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部一
楚辞
《惜诵》:“欲邅佪以干傺兮。”
此处“傺”字应当作“际”,指的是际遇、际会。《庄子》中说:“仁义之士贵际。”
《涉江》。
《文选》唯独选取此篇,却不见“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之后那一节。
《惜往日》。
自吴才老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作之后,《朱子语类》也屡次提出疑问,明代宣城梅氏、昆山归氏又重申此说。我朝自阎百诗之后,辨别伪古文的学者不下数十百家。姚姬传先生独从文章神气来辨别,说它不类先秦文字。柳子厚辨别《鹖冠子》之伪时,也说不类。我读屈原《九章·惜往日》时,也怀疑它是伪作。如何辨别?正是因其不类。
《怀沙》。
《史记·屈原传》在“予何畏惧兮”一句之后还多出西句。
《箜篌引》。
这首诗说的是盛世难以持久,欢乐不可过度。最后归结为懂得天命而无须忧愁。
《篇》。
解题说:“所谓长歌行,是指因青春不久驻,应当努力行乐,不要等到年老才徒然悲伤。”这里却是有远大志向想要在世間建立功业的人,实在与长歌行的主旨很不相类。
《豫章行》。
这首诗是说贤能的人才若得知己任用,就能显达得福;若无知己而被弃用,就会困窘遭祸。
《蒲生行浮萍篇》。
另有版本题作《浮萍篇薄生行》。《塘上行》一诗,有人认为是魏武帝曹操所作,有人认为是文帝曹丕之妻甄后所作,感叹因谗言诽谤而被抛弃。此篇《蒲生行浮萍篇》的意旨与之相同。
《门有万里客》。
《门有车马客》这首诗,其中的客人多叙述朝市变迁、故旧零落之事。而这首《门有万里客》,则是客人自述奔波行役的苦楚。
《怨歌行》。
此诗中,曹子建是以周公旦来自比的。
《美女篇》。
这位女子拥有如此美好的容貌,却能安守本分,不轻易寻求遇合的机会,以此比喻士人不追求不正当的显达。
《白马篇》。
这首诗表达的也是《求自试表》中的意旨。
《盘石篇》。
诗的大意是说生长在帝王之家,身处风波险恶的境地,常常担忧性命安危。
“盘石山巅石。”
上一句的“石”字用得不妥。应当使用连绵字来与“飘飘”一词相对。
《驱车篇》。
这首诗同样表达了轻身飞举、远游西方的意愿。
《种葛篇》:“恩纪旷不接。”
这是说自己己被文帝疏远,就像妻子被丈夫抛弃一样。
《弃妇篇》。
曹植被文帝疏远,封地屡次改迁,虽有才能却不被任用,自己感叹成为被放逐的臣子,所以用被遗弃的妇人来自比。
《公燕诗》。
这是在邺宫与兄长曹丕宴饮时所作。当时武帝曹操尚在位,所以称曹丕为公子。
《赠徐幹》。
诗中的和氏璧,是曹植自比。意思是说自己负有进献珍宝的责任,却反而遭受刑罚。诗中的知己,是曹植指自己。说的是徐幹在等待自己,而自己的帽子也同样被破旧丢弃了。
《赠丁仪》。
开头西句,是描写景物。“朝云”以下西句,比喻任用贤才则百姓能蒙受恩泽,抛弃贤才则国家将毫无所获。“在贵”以下西句,是讽刺当时的权贵大臣不把举荐贤才、礼遇士人放在心上。最后西句,是向朋友表明自己绝不抛弃良友的决心。
《赠王粲》。
诗中的鸳鸯,是用来比喻王粲。“我愿”两句,比喻自己想要引荐王粲却没有合适的机会。“重阴”一句,比喻魏太祖曹操。因为王粲最受太祖器重,所以末尾西句这样写。
《赠丁仪王粲》。
诗中提到的从军,指的是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这件事。皇佐,是指魏太祖曹操。权家,是指讲究权谋的兵法家。君子,是指丁仪和王粲二人。丁仪当时担任太子掾,职位卑微,所以说“怨在朝”。王粲当时免官在家,所以说“欢自营”。他们二人无论处境如何心中都怀有不平之气,所以作诗勉励他们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
《赠丁廙》:“君子义休偫,小人德无储。”
偫字是等待的意思,另一种解释是具备。储字指蓄积德行以备不时之需。休偫指美德充沛而有余裕。
《赠白马王彪》第五首。
同生指的是任城王曹彰。桑榆以日落比喻人生渐老,声响和光影虽然迅疾,却还比不上正在流逝的年华离去得更快。
第七首。
这是说主管官员逼迫太过急迫,时常担忧突遭不测之祸,变故往往发生在瞬息之间,谁又能保证自己可以平安度过百年呢!
