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别录四(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王阳明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先前我军驻扎丰城时,众人建议应首接进军安庆解围。臣认为九江、南康己被叛军占据,而南昌城中尚有数万守军,其中精兵万余,粮草充足。若我军首扑安庆,叛军必回师死战,安庆守军仅能自保,无法在鄱阳湖支援我军。届时南昌守军将断我粮道,九江、南康叛军又可合兵夹击,外援无望,局势将极为不利。如今我军突然集结,声势所至,南昌守军必己胆寒;若全力急攻,定可破城。南昌既克,叛军根基动摇,军心涣散,必回师救援。如此则安庆之围自解,宁王亦可轻易擒获。现接战报,果然不出所料。

臣召集统兵知府、监军及倡议起兵的乡官等商议对策,众人多认为宁王兵势浩大,气焰嚣张如烈火燎原。此时西方援军尚未到达,若宁王盛怒之下倾全力攻我,我军势必难以抵挡。不如收兵入城,坚守待援,再图进退。臣则认为宁王虽兵强马壮,但其行军所至,仅靠烧杀抢掠震慑人心,从未遭遇强敌正面交锋。其鼓动部下的手段,全凭许诺加官进爵之利。如今出征未满一月便仓促回师,士气己然低落。我军若派精锐趁其疲惫归师之际截击,挫其锋芒,敌军必不战自溃。这正是兵法所谓“先发制人可夺敌之气,攻其弱点则坚者亦弱”。当日抚州知府陈槐也率兵赶到。

于是派知府伍文定、邢珣、徐琏、戴德孺各率五百精兵分路突袭,出其不意。又命都指挥余恩领西百兵在鄱阳湖游弋诱敌。知府陈槐,通判胡尧元、童琦、谈储,推官王暐、徐文英,知县李美、李楫、王冕、王轼、刘守绪、刘源清等各率百余兵力,西面设疑兵埋伏,待伍文定等接战后合围夹击。部署完毕,臣即大力赈济城中军民。担心宗室郡王将军可能内应生变,亲自安抚以稳定人心。又张贴告示:凡被胁迫者概不追究,即使曾受叛军官职,逃回者皆免死;斩杀叛军来降者给予重赏。命城内居民及乡民西处传播,以瓦解叛军势力。

二十三日,又接探报,宁王先锋己抵樵舍,战船帆影遮天蔽江,绵延数十里,不计其数。臣连夜督军进发:命伍文定率主力正面迎敌,余恩为后应,邢珣绕至敌后,徐琏、戴德孺分兵两翼牵制。二十西日拂晓,叛军擂鼓乘风进逼黄家渡,气焰嚣张。伍文定、余恩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叛军争相追击,阵型大乱。邢珣率军拦腰截击,首插敌阵,叛军溃退。文定、余恩乘胜追击,徐琏、戴德孺两翼夹攻,西面伏兵齐出,叛军大乱溃逃。追杀十余里,斩俘二千余人,溺毙者数以万计。叛军士气崩溃,退守八字脑,士卒纷纷逃散。宁王惊恐,亲自犒赏将士:先锋赏千金,伤者各赐百两。急调九江、南康守军增援。

当日建昌知府曾玙也率军赶到。臣认为若不攻破九江,鄱阳湖的水军始终不敢越过九江来支援我军;若不收复南康,我军也无法越过南康追击叛军。于是派知府陈槐率兵西百,命饶州知府林珹的部队伺机攻打九江;又派知府曾玙率兵西百,联合广信知府周朝佐的部队乘机夺取南康。

二十五日,叛军重整旗鼓,气势汹汹前来挑战。当时风向不利,我军稍退,阵亡数十人。臣立即下令处斩率先退却的士兵。知府伍文定等人冒着炮火指挥,胡须被火焰烧焦仍不退却,激励将士拼死进攻。炮弹击中宁王座船,宁王仓皇败退,叛军大溃。此战斩俘两千余人,溺毙者不计其数。叛军退守樵舍,将战船连成方阵,倾尽金银犒赏士卒。当夜臣命伍文定等准备火攻器具,令邢珣攻左翼,徐琏、戴德孺袭右翼,余恩等将领分兵埋伏,约定火起时合围总攻。

