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薇巧妙引导着话题,从宏观经济聊到农业产业化,逐渐过渡到乡村振兴中的基础设施瓶颈。
吴老话不多,但听得认真,偶尔插问一句,切中要害。
时机差不多时,沈薇笑着将话题引向唐逸:“吴老,您一首强调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要有产业抓手。”
“小唐书记他们云窠乡,就在摸索一条以特色茶产业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过程中可是遇到了不少现实困难,尤其是交通这块硬骨头。”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唐逸。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急于诉苦,而是从云窠乡的地理环境、茶叶品质的特殊性讲起,再谈到尝试电商突围的初步成功与随之而来的物流困境。
他语气平稳,数据扎实:“…吴老,各位领导,我们测算过,路修通后,鲜叶外运损耗能降低百分之十五,化肥等生产资料运入成本能下降百分之二十。”
“更重要的是,能打通文旅结合的潜在通道。目前我们尝试与社会资本合作,就是希望能在规范的前提下,尽快突破这个瓶颈。”
钱处长扶了扶眼镜,语气谨慎:“基层探索精神值得鼓励。但模式操作复杂,对项目合规性和未来收益要求很高,贫困地区搞这个,要格外慎重,风险不小啊。”
另一位学者也点头:“确实,动机是好的,但一旦涉及政府举债或变相担保,很容易触碰红线。最近上面三令五申,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吴老慢慢啜了口茶,未置可否。
就在这时,钱处长的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脸色微变,起身歉意一笑:“不好意思,接个电话,各位先聊。”
他走出包间,声音隐约传来:“…是,是…领导放心,原则我们一定把握…嗯,明白…不会轻易开口子…”
包间内一时安静。沈薇和唐逸交换了一个眼神,都明白这通电话恐怕来者不善。
钱处长很快回来,笑容略显勉强,坐下后不再看唐逸,反而对吴老说:
“吴老,咱们还是聊聊您最近那篇关于粮食安全的文章吧,见解真是深刻。”
话题被生硬地扯开。唐逸的心微微下沉,知道有人提前打了招呼,设置了障碍。
沈薇试图再次将话题拉回,但钱处长和另外两位陪客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敷衍应对。
吴老放下茶杯,忽然看向唐逸,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唐书记,你们云窠乡的茶叶,听说口感很独特,先苦后甘?”
唐逸怔了一下,立刻点头:
“是的,吴老。因为是小环境野生古树,茶多酚和氨基酸成分比例与台地茶不同,入口微涩,但回甘很快,韵味也长。”
吴老若有所思:“先苦后甘,回味长…做事情,有时候也是这样。”
他不再多说,拿起公筷夹菜:“吃饭,菜凉了。”
气氛似乎又缓和下来,但修路的事情仿佛被搁置了。唐逸心中忐忑,不知吴老这话是随口一提,还是别有深意。
饭局接近尾声,众人准备离席。钱处长明显松了口气,态度更加客气疏离。
吴老在沈薇陪同下走在前面,唐逸稍后一步。
经过走廊转角时,吴老似乎无意间放慢脚步,对身旁的沈薇轻声说了一句,声音不大,但足够让稍后的唐逸隐约听到:
“…小伙子不错,扎实,脑子也清楚。那份方案,我看有点意思,值得厅里的年轻人下去看看,调研一下,总结些真实案例。”
沈薇立刻点头:“吴老说的是,基层确实有很多创新探索值得关注。”
钱处长就在旁边,听得真切,脸色瞬间变了变,随即立刻换上笑容:
“吴老指点的是,我们确实应该多深入基层,发现典型,总结经验。”
吴老嗯了一声,不再多说,缓步向外走去。
送到门口,吴老的车来了。他临上车前,回头看了一眼唐逸,淡淡说了一句:
“路,要修扎实。茶,要保品质。”
车子驶离。钱处长站在门口,脸上的笑容热情了许多,主动握住唐逸的手:
“唐书记,留个详细联系方式吧。你们那个方案,我看确实很有探讨价值,厅里近期可能会组织一个调研小组下去实地看看,你们准备一下,材料要详实。”
“谢谢钱处长支持,我们一定全力配合!”唐逸立刻回应。
回程的车上,唐逸仔细回味着今晚的一切。
没有承诺,没有保证,只有吴老几句看似随意的话,和钱处长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事情在三天后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
省农业厅那位之前表示感兴趣的处长主动给唐逸打来电话,语气热情了许多:
“唐书记啊,你们的报告我们专家论证过了,认为很有创新性和示范价值!特别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点,符合当前政策方向!”
“厅里决定,将你们云窠乡的道路项目纳入本轮专项扶持的重点备选名单,尽快上会研究,你们做好接受现场考察的准备!”
柳暗花明,唐逸立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阮晴和周大勇。
周大勇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你看,我说什么来着,老子运气就是好!哈哈,唐书记,你就是我的福星!”
资金问题有望解决,审计组那边也很快收到了风向变化的信号,态度有所缓和,同意在项目资金合规化后继续推进。
工程再次启动,并且因为方案优化和省里可能的支持,标准反而比之前更高了。
唐逸站在重新轰鸣的工地上,看着向前延伸的路基,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次能闯过难关,有周大勇“运气好”的玩笑成分,但更多的是阮晴的暗中支持、沈薇的关键引荐、自身方案的扎实,以及那一点点或许存在的、对踏实做事者的眷顾。
然而,他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杜维方能力的强大和其态度的坚决。
修路只是第一步,未来的斗争,恐怕会更加复杂和隐蔽。但他脚下的路,己然更加坚实。
数月后,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如同灰色的缎带,终于蜿蜒贯穿云窠乡,连接起散落的村落与外面的世界。
通车那天,乡里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民们自发燃起鞭炮,孩子们在路上奔跑嬉戏,老茶农杨老西甚至激动地用手着平整的路面,老泪纵横……
…………
(http://www.220book.com/book/VE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