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宫西配殿的日子,表面看来,比在浣香阁时更为规律和安宁。沈清漪每日向主位贤妃陈婉如晨昏定省,贤妃多数时候只是隔着帘子让她磕个头便打发回去,偶尔心情好时,会问一两句读什么书,或是叮嘱些宫中琐事,态度始终是那种带着距离感的温和。
沈清漪乐得清静,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充实自身。她阅读的范围愈发广泛,不仅限于诗词史籍,也涉猎医药、园艺,甚至一些浅显的星象杂谈。她并非真要精通此道,而是要让自己腹有诗书的气韵更为自然,也让自己的谈吐能应对更广泛的话题。她知道,想要长久地吸引周景湛那样一个见识广博的帝王,仅靠容貌和些许才艺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那能缓解视疲劳的药枕,她并未急于制作。一来,她需要更稳妥地验证古方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私下里先用常见的菊花、决明子等物做了几个简单的香囊自己试用;二来,贸然进献此类贴身之物,在关系尚未更进一步时,显得过于急切,易惹人猜疑。她选择等待更恰当的时机。
倒是那本《山河风物志》中关于前朝漕运的记载,给了她一些启发。书中提及前朝某地曾因河道淤塞,尝试“引支流,疏主干”之法,虽因种种原因未能竟全功,但其思路颇有可借鉴之处。她将此段反复研读,结合自己前世(作为快穿者积累的模糊认知,在此世表现为一种超乎常人的悟性)对水利的些许理解,在心中形成了几点粗浅的看法,却并未形诸文字。这并非她该妄议的朝政,但却可能成为未来某个时刻,与周景湛交谈时,不经意间展露的、令他刮目相看的亮点。
这日午后,秋阳暖融。沈清漪正坐在院中一棵老桂花树下翻看一本地方志,秋纹无声地奉上一杯清茶。经过一段时日的观察,沈清漪觉得秋纹行事稳妥,口风也紧,便渐渐将一些稍要紧的事交给她打理,比如与内侍省某些低阶管事打交道,打探些不轻不重的消息。
“御女,”秋纹低声回禀,“奴婢方才去领月例,听尚宫局的人隐约提起,陛下近来似乎对江南织造新呈上的一批云锦不甚满意,嫌其纹样过于繁复匠气,失了灵动之意。”
沈清漪目光仍停留在书页上,闻言只是指尖微微一动。这消息看似与她无关,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绑定生子系统后她成了暴君白月光》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却透露出周景湛的审美倾向——他厌恶过度雕琢和匠气,偏爱自然清雅之物。这与她一首以来营造的形象,不谋而合。
“知道了。”她淡淡应道,心中却记下了这一点。或许,下次调制香料或是准备些什么时,可以更强化这份“清雅自然”之感。
与此同时,华阳宫内的赵贵妃赵婉蓉,并未因沈清漪升为御女而偃旗息鼓,反而因皇帝的维护之意,妒火更炽。承恩公夫人入宫,确实带来了前朝的一些动向,几位与赵家交好的官员,己在暗中搜集关于沈清漪“出身”的更确凿“证据”,只待时机成熟,便再次发难。
“母亲说得对,光是口舌之争,动不了她的根基。”赵婉蓉对挽翠冷声道,“陛下如今正在兴头上,硬碰硬不明智。咱们得换个法子……”她美丽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阴狠,“去查查,她平日饮食起居,都与何人来往,用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本宫就不信,她真能一点错处都没有!”
挽翠心领神会,知道这是要用阴私手段了,连忙应下:“是,娘娘,奴婢一定办得妥帖。”
另一边的缀霞宫,林静姝听闻陛下不喜繁复织锦的消息后,默默将自己近日正在绣制的一条百鸟朝凤裙收了起来,换了一幅素雅的山水绣样。她虽不争,却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调整着方向。
永嘉长公主周玉衡则对沈清漪的“安分”颇为满意,在一次入宫时,甚至向周景湛似是无意地提了一句:“沈御女迁宫后,倒是愈发沉静了,每日不是读书便是习字,连景阳宫的大门都很少出。”
周景湛当时正批着奏折,闻言笔尖未停,只随口应了句:“知道安分就好。”
然而,当夜他在乾元殿闻到那熟悉的、经由内侍省正规渠道呈上来的安神香时,脑海中却不期然地浮现出那日在澄瑞亭后,竹影摇曳间,那抹月白身影低吟诗句的宁静侧颜。他放下朱笔,对崔德海道:“明日,将朕库里那套仿宋版的《乐府诗集》找出来。”
崔德海躬身应诺,心中明了。陛下这是……又想起浣香阁,不,是景阳宫西配殿的那位了。虽未召见,但这份记挂,本身就己是一种态度。
秋意渐深,宫墙内,桂子暗香浮动……
(http://www.220book.com/book/W2Z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