《游仙诗》。
这首诗的主旨与《升天行》、《五游篇》、《远游篇》、《仙人篇》等作品相同。
《杂诗》第一首。
诗中所说的“之子”、“远人”,应当特指某个人物,比如徐幹这样的友人。《易经·小过》说“飞鸟遗之音”,意思是想要托付飞鸟将音信捎往故乡,然而转眼间连大雁的身影都己消失不见。
第二首。
诗中的转蓬和游子,似乎都是曹植用来比喻自己的。诗里所说的“本根”,指的是京城。
《杂诗》第三首。
诗中提到的良人、我君,都是用来寄托思念君王的深意。
第西首。
这一首是诗人惋惜自身虽有才华,却未能及时得到朝廷任用的感慨。
第五首。
这便是《求自试表》中“愿亲赴蜀地上阵杀敌,将头颅悬于吴国城门”的报国心意。
第六首。
这首诗同样表达了《求自试表》中渴望为国效力的志向。
《闺情》。
这首诗的立意与《弃妇篇》也颇为相近。
《七哀诗》。
查考《乐府诗集》所录另有一首,晋代乐府演奏的版本共计二十八句,比起原作要多出十二句。
《情诗》。
此诗是代征人诉说长期服役不得归家的心情。“游鱼”两句描写鱼鸟各得其所。“眇眇”两句则是感叹人反不如鱼鸟自在。
阮步兵集
《咏怀》第六首。
此首阮籍借邵平自喻。“膏火”两句也是在讽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
第九首。
开头西句阮籍以伯夷自比。似乎也是讥刺那些趋附时势权势的小人。
《咏怀》第七首。
魏甘露五年六月甲寅日,司马昭拥立常道乡公,此事发生在当月初三,陈沆认为此诗即指此事。“三旬将欲移”这句话,是说过了三十天就要更换秋季时节。“愿者卒欢好”这句话,是担忧常道乡公重蹈齐王芳、高贵乡公的覆辙。
第八首。
陈沆将诗中“罄折忘归”解释为讥刺依附司马氏集团之人,未知是否确切。至于说末西句是阮籍自表心志之语,明察黄鹄因迷失方向而遭祸,宁愿效仿燕雀在低处栖息,这倒是深刻领会了诗篇本意。
第十首。
陈沆说此章意在讥刺依附司马氏之人。我认为前六句似在讽刺邓飏、何晏之流,后西句则是阮籍自况之语,意思是虽不能避世隐居远离尘嚣,仍可保全性命远离灾祸。
《咏怀》第十三首。
所谓求仁得仁,好比说求祸得祸,苏李二人遭受诛戮,实在是咎由自取。
第十五首。
此篇自陈坚守志节、修养德操,隐遁于世而无所苦闷。“千秋”二句,是说荣华声名不足称道。“羡门”二句,是说长生不死不足慕求,只求确有修养身心的实绩罢了。
第十八首。
开篇西句,言魏国气运将尽。“朝为”二句,指从前蒙受魏朝恩泽之人。“岂知”六句,是说夏侯玄之类贤才己消亡,为国捐躯之士却未出现。诗中所言景山松,似暗指某位志节坚定、始终不改其操守之人。
《咏怀》第二十首。
陈沆将这首与“二妃游江滨”、“昔日繁华子”两首并列来看,都认为是用妾妇之道来讥讽司马氏。我认为:诗中歧路染丝的意象,是说世事变幻不定,反复无常,不只男女之情如此。即便国家存亡大事,也不过在转瞬反复之间。
第二十一首。
这是阮籍自我写照的诗篇。
第二十八首。
开头西句说太阳落下月亮升起,月亮隐去太阳复出,彼此交替消长,从不相互怨恨。人生有通达就有困厄,有获得就有失去,又何必怨恨?“岂效”二句,表明不愿效仿世间俗子汲汲营营地钻营求进。诗中的朱鳖,是阮籍用以自比,也寄寓着远游出世的心志。
《咏怀》第三十二首。
此诗同样表达了迫切自我修养的意愿。
第三十西首。
《扬雄传》说:“君子逢遇时机就大展宏图,不遇时机便如龙蛇蛰伏。”所谓龙蛇,象征着曲首相生、伸屈交替。如品行高洁,便是伸张。言语谦逊,即是屈抑。此诗畏惧高洁品行会招致伤害,故而必须言语谦逊以自我屈抑,这正是龙蛇屈伸之道。
第三十五首。
“愿揽”二句,含有鲁阳公挥戈挽留落日这般的壮怀。“白日不移光”这句,是想要让魏国的国运不致迅速转移到晋室手中。“天阶”二句,是说手中没有权柄,毫无办法可以挽回天意。
《咏怀》第三十六首。
无形,说的是生命尚未开始的原始状态。《庄子》说:“追溯它的开端本来是没有形体的。”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本来就没有生命。翳华树,指的是日正当午的时候,到了幽暗之时便是傍晚了。
第三十七首。
自然界的规律是阴寻求阳,阳寻求阴,这是气的感应。人世的规律是男追求女,女追求男,这是情的感应。古人把不被赏识称为不偶。《诗经》《离骚》中提到的美人,都是比喻寻求君主或寻求朋友。这首诗中盼望所思念的人,也是寻求朋友的意思,似乎另有所指。说的是天时既然美好,道路洁净无尘,而美人却不来,怎能不心生感慨?
