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清明前的雨总带着点凉,琴房的青石板缝里钻出些嫩草芽,尖尖的,像被春雨泡软的针。阮音蹲在井边洗菜,竹篮里的荠菜沾着泥,绿得发沉,是今早跟温砚在河边挖的,筐底还沉着几颗圆滚滚的野蒜,带着股冲鼻的辛香。
“这荠菜包饺子最鲜,”温砚坐在煤炉边择菜,枯瘦的手指捏着菜根,轻轻一掐就断,“你张大爷家的孙子今早还来问,说惦记着去年那锅荠菜汤呢。”炉上的铝壶“呜呜”响,水汽顺着壶嘴往上冒,把老太太银白的鬓发都熏得软乎乎的。
野荞正用砂纸打磨那把旧吉他,琴身的木纹被雨水浸得发深,红绳缠着的断弦换了新的,却故意留着半截旧绳头,说“老伙计得搭个伴”。琴盒里躺着个布包,是护工给野荞妈缝的药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是温砚去年在河边割的,说贴身带着能驱寒。“我妈今早说想吃香椿拌豆腐,”野荞往吉他上涂松节油,香味混着艾草香漫出来,“护工说她昨晚睡得沉,没咳嗽。”
云岫的爹扛着捆新竹进来时,裤脚沾着点泥浆。“给琴房编个新竹篮,”老爷子把竹子靠在墙角,竹节上还带着青,“旧的那个底快掉了,装菜不结实。”他从蓝布褂子兜里掏出个小布偶,是用新竹篾缠的莲花,花瓣薄薄的,风一吹就晃,是给汀兰编的玩意儿。
汀兰抱着饼干盒蹲在竹堆旁,手指摸着光滑的竹皮,凉丝丝的。她从盒子里掏出个东西,往阮音手心放——是颗圆润的鹅卵石,被雨水洗得发亮,是昨天在河边捡的,上面有个天然的小坑,像朵没开的莲。小姑娘用手语比“养”,又指指窗台的玻璃瓶,里面的蒜瓣苗己经长得老高,绿莹莹的茎秆弯出个温柔的弧度。
灶台上的铁锅烧得发白,阮音往里面倒了点新榨的菜籽油,油星子“噼啪”跳。野荞妈坐在藤椅上看,手里攥着块蓝布帕子,是她年轻时绣的,上面的莲花被岁月洗得发淡,却依旧看得出细密的针脚。“这油香,”老太太慢悠悠地说,“比城里超市买的桶装油纯,炒菜时搁点葱花,能香半条街。”
云岫的爹编竹篮的手真巧,竹篾在他手里翻飞,很快就有了篮子的雏形。“等编好了,让阮音去集上买菜用,冒火的东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老爷子用篾刀削掉多余的竹丝,“比塑料袋结实,还不沾泥。”云岫蹲在旁边给他递竹篾,辫梢的红绸子扫过竹篮,像抹跳动的火苗。
温砚把荠菜剁成馅,刀刃落在案板上“咚咚”响,翠绿的菜末混着姜末的黄,看着就鲜。“等下包完饺子,给顾伶仃寄点,”她往馅里撒了把虾皮,是去年晒的,金黄金黄的,“南方的荠菜怕是没咱们这儿的嫩,让她也尝尝春味。”
野荞突然想起什么,往琴房跑,回来时手里拿着个玻璃罐,里面是去年腌的香椿,黑红黑红的,油浸得发亮。“给饺子蘸料里添点,”她把罐子往桌上放,盖子没拧紧,香椿的香味冒出来,“我妈说就爱这口,配白粥、就饺子都成。”
汀兰把鹅卵石放进玻璃瓶,蒜瓣苗的根须刚好能绕着石头长,像给石头系了条绿丝带。她举着瓶子给每个人看,镜片在雨光里晃出亮,像盛着整个春天。阮音笑着往她手里塞了颗刚剥好的蒜瓣,让她接着种,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捧着,像捧着块稀世珍宝。
沈砚之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出炉的芝麻烧饼,热气透过纸包渗出来,把纸都洇得发潮。“路过巷口的老铺子,”他把烧饼往灶台上放,目光落在竹篮上,“这篮子编得真好,比我妈那只精致。”云岫的爹笑着往他手里塞了个刚包好的荠菜饺子,说“生的,带回家让沈母尝尝鲜”。
饺子下锅时,沸水“咕嘟”响,白胖的饺子在水里翻滚,像群调皮的鱼。阮音往每个人碗里捞了几个,野荞妈捧着碗,用小勺慢慢舀着吃,荠菜的鲜混着虾皮的香,让她忍不住多吃了两个。“这春味啊,”老太太抹了抹嘴,“就得这么吃才不亏。”
雨还在下,敲在琴房的瓦檐上“滴答”响,像在给锅里的饺子打拍子。竹篮里的新绿、灶台上的鲜香、每个人脸上的暖意,把清明的凉都泡成了软乎乎的甜。阮音看着玻璃瓶里的蒜瓣苗,突然觉得日子就像这春天,不用急,该发芽的总会发芽,该开花的总会开花,慢慢来,比什么都强。
云岫的爹把编好的竹篮往墙上挂,篮沿还留着点竹青,在灯光下泛着润光。温砚说,这篮子能用上好些年,装过春天的荠菜,装过夏天的黄瓜,装过秋天的红薯,装过冬的白菜,装着装着,就把日子装成了满满的暖。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