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雾障的刹那,李随风倒吸一口凉气。千仞峭壁间竟嵌着座飞檐斗拱的楼阁,铁链将整座建筑悬在半空中,云雾缭绕时如同琼楼仙境。数十条铁索桥连接着对面的山峰,桥上往来的江湖人有的扛着刀剑,有的背着药篓,见了萧别离都拱手行礼,眼神里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这便是停机楼。”萧别离指着那块悬在楼檐下的巨匾,“三百年来,这里都是江湖人的避难所。”
总坛内部别有洞天,练武场的青石板被脚掌磨得发亮,兵器库的架子上整齐排列着十八般兵器,连伙房的大师傅颠勺时都带着三分内劲。林长老正带着少年们练棍法,蟠龙棍扫过空气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见了李随风便拄着棍笑:“老七总算来了,你娘当年最爱在这晒药草呢。”
药庐在总坛东侧的崖壁上,推开木窗便能看见云雾在脚边流淌。李随风在靠窗的竹榻上发现本医书,扉页上的字迹与生母的字条如出一辙。其中夹着张药方,下方用小字写着:“风儿体弱,需用天山雪莲配伍,切记不可与寒凉之物同服。”
心口突然被什么东西撞了下,他想起那年在冷宫墙外,偷偷塞给他暖手炉的老嬷嬷,想起每次御膳房送来的汤药里,总会多放些温补的药材。原来那些看似无意的关怀,都是母亲布下的保护网。
“想什么呢?”赵琳儿捧着套劲装进来,“萧老说让你明日开始学武,他要亲自教你流云手。”
窗外传来清脆的打铁声,李随风探头望去,只见铁匠铺里火光熊熊,几个赤裸上身的汉子抡着大锤,将烧红的铁块锻造成剑坯。火星溅在他们古铜色的皮肤上,像落了场金色的雨。
这是他从未见过的世界,没有宫墙的束缚,没有猜忌的眼神,连空气里都飘着自由的味道。当第一缕晨光穿过雾霭照在停机楼的飞檐上时,李随风握紧了那枚玉佩,仿佛握住了新生。
接下来的日子,李随风全身心投入到武学修习中。萧别离的教学看似随意,有时是在清晨的薄雾中指点他吐纳运气,有时是在月光下演示掌法的精妙。流云手讲究以柔克刚,看似绵软的掌势中暗藏无穷变化,李随风起初总是不得要领,常常练得双臂酸痛,却连萧别离的衣角都碰不到。
“你的功夫太刚硬了,带着宫廷武学的刻意和拘谨。”萧别离用竹杖轻轻点在他的肩头,“江湖武学,讲究的是随心所欲,应势而变。你看这山间的溪水,遇到岩石会绕,遇到沟壑会填,却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奔流不息。”
李随风若有所思,他尝试着放下心中的执念,将宫廷武学的招式融入流云手的意境中。渐渐地,他的掌法变得流畅自然,掌风过处,能卷起地上的落叶围绕周身旋转,却不伤及分毫。
一日,他在清风崖上练习掌法,无意间一掌拍在崖边的巨石上,只听“咔嚓”一声,巨石竟裂开一道缝隙。李随风又惊又喜,萧别离却摇了摇头:“力量有余,意境不足。真正的高手,一掌拍出,可碎金裂石,亦可轻抚花瓣而不损。”
除了武学修习,李随风也开始接触停机楼的事务。林长老带着他熟悉楼内的各个分舵,讲解江湖上的势力分布。他才知道,停机楼不仅是江湖义士的聚集地,更在暗中维护着一方安宁。各地的分舵如同蛛网般遍布全国,收集信息,救助百姓,惩治恶霸。
在与楼中众人的相处中,李随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铁匠铺的王大叔会在他练拳累了的时候,递上一碗热腾腾的肉汤;负责看守药庐的陈婆婆会悄悄在他的药汤里多加些滋补的药材;少年们则把他当作榜样,缠着他讲述皇宫里的故事。
赵琳儿也时常来找他切磋武艺,两人的功夫在一次次的较量中共同进步。赵琳儿的飞燕剑法灵动飘逸,李随风的流云手沉稳厚重,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有时练到兴起,两人会从清晨一首打到日落,首到筋疲力尽地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云卷云舒,放声大笑。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这天,林长老神色凝重地找到萧别离和李随风,递上一封密信。密信是从洛阳传来的,上面说太子与黑风寨勾结,意图在洛阳武林大会上挑起事端,趁机铲除异己。
“黑风寨的寨主翻江鼠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手下有一批亡命之徒。这次武林大会,各路英雄豪杰齐聚洛阳,正是他们下手的好机会。”林长老忧心忡忡地说,“而且,我还得到消息,太子似乎在暗中联络五毒教,想要借助他们的毒术,对付那些不肯归顺他的江湖人士。”
萧别离沉思片刻,对李随风说:“随风,你在皇宫待过,熟悉太子的行事风格。这次洛阳之行,你和琳儿一起去,一来探查太子与黑风寨的勾结证据,二来也借此机会历练一番。”
李随风点头应下,他知道,这是他为停机楼出力的机会,也是他了解江湖、成长的必经之路。
出发前夜,李随风来到药庐,看着生母留下的医书,心中百感交集。他仿佛看到生母在这里潜心研究医术,为楼中的兄弟疗伤治病。他轻轻抚摸着医书的封面,在心中默念:“娘,我一定会继承你的遗志,守护好停机楼,守护好这天下的正义。”
(http://www.220book.com/book/W4X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