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城的雨季,青石板路积满浑浊的水洼。经量部沙弥觉明踏着水花疾行,冷不防撞上褐衣老僧——对方怀中贝叶经散落,泥水瞬间浸透《我蕴经》标题。
“犊子部的邪说!”觉明嫌恶地后退,“佛陀明示‘无我’,你们竟敢私造‘不可说我’!”
老僧摩诃男不恼,只蹲身捞起经卷:“若真无我——”他指向水洼中觉明破碎的倒影,“谁在厌憎此影?”
觉明追至陶坊理论。匠人阿支离正捏制陶俑,忽将未烧制的泥偶摔回湿泥:“看!此偶尚无眼鼻,可能称‘人’?”
“一堆泥罢了!”
“然若具足眼鼻手足,”阿支离重塑泥偶,“烧制后便称‘陶人’——请问‘陶人’是泥否?”
佛钵在架子上微震,水面晃着觉明困惑的脸。摩诃男取泥掷入钵中:“泥(蕴)非陶人(我),离泥无陶人;陶人非泥,依泥而立名——此即‘不可说补特伽罗’。”
二人行至牧场。牧童阿赖耶正为难产母羊落泪:“昨夜死去的母羊会转生吗?”
觉明合十:“五蕴聚散而己,无主体轮回。”
“那这只新生的羔羊!”牧童举起湿漉漉的幼崽,“为何与死去的母羊额前同有月牙斑?”
摩诃男以指蘸羊水,在佛钵沿画下相连的圆环:
“如露珠坠叶,
前露非后露,
湿痕自相续。”
水痕在钵沿蜿蜒成环,觉明忽觉心头某处枷锁“咔哒”松开。
那烂陀经堂,经量部高僧莲花戒拍案:“‘不可说我’如捏沙求绳!”
犊子部法师法救展开《贤胄经》:“请解此惑:
若人前世为画师,
今生患盲症,
来世复明作画师——
盲时画艺存何处?”
满堂寂然。莲花戒忽取佛钵盛满芥子,倾泻于地:“芥子散时,咸味在否?”
“咸味依盐,非依芥子!”法救抓盐撒入空钵,“盐若实存,纵换千器,味性不改——此即‘不可说之我’!”
是夜,激进学僧冲入犊子部经舍。火把掷向经柜刹那,摩诃男抱紧《我蕴经》跃窗而逃。觉明在巷口截住他:“交邪经!免烧身!”
老僧突然撕下经卷扉页:“此页赠你。”余卷塞入佛钵埋进菩提树下,“待你见‘无我’困局时,再掘此钵。”
火光映亮扉页题词:
“指月之指虽非月,
无指何由见清光?”**
十年后,觉明己成那烂陀讲师。某日讲“无我”至酣处,学生举手问:“若彻底无我,修行功德谁继承?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他忽忆起摩诃男,狂奔至菩提树下掘出佛钵。钵内《我蕴经》己朽,唯剩几枚贝叶,遇风即散成灰。
恒河畔,当年牧童阿赖耶己成比丘,正教孩童捞月影:“莫执水中月,但借水知月。”
觉明将贝叶灰撒入河水,灰迹旋成漩涡,倒映出自己与摩诃男并肩的身影——两代僧影在波光中交融。
“明白了...”他合十向空,“渡河需筏,到岸须舍——‘不可说我’本是渡河筏啊!”
又十年,法救圆寂。弟子遵嘱将其骨灰混陶土,烧成无面俑供于佛钵。
经量部僧侣集会抗议:“此乃偶像邪见!”
己为长老的觉明捧俑置案:“请问诸君:此俑是法救否?”
“灰土而己!”
“若灰土非法救,”他突举俑摔地!
陶俑碎裂,露出中空腹腔内的小卷贝叶——正是当年焚毁的《我蕴经》残章。
“此叶是法救否?”
众僧默然。残叶在风中翻飞,恍如老僧最后的诘问。
今印度博物馆藏有无面陶俑,标签写着:
公元1世纪·犊子部遗物**
腹腔藏《我蕴经》残片:
“问:‘不可说我’存在否?
答:如问风之形状——
见幡动处,即见风痕。”
佛钵在展柜伴其侧,钵沿水渍般晕着永恒指纹。
历史注脚(白话版)
**1. 犊子部争什么?**
- **核心矛盾**:彻底“无我”如何解释轮回与业报?
- **解决方案**:提出“不可说的补特伽罗”——非肉身的我,非永恒的灵魂,而是业力相续的功能性主体
- **精妙比喻**:如陶人(功能体)与陶土(五蕴)关系
**2. 为何称“幽灵”?**
| 立场 | 观点 | 喻体 |
| **犊子部** | 有不可说之我 | 风(无形有作用) |
| **经量部** | 彻底无我 | 陶土(唯物质) |
| **后世评判** | 折中之说 | 渡河之筏(用后当舍)|
**3. 历史影响**
- **启唯识**:其“功能性主体”概念催生“阿赖耶识”
- **促思辨**:迫使各部派完善“无我”与“业报”理论
- **留悬案**:因主张特殊“我”论,被多数派斥为附佛外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VY8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