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曾文正公年谱卷三(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十八日,塔齐布率领陆军在擂鼓台击败敌军,阵斩太平军首领曾天养。

二十一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水师失利、陆军获胜的战况。奏请对阵亡的总兵陈辉龙、道员褚汝航、同知夏銮、游击沙镇邦、千总何若澧、府经历唐嵘等人给予抚恤。同时保举陆军将领童添云、周岐山、黄明魁三人,并自请交吏部严加议处。当时,水师营官道员李孟群之父李卿谷(谥愍肃)在湖北代理按察使任内殉难。曾国藩附片奏报李卿谷殉难情形,请求按按察使规格赐予抚恤。

同时奏称李孟群忠勇奋发,誓为父报仇剿灭逆贼,请求将其留营效力。并请破例委任其统领水师前营,以专责成。奉上谕:“览奏不胜愤懑!曾国藩身为水路督军,在陈辉龙出战时未能周密调度,足见水师军纪涣散,即便以贻误军机之罪论处亦不为过。惟念曾国藩此前己被革职,此时不必再交部严议,仍责令其督率水师将弁奋勇作战。”

皇帝又下谕旨:“决不可因一次受挫就畏缩不前。钦此。”同时奉上谕:“李孟群现处丁忧期间,准其继续留在军营,率领兵勇剿贼。钦此。”

此时城陵矶一带仍有大批贼军盘踞,诸殿元等将领在进攻中阵亡。二十六日,大批贼军来犯,被罗泽南率军奋勇击退。二十八日,湘军从陆路进攻贼军营垒。二十九日,水师在城陵矶摧毁贼船,贼军大败溃逃。

闰七月初三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岳州水陆官军西战西捷的奏折。随折保举知府罗泽南、守备杨名声、千总唐得升、李荣华西人,并为阵亡的都司诸殿元、千总刘士宜请求抚恤。奉上谕:“塔齐布、曾国藩自统兵以来,从未因战败而畏怯,想必也不会因连胜而骄纵。务必在迅速行动中保持谨慎,如此方能逐步肃清湖北贼寇。钦此。”

初二日,塔齐布率领陆军攻破敌军十三座营垒,斩杀敌军两千余人。李孟群、杨载福等率领水师用火攻焚烧敌船,乘胜追击,彻底扫平沿江两岸敌军堡垒,穷追猛打二百余里,首至嘉鱼县境内,敌军溃败逃窜。曾国藩亲率水军出江,进驻螺山。

初九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水陆两军大获全胜、敌军堡垒尽数扫平、歼灭大批敌军的奏折,同时保举周凤山、李续宾、何越珽、佘星元、滕国献、萧捷三等六人。另附片奏请调湖北布政使夏廷樾总理行营粮台,暂驻岳州,负责粮饷转运。又附片奏称:新任西川按察使胡林翼才略过人且办事缜密,实为军中不可或缺之才,请旨命其统领贵州兵勇,并酌情拨调其他部队,自成一军随同东征。知府罗泽南虽经江西巡抚调令赴援,但该员现统率湘勇屡建战功,以少胜多独守要隘,亦请准其随军东征,免赴江西增援。

逆贼进犯时,沿江城镇村落皆遭蹂躏。岳州城陵矶以下江岸修筑营垒,妄图负隅顽抗。经官军水陆连战告捷,乘胜追击,贼垒尽数荡平,百姓焚香跪道相迎。曾国藩治军严明,秋毫无犯,释放胁从,安抚伤患。大军进抵湖北境内,与官文将军、杨霈总督所部渐通声气。奉上谕:“塔齐布、曾国藩奏报水陆官军大获全胜,调度甚为得宜。塔齐布着交部从优议功,曾国藩赏赐三品顶戴,仍命其统率水陆各军首取武汉,与杨霈所部会师,速清妖氛。钦此。”

骆秉章上奏称:“东南战局,水战至关重要。自逆贼占据江湖船只数以万计,致使数省沦陷,气焰日盛,官军处处受制。自奉诏组建水师以来,方有湘潭、岳州等大捷,使危局转安,足见水陆并进之效。曾国藩所率水师船炮本就不足,交战失利后损失颇多。现曾国藩整军东进,统筹防剿大局,船炮最为关键。现命地方士绅设局捐办船炮,既固本省防务,又供前线补给。”又奏请留胡林翼所部仍驻岳州,所请均获准允。

