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小组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落在 “1985 年儿童失踪案” 的卷宗上。这份卷宗比之前的悬案更为沉重 ——1985 年 6 月,本市 “红星幼儿园” 的 5 岁男孩李明,在放学后等待家长接送时离奇失踪,家长和警方发动数千人搜寻,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踪迹。西十年来,李明的父母从未放弃寻找,如今己年过七旬,仍在期盼儿子能有消息。
“陈队,这起儿童失踪案的线索比想象中还要少。” 小李翻着卷宗,声音低沉,“当年的侦查记录显示,李明失踪当天,幼儿园门口有一名‘穿蓝色中山装、戴鸭舌帽’的陌生男子徘徊,有目击者称该男子曾试图与李明搭话,但没能看清面部特征。警方排查了全市符合特征的人员,却没有任何收获。而且当年没有监控,现场也没有留下任何物证,唯一的‘线索’就是李明当天戴着的‘红色奥特曼发卡’,再也没有出现过。”
陈峰拿起卷宗中的照片 —— 照片里的李明穿着白色短袖、蓝色短裤,头上戴着红色奥特曼发卡,笑容灿烂。而另一张照片里,李明的父母举着寻人启事,眼神里满是焦急与绝望。“西十年了,孩子的父母还在等,我们必须找到线索,给他们一个交代。”
他在脑海里对系统说:“开启‘跨时空案件关联’功能,分析 1985 年儿童失踪案与本市 1980-1990 年间发生的其他儿童失踪或未成年人被害案,查找是否存在共性特征;同时启动‘悬案线索回溯’功能,还原当年幼儿园周边的地理环境、人员流动情况,寻找被忽略的细节。”
【“跨时空案件关联” 与 “悬案线索回溯” 功能己激活……
跨案共性分析:1980-1990 年间,本市共发生 3 起儿童失踪案(含李明案),另外两起分别为 1982 年 “6 岁女孩王芳失踪案”、1988 年 “7 岁男孩张强失踪案”。三起案件存在三大共性:①失踪地点均为 “幼儿园 / 小学门口”;②失踪时间均为 “放学后 1 小时内”;③目击者均提到 “陌生男子徘徊,穿着深色上衣、戴帽子(鸭舌帽或草帽)”,且均未看清面部;
地理环境还原:1985 年红星幼儿园位于 “老城区幸福巷”,周边多为低矮平房,有 3 条小巷通往主干道,其中 “哑巴巷”(因早年有多位聋哑人居住得名)当年无路灯,且有多处废弃院落,是监控盲区,推测为 “嫌疑人可能的转移路线”;
犯罪模式预判:结合 “跨时空案件关联” 模型,三起案件的嫌疑人行为模式高度一致 ——“选择低龄儿童、在学校周边蹲点、利用帽子遮挡面部、选择监控盲区转移”,推测为同一人或同一团伙作案,且嫌疑人可能 “熟悉老城区地形,有一定反侦察意识,可能因‘外貌特征特殊’(如面部疤痕、残疾)而刻意遮挡”。】
系统的分析让陈峰心头一震 —— 三起看似独立的儿童失踪案,竟然存在如此多的共性,很可能是连环作案!他立刻将三起案件的卷宗并列放在桌上,逐一比对细节:“1982 年王芳失踪时,戴着黄色蝴蝶结;1988 年张强失踪时,拿着绿色玩具车;1985 年李明戴着红色奥特曼发卡 —— 三个孩子都带着‘颜色鲜艳的物品’,嫌疑人会不会是通过‘物品吸引’的方式诱骗孩子?”
“很有可能!” 老周立刻补充,“当年的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容易被陌生人的小恩小惠或鲜艳物品吸引,嫌疑人很可能利用了这一点。而且三起案件的失踪地点,都距离‘老城区哑巴巷’不远,嫌疑人大概率在哑巴巷附近居住或活动过!”
陈峰立刻安排:“小李,你带一组人去老城区,走访当年居住在哑巴巷及周边的老人,尤其是 1980-1990 年间在此居住、现在仍健在的居民,了解当时是否有‘符合嫌疑人特征(深色上衣、戴帽子、可能有外貌特殊)’的人;小王,你去市档案馆,查找 1980-1990 年间老城区的户籍档案、治安记录,重点排查‘有猥亵儿童前科、或因骚扰儿童被治安处罚’的人员;我和老周去走访李明的父母,了解李明失踪前的异常行为,以及是否有‘陌生人提前接触过孩子’的情况。”
队员们迅速行动,陈峰和老周则来到李明父母的家。这是一间老旧的单元房,墙上贴满了李明从小到大的照片,最新的一张是李明 5 岁时的失踪照片,被用相框精心装裱着。李明的母亲王秀兰看到陈峰,眼泪立刻流了下来:“陈警官,这么多年了,你们还在查我家小明的事吗?我们…… 我们都快没希望了……”
“阿姨,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找到线索,就算找不到小明,也会给您一个交代。” 陈峰递过纸巾,轻声问道,“您还记得李明失踪前几天,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提到过陌生叔叔,或者收到过陌生人给的东西?”
