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金玉其外败絮中,豺狼披得官袍红。
一朝权柄握在手,肇东血雨漫苍穹。"
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黑龙江省肇东市亦是商机涌动。在这鱼龙混杂之际,有个名叫蒋英库的人物渐渐浮出水面。此人三十出头年纪,生得五短身材,面白无须,一双三角眼似笑非笑,看似和善,实则暗藏凶光。
蒋英库本是市郊一介泥瓦匠,靠着倒卖建材发了横财。这一日,他在"聚仙阁"酒楼设宴,专请肇东市检察院人事科赵科长。雅间内,水晶吊灯映着满桌山珍海味,蒋英库亲自为赵科长斟满一杯茅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蒋英库使个眼色,随从立即退出,反锁了包厢门。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推至赵科长面前,低声道:"赵科长,我那转正的事......"
赵科长眯着眼睛,用肥厚的手指掂了掂分量,假意推辞:"小蒋啊,这干部编制可不是儿戏,要......"话音未落,又见蒋英库变戏法般摸出一张存折,上面赫然写着"五万元整"三个大字,在灯光下泛着幽幽蓝光。
说来也怪,不出半月,市检察院门口便贴出告示:"经组织考察,蒋英库同志符合干部录用标准......"街坊西邻无不哗然——谁人不知这蒋英库连初中都没毕业?偏生那档案袋里,凭空多出一张哈尔滨政法学院的烫金毕业证书!
更奇的是,蒋英库刚穿上那身笔挺的检察制服,便与市公安局副局长张照伟称兄道弟。腊月里,有人亲眼所见,张局长公子大婚之日,蒋英库命人抬着十台松下画王彩电,都用大红绸缎扎着,招摇过市。那彩电在雪地里排成一列,映着张府门前的红灯笼,端的是一派"喜庆"景象。
这正是:
"钱能通神鬼,权可蔽青天。
莫道无报应,血债总要还。
要知这蒋英库如何借检察身份杀人越货,且听下回分解。
《黑枭沉浮录》第二回
陶瓷大厦起风云 血债初开第一桩
诗曰: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袁门斩子"广厦千间起祸端,血砖血瓦血斑斑。
可怜商贾求财路,化作青烟一缕寒。"
话说蒋英库自混入公门后,愈发肆无忌惮。1992年开春,他打着"振兴地方经济"的旗号,在肇东市最繁华的十字路口,要建一座五层高的"英库陶瓷大厦"。这一日,他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正与几个心腹商议。
"孟宪明那边的水泥款,还欠多少?"蒋英库叼着烟卷问道。
会计翻着账本答道:"连本带利,少说二十万。那老小子昨儿又来催了,说再不给钱就要停工。"
蒋英库冷笑一声:"停工?他敢!"转头对打手万忠使个眼色:"去,请孟老板今晚来'对账'。"
当夜,月黑风高。孟宪明被"客气"地请到大厦地下室。昏暗的灯光下,摆着一桌酒菜。蒋英库亲自斟酒:"孟老哥,咱们兄弟算账,何必闹得这么僵?"孟宪明不知是计,三杯下肚,顿觉天旋地转——原来酒中早己下了。
待他昏死过去,蒋英库一挥手,万忠、刘一东立即上前,用麻绳死死勒住孟宪明脖颈。可怜这老实巴交的包工头,连声"救命"都未及喊出,便瞪着眼睛断了气。蒋英库亲自操起新买的斩骨刀,狞笑道:"正好试试这德国进口的焚化炉。"
当夜,陶瓷大厦地下室里火光冲天,黑烟顺着通风管道飘散在夜色中。次日清晨,工人们照常开工,谁也没注意到,新浇筑的地基混凝土里,混进了些特别的"骨料"。
一个月后,孟妻西处寻夫不着,找到蒋英库哭诉。这恶贼假惺惺地安慰:"嫂子别急,我这就派人去找。"转身却对万忠道:"这娘们儿留着迟早是个祸害。"当夜,孟妻在回家路上,被一辆无牌卡车撞得血肉模糊。
正是:
"大厦未成先索命,焚尸灭迹太猖狂。
天理循环终有报,且看恶贯满盈时。"
要知这蒋英库又造下何等孽债,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预告:债主连环遭毒手 钢刀饮血又索命)
(http://www.220book.com/book/VVW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