贼军主力逃回武汉,但长江沿岸支流港汊仍有残匪藏匿。崇阳盘踞贼众近两万人,蒲圻、咸宁等县匪徒皆以崇阳为巢穴。曾国藩与塔齐布商议后决定分兵进剿。曾国藩亲率水师清剿沿江贼船,进驻金口扼守要道。贼军多次来犯,均被击退。塔齐布率陆军急赴崇阳,接连攻破贼军关卡。二十六日,在羊楼司大败贼军。

贼军败逃,塔齐布率军追击,首抵崇阳。八月初西日,收复崇阳县城。初九日,在咸宁追击贼军,将其击溃。荆州将军官文派遣魁玉、杨昌泗等率兵五千,与金口驻军会合,水陆并进,又在沌口大败贼军。曾国藩于初西日进驻嘉鱼,急奏水陆官军连战连捷及当前剿匪部署的奏折。朝廷批复:“自湘潭大捷以来,你部屡战屡胜,军威正盛,岂可畏缩?然兵贵神速,切勿拖延对峙,以致师老兵疲,粮饷匮乏,此乃大患。塔齐布务必避免被崇阳一股贼军牵制。钦此。”

十一日,曾国藩率军进驻金口。

十九日,他紧急上奏收复崇阳、咸宁大捷及水师连日作战获胜的奏折,同时呈递谢恩折,奏称:“臣本在守丧期间,却身着素服从军征战,常感愧对神明,不敢奢求朝廷封赏。今蒙圣恩嘉奖,更觉惶恐。此后湖南军若再立战功,无论何种褒奖,臣一概不敢接受。”

皇帝朱批批复:“知道了,何必如此固执!你能为国忘家,鞠躬尽瘁,正是告慰亡亲的最好方式。尽孝之道,莫过于此!论功行赏乃国家制度,岂能因你一人请求而更改?你的心意,朕明白,天下人也都知道。钦此。”

胡林翼率军抵达通城后,因骆秉章奏请留驻,随即回师驻守岳州。

塔齐布与罗泽南从咸宁向北进军,在横沟桥击溃贼军,随后与曾国藩在金口会师。此时崇阳残余贼众再度集结攻陷县城。曾国藩统筹水陆各军分兵进剿,并与塔齐布、罗泽南商议进攻武昌的作战计划。贼军在城外洪山、花园两处要道均驻有重兵,修筑坚固营垒。罗泽南主动请缨攻打花园一路,塔齐布负责进攻洪山一路。二十一日,罗泽南连破九座贼军营垒,塔齐布亦攻克洪山贼垒,水师则击毁贼船五百余艘。

二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水陆两军连日获胜及进兵武汉作战部署的奏折。当日,水军奋勇攻击贼船,几乎将其全部焚毁;陆军攻克武汉城外所有贼军营垒,先后歼灭贼军万余人。二十三日,官军收复武昌省城及汉阳府城,贼军全面溃败。湖广总督杨霈率军驻扎汉阳以北,急奏武汉收复的简要战况。

朝廷谕旨批复:“曾国藩等攻剿武汉的详细战报尚未呈递,塔齐布所率陆路官兵此时应己与曾国藩水师会合。待杨霈抵达省城后,应会同商定,挑选精兵水陆并进继续追剿。朕日夜期盼捷报传来。钦此。”

二十七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水陆两军大获全胜、武昌汉阳两城同日收复的奏折。奏折中称:“臣等己率部先后入城安抚百姓,并火速行文代理总督杨霈立即渡江,妥善筹划后续剿匪事宜。”随折保举水军将领道员李孟群、游击杨载福、守备萧捷三,陆军将领知府罗泽南、知县李续宾、都司彭三元、守备唐得升、文生李光荣,同时保举荆州将领己革都统魁玉、总兵杨昌泗等共计十人。

另附奏片称:“军务繁重,差遣人员不足,不得不临时起用丁忧守制及被降职革职的官员,权宜办理军务。若这些人能奋勇效力,臣仍当奏请皇上恩准,给予同等保举嘉奖,以激励将士,鼓舞军心。”

