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尘埃落定,明旨嘉奖:
柳相府的血腥气尚未散尽,柳党核心被押赴刑场或投入天牢的喧嚣也还在帝都上空回荡,一道盖着皇帝宝玺、措辞华丽的嘉奖圣旨,便己晓谕天下,传遍朝野。
圣旨中,皇帝高度赞扬了萧恒、萧烈、萧珩、萧墨西兄弟在“清君侧、除国贼、安社稷”中的“忠勇智谋”与“至孝至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们能力的肯定与“欣慰”。
具体封赏如下:
*萧烈: “勇冠三军,忠贞不贰”。不仅恢复其全部兵权(包括之前被柳相以各种名义削夺的京畿戍卫、部分禁军指挥权),更大幅扩大其统兵范围,将拱卫京畿西北门户、驻扎精锐的“镇北军”划归其节制。同时加封“忠勇大将军”衔,赐丹书铁券(免死金牌),荣宠一时无两。
萧珩: “明察秋毫,才堪大用”。晋封“睿王”(亲王爵),并执掌户部右侍郎实权,负责清查全国钱粮赋税、审计柳党贪墨案后续追赃事宜。皇帝特意强调:“珩儿心细如发,持身以正,必能厘清积弊,充盈国库。” 这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首面柳党留下的财政烂摊子和各方势力的觊觎。
萧墨: “忍辱负重,功在社稷”。因重伤未愈,未列席接旨。皇帝特旨,册封其为“靖安侯”(超品侯爵,地位尊崇),赐黄金千两,良田万亩,并特许其伤愈后可在府中静养,非诏不必上朝。爵位虽高,却明显是明升暗放,剥夺其实际职务(尤其是情报暗卫相关的),将其排除在核心权力圈之外。
萧恒: “忍辱负重,孝感动天,主持大局”。晋封“雍亲王”(亲王最高爵位,位在诸王之上),赐亲王双俸,增护卫三千,并正式委任为“清吏钦差大臣”,总理柳党余孽案及静妃案(林氏)的后续彻查、审结事宜。表面上看,权柄最重,地位最高。
2. 盛宴之下,暗藏玄机:
盛大的封赏仪式在皇宫举行。萧烈一身崭新的大将军甲胄,英武非凡,接受着百官或敬畏或嫉妒的目光。萧珩身着亲王蟒袍,神色平静,眼底深处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萧恒的雍亲王冠冕沉重,他面色肃然,眼神深处并无多少喜色,只有一片沉静如水的疲惫。
皇帝高坐龙椅,笑容温和,对每个儿子都勉励有加,尽显慈父与明君风范。然而,在觥筹交错、颂圣之声不绝于耳的盛宴之下,萧恒西兄弟清晰地感受到了那无处不在的冰冷视线和无形枷锁:
* 对萧烈的“厚待”与制衡:镇北军是精锐不假,但驻地远离京城核心,且军中派系林立,柳党虽除,其残余影响仍在。皇帝同时任命了两位资历深厚、与萧烈素无深交的老将担任监军副使。更关键的是,萧烈麾下最核心、战斗力最强的“虎贲营”,在封赏后不久就被皇帝以“拱卫宫禁,需轮换休整”为由,调离了萧烈的首接指挥序列,名义上归属禁军统领,实则被皇帝牢牢抓在手中。这扩大的兵权,更像是悬在西北的一把双刃剑。
对萧珩的“重用”与束缚:户部右侍郎位高权重,但户部尚书仍是皇帝心腹老臣,且皇帝明确旨意,所有重大钱粮调动、追赃处置,必须“会同三司,奏报御前,方可施行”。萧珩的“执掌实权”,更像是皇帝派去户部这个烂泥潭里查账、得罪人的“尖刀”,而非真正的决策者。皇帝那句“持身以正”,更是将他架在火上烤,暗示他必须“公正无私”,不能偏袒任何兄弟(尤其是萧恒)。
对萧墨的“恩养”与隔离:靖安侯的爵位是莫大的荣耀,但“非诏不必上朝”、“府中静养”的恩旨,等同于剥夺了他参与朝政、掌握情报网络的所有可能性。他成了被高高供起的“吉祥物”,其麾下残余的“影蛛”网络,在皇帝和萧珩(奉旨查案)的双重压力下,必然被逐步瓦解或收编。皇帝对他,是彻底的忌惮与防备。
对萧恒的“尊崇”与架空:雍亲王的头衔和钦差大臣的身份,看似位极人臣,权柄滔天。然而:
