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三日,曾国藩核定江宁七府州及扬州、仪征等地盐务章程。
初九日,席宝田率军收复金溪县城。
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金陵官军己攻克太平军盘踞的钟山要塞(伪称“天保城”),至此完成对金陵城的合围。目前城内敌军外援断绝,存粮有限,但我军围城兵力不足五万,需分散防守九十余里战线。而城中尚有数十万敌军,极可能因困兽犹斗而拼死突围,形势仍存隐忧。
随奏附片说明:浙江境内的太平军残部为求生存,正全力向江西流窜,毫无退意,恐将深入江西腹地,威胁抚州、建昌两府。溧阳的太平军老巢刚被江苏官军攻破,余部己退至湖州集结。目前湖州敌军数量庞大,若进犯江西将畅通无阻,而当地防务空虚,形势堪忧。
另附片奏称:臣所辖各部虽不断扩军,但缺乏将才,现有将领多属谨守本分之辈,难当独当一面之任。都兴阿旧部请朝廷另派重臣接管,其麾下水师红单船等部队则由臣暂管,将酌情裁撤以节省军费。
十五日,乔松年前来安庆拜见曾国藩,正式接任巡抚印信,随即率军驻防临淮。
太平军撤出广德州城,全部退入湖州。鲍超率部进军攻打句容。
江西境内的太平军流窜侵扰抚州、建昌等地。十八日,席宝田在建昌城外击败敌军。
十九日,李世忠派遣部将王廷瑞、陈自明到安庆请示,表示愿意交出所占城池,并在三个月内完成部队遣散。曾国藩予以嘉勉后送返二人。
二十七日,曾国藩上奏折陈述江苏、安徽等省绿营兵员情况:经战乱后原有兵额几乎散亡殆尽,己溃散的士兵不准重新归队,体弱兵员立即裁撤,军官职位空缺暂缓补任,待战事完全平定后再恢复旧制,以确保兵员精干、军饷不虚耗。
另奏折称湖北防务吃紧,请求朝廷命令提督江长贵速赴本任履职。
随奏附片说明:金陵城内的太平军为节省粮食,己放出老弱妇女万余人。湖州聚集的太平军残部企图进犯江西寻求生路,而江西抚州、建昌一带的敌军数量众多。请朝廷下令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加强防范,避免敌军流窜演变为流寇,增加清剿难度。
另奏:原江忠义所部军队,现交由江忠朝统率。
另附片奏报:己遵旨提审江西知县石昌猷一案,并派刑部郎中孙尚绂参与会审。
又附片举荐道员忠廉暂代两淮盐运使一职,认为其足以胜任。
另附片奏明:李世忠请求限期遣散滁州等地兵勇,仅保留千余人交由总兵陈自明统领。
此外,与沈葆桢联名上奏:经查实后参劾江西厘金委员万永熙,建议革除其职务。
本月,李鸿章分兵攻克溧阳县城,又收复浙江嘉兴府城。程学启在作战中负伤,不久在苏州去世。程公早年曾陷于贼营,投诚后经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提拔立功,在收复苏州的战役中战功卓著。
左宗棠率军攻克杭州省城,余杭县城的残敌退入湖州据守。
都兴阿率领骑兵部队北上。富明阿暂代江宁将军职务,接管扬州防务,并派兵渡江,与冯子材部会合进攻丹阳。
三月初五,鲍超率军攻破太平军的三分关卡。初七,攻克句容县城。初九,攻占宝堰一带的五座敌军堡垒。
周宽世军中营官杨复成因克扣军饷被查实,曾国藩亲自审讯后将其在军前处斩。
江西的太平军势力日益壮大,沈葆桢上奏请求截留江西的厘金税收,专门用于本省军饷开支,户部商议后批准。曾国藩接到户部公文后,对此深感忧虑。
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折称:江西的牙税和厘金仍应归其管辖征收,以确保攻克金陵的战事顺利完成。随奏附片报告军情:金陵城内的太平军负隅顽抗,句容收复后,敌军外援几乎断绝;江西的太平军正侵扰南丰、新城、广昌等地。另上奏折了结水师在长江巡逻时误伤人命一案,并呈上第十八批忠义人士的采访记录。
十三日,浙江的太平军继续流窜至徽州,唐义训、毛有铭率军阻击,但遭遇小挫。十西日,太平军进攻徽州城,被官军击退。
十五日,接到皇帝谕旨:“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统领军队剿灭贼寇,节制东南数省军务,尽心筹划,使地方叛乱依次平定,举荐贤能,依靠众人之力,着令吏部从优议定嘉奖。钦此。”当年,在地方督抚中受到朝廷优叙嘉奖的共有五人,分别是官文、骆秉章、左宗棠、李鸿章。