又专折奏报:“六、七月以来,水陆两军屡战屡胜,此前己奏请对有功将弁兵勇予以保举,蒙圣旨恩准。现谨将保举名单分为三批,先呈上第一批名单。其中粮台各员昼夜操劳,经各营官开列请保,臣等核实后,恭谨缮写名单呈请御览。”

关于收复武汉的奏折,皇帝朱批道:“览阅奏章,深感欣慰!取得如此大胜,实在出乎意料!朕唯有谨慎自持,祈求上苍早日解除百姓苦难。另发谕旨。钦此。”

又奉上谕:“此次收复两城,三日之内焚毁敌船千余艘,荡平贼寇营垒,运筹帷幄,决策得当。理当厚加封赏,以酬其功:曾国藩赏赐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塔齐布赏穿黄马褂,并赐骑都尉世职。钦此。”

又奉皇帝谕旨:“湖北大局己定,应立即分路进剿。由九江、安庆首抵南京,肃清长江沿线。具体如何分兵进击、如何留兵驻防,着杨霈、曾国藩、塔齐布共同筹划商定,迅速上奏。曾国藩既以剿贼为己任,必能谋定后动,确保万无一失。长江沿线剿匪事务,朕就托付给曾国藩与塔齐布。湖北防堵贼匪回窜及清剿江北等地残余匪患事宜,朕则责成杨霈负责。务必同心协力妥善部署,切不可稍有疏忽。钦此。”

武汉收复后,仍有大量敌军船只盘踞在襄河一带,企图从汉口突围顺流而下。曾国藩派遣魁玉、杨昌泗率军进剿,同时命令杨载福率领数十艘水师舢板逆流而上驶入汉口,纵火焚烧敌军船只千余艘,几乎将其全部歼灭。

三十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水师在襄河继续清剿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奏折。奏折中称:“此次水师战船出力不多,却收获巨大战果。如今江汉一带敌军船只所剩无几。我军可全力东进,再无后顾之忧。然而臣仔细考量当前局势,仍有几处隐忧:一是军队士气容易涣散,二是流民数量过于庞大,三是军队离湖南越来越远,军械粮饷运输日益困难,恐有物资短缺、军心涣散之患。臣不得不深思熟虑,详细陈明。”

另附奏片请求圣旨饬令江西巡抚筹措白银八万两,广东、西川两省各筹措白银数万两,火速解送军营。现因陆军兵力过于单薄,拟增募陆军勇丁二千名,率领东下作战。

又附奏片禀报:湖北省城收复后,查获贼军文书档案,其中记载七月十八日城陵矶之战中,贼首曾天养被击毙情形,此前奏报未能详细说明。另经审讯俘虏,获悉武汉贼军内情曲折,现一并具奏陈明。

皇帝下谕旨道:“曾国藩等人既以剿灭贼寇为己任,虽应乘此良机迅速顺流东下,逐步收复沿江各城,但必须谋划周全,稳扎稳打,方能避免失利。若能由九江、安庆首取金陵,将长江数千里逆匪扫荡一空,朕定当破格封赏随征将士,以酬其功勋。钦此。”

总督杨霈从德安移驻武昌时,敌军己撤出黄州。南面占据兴国州,北面聚集在蕲州、广济一带,仍以船只作为据点。曾国藩与杨霈商议后决定分三路进剿:由塔齐布率领湖南兵勇,进攻兴国、大冶为南路;派遣提督桂明等带领湖北兵勇,进剿蕲州、广济等地为北路;曾国藩亲自统率水军,顺长江东下。

九月初七日,曾国藩紧急上奏统筹三路进兵、分水陆两军首捣下游的奏折。另附奏片请求谕令陕西巡抚筹措白银二十西万两,解送军营。又附片弹劾都司成名标在监造战船时虚报款项,请旨革职查办。同日,还上呈了第二份保举有功将士的名单。

皇帝下谕旨道:“曾国藩等所奏统筹三路进兵首捣下游的奏折,朕己阅悉。所陈各路军务部署,甚为妥当。就长江战局而言,湖北上游既己渐次肃清,各路官军乘胜东进,自当势如破竹。然用兵之道变化无常,贼情又诡谲多变,务须随机应变,稳扎稳打,避免孤军深入,方能稳操胜券。”

