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证词与新疑云
派出所的接待室里,暖黄色的灯光映着张大爷通红的眼眶。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对中年夫妇,笑容温和。看到陈峰走进来,张大爷连忙站起身,声音带着未消的哽咽:“陈警官,我…… 我想起一件事,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用。”
陈峰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张大爷对面,递过去一杯热水,轻声说道:“张大爷,您别着急,慢慢说,不管是什么事,都可能对案子有帮助。” 他能感受到老人的情绪仍未平复,玉坠不仅是财物,更是承载着老人对老伴儿的思念,这份情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破案的决心。
张大爷喝了口热水,情绪稍微稳定了些,缓缓开口:“大概半个月前,有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来我们小区,说是社区安排的‘居家安全排查员’,要检查家里的电路和门窗安全,防止老人独居出意外。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放他进来了。”
“那小伙子长什么样?您还记得吗?” 陈峰立刻拿出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随时准备记录。
“个子挺高,大概一米八左右,瘦得很,脸上戴着个黑色口罩,说话声音有点沙哑,听不清具体的口音。” 张大爷努力回忆着,“他在我家转了一圈,还特意看了看我书桌的抽屉,问我平时贵重物品都放哪儿,说要提醒我注意防盗。我当时没防备,就随口说了句‘值钱的东西就一个老玉坠,放在书桌抽屉里,也不值什么钱’。”
说到这里,张大爷的声音又开始颤抖:“现在想想,那小伙子根本就是来踩点的!他肯定是那时候知道我玉坠放在哪儿的!都怪我,我要是多留个心眼,玉坠就不会丢了……”
陈峰心中一震,张大爷的话印证了他之前的猜测 —— 作案者果然提前接触过受害者,而且是以 “安全排查员” 这种极具迷惑性的身份。他连忙追问:“那小伙子有没有留下什么联系方式,或者您有没有在小区其他地方见过他?”
张大爷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懊悔:“他没留电话,只说有问题可以找社区。我后来也没去社区核实,没想到…… 至于其他地方,我平时很少出门,也没再见过他。”
陈峰将张大爷描述的嫌疑人特征详细记录下来:“男性,20-25 岁左右,身高约 180cm,体型偏瘦,戴黑色口罩,声音沙哑,无明显口音,曾以‘社区安全排查员’身份在城西花园小区活动。” 他收起笔记本,安慰道:“张大爷,您别自责,这不是您的错,是作案者太狡猾了。您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我们会立刻根据这个线索展开排查。”
离开接待室,陈峰立刻给队里打电话,让他们联系城西花园所在的社区,核实近期是否有安排 “居家安全排查” 工作,同时调取小区半个月前的出入口监控,重点查找符合张大爷描述特征的男子。
就在他挂断电话时,脑海里的系统机械音再次响起:【检测到宿主获取关键证人证词,触发新功能解锁条件。】
【恭喜宿主,解锁 “嫌疑人画像完善” 功能。该功能可根据现有线索,补充嫌疑人的潜在特征,辅助缩小排查范围。】
【当前嫌疑人画像补充:结合作案者需攀爬外部结构进入室内,且动作敏捷无痕迹,推测其具备一定的体能基础,可能有攀爬、健身相关经验;声音沙哑可能为刻意伪装,也可能存在咽喉类慢性疾病;选择 “安全排查员” 身份作案,说明其具备一定的反侦察意识,可能了解社区工作流程。】
系统补充的特征让陈峰眼前一亮。之前他只关注到嫌疑人的外貌和身份信息,却忽略了体能、习惯等潜在特征。“有攀爬经验、反侦察意识强”,这些补充信息让嫌疑人的形象更加清晰,也为后续排查提供了更精准的方向。
他立刻驱车返回城西花园,此时小李己经完成了现场勘察,正拿着一份初步的勘察报告等他。“陈队,现场除了您发现的那道划痕和金属碎屑,没有其他明显线索。不过我刚才在小区里走访了几位居民,有位大妈说,半个月前确实见过一个戴口罩的小伙子在小区里转悠,还问过她家里有没有独居老人,当时她觉得对方有点奇怪,就没多搭理。”
“和张大爷说的情况对上了!” 陈峰接过勘察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你现在和我去小区出入口,调取半个月前的监控,重点找身高一米八左右、戴黑色口罩的瘦高个男子。另外,联系社区居委会,让他们配合我们在小区里张贴嫌疑人的特征描述,发动居民提供线索。”
两人来到小区物业办公室,物业工作人员连忙调出半个月前的监控录像。监控画面有些模糊,但在连续查看了两个小时后,小李突然喊道:“陈队,你看这个人!”