1. 核心权力被收回:皇帝在圣旨中只字未提之前默许甚至暗中支持的“刮地皮”专权(即赋予萧恒在特定区域、针对特定目标的特殊调查、抓捕、审讯权限)。这道曾让柳党闻风丧胆的“尚方宝剑”,在柳相倒台后,被皇帝悄无声息地收回了!这意味着萧恒后续调查柳党余孽、深挖静妃案(尤其是涉及敏感背景部分),将受到极大的程序限制,必须严格按照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三法司流程走,效率大减,且极易走漏风声或被掣肘。
2. 调查范围的“禁区”:皇帝在私下召见萧恒“交代”钦差任务时,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恒儿,柳党余孽务必肃清,静妃之冤也必须昭雪。然,龙袍旧样失窃一案,年代久远,线索己断,且涉及宫闱秘辛,不宜深究,以免徒增纷扰,动摇人心。至于前朝余孽之说,柳文渊己死,其构陷之词不足为信,更不必捕风捉影,徒耗国力。尔当以大局为重,集中精力,审结柳党现案,安抚朝野。” 这等于明确划定了禁区——龙袍案和前朝余孽(南虞)的线索,不许碰!萧恒想要追查生母林氏是否与南虞有关的唯一路径,被皇帝亲手堵死!
3. 星辰玉珏的“归属”:在封赏宴接近尾声时,皇帝仿佛不经意地对萧恒说:“恒儿,静妃留下的那件小玩意儿(指星辰玉珏),毕竟是天家之物,带有不祥之气。朕己命内务府好生封存于大内秘库,以免…再生事端。你,就不必再挂念了。” 轻描淡写间,彻底剥夺了萧恒接触这唯一可能解开身世之谜的关键物品的权力。
3. 亲王新府,冰封之心:
雍亲王府邸焕然一新,规制宏大,仆从如云,尽显亲王威仪。然而,当萧恒踏入这座金碧辉煌的新王府时,感受到的只有刺骨的冰冷和无形的囚笼。
他站在空旷的正殿中,看着御赐的“忠孝两全”金匾,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忠?孝?他扳倒了毒杀生母的仇人,却被父亲猜忌生母的出身;他清除了动摇国本的巨贪,却被收回了追查真相的利剑;他功勋卓著,位极人臣,却连母亲唯一的遗物都保不住。
“五弟…”萧珩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奉旨来与萧恒“商议”柳党案后续清查事宜,实则是皇帝派来的“监军”。
萧恒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停留在那冰冷的金匾上,声音低沉而疲惫:“三哥,你看这王府,像不像一座…更大的冷宫?”
萧珩沉默片刻,走到他身边,低声道:“父皇之心…深如渊海。龙袍、南虞…是禁忌。星辰玉珏被封存,线索己断。我们…暂时动不了。”
“暂时?”萧恒缓缓转身,眼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冰寒,“老七的伤,娘的冤,柳相背后可能存在的‘主上’…还有父皇心中那根刺…这一切,不会因为‘暂时’就消失。功过难赏…呵,这赏赐,不过是更华丽的枷锁。”
他望向皇宫的方向,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但枷锁…锁得住人,锁不住心。星辰玉珏被封,不代表秘密被永远埋葬。龙袍案不许查,不代表线索会自己消失。父皇想用亲王之位和这金丝牢笼困住我…可他忘了,我萧恒的血脉里,流着的是静妃的韧,还有…被柳相之血点燃的火!”
功过难赏,帝心难测。表面的荣华掩盖不住汹涌的暗流。萧恒兄弟虽获封赏,却陷入了更深的权力漩涡与猜忌牢笼。皇帝的禁令如同铁幕,但仇恨未消,谜团未解,萧恒心中的火焰并未熄灭,只是被冰封,等待着破冰而出的契机。那被封存的星辰玉珏,那被禁止追查的龙袍案和前朝阴影,终将成为打破这虚伪平静的关键。新的较量,在无声中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UZ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