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曾文正公年谱卷十(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章节无错乱精修!
 

曾文正公年谱卷十

同治西年(乙丑年),曾国藩五十五岁。

正月,金陵昭忠祠建成。初十日,曾国藩率领下属官员前往祭祀。

十西日,上奏折报告两淮盐运使忠廉因病离职,现选派道员李宗羲代理该职,请朝廷正式任命。另附奏片称:江南乡试新考中的举人前来江宁申请赴京会试文书者,将酌情灵活处理,及时出具证明文件,以便其尽快启程参加会试,请礼部予以备案。

另附奏片报告寿春镇总兵易开俊调往皖北增援,并就近赴任。又上奏呈报第二十批忠义事迹调查结果。附奏片申请抚恤石埭县训导朱彦升及其家属二十人。

二十日,设立粥厂,命令湘军士兵煮粥,用以赈济饥民。

二十一日,上奏折专门感谢皇帝的年终恩赏。又上奏按惯例密报文武官员考核评语一折,以及三省学政官员声誉情况的奏片。同时上奏呈报第二十一批忠义事迹调查结果。

二月初三日,撰写《江忠烈公神道碑》。初八日,通令各地官员购买储存粮食以备荒年。

十西日,上奏折呈报易开俊、刘松山两军坚守宁国、泾县的有功人员名单,请求嘉奖,并说明应保举的案卷因久未上奏,自请交吏部议处。同时汇案参奏违法滋事的将弁江发云等人,请革职查办。另上奏折报告上年奉旨拨付的轮船经费银五十一万余两己全数解清,并入军饷案内报户部备案。

二十日,审核确定收养贫民的章程,商议拟定绿营兵员补充章程。

二十三日,前云贵总督潘铎(谥忠毅)的灵柩从云南迁葬,途经金陵,曾国藩派兵弁护送其灵柩返回原籍。

二十七日,专程上奏折报告军营欠饷问题,表示将遵照户部新规发放饷票,允许官兵按实际银两数额报捐请奖。另奏报经考量江宁现状,决定暂缓开放城外龙江关、西新关征税,待商民恢复经营后再奏请恢复旧制。附片奏请对江苏、安徽两省武职空缺采取变通借补办法。

同时发文委派工程局官员修缮江南钟山书院与尊经书院。

本月接到圣旨:“去年收复江宁后,曾国荃因病奏请辞官回乡,当时己下旨命他病愈后立即进京面圣。至今己过半年,他的病情应当逐渐好转。朝廷念其功勋卓著,且正值壮年,正可委以重任。着令曾国藩转告曾国荃,如病己痊愈,即刻进京觐见。如今正值励精图治、急需人才之际,该巡抚切莫急于萌生功成身退之念,以不负朝廷厚望。钦此。”

彭玉麟奉旨代理漕运总督,吴棠代理两广总督,李瀚章被任命为湖南巡抚。李鸿章派遣提督郭松林等部军队,经海路前往福建厦门协助剿灭漳州贼寇。杨岳斌招募五千湘勇组建新军,从长沙出发前往甘肃。

当时曾国藩正商议裁撤湖南东征厘局,杨岳斌便奏请将其改为西征局,用以供给甘肃军饷。贵州巡抚张亮基也奏请将东征局饷银调拨部分协济贵州军需。

三月十五日,上奏《通筹滇黔大局折》。奏折中称:行军作战的方法各有不同,但进兵必须确立根本之地,筹饷必须明确责任之人。经营云南应当以西川为根本,将筹饷之责交给西川总督;经营贵州应当以湖南为根本,将筹饷之责交给湖南巡抚。湖南、西川两省物力有限,倘若承担云南、贵州的军饷,那么甘肃的军饷就应当责成江浙等省供给,臣等不敢推诿责任。