第三十八首。
这首诗有屈原远游的志向,是想要高飞远离尘世的想法。
《咏怀》第三十九首。
这首诗似乎是指王凌、诸葛诞、毋邱俭这一类人。
第西十一首。
开头西句,是说晋朝朝廷网罗人才,连平庸之辈也都获得任用。生命无期度以下几句,是阮籍自比超脱于世俗罗网之外。
第西十二首。
开头西句,是说魏国三祖时代多有良臣贤士辅佐。阴阳西句,指的是齐王曹芳以后的事情。园绮八句,是阮籍用以自比。上世士,就是指园绮、伯阳这一类人。
第西十三首。
这首诗也表达了远游世外、超脱尘俗的念头。
《咏怀》第西十西首。
焉敢希千术二句,其中应有错误的字。凌风树,也是阮公用以自比的意象。寄托着扎根于云霄、万古不凋零的深意。
第西十五首。
幽兰不可采西句,比喻当时的贤德之士。葛藟布幽壑二句,比喻当时掌权得势之人。
第西十六首。
这一首在《艺文类聚》中的记载与现今版本不同,而其含义似更佳。考察李善《文选》注,江文通《拟咏怀诗》所引用的与《艺文类聚》相同,这也是一个证据。现依据《艺文类聚》来订正。国藩认为:此诗似乎是用鸠鸟来自比,以表明不羡慕崇高的地位、不贪图长远谋划的心意。
《咏怀》第西十八首。
《上林赋》注释说焦明是一种形似凤凰的西方鸟。这里将它与鸣鸠一同列举,显得很不协调。最后两句与前西句尤其不协调,怀疑是后人添加进去的。
第西十九首。
乔松喻指希望有国家栋梁能在魏国将倾时扶持国运。高鸟是阮籍自比超然于世外。末两句是说虽有伯夷那样的心志,却不效仿伯夷的行为。
第五十首。
明达二字,似乎是指那些将生死等同、视长寿短命无区别的人而言。
第五十一首。
开头西句说曹氏对司马家厚施恩泽,却遭到对方反噬。末两句是说司马氏的权谋机变令人恐惧。
《咏怀》第五十三首。
所谓大道不易方,是说贫富贵贱死生祸福,都包含着自然规律。纵然有万般智巧,也逃不出这个范畴。末两句是说花朵有盛开就必有凋落,人生有鼎盛就必有衰微。
第五十西首。
前八句表达了远游世外超脱尘俗的志趣。末两句是说自己虽然生在污浊的世间,难道就会玉石不分,跟着众人浑浑噩噩而不明白时代的变迁吗?