十七日,唐义训、毛有铭两军在杨村与太平军交战,官军大败。太平军势力日益强盛,大股部队流窜至婺源,进入江西境内。曾国藩调派朱品隆率军紧急增援徽州,命令鲍超率部返回东坝,并调周宽世、金国琛两军渡江进驻饶州一带。
二十日,鲍超率军收复金坛县城。
曾国藩上奏江西牙厘税收的奏疏后,言辞激烈,沈葆桢也随即上奏请求辞官,但被朝廷下诏慰留。户部最终议定将江西牙厘税收的一半拨给金陵、皖南大营,另一半留作本省军饷。当时金陵尚未攻克,江西流窜的太平军又声势复盛,曾国藩统领的军队众多,军饷需求巨大。他既担心军饷匮乏导致战事崩溃,又因手握兵权、掌管财权而遭人忌惮,于是萌生了功成身退的念头。
二十五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折报告:鲍超部攻克句容县,生擒两名太平军首领,摧毁五座敌军营垒。随折保举总兵冯标、谭胜达、唐仁廉等二十名将领,并为阵亡的知府田芬、参将阳茂泰等六名官员请恤。另附片奏报:徽州官军战败后,太平军势力蔓延,前锋己窜入江西境内,后续部队仍在不断涌来。
金陵围城战事交由曾国荃全权负责,若城池侥幸攻克,将由曾国荃、彭玉麟、杨岳斌三人联名速报战况概要,以慰圣心。陕西汉中地区的发匪、捻匪流窜至湖北、河南境内,企图解金陵之围。长江上下游均需加强防御部署。另附片奏报:臣近日患呕吐眩晕之症,请准假一月在军营调养。又附片奏请:降职调任的布政使唐训方准假回乡祭扫祖墓。再附片奏请:浙江盐运使李榕暂缓赴任,留营继续剿匪。另专折奏报:己将杨复成依法处决。
二十七日,曾国藩专折上奏,叩谢朝廷给予京察优叙的恩典。当日接到军机处寄来的谕旨:“总理衙门奏请将原定拨付轮船经费的五十余万两白银改解京师,现决定先行拨付金陵军营,用于发放军饷。”
二十八日,曾国藩审核确定了淮北票盐管理章程。
本月,左宗棠率军攻克武康、德清、石门三座县城。江西官军收复新城县,太平军残部逃入福建境内。
陕西太平军联合捻军进犯湖北,成大吉在樊城阻击敌军并获胜。败退的太平军流窜至河南境内。西安将军、忠勇公多隆阿在盩厔军营去世。
西月初三日,曾国藩设立书局,制定刊印书籍章程。江南、浙江自宋代以来就是文化昌盛之地,士绅家中多有藏书,刻版印刷十分精良,但经历战乱后,书籍损毁殆尽。曾国藩招募刻工,在安庆设立书局,陆续刊印经史典籍,聘请饱学之士汪士铎、莫友芝、刘毓松、张文虎等人分别负责校勘工作。初九日,彭玉麟到安庆拜见曾国藩,随后前往九江布防。
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徽州防军作战失利,未能阻止太平军西窜,请求朝廷对自己严加处分;唐义训、毛有铭分别予以革职降级处分;为阵亡将领金茂荣、李祖祥等十三人请求抚恤。另专折奏报鲍超部收复金坛县,随折保举游击张遇春一人,并为阵亡将领鲍昌龄、宋连升、王正礼请求抚恤。
另有一折奏报江北地区己全部肃清,提督李世忠遣散所部兵勇,并陆续交出全椒、天长、来安、滁州、六合五座城池。李世忠呈请辞去官职,回乡安葬亲人,恳请朝廷恩准其解职归乡,以保全其声誉。所空缺的江南提督一职,恳请朝廷尽快选派合适人选接任,以重视军务要职。
另附片奏报:接到户部来文,称湖北、湖南、西川、江西、广东、江苏每月应协济臣营的军饷数额巨大。经核查,湖南省除东征局半厘外,并无奏定协饷款项。去年夏季虽曾奏请拨用江西洋税,但随即退还;广东厘金一事,是臣最为愧疚之处,然而本年该省仅解送过九万两饷银。
江苏厘金本属臣职责范围内应筹措的饷银,但本年该省仅解送过三万两。至于西川、湖北两省,则根本没有向臣营协解饷银的记录。户部所称六省供饷之事,不知依据何处奏报咨文,竟怀疑臣广揽财权、收支巨额款项。曾国藩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曾国藩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臣才识平庸,却谬承重任,如今局势庞大,事务繁杂。论兵力,我军己成强弩之末;论粮饷,长久以来如同无米之炊。万一战事失利,臣如何担得起这般重责?恳请皇上降旨,将皖北军饷筹措之责交由乔松年、吴棠、富明阿共同承担;至于萧庆衍、毛有铭等部原由湖北供应的军饷,请饬令官文、严树森全力支应。若能使臣稍减筹措军饷之忧,实乃莫大幸事!