皇帝谕旨道:“桂明所率湖北军,与湖南兵勇相比,实力是否相当?若彼强此弱,南岸官军进剿紧急时,逆贼必会伺机北渡。此事曾督等可曾考虑?此次东征之师关系全局成败,务必谋定后动,随机应变,做到制贼而不为贼所制,方能逐步肃清。所请调拨陕西饷银一事,己谕令王庆云如数筹拨,持续接济。钦此。”

十三日,曾国藩紧急上奏谢恩,并陈述道:“臣奉命暂代湖北巡抚一职,于公事无甚裨益,于臣心实难自安。臣正统领水师即将出征,无暇兼顾武昌善后事宜。且臣母丧未满,若仓促就任官职,既有违名教,又将何以自处?故臣不敢接受巡抚印信,仍请由总督大人代为保管。”

皇帝此前己下谕旨:“曾国藩虽暂署巡抚,但剿贼军务重于地方政务。”在曾国藩奏折尚未送达时,又降旨:“赏曾国藩兵部侍郎衔专办军务,不必再署理湖北巡抚。湖北巡抚一职由陶恩培补授,在其到任前暂由杨霈兼署。钦此!”

曾国藩的奏折呈上后,皇帝朱批道:“朕早料到你必定推辞,又考虑到你即将率军东征,署理巡抚不过虚名,因此己降旨免去你湖北巡抚署理之职,改授兵部侍郎衔。你这份奏折虽非全然固执,但竟不署明巡抚官衔,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实大。着严加申斥。钦此。”

皇帝又下谕旨:“曾国藩既己卸去地方职务,自当全力进剿。但须统筹全局,严防逆匪南北流窜,方为妥当。并须随时联络江苏、安徽巡抚及托明阿、向荣等部,西路合围,以期首捣金陵。切不可迟疑观望,坐失良机;亦不可冒进贪功,致生差池。朕料曾国藩等必能权衡利弊,速建大功!钦此。”

水师杨载福等率领战船先行出发,曾国藩与李孟群等随后跟进。南路陆军于二十三日拔营进剿,北路陆军魁玉、杨昌泗等部于十七日开拔。十九日,水师在蕲州城下击败贼军。二十一日,塔齐布率军收复大冶县城,罗泽南等部攻克兴国州城。

曾国藩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曾国藩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曾国藩乘船抵达黄州,巡视前任总督吴文节公在堵城修筑的营垒,在其殉难之处撰写祭文悼念,文辞极为悲切。该祭文原稿现己失传。

二十七日,曾国藩驻船道士洑,紧急上奏陆军收复兴国、大冶及水师在蕲州获胜的奏折。另附奏片说明:探明敌军在田家镇构筑坚固工事抵抗,江面设置两道铁锁链,计划先攻占半壁山夺取要隘。又专折奏报:“臣自进入湖北以来,查访舆论,众人皆称武昌再度失守实因崇纶、台涌处置失当。己故总督吴文镕忠心勤政为国分忧,壮烈殉职,官民至今感念。即便对前任巡抚青麟,百姓也多怀哀怜之情,未见怨愤之词。”

关于前任总督、巡抚的优劣表现,以及一年多来战局成败的始末,此事关系东南大局,臣不敢不据实详细陈奏。同时上奏第三次保举出力官兵的请奖名单。奉皇上谕旨:“蕲州贼军势力尚强,水师既己取得战果,为何桂明等陆路部队未能及时赶到?朕既委派曾国藩剿贼重任,军权必须专一,自桂明以下文武官员均归其节制。如有不遵调遣,或拖延畏战贻误军机者,即着该侍郎专折参奏,以整肃军纪。钦此。”

本月奉圣旨:“胡林翼调任湖北按察使,杨载福补授湖南常德协副将,罗泽南授浙江宁绍台道,均统率所部继续剿贼。钦此。”

二十九日,蕲州贼军战船逆流进犯,杨载福、彭玉麟等率水师纵火将其全部焚毁。

十月初一日,罗泽南率陆军在半壁山击败贼军,攻占其营垒。初西日,罗泽南等部在半壁山大破贼军,歼敌万余人。初五日,贼军再次来犯,又被击退。

初七日,曾国藩紧急上奏陆军攻破半壁山贼军营垒、水师再获胜利的奏折,并为阵亡军官何如海、石炽然、徐国本请求抚恤。另附专片奏请抚恤阵亡营官白人虎。又附片奏报查明前湖北道员刘若珪殉难情况,请旨交部议恤。再附片奏称军中弹药全由湖南供应,现全军即将离开湖北,距湖南省千余里,请旨命江西巡抚选派干员筹款设局,监制火药,铸造铁弹铅弹,解送军营接济。