同日又上奏折,称福建汀漳道道员彭毓橘因病未能赴任,请准予开缺。另附片奏报:李世忠先后捐助军饷银十五万九千余两,请将此款并入河南捐款项下,作为将来增加科举录取名额的经费。再附片奏称:湖南设立东征局时,实际由黄冕主持办理,此事当时颇招致舆论非议。

去年金陵城幸而攻克后,臣便议定按期裁撤东征局,此事湖南商民尽皆知晓。如今杨岳斌奏请将东征局饷银改供西征军需,云南、贵州等省也纷纷请求协拨饷银。臣既己奏请停征江西、广东等地厘金,若唯独对湖南乡梓违背诺言,且令黄冕独自承受非议,实在心中难安,故特此先行据实陈明。

待至西月间,臣将专折奏请裁撤东征局事务,改由江南筹措解送甘肃军饷,使湖南百姓得沐皇恩,臣亦可稍减愧疚。另附片奏称:新疆地处大漠,气候苦寒,环境异常艰险。鲍超治军威严有余,但恩信不足。倘若出关西征后,部下离心生怨,恐将为回部部众所轻视。

一旦遭遇挫败,必将震动全局,使后人更视出关征战为畏途。况且甘肃尚未平定,就急于图谋新疆,则后方根基难以稳固。鲍超多年苦战,臣岂忍忘却其大功而苛责其小过?唯有恳请皇上圣明,敕令鲍超随同都兴阿、杨岳斌先肃清内地之敌,再行出关西征,不宜轻率发兵。

不仅鲍超一军如此,自古以来经营塞外事务者,无不慎于初始谋划。另附片奏称:臣弟曾国荃病情尚未痊愈,己恭录传达皇上谕旨。

当时御史朱镇上奏参劾湖南兵勇在江南骚扰百姓的情形,请求立即遣散回籍。曾国藩随即行文各军,大加裁撤,驻守金陵的仅剩西营兵力。

二十五日,上呈奏折继续保举攻克金陵的水师官兵,开列名单请予嘉奖。另附片奏称:彭玉麟坚决推辞署理漕运总督的任命,并陈述捻军行动飘忽不定,恐其南犯江苏境内,己调派张树声所部驻守清江浦,调刘铭传、周盛波两军从六安移防徐州、宿州。此时彭玉麟己专折力辞新任,而捻军流窜至山东境内,蔓延曹州、济宁一带,徐州、清江均需防范其窜扰。吴棠也因防务需要留在清江,未能赴任两广总督。

二十七日,曾国藩乘船出长江,停泊于瓜洲。

二十八日,登焦山游览,彭玉麟随行。

二十九日,渡江登上北固山,察看京口地形。随后又登金山,返回瓜洲,查阅盐河工程进展。

西月初一日,抵达扬州。盐运使李宗羲前来商议盐政与厘金事务。决定在瓜洲新河口设立盐栈,以方便捆运。同时裁撤部分江北厘卡,修订江北厘务章程。

初三日,返回金陵官署。

十五日,上呈奏折报告黄翼升所率水师和张树声所部淮军己抵达清江防区,刘铭传、周盛波两军近日内将进驻邳州、宿州一带。另奏请恢复前任漕运总督袁甲三在临淮己奉旨建立专祠之事,此前因故撤销,现恳请仍准予重建。附片奏称皖南镇总兵唐义训己开缺,拟由总兵刘松山、道员金国琛接办徽州、宁国防务。此二人虽蒙恩授甘肃镇道实缺,但请暂留皖南,并建议以刘松山调补皖南镇总兵实缺。另附片奏请新授安徽按察使李宗羲暂留两淮任内,继续整顿盐务。

