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瓣莲:从琴房到鸟巢
惊蛰过后的清晨,细雨如丝,琴房后院的柳树垂下万千柔条,嫩绿的新芽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阮音披着灰布斗篷,握着竹剪轻裁柳枝,蓝布裙角沾着的青苔,竹篮里盛满带着晨露的柳芽,混着草木初醒的清苦气息,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成朦胧的诗行。
“头茬柳芽要趁着雨停前采,”温砚戴着靛蓝头巾,坐在廊下的竹椅上,膝头摊开泛黄的《齐民要术》,手指在书页间,“张大爷家的鱼塘该驱虫了,等下煮锅柳芽水送去,比什么药都灵验。”老太太手边放着个粗陶碗,泡着的薄荷叶在水中舒展,几片柳芽飘落碗中,漾起细小的涟漪。
廊柱上挂着的竹筛里,晾晒着新采的艾草,叶片泛着灰绿色,边缘卷着昨夜的雨珠。
野荞趴在木工房的长凳上,修理着一架老式的竹蜻蜓。开裂的竹片在她手中重新粘合,细麻绳缠绕出螺旋纹路,竹骨被砂纸打磨得温润光滑。“这是云岫爹小时候的玩具,”她用小刀削去多余的木屑,木屑簌簌落在褪色的蓝布裤上,“修好后,汀兰就能在空地上追着风跑了。”墙角的木箱里,整齐码着野荞收集的老物件零件,生锈的发条、残缺的齿轮,像珍藏着整个童年的秘密。
云岫的爹背着竹篓从溪边归来,肩头还落着细密的雨丝。竹篓里躺着几尾活蹦乱跳的鲫鱼,鳞片在晨光中闪烁着银光。“河滩的浅湾里捞的,”老爷子擦着额头的水珠,从怀里掏出油纸包,里面是刚采的水芹,嫩绿的茎叶上还挂着水珠,“炖锅鲜鱼汤,配着柳芽饼,最是爽口。”他又摸出个陶罐,里面装着新挖的野蒜,蒜头裹着的泥土。
汀兰蹲在柳树下,用树枝在积水里画圈。她突然眼睛发亮,从饼干盒里掏出个东西,放在阮音掌心——是个完整的蝉蜕,浅褐色的外壳挂在柳树枝上,像件被遗弃的夏日衣裳,里面还藏着粒不知名的草籽。小姑娘用手语比“小屋子”,又指指竹篮,睫毛上沾着细小的雨珠,在晨光中闪烁。
灶台上的铁锅烧得发烫,云岫正在烙柳芽饼。面粉与柳芽混合成淡绿色的面团,在滚烫的铁锅里滋滋作响,她撒一把切碎的野葱,香气裹着麦香瞬间漫过整个院子。“等下给野荞妈留几块薄的,”她用铲子翻动,“护工说老太太最近没什么胃口。”
冒火的东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野荞妈被护工搀着走进院子,手里攥着块浅蓝色的软缎,上面绣着半朵未完成的鸢尾花。“帮我把这朵花绣完,”老太太坐在藤椅上,银针在布满老年斑的手指间穿梭,“绣好了缝在竹蜻蜓上,看着好看。”她的动作迟缓,却固执地将每一针都扎得端正,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浑然不觉。
温砚把柳芽和艾草放进陶瓮,倒入半桶井水。“汀兰来帮忙生火,”她递给小姑娘一把干松针,“咱们煮锅驱虫水,给菜园子好好消消毒。”小姑娘蹲在煤炉前,认真地将松针塞进炉膛,火苗窜起的瞬间,映得她的眼睛亮如星辰。
沈砚之踩着泥泞的小路赶来,手里拎着个桐木盒,里面装着几包进口的虞美人花种,包装上印着艳丽的花朵图案。“我妈说琴房该添些洋玩意儿,”他把盒子放在窗台,目光落在铁锅里的柳芽饼,“每次来,都能尝到从没吃过的鲜味。”云岫的爹笑着往他手里塞了把水芹,说:“拿着,晚上包饺子!”
暮色漫进院子时,新修好的竹蜻蜓在风中轻轻旋转,竹骨在夕阳下泛着暖黄。阮音把野荞妈绣好的软缎系在竹蜻蜓上,鸢尾花栩栩如生,花瓣仿佛能随着风势舒展。野荞调好吉他弦,对着飘飞的柳絮轻轻拨弦,新谱的《柳烟曲》混着归鸟的鸣叫,惊起了藏在草叶间的蚱蜢。
煤炉上的驱虫水咕嘟冒泡,蒸汽模糊了窗玻璃。汀兰举着蝉蜕,戴着新织的毛线手套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笑声清脆如银铃。阮音望着这一幕,突然觉得日子就像柳树抽芽,看似平淡无奇,却在时光的浸润下,慢慢生长出柔软而坚韧的力量,将每个潮湿的春日都酿成希望的歌。
夜色渐深,野荞坐在廊下弹吉他,琴弦拨动间,一首《春雨谣》缓缓流淌。温砚戴着老花镜,继续绣着另一朵鸢尾花,银针穿梭的“沙沙”声与琴声交织。云岫把剩下的柳芽饼装盒,准备给值夜班的医生送去。汀兰趴在窗台上,看着月光给蝉蜕镀上银边,饼干盒里的草籽仿佛也在积蓄破土的力量。
沈砚之帮忙收拾桌椅,目光落在墙角的旧风筝——那是去年春天放过的,上面还沾着河滩的泥土。他犹豫片刻,开口道:“市里要办春日民俗节,想邀请琴房展示柳编技艺和野菜烹饪。”汀兰兴奋地用手语比划出大大的舞台,眼睛亮得像浸在蜜罐里的黑葡萄。野荞轻抚吉他琴弦,笑道:“咱们再排几个应景的曲子,让老手艺在柳烟里绽放光彩。”
煤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映得众人的脸庞泛起暖光。
阮音添了把干柳枝,清香混着暖意弥漫开来。她忽然明白,琴房的春天不仅藏在柳芽饼的清香、鲜鱼汤的醇厚里,更藏在这些突如其来的邀约、满怀热忱的回应中。
那些平凡的日子,因为彼此的陪伴与热爱,正悄然绽放成岁月里最美的花,如同柳烟里的絮语,轻柔却绵长,无声却动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V42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