剪几朵桃花,更在于让他们了解老手艺的魅力,让民俗技艺得以传承。

五一劳动节那天,社区在广场上举办了 “民俗文化节”。陈奶奶带着她的三个小徒弟,在广场上展示剪纸技艺,孩子们的剪刀在红纸上翻飞,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小宇剪的卷边桃花、小雨剪的 “桃花福”、朵朵剪的桃花蝴蝶,都成了游客们争相购买的宝贝,有的游客还特意让孩子们剪自己喜欢的图案,“给孩子留个纪念”。

文化节结束后,陈奶奶拉着林默的手,眼里闪着泪光:“谢谢你,小林,要是没有你,我这手艺真的就断了。现在有这么多孩子喜欢,我也能放心了。” 林默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您的手艺这么好,就该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喜欢。”

有天,林默路过陈奶奶家,看见三个小徒弟正在院子里学剪纸。陈奶奶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剪刀,耐心地指导着;小宇趴在石桌上,认真地剪着一朵复杂的桃花;小雨和朵朵则在旁边讨论着怎么给剪纸上色,“咱们给桃花涂成粉色,蝴蝶涂成黄色,肯定更好看”。院子里的桃树上,桃花开得正艳,粉色的花瓣落在红纸上,像给剪纸镀上了一层天然的颜色。

林默站在门口,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 0.7% 的能量增长,不属于带黏性的红纸,不属于桃花剪纸,属于陈奶奶对老手艺的坚守,属于孩子们对民俗技艺的热爱,属于相信 “老手艺永远不会过时” 的信念。而那带着灵力的红纸,会继续陪伴着孩子们,在剪纸的世界里探索,让民俗技艺像春天的桃花一样,永远绽放,永远传承。

芒种那天,三个小徒弟在社区举办了自己的剪纸展。他们的作品比之前更精美了,有复杂的桃花屏风,有小巧的桃花书签,还有挂在墙上的桃花挂饰。陈奶奶看着徒弟们的作品,骄傲地对游客说:“这些都是我的小徒弟剪的,比我当年厉害多了。” 林默看着孩子们自信的笑容,知道民俗技艺的传承之路,己经在他们脚下,缓缓铺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UNQ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卖千单:桃花仙妻的无限好运 http://www.220book.com/book/UNQR/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