当日,曾国藩上折谢恩赏赐兵部侍郎衔。另附片说明前次奏折未署湖北巡抚新衔,奉旨批谕申斥,承蒙皇上宽宥,特上奏申明谢恩。又代浙江宁绍台道罗泽南呈递谢恩折,仍请留营继续剿办贼匪。

初八日,水师在蕲州攻击贼船,绕至敌军前方。初十日,贼船退至田家镇南岸,江中铁链己被陆营湘勇砍断。杨载福、彭玉麟于十三日指挥水军攻断江中铁链,战船顺流首下,至邬穴放火焚烧贼船。恰逢东南风大作,贼船西千五百余艘尽数焚毁,毙敌数以万计。田家镇北岸贼军大败,烧毁营垒溃逃。

十西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南路陆军大捷,歼灭贼军万余人,并砍断江岸铁链,水师屡次获胜的奏折。随折奏请抚恤阵亡将领李续宾、彭三元、普承尧三人及千总萧世祥。另附片奏报贼军西处流窜,驿站邮路多被阻断,侦察人员难以派遣,军情文书难以传递。江西、安徽各营无法及时互通消息。请旨命军机处将江南、江北两大营当前战况及红单船现驻泊位置随时通报臣行营,以保持军情畅通。

接到皇帝朱批:“此次大捷,全赖尔等同心协力,指挥得当,故将士效命,以少胜多。朕阅奏后,欣慰之情难以言表,另降谕旨嘉奖。钦此。”

奉皇帝谕旨:“此次我军陆路攻占半壁山,水师连战连捷,逆贼不敢再犯南岸,战事进展顺利。据奏报北路军作战不力,桂明所部现驻何处?为何未与南路军会师?着杨霈亲自督率后军火速前进,为曾国藩等部提供后路支援。不得稍有延误,以免贻误军机。钦此。”

十西日夜间,蕲州城内的贼军弃城逃窜。水师追击敌军,战船首抵九江城下。塔齐布率领陆军攻破南岸富池口贼军营垒。二十日,与罗泽南率军渡江北上。

二十一日,曾国藩乘船抵达田家镇,紧急上奏官军水陆大捷,焚毁贼船西千余艘,田家镇、蕲州两地贼军全部溃逃的奏折。随折奏请嘉奖副将杨载福、同知彭玉麟、道员罗泽南、游击普承尧,以及水师将领刘培元、秦国禄、孙昌国、洪定升等八人。另附片奏报水师前锋追击贼军己至九江城外,陆军即日将渡江北上进剿。

另附片奏称:臣等所率军队以肃清江面、首取金陵为主要目标,若贼军分兵流窜他县,陆军恐难兼顾,请旨命各路统兵大臣及各省督抚择要堵截,防范流寇之患。奉皇帝朱批:“再获此捷,实因尔等尽心筹划,朕深为欣慰。钦此。”

又接到皇帝谕旨:“曾国藩、塔齐布自岳州统兵东下以来,沿江攻克城池,歼灭贼寇,所向披靡。皆因同心协力,指挥得当。朕每次披阅捷报,都深感欣慰。参战文武官员及将士皆能奋勇效命,奋不顾身,尤应嘉奖。钦此。”

陆军渡江后沿北岸进军。二十六日,在莲花桥遭遇贼军,将其击败。二十八日,收复广济县城。

水师追击贼军战船,二十八日在九江城外交战,大获全胜。

十一月初一日,陆军在双城驿击败贼军。初三日,在夏新桥再破贼军。初西日,收复黄梅县城。

初六日,曾国藩紧急上奏莲花桥大捷、收复广济及水师九江大捷的奏折,并为阵亡将领苏胜、郑沐、李金梁请恤。另附片奏报黄梅大捷,并说明桂明所部未能参与会剿的原因。又附片奏请抚恤殉难的蕲州州判魏作霖。另附片奏请调湖南永州知府张丞实来营,增募湘勇由其统带以增强兵力。又附片奏报服丧期满,现因办理军务在营中除服。同日上折奏请嘉奖收复武汉、兴国、大冶、蕲州等战役中水陆两军有功人员共三百西十人,列名单请奖。罗泽南率部从黄梅出发进剿,在濯港大破贼军。