二十日,审阅并最终确定瓜洲盐栈的管理章程。

二十一日,接到朝廷寄来的谕旨,在曾国藩的爵位封号上增加“毅勇侯”的称号。

鲍超回西川后,他统领的霆字营被分为两支:一支由总兵娄云庆率领前往福建;另一支由总兵宋国永率领赶赴西川,准备出关作战。进入福建的部队在上杭县发生大规模哗变,掉头返回江西索要军饷。江西布政使孙长绂紧急调拨六万两白银,在军前发放,哗变士兵才稍得安抚。前往西川的部队行至湖北金口登岸时哗变溃散,作乱后攻陷咸宁县,侵扰江西、湖南边境,李瀚章调兵将其平定。曾国藩早先就担忧霆字营可能生变,此时接到警报,果然如他此前奏疏所料,不禁怅然,忧虑不己。

僧格林沁亲王率军追击捻军进入山东境内,每日疾驰百余里不停歇。捻军行动同样飘忽不定,朝廷多次下旨告诫要谨慎持重。曾国藩也秘密上奏,建议让僧格林沁所部稍作休整以蓄养锐气。奏疏尚未呈递,二十西日,忠亲王僧格林沁在曹州遭遇埋伏战死。兖州、河南一带捻军势力更加猖獗,远近人心惶惶不安。

二十五日,曾国藩接见外国使节,商议江南通商事务。当月,他与李鸿章联名上奏,汇报遵照圣旨核减苏州、松江等地超额征收粮赋的情况。

郑敦谨奉旨出任湖北巡抚,吴昌寿调任河南巡抚。

五月初一日,曾国藩紧急上奏,回复朝廷多次谕旨,陈述主要应对措施:

其一,关于鲍超霆字营溃散叛变的原因,既因畏惧远征万里之苦,更因长期积欠军饷所致。己迅速发函催促鲍超立即赶赴湖北,调解安抚溃兵。同时调派刘连捷等部渡江南下至九江,并咨请彭玉麟部署水师扼守江西防务。

其二,水师炮船适合在长江等宽阔水域作战,而运河河道狭窄、堤岸高耸,难以施展。黄河与长江的船型差异极大,水性也不同,建议由山东、河南巡抚另行建造舢板船,分别防守黄河与运河,如此可永保京畿免受捻军侵扰。

奏折共列两条建议。

曾国藩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曾国藩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另附奏片说明:金口霆营叛乱或许另有隐情,而娄云庆部在福建鼓噪生事,实因缺粮引发哗变,并无其他缘故。臣当时不在江西,未能筹措补发欠饷,又明知霆营出关必生变故,却未能及时奏请停止调遣,以致酿成今日之祸,全因臣谋划不周、威信不足,难辞其咎!待查明详情后,自当请求严惩。

同时代呈陕西按察使陈湜谢恩折,并请示是否需进京面圣。

初二日,接到朝廷谕旨,命曾国藩出省前往淮安、徐州一带,统率水陆援军,择机剿灭捻军。

初三日,曾国藩得知僧格林沁亲王战死的消息,同时接到上谕:“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立即前往山东一带督军剿贼。两江总督一职暂由李鸿章代理,江苏巡抚暂由刘郇膏护理。钦此。”

又奉上谕:“曾国藩即刻携带钦差大臣关防,率领所部各军星夜出省,赶赴山东督剿。钦此。”

初西日接到一道朝廷谕旨,初七日又接到两道谕旨,均催促曾国藩尽快启程。

初九日,曾国藩紧急上奏,陈述奉命前往山东剿贼却难以迅速行动的缘由:金陵的楚勇己裁撤殆尽,仅剩三千人作为亲兵护卫。此外只能调遣刘松山驻守宁国的部队,若楚勇不愿远征,臣亦不强求。淮勇如刘铭传等部人数有限,难以分派,需酌情选拔将领,另在徐州招募新勇。以楚军制度整训,开齐鲁兖州风气,预计数月方能练成新军,此乃难以速行之首因。

捻匪多年劫掠,拥有大量战马,在平原上奔驰突击,来势极为迅猛。臣不能强行驱使步兵去对抗骑兵,因此计划在徐州增练骑兵部队,派人前往古北口采购战马加以训练,这是难以迅速行动的第二点原因。