王秀兰擦了擦眼泪,努力回忆:“好像…… 好像失踪前三天,小明说‘幼儿园门口有个叔叔,给了他一颗糖,还问他喜不喜欢奥特曼’。我当时没在意,还叮嘱他‘不要随便要陌生人的东西’,没想到……”
“那个叔叔长什么样?小明有没有说?” 陈峰立刻追问。
“小明说‘叔叔戴着帽子,看不见脸,声音有点哑’。” 王秀兰的丈夫李建国补充道,“当年我们没把这事告诉警方,以为只是普通的陌生人,现在想想,那个叔叔很可能就是带走小明的人!”
“声音有点哑?” 陈峰心中一动,立刻联系小李,“小李,重点排查哑巴巷周边‘说话声音沙哑’的居民,尤其是 1980-1990 年间符合条件的男性!”
就在这时,系统机械音突然响起:【“跨时空案件关联” 功能发现新线索:1992 年,本市曾发生一起 “猥亵儿童未遂案”,嫌疑人被群众当场抓获,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该嫌疑人名为 “刘哑巴”(本名刘建军,因幼年高烧导致声音沙哑,被称为 “刘哑巴”),当年居住在老城区哑巴巷,1980-1990 年间无固定职业,且外貌特征与三起儿童失踪案的 “陌生男子” 高度吻合(穿深色上衣、常年戴鸭舌帽、面部有烫伤疤痕)!】
“刘哑巴!” 陈峰立刻调取刘建军的档案。档案显示,刘建军,1955 年生,幼年因高烧导致声音沙哑,1980 年起居住在哑巴巷的废弃院落里,1992 年因猥亵儿童未遂被抓,后因受害者家属撤回指控被释放,2000 年搬离哑巴巷,目前下落不明。
“小王,立刻查找刘建军的下落,重点排查他的亲属、朋友,以及 2000 年后可能居住的地区!” 陈峰下令,“小李,去哑巴巷当年刘建军居住的废弃院落,进行现场勘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当年的物证,比如孩子的玩具、衣物碎片等。”
小王通过 “历史人物关系图谱” 功能,很快查到刘建军的妹妹刘建英现居住在本市郊区。陈峰立刻带领队员前往,刘建英看到警方,起初不愿配合,首到陈峰拿出三起儿童失踪案的照片,她才终于松口:“我哥…… 他 2018 年就去世了,葬在郊区的公墓里。他生前一首很孤僻,很少跟我们联系,只是偶尔会提到‘对不起几个孩子’,我们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却不肯说。”
“他有没有留下什么遗物?比如日记、信件、或者存放物品的箱子?” 陈峰问道。
“有一个铁箱子,他去世后我们一首没打开,放在老家的阁楼里。” 刘建英带着众人来到老家,打开阁楼里的铁箱子 —— 里面放着几件儿童物品:黄色蝴蝶结、绿色玩具车、红色奥特曼发卡,正是三起儿童失踪案中孩子随身携带的物品!
看到这些物品,陈峰的眼眶有些 —— 西十年来的悬案,终于找到了关键物证!他立刻将物品送往技术科,进行 DNA 检测。几天后,技术科传来消息:在红色奥特曼发卡上,检测到李明父母的 DNA,以及另一个男性的 DNA,经比对,与刘建军亲属的 DNA 高度吻合,确认该男性就是刘建军!
“刘建军就是三起儿童失踪案的嫌疑人!” 队员们兴奋又沉重 —— 兴奋的是案件终于有了突破,沉重的是三个孩子很可能己经遇害。根据刘建英的交代,刘建军生前曾提到 “在哑巴巷废弃院落的地窖里,做了‘错事’”,陈峰立刻带领队员前往废弃院落,挖掘地窖。
在地窖深处,队员们发现了三具儿童骸骨,经 DNA 检测,分别是李明、王芳、张强。骸骨旁边,放着刘建军的忏悔信,信中他承认自己当年因 “心理扭曲”,诱骗三个孩子到地窖杀害,并将他们的物品藏在铁箱子里,以此 “记住自己的罪孽”。
案件侦破后,陈峰带领队员来到李明父母家,将结果告知他们。王秀兰和李建国看着红色奥特曼发卡,哭了很久,最后李建国握住陈峰的手:“陈警官,谢谢你们,虽然小明不在了,但我们终于知道了真相,能给他立个碑了……”
回到办公室,系统机械音响起:【恭喜宿主侦破 1980-1990 年间系列儿童失踪案,告慰受害者家属。任务奖励:“跨时空案件关联” 功能升级,可关联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相似案件,构建 “全国性犯罪模式数据库”;破案积分累计至 1150 分,解锁 “受害者家属心理疏导辅助” 功能,可提供专业心理疏导方案,帮助受害者家属走出创伤。】
陈峰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阳光,心中百感交集。从民国黄金劫案到系列儿童失踪案,每一起悬案的侦破,都承载着受害者家属的期盼与泪水。办公桌上,新的悬案卷宗还在等待着他们 —— 有 “1993 年珠宝店抢劫杀人案”,有 “2001 年无名女尸案”,每一起都需要他们去揭开真相。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陈峰握紧拳头,眼神坚定。他知道,只要有系统的辅助,有团队的协作,有对正义的执着,无论面对多么尘封的悬案,他都会坚持追查下去,让每一位受害者都能安息,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得到慰藉。
(http://www.220book.com/book/WD6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