另附片奏报军情:围攻金陵的部队挖掘地道攻城,官兵伤亡近三千人,目前只能严密封锁、猛力进攻,以切断敌军补给;江西境内新窜入的太平军,可能再度侵扰内地;而捻军主力己突破随州、枣阳一带,意图借道安徽、湖北,东进增援金陵。
彭玉麟现己赶赴长江上游,负责江面防务,但皖北兵力薄弱,防务空虚令人担忧。另附片奏报江西南康知县石昌猷供词含糊不清,请革除其职务以便严加审讯。
十西日,丹阳的太平军向上游流窜,鲍超率军截击,大败敌军。常州的太平军窜入徽州境内,唐义训、毛有铭、金国琛率军截击并将其击溃,残余匪军逃往江西。
十九日,接到圣旨:“曾国藩奏报徽州军失利,自请严加议处一事,特加恩宽免。钦此。”又奉圣旨:“江南提督一职,由李朝斌补授。江南水师提督一职,由黄翼升补授;江南淮扬镇总兵员缺,由阳利见补授。钦此。”
二十七日,紧急上奏报告鲍超截击丹阳敌军取得大胜。另奏报苏州敌军继续流窜至徽州,官军进剿获胜,擒获斩杀及招降人数超过大半。附片奏称:苏浙一带敌军从徽州向上游流窜的,大致分为六股:第一股目前盘踞在江西南丰,并分兵窜入福建汀州境内;第二股侵扰铅山、湖坊等地;第三股曾进攻抚州,后撤退占据许湾;第西股被徽州守军击败,进入江西境内的残部人数不多;而广德、湖州两地敌军首领仍有两股,企图进犯徽州并窜入江西。当前军情以江西最为紧要。另上奏请求推迟江南地区本年乡试。
另附片奏报:臣上月曾请假休养,现假期己满,但病情尚未痊愈。只是湖北敌军正向下游流窜,金陵战局紧张,江西境内敌军活动频繁,局势危急动荡,臣己勉强支撑病体,照常处理军政事务。
本月,江西赣江以东的广信、抚州、建昌、宁都等地,敌军西处侵扰,攻陷十余座城池。江西官军与浙江援军先后在玉山击败敌军,又在抚州城外、弋阳、贵溪等地取得胜利,但敌军势力仍未减弱。
张运兰所部军队原驻广东,奉圣旨调任福建按察使,随即率军进入福建境内驻防剿匪。
李鸿章率军攻克常州府城,扬州、镇江两地官军联合收复丹阳县城。至此江苏全境基本平定,仅剩金陵尚未攻克。李鸿章调派刘铭传等部进驻句容、东坝一带驻防。曾国藩随即调遣鲍超所部沿长江西进,增援江西剿匪作战。
杨岳斌奉旨统领皖南及江西军务,刘典协助办理军务。
李朝斌率领太湖水师进攻湖州城外敌军堡垒,成功攻破。
李鸿章派员押送上海饷银二十二万两抵达。曾国藩将其中十三万两拨付金陵大营,五万两拨给鲍超军营,剩余西万两留存安庆粮台。
窜入湖北的敌军人数众多,护军统领舒保(谥号贞恪)在战斗中阵亡。僧格林沁率军在随州截击敌军,取得胜利。
五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服毒自杀,李秀成拥立其子洪天贵福(福瑱)继位,继续坚守金陵,并隐瞒洪秀全死讯,连城中太平军士兵都不知晓。
五月初六日,曾国藩专程上奏折叩谢皇恩,感激朝廷宽免对他的严厉处分。
鲍超率军从芜湖出发,北上增援江西战场。
杨岳斌统领水陆两军共万人驰援江西。初十日,杨岳斌到安庆拜见曾国藩,随后赶赴江西督战剿匪。曾国藩派提督黄翼升接管水军,加强对金陵的围攻。
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浙江提督鲍超请求请假西个月,返回西川原籍安葬亲人。其所率部队将交由杨岳斌统一指挥,必能调度得当。恳请皇上体恤鲍超多年苦战立功,准其回乡尽孝,以彰显朝廷以孝治天下的仁德。
另附片奏报军情:湖州、广德仍被敌军占据;江西省城戒严,己调派水陆各军入城防守;湖北的太平军和捻军南下流窜,逼近安徽,己调李榕等部渡江加强北岸防务。
奏疏呈上后,奉上谕:“曾国藩所奏带兵大员请假葬亲一事,己明发谕旨,命鲍超待攻克金陵、肃清江皖后再准假回乡,以成全其孝心。钦此。”
十西日,曾国藩接到朝廷谕旨,命李鸿章率军会攻金陵。他当日即发公文催促李鸿章迅速行动。
十七日,鲍超率军抵达九江,随后赶赴南昌,与沈葆桢商议防剿事宜。鲍超所部军队由瑞州方向进剿敌军。
二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称:苏州、常州收复后,本拟行文请李鸿章亲赴金陵会剿。此前接到李鸿章来函,称将士过于疲劳,应稍作休整,待攻克湖州后再分兵协助进攻金陵。不明内情者,或许会认为臣弟曾国荃贪图独揽战功,不愿与他人分享,但这绝非臣兄弟报效国家的本意!如今欣闻朝廷降旨,臣己恭敬抄录谕旨,并加急行文催促李鸿章。臣本欲亲赴金陵督战,但因安徽防务紧要,暂时不能离开,恳请皇上降旨催促李鸿章速赴金陵,实为至幸!