陈峰凑到屏幕前,画面里出现一个穿着灰色连帽衫的男子,戴着黑色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身高和体型都与张大爷描述的一致。他在小区门口登记时,虽然低着头,但能看到他右手手腕上有一个明显的纹身,图案像是一只展翅的鹰。男子登记的姓名是 “李伟”,联系电话却是空号。
“这个‘李伟’肯定是假名!” 陈峰指着屏幕上男子的手腕,“把这个纹身图案截图保存,加到嫌疑人特征里。另外,查一下这个男子进入小区后的行动轨迹,看他除了张大爷家,还去过哪些住户门口。”
然而,当他们查看小区内部的监控时,却发现男子进入小区后,专门走没有监控覆盖的小巷,偶尔出现在监控画面里,也刻意用连帽衫的帽子遮住头部,根本无法看清更多细节。“反侦察意识果然很强,看来之前系统推测的没错。” 陈峰皱起眉头,“他显然对小区的监控分布了如指掌,要么是提前踩过很多次点,要么就是对这个小区非常熟悉。”
就在这时,陈峰的手机响了,是法医科打来的:“陈队,城西花园案发现场提取的金属碎屑化验结果出来了,成分是铬钒钢,这种材质常用于制作专业的开锁工具;另外,抽屉边缘的划痕,是由一种特制的细长开锁工具造成的,这种工具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一般只有专业的锁匠或者有盗窃前科的人才能获得。”
“专业开锁工具?” 陈峰心中的疑惑更深了。作案者不仅有攀爬经验、反侦察意识强,还掌握着专业的开锁技术,这绝不是普通的小偷能做到的。难道他有过盗窃前科,或者从事过与锁具相关的工作?
他再次打开系统的 “嫌疑人画像完善” 功能,在脑海里问道:“系统,结合新获取的线索,能否进一步完善嫌疑人画像?”
【补充提示:铬钒钢开锁工具多为非法渠道获取,可排查近期本市非法售卖开锁工具的交易记录;具备专业开锁技术,可能有锁匠从业经历,或曾因盗窃被判刑,且服刑期间接触过开锁技术。建议优先排查有盗窃前科、具备锁匠技能或近期购买过非法开锁工具的人员,结合身高、体型、纹身等特征进行匹配。】
系统的提示让排查方向更加明确。陈峰立刻给队里下达指令:一方面,排查本市有盗窃前科的人员,尤其是近五年内刑满释放、具备锁匠技能的人;另一方面,联合网安部门,排查近期非法售卖开锁工具的线上交易记录,重点关注购买者的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
就在陈峰安排好工作,准备返回警局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小区公告栏上的一张 “管道维修通知”。通知上写着 “近期将对小区部分楼栋的下水管道进行维修,维修人员将佩戴工作证上门,请居民配合”,落款日期是一周前。
他突然想到,作案者既然能伪装成 “安全排查员”,会不会也伪装成其他工作人员,在其他案发小区踩点?“小李,立刻联系其他七起案件案发小区的物业,核实近期是否有维修、排查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尤其是在案发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内。”
小李立刻拿出手机开始联系,而陈峰则站在公告栏前,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这起连环盗窃案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周密的计划,作案者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和踩点。
此时的陈峰,虽然还没找到嫌疑人的具体身份,但心中的迷雾己经逐渐散开。在系统的辅助下,他不仅找到了案件的关键线索,更重新找回了当年破案时的信心和底气。他知道,只要顺着这些线索追查下去,离抓住作案者的那天,己经越来越近了。但他也清楚,作案者的狡猾程度远超预期,接下来的排查工作,必然还会遇到更多挑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WD6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