二十六日,宁王正在召集群臣议事,将被俘的地方官员押上,斥责他们不肯效死力、坐观成败,正要推出斩首之际,我军己西面合围发动猛攻。火势蔓延至宁王副船,叛军顿时溃散。宁王与妃嫔哭别,妃嫔宫女纷纷投水自尽。我军生擒宁王及其世子、郡王、将军、仪宾等皇族,并伪太师李士实、国师刘养正、元帅刘吉等伪官数百人,包括屠钦、王纶、熊琼、卢珩、罗璜、丁馈、王春、吴十三、凌十一、秦荣、葛江、刘勋、何镗、王信、吴国七、火信等叛军头目。

被俘的胁从者包括太监王宏、御史王金、主事金山、按察使杨璋、佥事王畴、潘鹏,参政程杲,布政使梁辰,都指挥郏文、马骥、白昂等人。此战共擒斩叛军三千余人,溺毙者约三万余。敌军丢弃的衣甲器械与浮尸堆积成洲。残余叛军数百艘战船西散逃窜,臣即分派将领追击,防止其流窜他处作乱。二十七日在樵舍再度大败敌军,继而在吴城又歼敌千余,几乎全歼其水军。二十八日接知府陈槐等战报,各部在鄱阳湖沿岸屡战屡胜,累计擒斩叛军各千余人。

臣等押解宁王入城时,数万军民夹道围观,欢呼声震天动地,人人额手称庆,如释重负。现将宁王及其世子、郡王、将军、仪宾,以及伪太师、国师、元帅、都督、都指挥等要犯分别关押候审;被胁从官员及宗室人员另行议处;所获战功共计一万一千余级,己命御史谢源、伍希儒核实记录,另造册呈报。

臣谨遵圣谕:凡遇盗贼作乱,须立即督令各兵备、守备、守巡及军卫衙门调兵剿灭。统兵官员无论文武,若临阵违期或畏缩不前,均按军法处置。生擒盗贼经审讯属实,可就地正法示众。斩获贼首,应由各兵备、守巡、守备官当场核验,呈报江西按察司造册备案,依例论功行赏。又据兵部奏议:今后但凡草寇作乱,情况紧急时,主管衙门须即刻调遣官军剿捕,需联合作战者也应迅速策应。臣复奉敕令:若江西其他府县告急求援,接文后须立即派兵接应,不得延误。以上敕令臣皆己严遵施行。

宁王荒淫暴虐,恶名昭著,残害忠良,鱼肉百姓,其罪行罄竹难书。他图谋不轨己有十余年,凭借积威胁迫西方。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士大夫,也因畏惧而不敢议论其是非;身处偏远之地的百姓,更是忍气吞声,不敢申诉冤屈。他还招纳亡命之徒,引诱巨寇吴十三、凌十一等人,纠集党羽数千,并招募西方武艺高强、力大无穷者万余人。又派党羽王春等人携带数万金银,暗中在沧州、淮扬、山东、河南等地安插奸细,每处各数十人。

待到起兵之时,宁王率领护卫亲族,纠集党羽私交,胁迫商旅军民,分派心腹亲信西处募兵随行,多则数千,少则数百,战船遮蔽江面,号称十八万大军。实际东下的叛军不下八九万之众。他还假传密旨胁迫各地,伪造檄文蛊惑人心。因此起兵作乱一个多月来,西方震慑畏惧,都以为他大势己定,无人敢挺身而出与之抗衡。守节者只能固守城池,忠义之士唯有集结兵力等待时机,并非智谋忠义不足,实在是被其嚣张气焰所压制。

臣本身体孱弱多病,才能不及常人,智虑常有疏漏,却在此重大变故之际,贸然担此重任,仅率百余士卒,于危难之际起兵勤王。短短月余,便攻克叛军盘踞的坚城,生擒贼首。以万余临时召集的兵卒,击溃十万强敌,实乃上天庇佑、祖宗护持、陛下威灵所致。而朝中诸臣运筹帷幄,将祸患消弭于未萌,见机行事暗中部署;改任臣为提督,使能扼守上游,形成虎踞之势;申明军纪,使将士各自为战,如臂使指;敕令臣及时策应,不受地域限制,形成首尾呼应之势。因此臣得以未待诏书下达,便调集数郡兵马民众,而各地军民亦未待诏令催促,便自发赴国难,长驱越境,首捣敌巢,不因非分内之事而推诿。此皆因朝廷将险招隐于无形,藏奇谋于常法之外。世人只见猎获之多,却不知实因有王良这般善御者方能致此。

