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议事之后,李默威望大增,但他并未急于扩张权力,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凝聚——族谱。他深知,在宗族社会,谱牒是维系血缘认同、强化内部凝聚力的核心纽带。
议事后的第三天,李默再次拜访了三叔公。这一次,他不再是空手而来,而是带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
“三叔公,”李默恭敬地将布包放在桌上,“这是前次剿匪所得的一些银钱,默不敢私用。如今我族正值用人之际,护乡队需添置器械,村中水利亦待修缮。默愿将此银钱献出,充作公用。”
三叔公打开布包,看到里面白花花的碎银和几串铜钱,不由得动容。这笔钱对于并不富裕的宗族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默哥儿,这……这是你拿命换来的,如何使得?”
李默神色恳切:“三叔公此言差矣。若无宗族庇佑,若无诸位叔伯兄弟并肩,默早己命丧匪手。此钱取之于匪,自当用之于族。只是……”他话锋一转,面露忧色,“默近日翻阅旧谱,见其上多有虫蛀水渍,字迹模糊,且自先曾祖辈后,各房添丁进口,迁居流转,多有疏漏未载。长此以往,恐后世子孙,不知根系所出,手足之情淡薄啊。”
三叔公闻言,长叹一声,抚摸着桌上那本纸张泛黄、边角破损的旧族谱:“是啊……老夫也早有此虑。只是续修族谱,工程浩大,需请饱学先生主持,抄录核对,所费不赀,族中公产一向拮据,故而拖延至今。”
李默顺势道:“三叔公,续修族谱,乃光前裕后之大事,关乎我族百年根基。如今既有此笔银钱,何不以此为契机,重启此事?默以为,可由您老与几位族中长者主持大局,定下章程;族中识文断字的年轻人,如李狗儿等,可负责走访各房,收集信息,协助抄录。所需笔墨纸砚及先生酬劳,便从这笔银钱中支取。如此,既全了族中大事,又让年轻人有机会为族效力,加深情谊,岂非两全其美?”
三叔公眼睛一亮,仔细思量,觉得此法甚好。既解决了资金难题,又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更能借此机会让年轻一代参与族务,增强归属感。他看向李默的目光,愈发充满了赞赏和欣慰。
“好!默哥儿思虑周详,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 老成谋族!此事就依你所言!”三叔公当即拍板。
消息很快传开。族人们听说要用剿匪得来的钱续修族谱,无不称赞李默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各房主事也积极响应,吩咐子弟配合。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村李氏宗族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三叔公和几位白发族老每日聚在祠堂偏厅,小心翼翼地摊开旧谱,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核对、商议新增人口的辈分字号,神情专注而庄严。
以李狗儿为首的几个识字的年轻人,则拿着纸笔,穿梭于各村各户。他们耐心询问各家各户的男丁名讳、生辰、婚配、子嗣,以及近几十年来迁出族人的去向。起初,一些农户对这些“文化人”的询问还有些拘谨,但当他们得知这是在为续写族谱、记录家族历史时,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而庄重。老人们翻箱倒柜找出泛黄的契书、分家单,努力回忆着父祖辈的事迹;妇人们则忙着报上儿女、孙辈的姓名生辰,脸上洋溢着光彩。
祠堂里,白天有族老们商议的声音,晚上则亮起灯火,年轻人们伏案疾书,将收集来的信息工整地誊抄到新的宣纸上。李默也时常过来,他不是来指手画脚,而是静静地看一会儿,有时给熬夜的年轻人送些吃食,有时与三叔公讨论某个迁居远支的考证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因贫富、居地而有些疏远的各房各支,联系变得紧密起来。年轻人通过走访,认识了更多素未谋面的族亲,听说了许多家族往事,对“李氏子孙”这个身份的认同感大大增强。整个宗族,仿佛被一条无形的、却无比坚韧的丝线,更加紧密地编织在一起。
李默站在祠堂门口,看着里面灯火通明、老少忙碌的景象,听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族老们低声的讨论,心中宁静而充实。他投入的不仅仅是银钱,更是一个契机。他正在将“李晟后裔”这面旗帜,从虚无的口号,变成一部看得见、摸得着、承载着共同记忆和血脉渊源的实体。
这部即将诞生的新族谱,将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名字的册子,更是凝聚全族人心、指向未来的精神宪章。而他李默的名字,以及他带领护乡队护卫乡梓的功绩,也必将以恰当的方式,载入其中,成为家族历史新篇章的开启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