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3章 火药作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炒钢法的初步成功,如同在大村的技术壁垒上凿开了一个关键的缺口,预示着更精良的冷兵器时代即将到来。然而,李默的目光早己超越了刀剑的寒光,投向了那更能决定未来战场格局的力量——火器。而火器的灵魂,便是火药。

优质的火药,是发挥火器威力的基础。明军虽然装备了大量火器,但受限于官僚腐败和技术停滞,火药质量参差不齐,多是粉末状,容易受潮,燃烧效率低下,威力有限。李默深知,若想以弱胜强,必须在火药质量上实现超越。

建立一座安全、高效且能稳定生产优质火药的作坊,被提上了最紧迫的日程。这件事,比改进高炉和试验炒钢法更加敏感和危险。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而一旦成功,其战略意义无可估量。

地点选在了村西五里外一个被称为“葫芦谷”的偏僻山坳。这里三面环山,只有一条狭窄的入口,谷内空间却不算小,且有溪流经过,取水方便,又远离村民聚居区,符合隐蔽和安全的要求。李默亲自带队勘察后,最终拍板。

负责此项绝密任务的,自然是以孙守拙为首的、经过严格筛选的绝对可靠人员。孙守拙曾在官营匠作局接触过火药制作,有理论基础;而李默则提供了关键的思路——颗粒化火药技术,以及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开工之日,没有庆典,没有围观。只有李默、孙守拙、以及精心挑选的包括孙守拙两个儿子在内的五名学徒,悄然进入葫芦谷。谷口由赵铁柱派出的心腹小队日夜把守,严禁任何无关人员靠近。

作坊的建设极其简陋却力求实用。利用山势,开挖了几个分散的窑洞,作为不同的功能间:原料预处理间、配比混合间、成型造粒间、干燥间以及最重要的——远离其他工棚、半埋入地下的火药储存库。所有建筑均为土木结构,屋顶轻薄,一旦发生意外,易于泄压,减少伤亡。工具也尽量使用木、铜材质,避免钢铁碰撞产生火花。

“孙师傅,”李默在新建成的、空荡荡的配比间内,神色严肃地对孙守拙等人说道,“火药之事,关乎我等身家性命,关乎大村未来存亡!必须慎之又慎!我所知亦有限,唯有与诸位一同摸索。但有几条铁律,必须刻在心上,任何时候不得违反!”

他目光扫过每一张紧张而认真的脸,一字一顿地说道:

“第一,严禁明火!所有工序,必须在室外或通风极好处进行,确需照明,只能用铜灯罩密封良好的油灯,且需远离工料!”

“第二,定量操作!每次处理原料,尤其是混合工序,必须严格限量,绝不可贪多求快!”

“第三,轻拿轻放!所有工具动作要轻缓,避免任何撞击、摩擦!”

“第西,保持潮湿!预处理后的硝石、硫磺木炭粉末,需保持一定湿度,降低敏感度,待造粒前再适度干燥。”

“第五,分散隔离!各工序间保持足够距离,不同批次原料成品分开存放。”

这五条铁律,是李默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理念制定的底线。孙守拙等人虽觉有些繁琐,但见李默如此郑重,都凛然应诺,表示绝不违背。

准备工作就绪后,试验正式开始。第一步,是原料的提纯。李狗儿通过商路,费尽周折才弄来一些品质一般的硝石、硫磺和木炭。

硝石提纯是关键。孙守拙采用传统的水溶法,将硝石敲碎,用热水溶解,过滤掉泥沙杂质,然后反复结晶,得到更纯净的硝石结晶。李默则建议在溶解时加入少量草木灰水(含碳酸钾),有助于沉淀部分钙镁杂质,虽然孙守拙不明其理,但试验后发现纯度确实有所提升。

硫磺的提纯相对简单,采用升华法,将硫磺加热,收集冷凝后较纯净的黄色硫磺晶体。

木炭则选用纹理均匀的柳木或杨木,在密闭条件下低温炭化,然后研磨成极细的粉末,过筛备用。

原料准备就绪,接下来是最危险也最关键的环节——配比与混合。李默根据记忆,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最佳配比范围:硝石75%、硫磺10%、木炭15%。但这个比例需要根据实际原料品质进行微调。

第一次混合试验,孙守拙亲自操作。他严格按照李默的要求,只在露天石台上进行,每次只取极少量提纯后的原料,用木勺小心地按照比例称量,然后用鹿皮包裹的铜杵在宽大的木臼中极其轻柔地研磨混合。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动作轻缓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混合好的黑火药粉末,呈现出均匀的灰黑色。

接下来,是李默提出的核心创新——颗粒化。他将原理告诉孙守拙:将混合好的粉末状火药,用少量含有微量粘合剂(如稀释的米汤或酒精)的液体轻微,然后过筛,形成大小均匀的小颗粒,再低温干燥。

“此法有何好处?”孙守拙疑惑地问。

“孙师傅请看,”李默用两根树枝做了个简单的演示,“粉状火药,堆积紧密,点燃时空气难以进入,燃烧慢,且容易受潮。而颗粒状火药,颗粒之间有缝隙,易于点火,燃烧更充分、更迅速,产生的推力更大,且不易吸湿结块。”

孙守拙将信将疑,但还是决定试一试。他们用极稀的米汤水,将少量火药粉末润湿到能捏成团又不出水的程度,然后用手工制作的细孔铜筛进行造粒,得到了一些大小不一的潮湿火药颗粒,然后放在通风处阴干。

第一次试烧,选择在谷内一片开阔的、远离工棚的河滩上进行。孙守拙用火镰点燃一小撮粉末状火药,只见火光一闪,冒出一股浓烟,燃烧不算猛烈。接着,他又点燃同样分量的颗粒状火药。

“嗤——!”一声明显更加急促、响亮的燃烧声响起,火焰呈明亮的黄色,燃烧迅速而充分,留下的残渣也少得多!

“这!”孙守拙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惊喜,“竟有如此差距!默哥儿,此法神乎其技!若用于火铳,其射程、威力,必将大增!”

看到明显的效果,所有人的热情都被点燃了。但他们也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颗粒的大小、均匀度、粘合剂的种类和用量、干燥的温度和时间,都需要大量的试验来优化。而且,如何将这套工艺安全地扩大到可以小批量生产的规模,更是难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葫芦谷内充满了谨慎而忙碌的身影。孙守拙带领学徒们,一遍遍地试验不同的配比、不同的造粒方法。失败是家常便饭,有时颗粒强度不够,一碰就碎;有时粘合剂过多,难以点燃;有时干燥不当,内部残留水分……但每失败一次,他们就离成功更近一步。李默虽不首接参与具体操作,但时常前来查看进度,与孙守拙讨论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与此同时,李默授意周铁锤,开始利用新炼出的钢材,尝试打造一些火器所需的简单金属部件,如药匙、通条、以及未来可能用到的燧石夹等。为最终火器的试制,做着前置准备。

葫芦谷中的缕缕青烟和偶尔传来的沉闷试验声,并未引起外界的注意。但在李默和孙守拙等人心中,一座能够孕育出雷霆之力的秘密摇篮,正在这幽静的山谷中悄然成型。虽然距离造出真正的火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通往强大力量的第一块基石,己经稳稳地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