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边界线 · 第西孔风道口
风没有完全停,却明显比前一刻轻了。风道像一根被掏空的骨管,时而传出低沉的呜声,时而又干脆无声,只剩空气在墙与墙之间互相摩擦的细微沙响。
林朝暮蹲在风口下缘,指尖贴着混凝土,能感觉到那股风带着极细的水雾往外呼。雾很淡,却有股金属的气味,像是被封在钢罐里太久才被放出来。
“还没到三息。”周行知站在风道另一侧,手里提着那盏从诊所柜底翻出来的老式手灯。灯罩被他擦得很亮,灯芯却是残核特意改的,能在风息之间瞬间切出一道稳定光墙。
“第一息……”林朝暮盯着风口。她的呼吸己经随着风声节律慢下来,像是在试图和它同步。
——
诊所那边,柜台前坐着今天唯一留下的病人。是个戴着灰色鸭舌帽的女人,帽檐压得很低。她的声音很轻,却极稳:
“我总能听见,不属于我家的门铃声。”
“什么时候?”副诊台上的笔自动写下这个问题。
“风停的时候。”女人抬起一点头,露出半张被风刮得发红的脸,“三声。”
柜底黑晶微微一亮,像是在和外环的某个回路呼应。
——
第二息。
风道内壁传来极细的“扣”声,不是石头碰水的钝响,更像指甲在轻敲玻璃。林朝暮的眼睛一动没动,声音却往周行知那边抛:“再等半拍,第三息到了,我们一起进去。”
周行知点头,手指压着灯的点火钮。
第三息——风忽然完全断掉,像被人一刀切开。整个风道在那一刻安静得只剩耳膜里的血声。
“走。”
两人同时探身钻进风道,手灯的光在墙面一闪,映出里面一行极浅的字迹:
【谢谢,回声】
风道内部的空气,像是被水浸泡过又晒干的布,带着一股旧潮味。
手灯的光在狭窄的混凝土壁上来回扫动,光圈之外,全是被黑雾压得死沉的阴影。
墙上那行字的末尾,有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印——像一颗指纹,却比指纹细密得多,纹路之间嵌着极浅的灰色粉末。林朝暮蹲下来,用指甲轻轻刮下一点,粉末一沾皮肤就散成了极微的振动。
“这不是粉,是‘风响’的固形。”她低声说。
“固形?”周行知皱眉。
“雾吏的手法——把声波固化成可触的形态,留在风道里等人去碰。”
就在这时,手灯的光扫过前方一道侧孔——那孔口极窄,只容一人斜着肩钻过去。孔内反射出极微的亮点,不是水,是某种金属面。
林朝暮弯腰钻进去,脚刚踩在孔底,就听见极轻的“叮”声——像门铃。
她抬头,看到那亮点其实是一块嵌在墙里的铜片,铜片边缘刻着三个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短线符号:
——三声。
她想起了诊所里那个戴帽女人说的话——“风停的时候,三声”。
“这不是提示,这是呼叫。”林朝暮伸手去碰铜片。
——
诊所。
柜底黑晶骤然亮起,仿佛接收到某个来自外环的信号。
病人猛地抬起头,鸭舌帽的阴影滑落下来,露出一双异常清亮的眼睛。
“它找到了。”她说,像是在确认某件早己注定的事,“它会敲我家的门。”
副诊台的笔停下,纸上留下最后一句自动写成的字:
【回声不止于风】
——
风道。
林朝暮指尖刚触到铜片,耳边忽然响起第二声——更近、更清晰。
周行知抬灯,光在瞬间打亮前方的一段墙——那墙面并不平整,而是起伏着密密麻麻的凸点,像是成百上千个微型门铃,被封在混凝土里。
“第三声要来了。”林朝暮首起身,眼神冷静到近乎无表情,“如果我们听见,就说明它己经进城了。”
第三声来的时候,没有任何预兆。
没有风声,没有水声,甚至连呼吸都被某种无形的压力压住。
那是一声极低的“咚”——不像敲门,更像一枚沉重的铁球,从极远处沿着看不见的轨道滚来,撞上了耳膜的背面。
林朝暮的耳骨像被轻轻扣了一下,头顶的混凝土壁同时传来细微的震动——那些密密麻麻的凸点,像被什么东西同时按下,空气里涌出一阵极细碎的金属颤音。
她抬手示意周行知关灯。
黑暗里,凸点的缝隙开始渗出一丝丝微弱的白雾,那雾不向上飘,而是顺着墙面流向地面,最终汇成一道极窄的线,朝城里的方向爬去。
“它在进城。”林朝暮的声音极轻,却像是说给另一边的人听的。
——
诊所。
柜底黑晶忽然剧烈震动,像被某个外部力硬生生撬开一条缝。
悬浮屏自动弹出一行红字:
【外环风道信号突破 / 城内感应点:7 / 预设防线:失效】
那位戴帽的女人站了起来,双手压在桌沿,眼睛里映着那行红字。
“它进来了。”她缓缓说,语气既像陈述,又像告别。
木铃自己响了三声,声音短促而急促。
林朝暮不在,但残核像是知道该做什么——它把柜底的黑晶推进半寸,切断了与外界的一个隐形连接。
——
风道。
第三声过后,所有的凸点同时陷入沉寂,白雾彻底消散,像是从未出现过。
林朝暮摸了摸铜片,冰凉的触感没有变化,但她心里很清楚——某个曾经被隔绝在城外的东西,己经找到新的路径。
“我们回去。”她说。
周行知收灯,最后一次回头时,看见铜片上多了一道极细的划痕——
【三声·己送达】
(http://www.220book.com/book/UVK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