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山的阳光透过厨房的窗户,洒在刘国栋手中的腊肉上,泛着的红亮光泽。他用手指轻轻按压腊肉的纹理,感受着肉质的紧实弹性,嘴角不自觉地扬起笑容。“以前只知道腊肉好吃,现在才明白,每一块腊肉里都藏着神龙山的风土人情。”刘国栋说,在推动智慧旅游的过程中,他发现神龙山的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于是,他决定深耕美食文化,让美食与智慧旅游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刘国栋对神龙山腊肉的研究,从原料到工艺,细致到了每一个环节。他走遍了神龙山周边的养猪户,发现最优质的猪肉来自海拔800米以上的散养土猪。这些猪白天在山林里觅食野草、野果和昆虫,晚上回到圈舍吃农户种植的玉米和红薯,生长周期长达12个月,比普通生猪多了6个月的生长时间。“这种猪的肉质里,有一种独特的鲜味,是饲料猪无法比拟的。”刘国栋说。
而腊肉的腌制和熏制工艺,更是凝聚了神龙山人的智慧。每年冬至前后,农户们会选用猪的后腿肉,切成宽约10厘米的长条,用粗盐、花椒、八角、桂皮等香料混合均匀后,仔细涂抹在肉上,然后放入陶缸中腌制。腌制的时间要根据气温调整,气温低时腌20天,气温高时腌15天,这样才能让香料的味道充分渗透到肉里。腌制好的腊肉,还要用松柏枝、青冈木、橘子皮等进行熏烤。“松柏枝能让腊肉带有清香,青冈木能让肉质更紧实,橘子皮则能中和烟熏味,让腊肉的口感更柔和。”刘国栋说,熏烤的过程要持续一个月,每天早晚各烧一次火,火候要控制得恰到好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这样熏出来的腊肉才会色泽红亮、香味浓郁。
为了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腊肉文化,刘国栋与刘飞合作,在智慧旅游导览系统中加入了“神龙山腊肉文化板块”。游客在系统中搜索“腊肉”,就能看到详细的介绍:从散养土猪的生长环境视频,到腌制、熏制的全过程动画,再到不同部位腊肉的烹饪方法推荐。更有趣的是,游客还能通过VR技术,“亲手”体验腊肉的腌制过程。戴上VR设备,游客仿佛置身于农家的厨房,面前摆放着新鲜的猪肉、各种香料和陶缸,系统会一步步引导游客涂抹香料、放入陶缸,让游客在虚拟体验中感受腊肉制作的乐趣。“很多游客体验完后,都对腊肉的制作过程赞不绝口,说以后吃腊肉的时候,会想起自己‘参与’制作的场景。”刘国栋笑着说。
神龙山的高山小土豆,也是刘国栋深耕的重点。他发现,这种土豆之所以口感软糯香甜,是因为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充足,土豆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淀粉;晚上温度低,土豆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淀粉少。而且,山地的土壤是疏松的砂壤土,透气性好,有利于土豆根系的生长,能吸收更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为了让游客了解高山小土豆的生长过程,刘国栋在智慧旅游导览系统中设置了“土豆生长日记”板块。游客可以通过时间轴,查看土豆从播种、发芽、长叶到收获的全过程,还能看到种植户们如何除草、施肥(用的是农家有机肥)、防治病虫害(用的是神龙山本土的植物驱虫法)。此外,刘国栋还在土豆种植基地设置了智能监测设备,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基地的二维码,就能实时查看土豆的生长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时间等。“有个小朋友看到数据后,问我为什么土豆喜欢阳光,我就跟他解释光合作用的原理,他听得特别认真。”刘国栋说,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游客了解土豆的生长,还能传播生态农业知识。
在五黑鸡的美食文化挖掘上,刘国栋同样下足了功夫。他发现,神龙山的五黑鸡之所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因为它们长期在山林中散养,以昆虫、野草、野果为食,还会啄食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草药,如蒲公英、金银花等。而且,五黑鸡的生长周期长达8个月,比普通肉鸡多了5个月,肉质更紧实,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为了让五黑鸡的美食文化与智慧旅游结合,刘国栋推出了“五黑鸡养生汤在线定制”服务。游客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就能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健康需求,选择汤品的配料。比如,喜欢清淡口味的游客,可以选择加入山药、莲子;需要滋补的游客,可以选择加入党参、黄芪;适合儿童的,则可以加入红枣、枸杞。游客下单后,农家乐的厨师会根据订单准备食材,并通过首播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五黑鸡的处理、汤品的炖煮过程。“有位上海的游客,通过首播看到我们用山泉水炖煮五黑鸡,还加入了神龙山的中草药,特意下单了一份,收到后说汤的味道比他想象的还要好。”刘国栋说。
刘敏则通过互联网平台,为神龙山的美食文化插上了传播的翅膀。她策划的“神龙山美食文化节”线上活动,吸引了 millions of 网友参与。活动中,她邀请了神龙山的资深厨师、种植户担任嘉宾,通过首播的方式,讲解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比如,在讲解“神龙山八大碗”时,厨师详细介绍了每一碗菜的寓意:“扣肉代表着富贵吉祥,酥肉象征着团圆美满,粉条寓意着长长久久……”种植户则分享了高山小土豆的种植故事:“我们种土豆不用化肥,只用自家的农家肥,虽然产量低,但味道好,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丢。”
刘敏还在活动中设置了“美食文化知识问答”环节,题目涵盖了神龙山美食的原料、工艺、文化寓意等内容,答对的网友能获得神龙山美食大礼包。“有个网友连续答对了10道题,他说为了参加活动,特意查了很多神龙山的美食资料,现在对神龙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刘敏说,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神龙山的美食文化,还吸引了更多网友来神龙山旅游。
刘爱民则把美食文化融入到了社区旅游服务中。她组织青龙村的居民,开展了“神龙山美食制作培训班”,邀请专业厨师教授腊肉炒笋、高山小土豆烤、五黑鸡汤炖等特色美食的制作技巧。现在,村里的农家乐都能做出地道的神龙山美食,很多游客都会特意来村里的农家乐吃饭。“游客们说,我们做的菜比景区里的餐馆更有家常味,吃起来特别亲切。”村民王大姐说。
刘爱民还在“青龙村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上,推出了“农家美食体验”活动。游客可以预约到村民家中,和村民一起制作美食。比如,在制作腊肉炒笋时,游客可以跟着村民去山林里挖笋,体验采摘的乐趣;在烤制高山小土豆时,游客可以亲手把土豆放在炭火上,感受烤土豆的过程。“很多游客说,这种体验让他们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的生活,特别温暖。”刘爱民笑着说。
随着美食文化与智慧旅游的深度融合,神龙山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游客们不仅能通过智慧系统了解美食的文化背景、制作过程,还能在线定制美食、参与美食制作体验,让美食从“吃”的层面,延伸到“学”“玩”“悟”的层面。看着游客们对神龙山美食的喜爱,小伙伴们更加明白,美食是连接游客与神龙山的纽带,是传播神龙山文化的载体。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深耕美食文化,开发更多与美食相关的智慧旅游项目,比如“美食研学游”“美食文化创意大赛”等,让神龙山的美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人通过美食,爱上神龙山。
神龙山历险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神龙山历险记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W4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