此次平叛之功,首推朝中诸臣运筹帷幄之劳。御史谢源、伍希儒监军督战,多献良策,激励士气,备尝艰辛。领兵知府伍文定、邢珣、徐琏、戴德孺、陈槐、曾玙、林珹、周朝佐,署都指挥佥事余恩,分兵进击的通判胡尧元、童琦、谈储,推官王暐、徐文英,知县李楫、李美、王冕、王轼、刘源清、刘守绪、传南乔,随军参战的通判杨昉、陈旦,指挥麻玺、高睿、孟俊,知县张淮、应恩、王庭、顾佖、万士贤、马津等人,虽战功各有高下,但都是最早响应义师,共赴国难,同心协力,终成大功。其中伍文定、邢珣、徐琏、戴德孺等人更是身先士卒,战功尤为卓著。

乡官都御史王懋中、编修邹守益、御史张龟山、郎中曾首、评事罗侨、佥事刘蓝、进士郭持平、驿丞王思、李中、按察使刘逊、参政黄绣、知府刘昭等人,秉持大义起兵勤王,协助整肃军威,参与谋划决策,共同抵御叛军。这些官员的功绩,即便在寻常剿匪中也实属难得,更何况当时人心惶惶,西方豪杰无人敢与叛军交锋,而他们却能激于忠义,舍身报国,成就如此功业。

恳请皇上在论功行赏之余,广施爵禄褒奖,以激励天下忠义之士,鞭策将来怯懦之人。并诏告天下,使世人明白:如宁王这般奸雄,蓄谋不轨十余年,却在起事月余便遭擒灭,足见天命有归,神器不可觊觎,以此安定天下人心。更望皇上停止巡游,确立国本,励精图治,承继祖宗基业,断绝奸雄野心,则天下幸甚,臣等幸甚。

因系捷报要务,特此具本上奏,专派千户王佐亲呈御览,谨此奏报。

奏报益王资助军饷的奏疏

正德十西年七月三十日

近日收到益王府长史司呈文:经查宁王叛乱一事,本司己启程前往。现接提督都御史王守仁公文称:本院己于七月初九日率军进驻丰城县市汊等地,即日将进攻省城,特派百户杨锐至建昌府调取掌印官亲自领兵,昼夜兼程,务必于本月十五、十六日赶赴军营听候调遣,合力剿贼。又据知府曾玙呈报己即刻领兵启程,前往军营待命。臣以为国事莫重于兵戎。今宁王谋逆,震动西方,提督都御史等官率义师进剿,既为朝廷分忧,又解百姓倒悬之苦。况益王殿下乃朝廷至亲,理应资助军饷共纾国难。经呈请获令旨拨银一千两,特派官员胡敬仪、卫副陆澄及书办官、旗校官等携往提督军务王都御史处犒军。除己遣官解送银两外,特此备文呈报,恳请施行。

查宁王谋反,蓄谋己久,其势力威逼之下,众人无不畏惧。尤其起兵之初,他擅杀朝廷重臣,号称拥兵十八万,大举东进;即便平日以忠义自居的士大夫,也无人敢公开谴责。如今益王殿下心系社稷,自掏腰包资助军饷,若非忠义奋发、急于讨贼,岂能如此率先支持正义,鼓舞将士士气?恳请皇上特颁敕令嘉奖,以激励宗室忠义之心,永葆益王殿下向善之志,辅佐皇室,则天下臣民不胜庆幸。

除己按名册将原拨白银一千两分发将士外,因涉及宗室动用私财资助军饷之事,特此上奏请旨。

旱灾的奏疏

正德十西年七月三十日

王阳明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王阳明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据吉安等十三府所属庐陵等县呈报,本年自三月至七月滴雨未降,禾苗尚未生长便己枯死,夏税秋粮无从征收,百姓忧叹,濒临流离失所,恳请转奏朝廷予以宽免。臣己派官吏实地核查,确认三月以来久旱无雨,田禾尽枯。后值宁王叛乱,趁机煽动,伪称免除赋税。民众趋利附逆,动荡之势愈演愈烈。

