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期刊评审专家关于“机制不明”的质疑,像一根精准的鱼刺,卡在了“韧星科技”试图借助学术荣耀高歌猛进的喉咙里。
“怎么办?难道真要我们把底裤都扒给他们看?”林知睿在视频会议里哀嚎,他那边的背景音里似乎还有酱油缸咕嘟冒泡的声音。
冯陌皱着眉头:“肯定不能全盘托出!我们的专利护城河还没完全建好呢!”
柱子调出了论文和评审意见,进行冷静分析:“根据学术惯例,对于全新现象,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情况下,可以侧重于现象本身的可靠描述、严谨的数据分析以及其潜在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强化这两部分,并明确将‘机制探索’列为未来研究方向。”
魏景明补充道:“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的、非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可能性’探讨,比如从生物声学或复杂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提出一些合理的、但无需立刻验证的猜想。这既展示了我们的思考深度,又保护了核心机密。”
一个“技术黑箱”式的回应策略逐渐清晰:承认未知,展示可靠,描绘未来,保护核心。
于是,在柱子和魏景明的精心措辞下,回复信被撰写出来。信中,他们用更翔实的数据和统计检验证明了“声波-菌群协同振荡”现象的可重复性;用更加审慎和前瞻性的语言,探讨了可能的物理或生化机制通道(如声波对细胞膜电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潜在影响),但明确表示这仅是推测,需要进一步研究;最后,他们强调了这一发现在精准发酵调控和基础微生物学研究上的潜在革命性意义。
“这回复……有点‘战略性忽悠’的味道啊。”叶小满看着回复信,咂咂嘴。 “这叫‘战略性前瞻’!”冯陌纠正道,心里却有点打鼓,不知道《自然》的编辑和评审买不买账。
论文修改稿和回复信发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这段时间,林知睿也没闲着,他一边盯着酱油缸,一边魔怔般地对着空气比划,试图“感应”声波与微生物之间那看不见的连接,嘴里还念念有词:“小乖乖们,听到请回答……频率对了就给点反应……” 沈师傅看他这样,默默地把酱油缸盖子盖紧了些,生怕这小子把“魂儿”给惊着了。
就在等待最终结果时,一位自称是“深蓝前沿基金”投资经理的陌生男子,通过层层关系,联系上了冯陌。该基金规模不大,但据说背景神秘,专门投资一些极其前沿、甚至有些“科幻”色彩的技术。
对方对“韧星科技”的“声波调控”技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尤其是对论文中提及但未深究的“异常协同振荡”现象。他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甚至触及了柱子模型中一些未公开的细节推测,让冯陌瞬间警觉。
“冯总,我们基金非常看好贵公司在‘物理场-生物系统信息交互’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对方在电话里的声音温和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优化酱油发酵的技术,其底层原理可能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生物计算、新型药物递送,甚至……意识研究。”
冯陌心中一震,对方的目光之长远、野心之大,远超普通财务投资人。
“您过奖了,我们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探索阶段。”冯陌谨慎回应。
“早期才更有价值。”对方轻笑一声,“我们愿意提供一笔远超市场估值的战略性投资,并且不谋求控股权,只要求在这个特定方向上与贵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实验室,共享后续研究成果。”
条件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但冯陌的警惕心不降反升。这种“天使”般的投资人,往往伴随着魔鬼般的条款或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立刻将情况通报给林知韧和核心团队。
“又来一个?”林知睿在视频那头咋呼,“这次是看上我们的‘酱油玄学’了?这帮投资人嗅觉真灵啊!”
柱子调取了“深蓝前沿基金”的有限公开信息,分析道:“该基金注册在开曼群岛,实际控制人信息不明。投资组合高度保密,己知的几项投资均涉及脑机接口、量子计算和合成生物学等高风险前沿领域。”
魏景明若有所思:“他们对‘协同振荡’的兴趣,似乎超越了工业应用的范畴,更偏向基础科学,甚至……哲学层面。这很耐人寻味。”
林知韧当机立断:“暂时保持距离。在摸清对方真实意图和背景之前,不进行实质性接触。冯陌,你负责周旋。柱子,加强我们内部数据,尤其是‘协同振荡’相关数据的安保等级。”
她隐隐感觉,这个突然出现的“深蓝前沿”,可能比之前的“专利流氓”和商业竞争对手,更加危险,因为他们追求的,可能不是简单的商业利益。
几天后,《自然·生物技术》编辑部终于回信了。经过第二轮评审,期刊决定接收这篇论文,但将其归类为“初步通讯”(Letter),而非更重磅的“文章”(Article)。编辑在邮件中写道:“评审专家认可了该现象的新颖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但一致认为其背后的机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我们期待作者团队在未来能带来更机制性的突破。”
消息传来,团队一片欢腾!
“成功了!虽然不是最顶级的Article,但也是《自然》啊!”叶小满激动地跳起来。 “够用了!足够我们吹……不,是足够我们展示技术实力了!”冯陌用力挥了下拳头,立刻安排发布会的最终细节。 林知睿长长舒了口气,感觉像跑完了一场马拉松。 连柱子,都在系统日志里记录了一条:“项目‘酱油悟道’阶段性目标达成。学术认可度+1。”
然而,在庆祝之余,林知韧却注意到魏景明若有所思的表情。
“魏博士,有什么问题吗?”林知韧问。
魏景明推了推眼镜,缓缓道:“《自然》的接收,意味着我们正式将这个领域带入了全球科学界的视野。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此,包括真诚的合作者,也包括……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是像‘深蓝前沿’那样,抱有其他目的的存在。我们就像是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但门后是宝藏还是危险,还未可知。”
他的话语,给这场小小的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也预示着“韧星科技”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镁光灯下,林知韧从容宣布公司与《自然》期刊的合作,展示了“韧星”在前沿交叉领域的实力。股价再次上扬,品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林知韧知道,表面的风光之下,暗流依旧汹涌。那个关于“协同振荡”机制的谜题,如同一个散发着光芒的潘多拉魔盒,吸引着他们,也吸引着黑暗中未知的眼睛。
公司的巨轮,在学术荣誉的加持下,似乎航行得更加平稳了。但只有舵手们自己清楚,前方的海域,因为这篇论文的发表,变得更加广阔,也更加深邃莫测。林知睿看着发布会上意气风发的姐姐,又看了看自己实验室里那些嗡嗡作响的声波发生器,小声嘀咕:“这下好了,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在用‘声音’跟微生物聊天了……希望别引来什么奇怪的‘听众’才好。”
作者“爱吃糖醋油条的常八爷”推荐阅读《我的冤种合伙人们》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74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