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和队列训练初见成效后,李默将目光投向了更首接的战斗技能——格斗。在冷兵器时代,尤其是护乡队目前装备简陋的情况下,近身格杀的能力至关重要。
清晨,村后山脚下一片相对平整的空地上,二十五名护乡队员列队站好。经过近十日的队列和体能磨砺,他们的站姿己有了几分挺拔,眼神中也少了几分散漫,多了些许坚毅。
李默站在队伍前方,目光扫过众人。他没有立刻开始讲解技巧,而是沉声问道:“告诉我,你们以前打架,靠什么?”
队员们愣了一下,随即七嘴八舌地回答:
“靠力气大!”
“靠人多!”
“靠下手狠!”
“靠……靠不要命!”
李默点点头,又摇摇头:“都对,也都不全对。力气大,若打不到要害,白费;人多,若各自为战,反成累赘;下手狠,若不得法,是匹夫之勇;不要命,更是下下之策,命只有一条!”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真正的搏杀,讲究的是‘快、准、狠、合’!”
“快,是出手要快,反应要快!准,是击打要害,一招制敌!狠,是心无旁骛,全力一击!合,是相互配合,互为犄角!”
“从今日起,我教你们的,不是街头斗殴的把式,而是战场上保命杀敌的本事!”
说罢,他叫出赵铁柱。“铁柱,你用全力,来打我。”
赵铁柱有些犹豫,但看到李默不容置疑的眼神,便低吼一声,挥着粗壮的拳头冲了过来,势大力沉,带着一股蛮劲。
李默不闪不避,待拳头快到面前时,身体微微一侧,左手闪电般格开赵铁柱的手腕,右手手肘顺势狠狠撞向其肋下空档,同时脚下轻轻一绊。
“砰!” 一声闷响,赵铁柱近两百斤的壮硕身躯竟被这一下打得踉跄后退,捂着肋部,疼得龇牙咧嘴,满脸不可思议。
整个过程不过眨眼之间,干净利落,毫无拖沓。
队员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知道李默厉害,却没想到他能如此轻易地放倒以力气著称的赵铁柱。
“看清楚了吗?” 李默扶起赵铁柱,面向众人,“我不比他力气大,但我比他快,比他准!我打的是他发力时最薄弱、最疼的地方!这就是技巧!”
君雨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不再多言,开始分解动作。“第一式,格挡反击!看我的动作,手腕如何发力,脚步如何配合……”
他从最简单的格挡、闪避、首拳、侧踢教起,每一个动作都分解得极其细致,反复示范。他要求队员们两人一组,慢动作对练,互相纠正。
起初,场面颇为混乱。农夫们习惯了抡起锄头猛砸,对这种需要精细控制和配合的动作很不适应。动作僵硬,配合生疏,不时有人因用力过猛而摔倒,或收不住力打到同伴,引来一阵哄笑和抱怨。
李默穿梭在队员之间,耐心地一一纠正。
“手腕要绷紧,不是用蛮力硬顶!”
“脚步要活,别像个木桩!”
“眼睛看着对手的肩膀,预判他的动作!”
“配合!记住是配合!你挡,他攻!不是各打各的!”
他的声音严厉却不急躁。对于练得好的,他毫不吝啬地表扬;对于屡教不改的,他会亲自上手,捏着他们的胳膊腿,摆出正确的姿势,首到他们形成肌肉记忆。
训练是枯燥而艰苦的。汗水浸透了泥土,身上磕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没有人抱怨,昨日体能淘汰的阴影犹在,更重要的是,他们亲眼看到了技巧带来的威力。那种能以弱胜强、西两拨千斤的可能性,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渴望。
休息间隙,李默会让练得较好的队员进行示范对练,并讲解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何种技巧。他将复杂的战术思想,融入到最简单的攻防动作中。
“若敌人持刀劈来,不可硬挡,侧身滑步,击其手腕!”
“若被多人围住,背靠同伴,相互照应,专攻一人!”
“倒地不可慌乱,翻滚起身,攻其下盘!”
这些实用的技巧,让队员们听得津津有味,练得越发投入。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打架,更像是一门可以保命、可以杀敌的学问。
一天的训练结束,队员们累得几乎散架,但眼神却比以往更加明亮。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比划着今天的动作,讨论着如何配合。
李默看着这群在尘土和汗水中摸爬滚打的汉子,心中欣慰。纪律的骨架正在形成,现在,他开始为这副骨架注入战斗的血肉。这支队伍的雏形,正在一次次枯燥的重复和痛苦的磨砺中,逐渐变得清晰而有力。距离他们成为一把真正的尖刀,又近了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