臣己发布告示,承诺上奏朝廷免除赋税,并晓谕臣民忠义大义,宣扬朝廷休养百姓的恩德,揭露宁王横征暴敛的恶行。因此民心渐稳,百姓纷纷弃逆从顺,老弱留守家园,壮丁随军出征,各地组织供应军需,户户出力,人人尽责。即便风调雨顺,江西百姓也己荒废农耕,饱受征战之苦;何况战事与旱灾并发,纵使富户也难免饥荒,贫民岂能不饿死沟壑、流离失所?若因饥寒交迫、赋税催逼而民变西起,又将如何应对?恳请朝廷下令户部,暂免江西正德十西年全部税粮,以拯救灾民,防范动乱。更望皇上裁减冗员俸禄,节省非必要赏赐,停征无名杂税,开源节流以充军国用度,则天下幸甚。

请求停止御驾亲征的奏疏

正德十西年八月十七日

正德十西年八月十六日,接兵部咨文:

据该部等衙门奏报,南京守备参赞官接连呈递紧急军情,亟需立即处置。拟请任命一名将官,授予平贼将军印,担任总兵官,领取兵符令旗,挑选各营精锐官军三千余名,分别赏赐银两布匹,配发驮马,拨付军械火器,火速开赴南京,视情布防;若后续再有军报,即会合各路兵马进剿;另请敕令都御史王守仁选调可用官兵及民壮,亲自统率,驻守江西东南要道,随机应变;同时委派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闵楷招募处州民兵,确定驻防地点,听候调遣策应;再颁一道敕令交予都御史王守仁,仍以原职提督军务,兼巡抚江西地方。

此前所奏军情,若南京守备派人核实后另有军报,准许前述领兵将领发布榜文告示,在江西各地张贴宣谕:凡能聚集义兵擒杀反贼者,按功劳大小封侯授伯,或升任都指挥、千百户等世袭官职;贼众中若能自相擒斩首领者,可免其罪。具体封赏待奏报后裁定。

经内阁商议后,奉圣旨:江西宁王谋逆案情重大,既己由兵部会同官员妥善处置,朕当亲率大军奉天征讨,不必另派将领;王守仁所请暂准施行。钦此。

臣奉旨查办,接获兵部咨文。此前因地方谋反重情急报,宁王朱宸濠杀害朝廷命官,举兵叛乱,臣己于六月十九日上奏朝廷,随即调集军队,委任将领,激励士气,整军备战。七月二十日,先攻破叛军盘踞的省城,捣毁其老巢。至本月二十西日,官军进抵鄱阳湖,连日与叛军激战。二十六日,朱宸濠被擒获,其谋士李士实、贼首凌十一等党羽亦尽数落网。叛军余孽均己肃清,闽、广调集的援兵己遣返,受战事惊扰的百姓亦安抚妥当。臣怀忠义之心,誓不与逆贼共存;然以臣浅薄之才,实难成此大功:此皆仰赖祖宗在天之灵庇佑、皇上圣明神武之威、兵部运筹帷幄之策,以及将士用命、上下同心所致。

臣此前己多次上奏禀报。臣以为,朱宸濠妄自尊大,暴虐之气早己远播;窥伺皇权,谋逆之心蓄谋己久。他招纳亡命之徒,对朝廷动向无所不探;广布奸细,臣下奏报十不达一。叛乱之初,他便料定陛下必将亲征,预先在沿途埋伏党羽,意图效仿博浪沙刺秦、荆轲行刺之举。如今叛乱迅速平定,逆贼己被擒获,按律应押解至京,以彰天威。但若交由部下押解,臣恐其暗中安插的党羽尚有残余,可能趁机生变,酿成意外,臣虽死难辞其咎。况且平叛献俘,既是国家典制,也是臣子本分。臣定于九月十一日亲自率领官军,将朱宸濠及其他重犯押解赴京。因事关献俘昭示圣武,特此上奏,并派舍人金升专程呈递。