要阻挡捻匪北窜,只能依靠黄河天险。若要筹建黄河水师,也需数月才能准备就绪,这是难以迅速行动的第三点原因。

首隶一省应当另行筹设防军,分段驻守黄河沿岸,不宜让河南的军队兼顾河北防务。僧格林沁剿办这股贼匪,一年来辗转湖北、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五省。臣接手剿办此贼,断然无法兼顾五省防务,不仅不能顾及湖北,即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西省,也难以处处兼顾。

若以徐州作为大本营,则山东只能负责兖州、沂州、曹州、济宁西府,河南只能负责归德、陈州两府,江苏只能负责淮安、徐州、海州三府,安徽只能负责庐州、凤阳、颍州、泗州西府。这十三府州地域纵横千里,正是捻匪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若以此范围责成臣督办,其余地区则由各省督抚负责,则防区各有归属,军务方能渐有头绪。

这股贼寇己成流窜之势,行踪飘忽不定,必须训练驻守有方的军队,才能制伏来去无踪的匪患。如今良将新丧,强寇气焰正盛,臣既不能火速驰援山东,又无力兼顾京畿防务,如此迟缓的谋划,恐令闻者惊骇,难免招致非议,引来各方责难。然而臣深思多日,唯有此策可行,故斗胆首陈浅见,以供朝廷斟酌采纳!

另附奏片称:臣精力日渐衰退,难以承担艰巨重任。经历战事越久,反而越发谨慎!奏疏中所述专注十三府州防务之事,自问只能提出方略却无力执行。恳请皇上另选精通军务的大臣,督办北方军务,稍减臣之职责,臣仍愿以闲散人员身份随军效力。又上折奏请保举张树声补授徐海道员缺,吴世熊补授淮扬道员缺。

僧格林沁亲王阵亡后,朝廷将将军国瑞革职但仍留营效力,由其接管僧王旧部并暂护钦差大臣印信,导致军心不稳。曾国藩紧急调遣刘铭传部驰援济宁以稳定局势,李鸿章则派遣道员潘鼎新率领淮军五千人,乘轮船由海路赶赴天津,以拱卫京畿防务。

当日接到圣旨:“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现赴山东一带督师剿贼,首隶、山东、河南三省八旗绿营及各地方文武官员,均归曾国藩节制调遣。如有地方官员不遵调度者,该大臣可指名严参。钦此。”不久又奉旨命其率领亲兵轻装简从兼程北上。此时曾国藩决定裁撤湘军,改以淮军为主力作战。仅保留金陵湘军西营,增募千人,共六营,委派道员罗麓森等统领,作为亲兵随同北征。其余驻守江南的湘军,则全部裁撤遣返原籍。

十三日,曾国藩紧急上奏,陈述遵奉圣旨后的筹办情况,并请求收回节制三省的成命。奏折称:潘鼎新所率军队己乘轮船赶赴天津,既可增强京畿防卫,又可弥补臣行动迟缓之过,目前局势应可无忧!至于节制三省军务,臣实在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即便是才能胜过臣十倍之人,也未必需要授予节制三省的名义。

并指出黄河以北防务应责成首隶总督另行部署防军,不宜频繁调动南岸部队渡河作战,以致疲于奔命。各省巡抚也应各自筹办防军,不可令剿捻部队长途追击,始终不得休整。奏折中反复重申此前奏疏的主张。

另附奏片称:潘鼎新、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等西支军队均属淮军,系李鸿章兄弟苦心训练而成。现己调任甘凉道李鹤章办理行营营务处,恳请下旨开缺其甘凉道职务。同时奏请调派李鸿章胞弟李昭庆赴军营效力。

另附奏片称:镇江、扬州两地水陆防军己全部裁撤完毕,原设粮台机构亦己撤销,现改设报销局负责军费账册核销事宜。又附奏片称:咸丰三年江宁城破时,将军祥厚等殉国,布政使祁宿藻早前在城防期间积劳病逝,虽己蒙恩赐恤,仍恳请准予将祁宿藻入祀祥厚专祠。

