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九章:成长的烦恼与“首席翻译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拿下“食尚坊”的标杆项目,如同在“韧星科技”这艘小船上安装了一个大功率引擎,动力澎湃,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簸。

合同金额让公司账户瞬间充盈,但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快速扩张团队,以兑现项目承诺。招聘,这个甜蜜又棘手的任务,主要落在了叶小满和新加入的人力资源专员身上。

办公室第一次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人潮”。

前端工程师、后端开发、数据分析师、项目助理……陌生的面孔逐渐填满了新租的工位。原本吵闹但亲密无间的“家庭作坊”氛围,被一种略显拘谨和公式化的“公司气息”所取代。

林知睿首先感到了不适。他习惯了和柱子用“加密语言”沟通(夹杂着代码术语和游戏黑话),现在却要对着新来的前端小哥解释为什么这个按钮的悬停效果必须模拟“油脂在热锅中微微颤动的质感”。

“这里,要有一种……嗯……‘锅气’的动感,你懂吗?”林知睿手舞足蹈地比划。 前端小哥一脸茫然:“林总监,‘锅气’……有十六进制色值或者CSS动画参考吗?” 林知睿崩溃:“这是感觉!感觉啊兄弟!是艺术!” 小哥默默打开UI规范文档,试图寻找“艺术”对应的像素尺寸。

另一边,叶小满也在经历文化冲击。新来的项目助理是个刚毕业的女生,做事一板一眼,所有沟通都要留下邮件记录,这让习惯了一条微信搞定、必要时首接“咆哮”沟通的叶小满十分憋屈。

“小琳,你跟进一下‘食尚坊’那边关于数据接口的反馈。”叶小满随口吩咐。 一小时后,小琳抱着笔记本过来,一脸严肃:“叶总监,关于数据接口跟进事宜,我己初步拟定沟通提纲,包含三个核心问题及五种可能的应对方案,请您过目。另外,建议此类工作指令今后通过邮件正式下达,以便……” 叶小满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文档,眼前一黑,感觉自己的“江湖气”遭到了“体制内”的降维打击。

最搞笑的冲突,发生在一次新老员工共同参与的技术评审会上。

会议讨论一个数据清洗的规则。柱子用他特有的、极其精炼且充满数学符号的方式阐述逻辑,语速平缓,毫无波澜。 新来的数据分析师们听得云里雾里,努力在笔记本上记录,脸上写满了“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听不懂”的困惑。

林知睿听得不耐烦,插嘴道:“柱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把这坨‘脏数据’(他用手比划了一个混乱的球)扔进我们的‘风味洗衣机’(指清洗算法),加点‘特效洗衣液’(特定规则),用‘标准模式’(基础流程)滚一遍,最后拎出来就是香喷喷的‘干净数据’!明白了吗?”

他这番“厨房洗衣机”理论,让老员工叶小满和柱子本人(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瞬间理解,却让新同事们更加凌乱了——数据分析……和洗衣机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会议室里出现了诡异的两极分化:一边是恍然大悟频频点头的老三人组,一边是眼神放空努力理解“洗衣液”比喻的新人们。

林知韧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她知道,这是公司成长必然经历的阵痛。不能再依赖过去那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加密通信”了。

她在下一次全员会议上,宣布了一个新决定。 “为了提升沟通效率,特别是技术与非技术团队、新老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林知韧目光扫过全场,“我们设立一个新角色——‘首席翻译官’。”

众人一愣,还有这种职位?

“这个角色,不设专职,由林知睿兼任。” “我?!”林知睿指着自己鼻子,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对,就是你。”林知韧语气不容置疑,“你的任务是,将柱子和技术团队那些‘天书’般的逻辑,以及你自己那些……呃……‘过于生动’的比喻,翻译成所有成员,包括市场和项目团队,都能听懂的、准确的语言。”

林知睿哀嚎:“姐!我是艺术总监!不是翻译!” 叶小满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补充:“能者多劳嘛,林‘翻译’!以后柱子说话,就靠你‘人肉解码’了!” 柱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支持这个决定,显然他也受够了每次解释都要费尽口舌。

于是,林知睿被迫开始了他的“翻译”生涯。

第一次“履职”是在关于“食尚坊”门店数据采集方案的讨论会上。 柱子陈述:“我们需要在POS系统日志中植入埋点,捕获SKU级别的交易时间序列数据,并关联前后台进程标识符……” 新来的项目助理小琳己经开始眼神呆滞。 林知韧看向林知睿。

林知睿叹了口气,认命地接口:“柱子的意思是,我们要在收银系统里装个小哨兵,记录下每一盘菜是什么时候卖出去的,并且要能分清是前厅点的单还是后厨发起的制作。这样我们就能知道,比如‘红烧肉’在晚上七点到八点卖得最好,而且大部分是堂食不是外卖。懂了吗?” 小琳和其他几个新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几次下来,林知睿这个“首席翻译官”居然当得有模有样。他虽然嘴上抱怨,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也逼着他自己把很多之前凭“感觉”的技术点思考得更加透彻、条理更加清晰。他的那些“厨房哲学”和“洗衣机理论”,在经过提炼和规范化后,竟然成了新员工快速理解公司技术文化的有趣桥梁。

公司的沟通效率在磕磕绊绊中逐步提升。新老员工之间那层无形的隔膜,也在林知睿那些时而精辟、时而跑偏的“翻译”中,被一点点戳破。

一天下班后,林母来送汤,看着办公室里虽然忙碌但秩序井然的景象,以及儿子正抓耳挠腮地给几个新人画图解释什么是“数据的‘锅气’”,忍不住笑了。 “这官儿当得挺好,”林母对林知韧说,“治治他那个就知道自己瞎琢磨的毛病。”

林知韧也笑了。成长的烦恼固然存在,但只要核心团队这根“龙骨”还在,只要他们还能像现在这样,用一种看似不靠谱却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这艘逐渐变大的船,就一定能驶得更稳,更远。

当然,如果林知睿在“翻译”时,能少用一些诸如“这个算法就像炒菜最后那一下勾芡,多了糊锅,少了没味”之类的比喻,或许新来的程序员们能更快摆脱对职业生涯的怀疑。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的冤种合伙人们 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