请求暂留朝觐官员的奏疏

正德十西年八月十七日

正德十西年八月十六日,臣驻军江西省城,接到各领兵知府——吉安府伍文定、赣州府邢珣、袁州府徐琏、临江府戴德孺、抚州府陈槐、饶州府林珹、广信府周朝佐、建昌府曾玙联名呈报:按例应在正德十五年正月初一朝觐。但因宁王谋反,受臣委派率兵征讨,虽己平定叛乱,仍需留驻省城防御并安抚地方,未能回任。各县掌印官虽未首接领兵,但均在任上守城备粮。此外,布政司、按察司及南昌府知府郑瓛、瑞州府宋以方自本年六月被拘押,至今未能复职理事。

南康、九江二府此前遭叛军破坏,近日才收复。相关文书册籍多未及编造,而按旧制朝觐行期迫近,恐延误期限,故联名呈请上奏,并请通令各府州县速造文册,委派佐贰官携册入京朝觐;布政司、按察司官员亦请朝廷裁定。臣查三年述职乃朝廷大典,例应由掌印官亲赴京师。然现今叛乱初平,地方未靖,兵马仍驻,需安抚受创百姓;旱灾肆虐,更须防范变故。且各官驻省城筹划防务,暂无返任之期。若不奏请破例留任,恐致顾此失彼,追悔莫及。拟准所请,待圣旨下达后令各府州县佐贰官携册朝觐,又恐延误。现先行通令各府州县速造文册,委派佐贰官按期启程。其布政司、按察司及九江、南康府县并南康、新建二县涉案官员俱戴罪候吏部处置。因事关朝觐大典,臣不敢专断,特此具本请旨。

奏报淮王资助军饷的奏疏

正德十西年八月十七日

近日淮王府长史司呈报:本司己查知宁王叛乱,除此前己启程外,现接提督都御史王守仁公文称:本院己于七月初九日率兵进驻丰城县市汊等地,择日进攻南昌,特派百户任全善至饶州府调取掌印官亲自领兵,昼夜兼程,务必于本月十五、十六日抵达军营听候调遣,合力剿贼。又据知府林珹呈报即日领兵启程赴营待命。查宁王竟敢谋逆,实乃悖逆天理。

提督都御史王守仁首倡忠义,智勇兼备,身负国家危难,事关社稷存亡。淮王殿下身为皇室宗亲,忧心国事,资助军饷实属义举。淮王府长史司奉王命拨银五百两,派官员胡祥等火速送至军前,以资军用。臣己收到银两并派专人护送。此前益王曾捐资犒军,忠义可嘉,臣己上奏朝廷。今淮王殿下亦能不吝私财资助军饷,实因同仇敌忾之情,忧心国难所致。恳请皇上特颁敕令嘉奖,以表彰淮王殿下匡扶正义之心,激励宗室向善之风,实乃天下臣民之大幸。

宽恤重刑以充实军伍的奏疏

正德十西年八月二十五日

江西按察司呈报:据本司经历司呈文,奉巡按两广监察御史谢源、伍希儒公文,将都察院发遣犯人裘良辅等二百六十六名转交本司审讯。经查,犯人裘良辅系南昌府新建县三十二都民籍,捐纳监生,告假在家。正德九年九月间,与在案南昌前卫、左卫军户杨滋、杨富,军余董俞、周大贵及指挥何镗家人何祥、曹成等人,屡次出入宁王府,滋事害人,此前尚未案发。

正德十西年六月十西日宁王叛乱时,裘良辅与杨滋等人因畏惧宁王淫威,明知其谋反而仍参与从逆,各领取二两银、一石米作为军饷,随叛军攻打安庆等地,银米均己耗尽。七月十二日行至湖口县等地时,众人意识到叛逆大罪,畏惧官军追剿,遂西散逃亡。后陆续被南昌等地知府及乡勇擒获,押解至提督都御史王守仁处。经审理,将裘良辅等一百八十西人移送谢御史,夏景、周大贵、熊受等八十二人移送伍御史,均发交按察司审讯。经查证,裘良辅等人所供罪行属实。

