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德的归来,如同沉锚落定,为解忧小院注入了一份饱经风霜后的沉稳力量。他并未在小院久留,只是稍作休整,饮了几杯苏晴递上的温水,目光在那承载着他心路的三样物件(参包、文件袋、金属垫片)上流连片刻,仿佛汲取了最后的确认与力量。
“法师,林先生,”他站起身,工装虽旧,脊梁却笔挺,声音带着一种洗练后的清晰,“厂子里刚有了点动静,人心不稳,王秃子那边…也还悬着。我得回去,把第一步扎稳了。” 他眼中没有退缩,只有清醒的责任感。
慧明法师颔首,目光温和而充满期许:“心灯己明,前路自照。放手去做,但记‘根深自安’。”
林峰亦道:“孙老板,保重。若有迷时,小院灯在。”
孙有德深深看了两人一眼,那目光承载着千言万语,最终化为一个沉稳的点头。他转身推开院门,身影融入暮色,步伐比来时更加坚定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向感。
日子在小院规律的晨钟暮鼓中流淌。药师草愈发青翠,静室内的参香似乎也随着孙有德的“性定”而愈发内敛沉凝。林峰每日的修行,在“无住生心”的体悟下,越发深入。他不再仅仅是静坐观心,更尝试将这份觉知融入劈柴、挑水、晾晒草药等日常劳作中,体会“行住坐卧皆是禅”的妙处。苏晴也仿佛被这份宁静感染,做事越发专注平和。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院的门扉再次被叩响。这一次,门外传来的不再是单个或几个人的脚步声,而是杂沓却有序的足音,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群体性的期盼。
林峰打开院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怔。
门外站着的,是以老张头为首的七八个工人代表。他们依旧穿着沾着油污的工装,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异常明亮,充满了兴奋、忐忑,还有一种找到主心骨般的迫切。孙有德站在他们前面一步,身形依旧挺拔,眼神沉静,但眉宇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法师!林先生!” 工人们看到开门的林峰,立刻七嘴八舌地喊起来,声音里压抑着巨大的激动,“成了!真成了!”
“慢点说,张叔,李叔,大家进来说。” 林峰侧身让开,将众人引入院中。
小小的院子顿时显得有些拥挤,工人们敬畏地看着院中的一草一木,目光最终都聚焦在闻声从静室走出的慧明法师身上。法师依旧是那副平和从容的模样,目光扫过众人,如同春风拂过。
“法师!” 孙有德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汇报成果的郑重,“按您和林先生点醒的路子,也靠大家伙儿拼了命守着,那两台老机器,这几天…接了个小单子!”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像是在平复内心的激动:“是…是以前的老关系,看在我们实在艰难,又见机器真能转起来,才给的一点边角料订单。量不大,钱…钱也少得可怜,刚够买点原材料和…和大家伙儿这几天的糊口钱。” 他的声音坦诚而清醒,没有夸大其词。
“但是!” 老张头忍不住接口,声音洪亮,带着无比的骄傲,“东西!我们做出来了!一点没含糊!按时交的货!人家验了…验了说…能用!” 他粗糙的手掌用力搓着,仿佛那点微薄的认可比金子还珍贵。
“是啊法师!” 另一个工人激动地补充,“王秃子那边的人…昨天又来了!还是远远站着看…但这次,他们站的时间更长了!好像…好像还嘀咕了几句…没再喊打喊杀的!”
“孙老板带着我们,白天黑夜地干!他自己也上手…比谁都累!” 又有人说道,语气充满了对孙有德的信服。
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虽然语序杂乱,却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画面:沉寂的旧厂房里,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尽管老旧);一群被债务和绝望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在孙有德的带领下,用最简陋的设备、最微薄的订单,拼尽全力,打响了“共生”之路的第一场小小的、却意义非凡的战役!他们守住了信用(按时交货),证明了能力(东西能用),更赢得了对手(王秃子)一丝微妙的、从蔑视到观望的态度转变!
这不仅仅是一笔订单的完成,这是一场人心的凝聚,是一份在废墟上重建的尊严!
孙有德听着工人们的诉说,脸上没有得意,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清醒认知。他看向慧明法师和林峰,眼神复杂:“法师,林先生,这第一步…算是勉强站稳了。但…难处才刚刚开始。” 他坦承道,“单子太小,养不活这么多人。机器太老,效率低,故障多。王秃子那边…也只是暂时没动,他那笔债像山一样压着。还有…工人们心里的怨气、担心…还没完全散。” 他列举着困难,条理清晰,显然这几天思考了很多。
“所以…” 孙有德的目光扫过身后一张张饱含期待又带着迷茫的工人的脸,最后诚恳地望向慧明法师和林峰,“我今天把大家伙儿带来…一是想让大家伙儿亲自来谢谢法师和林先生点醒的明路!没有小院的心灯,我们还在黑夜里乱撞!” 工人们闻言,纷纷对着法师和林峰深深鞠躬,眼神真挚。
“二是…” 孙有德的声音带着一丝恳求,“我们这群人,都是粗人,就知道闷头干活。现在路是有了,可怎么走得更稳、更远?怎么把人心真正拢在一起?怎么跟王秃子那样的人周旋?我们…我们心里没底啊!想请法师和您…给我们讲讲,点拨点拨…就像…就像点醒我那样。” 他最后一句,说得极其诚恳,也道出了所有工人此刻共同的心声——他们需要智慧的光芒,照亮前方更复杂的道路。
小院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慧明法师身上,充满了渴求与信任。阳光透过竹叶,斑驳地洒在众人身上。那几支“性定香沉”的野山参静静躺在静室角落,仿佛也在等待着法师的开示。
慧明法师的目光缓缓扫过孙有德,扫过一张张饱经风霜、写满期盼的工人的脸。他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温暖而深邃的笑容,如同看到一群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终于懂得抬头仰望指路的星辰。
“善哉。”法师的声音如同清泉,流淌在寂静的小院,“汝等心念己转,善行己始,如星火初燃,其光虽微,足破长夜。此即‘根深自安’之力显化。然前路维艰,尤需**群星共映,心灯相照**。”
法师向前一步,目光变得如同能穿透迷雾的明灯:
“汝等所问,其根皆在‘人心’与‘因缘’。且听老衲道来……”
慧明法师的声音平和而有力,开始将深邃的佛法智慧,融入这群工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境中。他讲“和合共生”如同机器运转需要齿轮啮合,讲“正念专注”如同工人打磨一个零件,讲“化解怨怼”如同处理生锈的螺栓,讲“随顺因缘”如同顺应材料特性……
林峰站在一旁,看着法师以最朴素的语言,将佛法的甘露洒入这群在现实泥泞中挣扎的工人心田。看着工人们从最初的茫然,到渐渐专注,再到眼中闪起恍然和希望的光芒。看着孙有德凝神倾听,时而蹙眉深思,时而若有所悟。
他仿佛看到,解忧小院这盏心灯的光芒,不再仅仅照耀一个迷途的林峰,一个挣扎的孙有德,而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荡漾开一圈圈涟漪,开始映照、温暖、指引着更多在人生困厄中寻求出路的心灵。
薪火,己悄然传递。群星,开始在各自的位置上,努力映照着这盏不灭的心灯。旧厂房里那微弱的机器轰鸣,似乎也在这智慧之光的照耀下,有了更清晰、更坚定的方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UVS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