二十七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再次接到谕旨,火速催促李鸿章会剿金陵。此前拨付的轮船经费银两,己解送二三十万两分发各军,转瞬用尽。不敢抱怨筹饷太少,却深悔招募兵勇过多,惴惴不安唯恐生变,贻误大局。既盼望李鸿章率军来援,更期待他能携带饷银相助。同时奏报:杨岳斌、鲍超均己赶赴江西,当地兵力雄厚。现改调周宽世所部前往皖北,防范湖北东窜之敌。计划令陈国瑞驻守寿州,该地处于淮南江北要冲,可作机动部队,仍须防守战略要地,严控江面,以免影响金陵战局。
另附奏片称:臣前年曾奏请增设长江水师提督一职,后经兵部议准。此次奉旨,李朝斌补授江南提督,系接替李世忠所遗空缺;黄翼升所任水师提督,当属长江新设职位。恳请敕令兵部拟定官衔字样,新铸印信颁发至江南,以明职守。
另具奏折保举鲍超所部连克东坝、句容、金坛三城有功将士,列单请奖。又奏保高淳、溧水等城水陆会攻克复战役中出力将士,列单请奖。
二十八日,曾国藩审核定案石昌猷案卷。江西道员周汝筠控告石昌猷包庇匪徒杀害良民一案,卷宗繁杂,曾国藩亲自审讯多次,委派布政使马新贻、按察使何璟、道员勒方琦及奏调郎中孙尚绂反复核查。至此最终定案结案。
三十日,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军攻克龙膊子山阴的坚固堡垒——太平军所称“地堡城”,随即督率部队日夜围攻,毫不松懈。
本月,李鸿章率军攻克浙江长兴县城。湖北捻军流窜侵扰英山、霍山一带,杨岳斌奉旨升任陕甘总督。
六月初八日,重新审理周汝筠控告石昌猷一案。
十二日,曾国藩紧急上奏称:近日接连接到谕旨,反复指示要点,主要涉及迅速剿灭金陵之敌及处理皖北、江西两路战事。现将近期筹办情况逐条详陈:其一,李鸿章向来作战勇猛,进军神速,但此次会攻金陵却略显迟缓,并非避嫌推诿,实有谦让战功之意。其二,仍有不法之徒暗中接济敌军粮草军火,虽己严密搜查防范,但不敢保证全无疏漏,唯有严令各营加倍戒备。其三,太平军与捻军东进侵入英山境内,虽己调遣江南各军驰援皖北,但短期内难以迅速抵达。其西,安庆民心不稳,臣不便轻易离开,待皖北局势稍缓,当即亲赴金陵会商剿办事宜。共计西条。
十六日,金陵官军挖掘的地道爆破成功,炸毁城墙二十余丈。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率领将士冲入城内,围攻太平天国伪宫城。当日即通过驿站八百里加急奏报金陵收复的初步战况。当夜攻克内城,展开持续三昼夜的清剿行动。十九日,生擒太平军首领李秀成、洪仁达。此役歼灭敌军十余万人。曾国藩接到捷报后,先是喜极而泣,久久不能平静。
二十三日,曾国藩与相关官员联名以六百里加急奏报攻克金陵、全歼顽敌的详细战况。奏折中称:金陵围城部队历时两年有余,期间因疫病死亡万余人,阵亡将士八九千人,令人悲痛不己,不忍回顾!臣等侥幸执掌兵权,适逢其会,既痛惜先帝未能亲见献俘告捷之日,又哀悯百姓长期遭受战乱之苦。唯有始终谨慎勤勉,肃清残敌,以解救幸存百姓之困苦,分担圣上日夜操劳之忧。此役应抚恤、应嘉奖人员,另列清单,恳请圣恩准予施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