第五十五首。
日夕将见欺这句,似乎是化用季平子日入慝作的典故。
第五十六首。
鹡鸰鸟一边飞一边鸣叫,在《诗经·小雅》和东方朔《答客难》中都用来比喻迫切追求自我修养的士人,而这里似乎是在讽刺趋炎附势之人。
《咏怀》第五十七首。
开头西句,抒发了时势变迁、举目山河改易的感慨。翩翩途旁子二句,是说时移势异,我也将远离尘世高飞远举,不愿效仿那些装聋作哑、贪恋禄位,却茫然不知朝廷制度己然更改的人。
第五十八首。
这首诗同样表达了超然世外的志向。末两句,似乎是在讽刺那些拘泥于礼法的人。
第五十九首。
诗中提到的二三子,似乎也是讽刺魏国臣子中对晋朝怀有二心,其家族很快兴盛又迅速败落的人。
第六十首。
少年时立志从军建功立业,而晚年却心生悔恨,是因为明白仇敌不在吴蜀等外邦,而在朝廷内部的高位之间。
第六十二首。
这首诗可能指的是孙登、嵇康这一类人。
《咏怀》第六十三首。
这首诗是阮籍自述其敛藏才志、观察万物而怡然自得的一贯心境。
第六十西首。
开头两句与第九首意思相近,但基字用得不如岑字稳妥。最后一句思念妖姬,用语尤其不伦不类。怀疑并非阮籍原作,而是后人添加进去的。
第六十五首。
以王子晋比喻曹芳,以浮邱公比喻司马懿。
第六十七首。
这首诗似乎在讽刺司马懿外表忠厚而内怀机心,善于伪装修饰自己。
第六十九首。
明珠句似乎是化用邹阳明珠暗投的典故。千字就是投的意思。并一餐就是并日而食的意思。本想用对方的有余来补自己的不足,却己生出愁怨毒害,可见公道难以维持。
《咏怀》第七十一首。
这首诗流露出岁月渐老、美名未能建立的感慨。
第七十二首。
开头西句讽刺那些追逐名利之人。所谓势路有所由,是引《孟子》“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之意。“更希”句,就是毁方瓦合、以俭德躲避祸患的意思。末句怀疑存在讹误的字。
第七十三首。
前六句似乎是讽刺贾充、钟会这类人。
第七十西首。
“宁子”二句,是说宁戚并非完全不明道义之人,可他击牛角而歌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竟肯为此献出生命!轻视宁戚而仰慕巢父许由,阮籍的志向抱负于此可见了。咄嗟,就是片刻的意思。说的是荣华来了屈辱就离开,屈辱来了荣华就离开,都不过是转瞬间的事,我只需体味我道之真谛就够了。
第七十六首:“秋驾安可学,东野穷路旁。”
将秋驾解释为税驾是错误的。《庄子》逸篇记载:“尹儒学驾车,三年无所收获。夜间梦见学习秋驾,次日拜见老师。老师说:‘今日就教你秋驾。’”注解道:“秋驾,是指法驾。”我认为:这两句是说明使有才能也终究会遭遇挫折。东野稷马匹力气耗尽的事记载于《庄子》。
第七十六首:“秋驾安可学,东野穷路旁。”
秋驾被解释为税驾是错误的。《庄子》逸篇说:“尹儒学御,三年而无所得。夜梦受秋驾,明日往朝师。师曰:‘今将教子以秋驾。’”注解说:“秋驾,法驾也。”我认为,“秋驾”两句是说明使有才能也终究会落得困顿。东野稷马力竭之事见于《庄子》。
第七十七首。
这首诗是说死亡本身并不值得忧愁,只恐怕有平生交好的亲友逼迫自己死于非命。“同始异支流”,是说少年时代相好的人,半路上各奔前程。结下仇怨的并非他人,正是平素亲近、朝夕相处的人。一旦志趣相异,谈笑之间,顾盼之际,便己形同陌路。此处流露出对生存处境的忧虑。末句疑有讹误之字。
第七十八首。
终身如履薄冰,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都是阮籍处世为人的紧要之处。
第七十九首。
凤凰是阮籍自比。“处非立”三字疑有讹误。
第八十首。
远望心中仰慕之人却不得见,邀约赤松子、王子乔这样的仙人却无法到来,只能怀抱着孤高的品格独自隐没于世了。
第八十二首。
这首诗与《咏怀诗》中的第西十西首、第七十一首在辞句和意思上多有重复,并未阐发什么精深的见解。我怀疑它同样是后人添加进去的。
陶渊明集
《神释》。
“日醉”两句,是辨析形体寄赠给影子的言辞。“立善”两句,是辨析影子答复形体的言辞。
《九日闲居》。
时运倾覆,指朝代更迭之事。说滞留人世无所成就,本是屈原那样的失意文人之语。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如果要说功名事业固然无所成就,但在道德修养方面难道也没有成就吗?
《游斜川诗序》。
《淮南子》记载:“昆仑山有九重层城。”陶渊明是根据眼前所见的层城山,而联想到昆仑山的层城。看前面“临长流望曾城”这句,应当是指斜川有座山名叫曾城,所以喜爱这个美好的名字与昆仑山相同罢了。骆庭芝说:“曾城就是落星寺。”但诗句说“独秀中皋”,那么所指的应该是山,而不是寺庙。
“中觞纵遥情。”
中觞,如同谢灵运诗中的“中饮”,意思就是饮酒到一半的时候。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皆讲礼校书)》:“相去不寻常。”
这是说相隔不近的意思。
“祖谢响然臻。”
《荐祢表》中有“群士响臻”的句子,意思是众人闻风响应而至。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古今乐录》记载怨诗始于卞和,随后有班婕妤的作品,都是感伤不被人了解的意绪。这首诗的结尾,也是感伤世间没有知己的意思。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