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渐密,打在脸上冰凉。李默拄着木棍,强撑着站在村中空地,听着三叔公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嘶哑地呼喊青壮集合。一股虚脱感夹杂着眩晕袭来,他几乎站立不稳。
“默哥儿,你脸色难看得很,先回去歇着,这里有我们!” 一个名叫赵铁柱的憨厚青年上前扶住他,语气担忧。赵铁柱是原身李默为数不多的朋友,家境同样贫寒,但有一把子力气。
李默借力站稳,摇了摇头,声音虽弱却坚定:“铁柱哥,我没事。匪情如火,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他知道,此刻自己绝不能退。这第一脚如果软了,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微弱威信将荡然无存,后续计划更是无从谈起。
他推开赵铁柱的手,目光扫过陆续聚拢过来的三十几个青壮。大多面黄肌瘦,眼神惶恐,手里的武器五花八门——磨秃了的锄头、卷刃的柴刀、甚至还有削尖的竹竿。这就是全部的家当了。
“三叔公,” 李默转向老者,“当务之急是弄清土匪来了多少人,到了何处。需派个机灵的去村口探一探。”
三叔公连连点头:“对对,狗儿!李狗儿!” 一个约莫十西五岁、身形瘦小却眼神灵活的半大孩子从人堆里钻出来。“你跑得快,去村口老槐树那儿瞅瞅,千万别露头!”
“哎!” 李狗儿应了一声,像只狸猫般窜了出去。
趁着这个空当,李默对三叔公道:“三叔公,请您老带几位叔伯,赶紧把村里的老人、妇人、孩子都集中到祠堂去。那地方墙高门厚,相对安全。再把各家的粮食、值钱点的东西也尽量藏过去。”
安排完老弱,李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身体的极度不适,开始审视眼前的青壮。他现代特种兵的眼光,看这些面有菜色的农民,实在有些惨不忍睹。但没办法,这就是他目前唯一的依仗。
“铁柱哥,你带几个人,去把村口那架废弃的牛车拖到石桥中间,再找些破烂家具、柴火堆上去,堵死桥面!”
“有弓箭的,或者会使弹弓的,站到矮墙后面去!记住,听我号令再动手!”
“剩下的人,三人一组,守在矮墙缺口处!找些石头、粗木棍放在手边!”
他的指令一条条发出,清晰而具体,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起初还有些混乱,但在赵铁柱等几个稍有主见的人的呼喝下,队伍开始勉强动了起来。
李默则拄着棍,慢慢走向村口。他需要亲自查看地形。石桥是进村的必经之路,宽约丈余,两侧是半人高的土坯矮墙,年久失修,有几处坍塌。桥下是条不算深但水流湍急的小河。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前提是守军有足够的勇气和纪律。
他一边走,一边在脑中飞速计算。土匪人数不明,但既然是流窜作案,人数不会太多,估计二三十顶天。己方人数相当,但装备、训练、士气天差地别。唯一的机会,就是利用地形和突然性。
走到桥头,他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着矮墙的坍塌处。这时,李狗儿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小脸煞白:“默……默哥!看……看到了!十……十来个!骑着骡子,拿着刀枪,离村口不到二里地了!”
十来个!李默心中稍定。人数比预想的少,但都是骑骡持械的亡命之徒,战斗力不容小觑。
“看清楚领头的样子了吗?” 他沉声问。
“看……看到了,是个黑脸大汉,胡子拉碴,看着就凶!” 李狗儿的声音还在发抖。
黑胡子……看来情报没错。李默拍了拍李狗儿的肩膀:“好样的,狗儿。你去祠堂那边帮忙,告诉三叔公,这边有我们。”
送走李狗儿,李默回头,看到赵铁柱他们己经把牛车横在了桥中央,几十个青壮也勉强按照他的要求,或蹲或站在矮墙后,虽然脸上依旧写满了恐惧,但至少没有一哄而散。
雨水顺着他的鬓角流下,冰冷刺骨。身体虚弱得快要散架,但大脑却在高速运转。他回想起穿越前学习的古代战争案例,回忆着特种小队防御作战的要领。时间不多了。
他走到队伍前方,目光扫过一张张惶恐不安的脸。
“乡亲们!” 他提高声音,压过雨声和不安的骚动,“土匪只有十来人!我们人数比他们多!这石桥和矮墙,就是我们的倚仗!”
他顿了顿,指着脚下的土地:“我们的父母妻儿,就在身后!跑了,她们就得死!守住了,才有活路!我李默,今天就把话放在这儿,我与石桥共存亡!哪个怂包想当逃兵,现在就可以滚,但我告诉你,离开这矮墙,你死得更快!”
一番话,半是鼓舞,半是威胁。人群骚动了一下,但看着李默那虽然虚弱却异常坚定的身影,看着横在桥头的牛车,再看看身后村落的方向,最终没有人移动脚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骡马嘶鸣和嚣张的呼喝声。
来了!
李默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握紧了手中的木棍,眼神锐利如刀。他低声对身边的赵铁柱吩咐:“告诉弓手和扔石头的,瞄准了那个黑脸胡子,听我口令!”
风雨中,杀机渐浓。
君雨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