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汉在屋内焦灼地踱步,内心似被乱麻缠绕。
自打知晓老井要封,自来水工程提上日程,他的心便再难平静。
老井,于他而言,是生活的挚友,承载着李家坳漫长岁月的记忆。
井边的过往,如璀璨星辰,镶嵌在他生命的天空。
但如今,村支书带来的消息,让他陷入两难。
饮水安全工程关系着全村人的健康,尤其是孩子们的未来,这不容忽视。
一想到萌萌天真的笑脸,张老汉的心就揪得生疼。
刘婶坐在一旁,双眼红肿,满心愁绪。
“张叔,这可咋办呀?这几天我愁得觉都睡不着。”刘婶带着哭腔说道。
张老汉停下脚步,沉重地叹口气,“我也正犯难,这事儿太难抉择了。”
“小伟的身体让我担心,再喝井水,怕出大问题。”刘婶忧心忡忡。
张老汉想起小伟查出肾结石,眉头紧锁。
“这井水喝了一辈子,咋突然就不行了?”张老汉还是难以接受。
“检测报告在那,咱们不得不信。”刘婶无奈道。
张老汉缓缓坐下,目光落在墙上老照片上。
照片里,村民们在老井边欢笑,那是难忘的时光。
“你看这照片,以前老井边多热闹,现在说封就封,心里难受。”张老汉感慨。
刘婶顺着目光看去,“是啊,可日子得往前,装自来水或许更好。”
这时,萌萌拿着朵小花跑进来,“爷爷,这花好看不?”
张老汉挤出笑容,“好看,萌萌真乖。”
萌萌察觉气氛不对,“爷爷,你们是不是为老井的事不开心?”
张老汉点头,“爷爷舍不得老井,又担心大家健康。”
萌萌歪着头,“爷爷,我也舍不得,但小伟哥哥生病,自来水是不是更健康?”
张老汉被问住,一时语塞。
过了会儿,张老汉对刘婶说:“要不,再问问其他村民想法,看有无两全之策?”
刘婶点头,“行,去试试。”
两人带着萌萌出门,朝村子中心走去。
一路上,听到村民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装自来水好,方便又卫生。”
有的说:“老井不能封,那是村子的根。”
张老汉和刘婶认真听着,越发纠结。
来到大槐树下,己聚了不少村民。
张老汉大声说:“大伙静一静,说说对老井和自来水的想法。”
一个年轻人站出来,“张大爷,我觉得该装自来水,时代在进步,自来水干净。”
一位老人反驳:“老井意义重大,怎能说封就封?”
“可老井水质不达标,不能不顾健康。”另一年轻人着急道。
大家争论不休,各执一词。
张老汉听着,心中五味杂陈。
他明白,双方都有道理,抉择实在艰难。
这时,村支书走来,示意大家安静。
“大伙别争了,我知道大家对老井有感情,但饮水安全工程是为村子好,是政策要求。”村支书无奈地说。
“老井真没保留办法了?”张老汉看着村支书,眼中满是期待。
村支书摇头,“张叔,井水确实不达标,封井是为大家健康。”
刘婶焦急地说:“支书,初装费我实在拿不出。”
村支书叹气,“刘婶,初装费是统一规定,我没办法。”
张老汉沉默片刻,对大家说:“大伙别争了,我再想想,过几天给答复。”
说完,张老汉带着刘婶和萌萌离开。
回到家,张老汉坐在院子发呆。
萌萌拉着他的手,“爷爷,别难过,不管你咋决定,我都支持。”
张老汉看着萌萌,“萌萌,你还小,不懂爷爷的难处。”
晚上,张老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老井的模样,村民的争论,在脑海中交替浮现。
“装自来水,封老井,真的对吗?”张老汉反复问自己。
想着想着,张老汉起身,决定再去老井边。
月光洒下,张老汉走向老井。
他抚摸着麻石井台,“老伙计,要和你告别了,真舍不得。”
望着井口,张老汉轻声说:“也许,真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回到家,张老汉一夜未眠。
第二天,张老汉早早起身,眼神坚定。
刘婶来到张老汉家,“张叔,你是不是有主意了?”
张老汉点头,“我想好了,为了大家健康和村子未来,装自来水。”
刘婶眼中闪过失落,“张叔,我听你的。”
张老汉说:“初装费我去借,咱们一起想办法。”
刘婶感激地说:“张叔,谢谢你。”
随后几天,张老汉和刘婶西处借钱。
村民们得知他们的决定,纷纷帮忙。
终于,凑齐初装费。
张老汉把钱交给村支书,“支书,钱齐了,装自来水吧。”
村支书敬佩地说:“张叔,你顾全大局,感谢你。”
张老汉笑了笑,“为了村子好。”
施工队再次进村,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老井边,张老汉看着封井准备工作。
“老伙计,再见了。”张老汉默默说道。
老井被封上,井口盖上石板。
张老汉心中刺痛,但明白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新水泵安好,自来水流入各家。
萌萌打开水龙头,开心地笑,“爷爷,自来水好方便。”
张老汉看着萌萌的笑脸,感到一丝欣慰。
老井虽去,村子迎来新生活。
或许,生活就是如此,有失有得。
在新生活里,张老汉偶尔会想起老井,但他知道,日子要向前看。
李家坳,也将在变化中,迈向新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VJB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