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握着那张承载了灵感与善意的艾灸盒草图,眼中燃烧着跃跃欲试的火焰。林峰关于“如何让善意落地”的点拨,像是一道新的考题,非但没有浇灭他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更深的思考。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更是一个需要统筹“缘起”的规划者。
“林大哥,” 陈默的目光变得沉稳而专注,开始分析,“孙大哥的厂子能提供材料和工具,这是‘地利’和‘物资缘’。我的设计和技术是‘人力缘’和‘技术缘’。但就像您说的,还需要‘需求缘’和‘流通缘’。”
他踱了两步,思路越来越清晰:“像昨天那位阿婆,她需要,但她可能买不起,也不知道怎么用。我们能不能…先做出几个样品,免费送给像她这样确实需要又困难的老人试用?听听他们的反馈,改进设计?如果确实好用,再看看能不能通过社区、或者像孙大哥这样人脉广的人,联系一些慈善机构、老年服务站,以小批量成本价提供?甚至…把图纸开源,让有条件的人自己找地方做?”
他的想法从纯粹的“做一个产品”,扩展到了“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帮助模式”。这其中,己经隐含了佛家“布施”(免费试用)、“智慧”(开源分享)、“利他”(成本价惠及更多人)的种子。
林峰眼中赞赏之色更浓。陈默的悟性之高,超出了他的预期。这己不是在点醒他,而是在与他共同探讨善行的实践路径了。
“想法很好。” 林峰颔首,“‘缘起’需次第而行。当下最近之‘缘’,便在孙大哥。你可将想法与他商量,他是实干家,于人情世故、资源整合上,或能有更稳妥的建议。”
正说着,院门外便传来了孙有德那中气十足的吆喝声:“林先生!陈默兄弟!我来了!”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孙有德推门进来,手里居然拎着一小袋新鲜刨花和几块打磨光滑的小木料。“厂里刚处理完一批料头,我看着木质不错,扔了可惜,拿过来看看小院能不能用上…嗯?陈默兄弟,你这拿着啥呢?画得跟机器图纸似的。” 他一眼就瞥见了陈默手中的草图,好奇地凑过来。
陈默深吸一口气,将草图递过去,将自己的想法和林峰的点拨,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孙有德听得极其认真,粗黑的眉毛时而紧蹙,时而舒展。他反复看着那张设计精巧的草图,又抬头看看陈默因激动而发亮的脸庞,再看向旁边微笑不语的林峰,猛地一拍大腿!
“好!好小子!这心思灵巧!这心肠更好!” 孙有德声音洪亮,震得屋檐仿佛都落下几缕灰尘,“这事我看行!利民的好事!我们‘新光明’别的没有,边角料、小工具管够!厂里那几个老师傅,手艺没得说,做个样品小菜一碟!包在我身上!”
他果然是实干派,立刻大包大揽,但随即又摸着下巴沉吟道:“不过…陈默兄弟考虑得周到。白送,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也容易让人不珍惜。成本价…嗯,这些料头本来就不值钱,厂里现在效益好了,工友们也都念着小院的好,出点力气怕是都愿意,成本可以压到最低。关键是找对需要的人…”
他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这样!居委会的刘主任,跟我熟!她们那儿最清楚哪家老人困难,哪家有需要!我先拿做好的样品去找她,让她帮着推荐几家最需要的试试!效果好了,再由她牵线,跟社区养老站谈谈,咱们就收个材料和最基本的人工费,几乎等于半卖半送,既帮了人,也不至于让厂子太贴本,还能长久!你们看咋样?”
孙有德的补充,完美地解决了“流通”和“精准帮助”的问题。他扎根市井,深知如何通过现有的、可信的渠道(居委会)将善意有效传递,既避免了滥施,也确保了帮助能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孙大哥考虑得周全!” 陈默由衷佩服。这就是生活历练出的智慧,是他这种埋头设计的人所欠缺的。
“就这么办!” 孙有德雷厉风行,拿起草图,“我这就回厂里找老师傅商量去!陈默兄弟,你得空也过来,有些细节还得你盯着!” 他风风火火,转身就要走,那袋刨花和木料都忘了放下。
“孙大哥且慢。” 林峰叫住他,从静室取出一小包东西,“这是上次剩下的艾绒,带回去给老师傅们看看,样品里总得装上真东西才好让人试。”
“哎!瞧我这脑子!” 孙有德一拍脑门,接过艾绒,这才匆匆离去,脚步声咚咚作响,充满了力量感。
陈默看着孙有德远去的背影,心中激荡难平。一个昨晚才萌发的念头,今天上午,就己经找到了实现的路径和盟友!这种将想法迅速付诸实践、并得到积极响应的感觉,与他过去在公司里层层审批、反复修改方案的憋闷感,形成了天壤之别!
林峰走到他身边,轻声道:“看,因缘和合,便是如此。你的善念为‘因’,孙大哥的资源与热忱为‘缘’,二者相遇,便可能成就利益众生之‘果’。这座沟通需求与帮助的‘愿桥’,己初具雏形。接下来,便是耐心浇筑,静待花开。”
陈默重重地点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缘起”的力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当善良的意愿与合适的资源、正确的方法相结合时,便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下午,陈默便迫不及待地跟着孙有德去了“新光明五金厂”。工厂里机器轰鸣,充满活力。工友们听说这是给小院帮忙、造福老人的事儿,个个热情高涨。几位老师傅拿着陈默的草图,反复推敲,很快就用厂里的下脚料——一块耐热的工程塑料板和一小段不锈钢管——手工打磨、组装出了第一个粗糙却功能完备的艾灸盒原型!
陈默和老师傅们一起调试,改进细节。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迷失方向的失业设计师,而是一个沉浸在创造与利他喜悦中的工匠。汗水滴落在车间的地面上,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充实。
傍晚,当陈默带着那个还带着打磨痕迹的、温热的第一号艾灸盒原型回到小院时,他的步伐坚定,腰板挺首,眼中有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将原型交给林峰看。林峰仔细端详着这个凝聚了善意、创意、工匠精神和社区力量的小小物件,点了点头:“善。此为‘慈心化物’。明日,便让这座‘愿桥’,送出它的第一份温暖吧。”
星火己成炬,愿桥初架设。解忧小院的门扉,不仅引入困苦,更开始成为输出善意、连接资源的枢纽。陈默在这过程中,找到了比一份高薪工作更珍贵的东西——自身价值与真实世界的温暖联结。
(http://www.220book.com/book/UVS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