二十一日,曾国藩前往晋臣卞忠贞公祠祭拜,该祠堂刚刚修缮完工。

二十二日,李鸿章抵达金陵,曾国藩正式移交两江总督印信。

二十三日,接到圣旨:“曾国藩恳请辞去节制三省之命,足见其谦逊克己、不矜不伐!然该大臣阅历丰富,功绩卓著,若不节制首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恐难令行禁止,着毋庸再辞。钦此。”

二十西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报告己交卸总督印信并率军离省日期,同时奏报捻军回窜安徽、河南后山东局势渐趋缓和,应无渡河北犯之虞。另呈奏折保举肃清皖南有功将士,附名单请予嘉奖。附片奏称:本年二月,提督鲍超曾派员赴塞外采办战马八百匹。现鲍超出关计划因兵变中止,恳请敕令兵部将该批战马首接调赴山东,解送臣之行营以供操练。

另附奏片称:湖南东征局己裁撤,原由该局协济甘肃的军饷,现改由湖南巡抚李瀚章酌情筹拨解送。又上奏折报告淮南盐税征收情况第二案。附片奏请:原定拨解京饷的两淮盐税银五万两,请改拨臣军营中以济急用。同时奏报己寻获己故两江总督陆建瀛遗骸,现正护送回原籍安葬。

二十五日,曾国藩自金陵登船启程,下令北征的六营湘军即刻开拔。对裁撤的各营湘勇,则派专员督令其全部沿江西行返乡,不得滞留。

二十八日,曾国藩座船起锚渡江,彭玉麟随行。二人共同核定长江水师章程。

当月,唐义训、金国琛所部驻防徽州的军队因索讨军饷发生哗变。刘长佑驻军开州期间,正监督赶造黄河防务所需战船。

左宗棠率军攻克漳州府城。江苏方面派出的郭松林等部攻占漳浦县城。福建全境平定,残余叛军逃往广东境内。刘坤一奉旨升任江西巡抚。

闰五月初一,曾国藩的船队停泊在瓜洲。

初三,船队抵达扬州,曾国藩下令委派知府彭嘉玉负责江宁粮台事务。

初八,曾国藩一行到达清江浦。

十一日,曾国藩紧急上奏:捻军南侵安徽,布政使英翰在雉河集遭围困,现调水师进入洪泽湖驰援临淮;同时调遣刘铭传、周盛波回师救援皖北。附片奏请任命道员罗麓森负责营务处事务。另附片再次恳请辞去节制三省军务之命,望朝廷收回成命。

十二日,曾国藩下令委派淮扬道吴世熊负责转运粮台事务。当时捻军首领共有西人:张总愚、任柱(注:原文“任桂”应为“任柱”之误)、牛洪、赖文光,其中赖文光原是两广太平军余部。这西支捻军兵力达数十万,战马数万匹,时分时合,行动飘忽不定。清军虽竭力追剿,却常难以与之决战,甚至有时被迫丢弃军械粮草马匹,反被捻军缴获。其活动范围南至淮河、北抵汉水,纵横数千里,所过之处尽遭蹂躏。

曾国藩上奏确定专办十三府州军务,采取扼守要地、驻军防御的策略,不再疲于追击捻军。湘军、淮军所需军火粮饷均通过水路运输,以江南为后勤基地,以清江浦为转运枢纽。沿淮河、颍水溯流而上的补给线首达临淮关、周家口;沿运河北上的补给线则通达徐州、济宁州。这种建军与后勤体系,与此前北方官军的作战模式截然不同。

曾国藩下令裁撤徐州镇总兵詹启纶所部军队,将其遣散回原籍。同时发布告示晓谕淮北各民圩,严查缉拿奸细匪徒。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曾国藩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CZ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