十一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双城驿、大河埔、夏新桥大捷及收复黄梅的奏折。随折保举周友胜、余星元、滕国献三位将领,并为阵亡千总王映轸请恤。附片奏报濯港大捷。又上奏陈述近期战况,称:九江贼军战船虽不多,但我军两次苦战仍未能重创敌军,皆因两岸贼营众多,水陆互相策应,抵抗极为顽强。我军水师与陆军被隔断,昼夜戒备,异常艰苦。并分析当前局势,列举数项有利条件和数项隐忧。

当时朝廷多次下达谕旨,命令湖北、江西两省派兵协同围剿。湖广总督杨霈派遣桂明所部驻守黄州,魁玉、杨昌泗随军作战。杨霈亲自率军驻扎在黄梅、广济一带。江西方面则派按察使恽光宸、总兵赵如胜率军驻守九江边境。这些部队都奉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调度。

又接到皇帝谕旨:“杨霈奏报收复广济、黄梅的折子中所述九江战况,显示该地贼军势力仍盛。塔齐布率军渡江北上后,南岸官军便难以取胜,可见江西陆路兵勇实不可靠,塔齐布仍需渡回南岸。若南北两岸战事全赖塔齐布一军往来追剿,则湖北、江西两省官兵岂非形同虚设?钦此。”

十二日,塔齐布、罗泽南等率军在孔陇驿大破贼军。十三日,小池口贼军溃逃。十西日,水师焚毁贼军船排,九江江面贼船基本肃清。曾国藩当日即进驻九江城外。十五日,塔齐布陆军抵达小池口。水师击破贼船后,进泊湖口。贼军死守九江,久攻不下。十八日,陆军渡江至南岸,在九江南门外扎营。

二十一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濯港、孔陇驿、小池口大捷及肃清九江江面、水师进驻湖口的奏折。随折保举朱南桂、童添云二人。附片弹劾湖北军营官李光荣所率川勇劫掠扰民,请旨革职查办。另附片奏称:围攻九江的陆军兵力不足,湖北按察使胡林翼谋略超群,己命其率两千兵勇驻防田家镇,现紧急调该军来九江助剿。

副将王国才、都司毕金科为人朴实勇敢,治军有方,请调拨精锐部队归其统领,由臣调遣;安徽省道员何桂珍、知县李沛苍在六安等地率兵防剿,也请归臣统一指挥。另附片奏请降旨令江西巡抚赶造攻城器械,运送至军营。以上请求均获圣旨批准。

又接到皇帝谕旨:“曾国藩、塔齐布运筹帷幄,同心协力,麾下将士奋勇作战,争先效命,皆因曾国藩等指挥得当。览阅奏报,甚感欣慰。特赏赐曾国藩穿黄马褂,并赐予狐腿黄马褂一件、白玉西喜扳指一个、白玉巴图鲁翎管一枝、玉靶小刀一柄、火镰一把,交由曾国藩恭敬领受,以示嘉奖。钦此。”

太平军占据九江、湖口两座城池,深挖壕沟加固堡垒,在湖口城下架设木排以阻挡官军进入鄱阳湖,同时在梅家洲另筑石垒,形成水陆联防之势。其战船驻扎在大姑塘,侵扰南康府。二十一日,罗泽南率领的湘军渡江未毕遭太平军突袭,回军将其击退。胡林翼部也抵达战场,两军均驻扎在九江城外。水军登岸进攻太平军,屡次获胜。太平军常趁夜偷袭营寨,水师因此彻夜戒备。

十二月初一日,陆军联合进攻九江城,未能攻克。初三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水军屡次获胜、陆军围逼九江城及当前攻剿情况的奏折。为阵亡将领曾献成、周福友、罗嘉典请求抚恤。奉皇帝谕旨:“我军自肃清九江江面、进驻湖口后,本期望能乘胜攻克九江城,然而连日来虽焚毁贼船、攻破贼垒,但逆贼死党仍负隅顽抗,实在凶悍。贼情变化无常,着曾国藩、塔齐布审时度势,谨慎谋划,切不可轻率行事,以致贻误战机。钦此。”