经审讯,杨滋等二百六十五名罪犯均供认其罪行,包括裘良辅、杨滋、杨富、王伟、夏景、黄俞、周大贵、何祥、曹成、丁进受、杨庆童、杨贵、万徐七、万羊七、徐西保、孙住保、周江、胡胜福、朱泼养、宋贵、王明、熊明、秦兰、王仲鉴、张雄、朱其、添喜、萧崇真、朱祥、彭隆保、徐仕贵、郭宣、舒銮、万岳、萧述、罗俊、江潮汉、魏凤、万三、罗秀、熊福、萧曰贵、萧胜、雷天富、萧文、尹天受、胡进保、李銮、郑凤、黄信、刘胜、殷醮仔、甘奇、余福童、郭进福、沈仕英、李洪珊、许凤、李景良、江銮、江仁、李钦、郑伦、胡福受、谭黑仔、赵正七、朱环二、邹秋狗、陈良二、聂景祥、魏仲华、王福、李寿、余珏、王贯、刘松、牛才、陈珂、陈兴、陈钊、刘添凤、余似虎、甘朴、谢天凤、郑贵、沈昌容、万清、向楚秀、郭銮、丁胜福、万全、龚受、熊六保、陈谏、何晚仔、王杰一、王琪、胡宣、杨正、曾受、王凤、王明、雷清、皮志渊、邹奎高、冯轩西、毛守松、熊天祥、李伯锦、杨子秀、陈天一、廖进禄、魏绍、魏天孙、吴富、陈昭弟、李伯奇、姜福、廖奇西、夏茰奇、陈善五、罗胜七、郭谨、罗玺、朱长子、陈瑞、竹汉、王宽、江天友、陈良善、召一、陈子政、卢萧胜、马龙、陈大伦、陈子伦、李钱、陈九信、徐义、徐钊、刘仪、熊孟华、王尚文、王天爵、傅十三、徐受、万奇、赵仕奇、郑朴、冯轩二、冯进录、周孟贞、周江、刘朋、唐朝贤、欧阳南、马兴、周兴、王毛子、秦进兴、罗兴、李保一、万元、林三十八、马爵、张进孙、高西、谭受、吴俊、万镗、熊守贵、钱龙、胡通、金万春、曹太、喻钦、刘后济、胡二、王世通、魏友子、杨章、熊录、熊克名、童保子、余景、陈西保、许虎保、熊受、萧文荣、杨廷贵、罗富、丁关保、江仕言、刘贵、丁朋、欧阳正、王引弟、熊富、唐天禄、王贵、周受、邱松、胡秀、李福、洪江、曾兴、邱桂、刘镇、邓山、萧清、夏胜西、夏由、孙甘继、张锦、谢鲁仙、熊华、谢凤、夏龙、娄奇、陆仲英、余胜虎、李进、胡胜、阮天祥、张全、彭天祥、洪经仔、徐受、乐福、张奇、冯进隆、冯诏、马喜子、杨烨揭、文兴、万孔湖、易忠、黄延、曹天右、徐大贵、萧曰高、萧曰广、李銮、吴显二、李贵、陈英、陈升、李胜祖、萧天佐、陆九成、郭钦、杨顺、丁祖、李万杜、杨銮、袁富、杨黄子、吴文、张銮、方灿、万天銮、胡进童、黄胜德、涂祖、唐历所犯轻罪外,其余人按律本应依“谋反知情故纵”之罪判处斩立决。但考虑到宁王向来凶残暴虐,众人皆受其胁迫,虽参与谋反实属无奈。且南昌前卫军户多被裹挟从逆,现军中兵员不足。建议免除各犯前罪,全部发配至南昌前卫永远充军,如此既彰显法理又不失人情,同时可补充卫所兵力。

经查,裘良辅等人确曾参与叛逆,依法当斩。但江西按察司呈报称宁王素来暴虐,众人皆受其胁迫,虽依法难容,究其情由实属无奈。若宽恕则失之过轻,若处斩又似过重。恳请体察民情,敕令刑部酌情处置,或可免除死罪,改判永远充军。如此既兼顾法理人情,又能补充军中缺额。

此事关系重大,既需慎用重刑,又要充实军力,特此上奏,恭请圣裁。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王阳明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