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1章 讲武堂雏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章节无错乱精修!
 

崇祯十西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更显生机勃勃。大村安然度过了与官府的第一次正面周旋,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和平发展期。然而,李默深知,这种和平是脆弱且暂时的。外部威胁依然存在,内部整合也远未完成。尤其是随着“唐兴营”规模的扩大和战斗经验的积累,一个新的问题凸显出来:基层军官和士官(班长、小队长)的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和战术的执行。

赵铁柱虽然勇猛忠诚,练兵有方,但让他系统地讲解战术、分析战例,却有些力不从心。士兵们大多只会听从简单的命令,对于为何要如此布阵、为何要如此行动,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旦战场形势突变,或者指挥官出现意外,部队就容易陷入混乱。李默意识到,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不仅需要严明的纪律和精良的装备,更需要一批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基本战术素养的骨干。他需要建立一个培养军事人才的机制。

这一日,在“唐兴营”驻地旁一处僻静的山谷里,李默召集了赵铁柱、刘黑虎(经过数月观察和同化,己初步融入核心层)以及各哨哨长、部分表现出色的小队长,共计约三十余人。山谷中央,用石块和木板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讲台,台下摆放着粗糙的木墩作为座位。气氛庄重而新奇。

“诸位兄弟,”李默站在讲台前,目光扫过台下这些或熟悉或新晋的面孔,他们大多是从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悍卒,此刻却像学生一样端坐着,“今日将大家召集于此,不为操练,不为厮杀,而是为了‘学习’。”

台下众人面面相觑,学习?学什么?识字算数吗?那玩意儿不是夜校里该学的吗?

李默看出了众人的疑惑,朗声道:“我们要学的,是‘打仗’的学问!是比谁的刀更快、谁的力气更大的学问!”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来了精神。

“打仗还有学问?”一个性急的小队长忍不住问道,“不就是不怕死,往前冲吗?”

“问得好!”李默赞许地点点头,“不怕死,往前冲,是勇气,是根本。但光有勇气,远远不够!”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两军对阵图。

“譬如,去年我们剿灭‘钻山狼’,为何能胜?”李默问道。

“咱们人多!” “咱们家伙好!” “默哥儿你指挥得好!”台下七嘴八舌。

“都对,但不够具体。”李默用树枝点着地图,“我们胜在‘情报准’,事先摸清了匪巢地形和兵力部署;胜在‘战术巧’,正面佯攻,侧后奇袭,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胜在‘协同好’,各小队配合默契,如同臂使指。反之,‘钻山狼’败在‘麻痹大意’,败在‘地形利用不足’,败在‘指挥混乱’。”

众人听着,若有所思。这些道理,他们亲身经历过,但从未如此清晰地被总结出来。君雨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战术思想。”李默正式引入了概念,“战术,就是用兵的方法。目的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他开始了第一次正式授课。内容并不高深,却极其实用:

“第一课,情报为先。”李默强调,“打仗不是蒙着眼睛乱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侦察敌情?如何判断地形利弊?如何利用斥候?这些都是学问。”他结合剿匪的战例,详细讲解了侦察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二课,地形利用。”李默走到山谷一侧,指着高低起伏的地势,“地利,是天然的盟友。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据险而守,可一夫当关。如何选择有利阵地?如何利用山林、河流、村庄?如何设置埋伏?”他让众人现场观察山谷地形,讨论若在此处设伏或防御,该如何部署。

“第三课,兵种协同。”李默将人员分为“长枪兵”、“刀盾兵”、“弓弩手”和“火铳手”(模拟)几个小组,“不同兵种,各有长短。长枪列阵,利于防御骑兵和正面冲击;刀盾灵活,适于近身搏杀和复杂地形;弓弩远程压制;火铳破甲犀利。如何让它们配合起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对抗演练,让各小组尝试配合,然后点评优劣。

李默的讲解,摒弃了空洞的理论,完全从实战出发,语言通俗易懂,大量引用大家亲身经历的战例,时而提问,时而让众人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些习惯了刀头舔血的汉子们,第一次发现,原来打仗还有这么多门道,以前很多模糊的经验,被首领这么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

赵铁柱听得格外认真,他发现自己很多带兵的经验,被李默系统化、理论化了,心中对李默更加佩服。刘黑虎也是暗暗心惊,他原以为李默只是个有些谋略的秀才,没想到对军阵之事如此精通,许多见解甚至超过了他这个老兵,心中的那点傲气不由得收敛了几分。

课后,李默宣布:“从今日起,此处便是‘唐兴营讲武堂’!在座诸位,便是第一期学员!每月集中学习三次,由我或指定的教官授课。学习内容,包括基础战术、战例分析、军令传达、简易地图识别等。学业优异者,将来优先提拔重用!”

他还规定,每次作战后,都要召开“战后研讨”,由参战官兵总结得失,交流经验,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共同财富。

“讲武堂”的设立,如同为“唐兴营”这具强健的躯体注入了灵魂。它开始将一群勇敢但略显盲目的士兵,向有思想、懂战术的职业军人方向培养。虽然这仅仅是雏形,教材简陋,教官稀缺,但意义非凡。它标志着大村的武装力量,开始从依靠个人勇武和经验,向依靠系统化知识和组织效能转变。

山谷中的读书声、辩论声,与练兵场上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大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烽烟:特种兵王再造大唐 http://www.220book.com/book/WAF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