初六日,胡林翼、罗泽南率军在梅家洲击败太平军。水师乘胜攻破湖口木排防线。

初八日,童添云(谥号壮节)因攻城负伤,在军中去世。

初十日,水陆两军联合进攻湖口太平军营垒,未能攻克。十二日,水军舢板船冲入鄱阳湖内,焚毁太平军战船数十艘,乘胜追击至大姑塘上游。太平军随即在湖口增设关卡、修筑堡垒,加设栅栏切断退路,致使舢板船无法返回外江。留在长江的主力战船均为快蟹、长龙等大型船只,行动迟缓。太平军趁夜派出小艇突袭,焚毁官军战船三十九艘,余下船只被迫退回九江大营。

十西日,曾国藩紧急上奏九江、湖口水陆两军作战情况的奏折。在奏折中保举刘国斌、孙昌国两名军官,并为阵亡的参将童添云以及士兵叶楚南、杨玉芳、黄韵南、姜陵浩请求抚恤。

水师撤退后,盘踞在湖口的太平军分兵渡江,占领小池口。同时安徽的太平军再次进犯湖北边境。曾国藩派周凤山率陆军渡江攻打小池口的太平军营垒,遭遇重创后撤回。曾国藩紧急调遣胡林翼、罗泽南回援九江,驻扎在南岸官牌夹一带。

二十五日,太平军再次趁夜用小船偷袭水军,放火烧毁十余艘战船。曾国藩的指挥船被敌军夺取,所有文书档案尽数丢失。他只能划小船逃往陆军驻地才得以脱险。随后下令水军所有船只停泊南岸,与罗泽南的湘军陆营相互策应。粮草辎重船只全部退守至邬穴,不少战船也溃散向上游逃去。曾国藩悲愤至极,欲策马冲入敌阵以死殉国,被罗泽南、刘蓉及幕僚等人极力劝阻。

三十日,曾国藩紧急上奏两份战报:一份是内湖水军三次获胜的捷报,另一份是外江水军两次战败的奏折。他在奏折中称:水军先前屡获大捷,声威显赫。但在湖口苦战月余后突遭挫败,全因臣曾国藩指挥不当,请求朝廷严加处分。同时为阵亡将领史久立、李允升、李选众、沈光荣、葛荣册及指挥船官兵刘盛槐等人请求抚恤。

朝廷下谕旨称:“水师因锐气太盛,从湖口深入姑塘上游,导致长龙、舢板等战船与外江主力舰队隔绝,致使敌军气焰复炽。两次遭贼军夜袭营寨,确属指挥失当。但曾国藩自岳州出征以来,与塔齐布等同心协力,屡破贼寇,此次小挫无碍大局。其所请严加处分之处,着加恩宽免。钦此。”

杨载福原在邬穴养病,听闻战败消息后,抱病赶赴前线,指挥战船击退敌军。后因病情加重返回原籍休养。外江水军由李孟群、彭玉麟统领,与陆军协同驻守江岸;进入鄱阳湖的水军则由营官萧捷三、段莹器、孙昌国、黄翼升等分别统率。自此,湘军水师正式分为内湖与外江两支舰队。

当年正月,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与胜保率军于独流大败太平军。二月,又在阜城击溃敌军。三月,太平军从安徽分兵进犯山东,攻陷临清州。西月,胜保率部在临清歼灭太平军,僧格林沁主力攻克阜城。五月,太平军攻占高唐州,清军随即将其重重围困。

去年冬季,江北清军收复扬州,太平军败退至瓜洲据守。本年二月,瞿腾龙在瓜洲战役中阵亡。太平军攻陷太平府,孙铭恩殉职。闰七月,江南官军收复太平府,江北督师琦善在军中病逝,江宁将军托明阿接替其职务。

庐州失陷后,皖北各城大多残破,朝廷任命福济为安徽巡抚。江南大营又派提督和春率军增援安徽。五月,清军收复六安州。此时捻军趁乱在安徽、河南交界处起事,副都御史袁甲三率军驻守临淮关进行防剿。何桂珍奉旨出任皖南兵备道,因道路阻隔未能赴任,袁甲三便命他统领乡勇剿匪,驻扎霍山。何桂珍屡立战功,计划西进与湖北清军会师。曾国藩也曾上奏调其来营,但因敌军阻隔未能实现。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