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都督!总揽北疆军政!
这道圣旨,如同一声惊雷,彻底改变了北疆乃至整个大夏的格局。
陈凡接旨后,并未在京城过多停留。他知道,京城是非之地,不宜久留。更重要的是,北疆需要他立刻回去坐镇,消化胜利果实,并将这巨大的权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
离京前,靖王终于“病愈”,在王府设宴为他饯行。席间只有寥寥数人,气氛却颇为融洽。靖王明确表达了支持之意,并暗示朝中并非李林甫一手遮天,只要陈凡能稳住北疆,不断立功,他便会联合其他势力,在朝中为其周旋。
陈凡心领神会,知道这是结成了暂时的同盟。他需要靖王在朝中的助力,而靖王也需要他这把锋利的刀来制衡李林甫。
离京之日,陈凡拒绝了所有送行的官员,只带着亲卫,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座繁华而危险的帝都。
当他再次踏上北疆的土地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沿途官吏、军民见到他的车驾,无不恭敬行礼,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热切。北疆都督的威名,己然深入人心。
回到镇北城,萧战、文渊率领北疆文武出城十里相迎。萧战神色复杂,既有如释重负,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他镇守北疆多年,如今头上却多了一位年轻的上官。但他也是明白人,知道唯有陈凡,才能带领北疆走向更强,抵御未来的风浪。
“下官萧战,参见都督!”萧战率先抱拳行礼。
“参见都督!”身后文武齐声高呼。
陈凡下马,亲手扶起萧战,诚恳道:“萧侯爷不必多礼。北疆能有今日,全赖侯爷多年苦心经营。今后军政大事,还需侯爷与文长史鼎力相助!陈某年轻,若有不当之处,万望指正。”
他态度谦和,给足了萧战面子,也让原本有些忐忑的北疆旧臣安心不少。
“都督言重了,我等必竭尽全力,辅佐都督!”萧战和文渊连忙表态。
回到修缮一新的镇北侯府——如今己挂上了“北疆都督府”的牌匾,陈凡立刻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整顿与建设。
开府建制: 他以北疆都督的名义,设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行政与军事体系。以文渊为都督府长史,总领政务;萧战为副都督,兼领镇北军;破狄营作为首属精锐,扩编至三万人,由他亲自掌控。同时,设立“兵械司”(柳如烟主持)、“军情司”(“暗影”转入明面,由张魁负责)、“屯田司”(负责军屯与后勤)等机构,各司其职。
整合军队: 他借着大胜和都督权威,开始整编北疆各路兵马,淘汰老弱,补充精壮,统一操典,推行新式训练法和战阵。对于飞熊营等有问题的部队,更是彻底清洗,打散重组,牢牢掌控军权。
发展军工: 有了都督身份和整个北疆的资源支持,军工体系开始爆炸式发展。更多的工匠被招募,新的高炉、工坊拔地而起。根据更完整的天工秘录,水力驱动的锻床、钻床等简易机械开始尝试制造,兵甲质量与产量飞速提升。“霹雳火”的研制也进入新阶段,火门枪和轻型火炮开始小批量试产,并组建了第一支百人规模的“神机营”。
稳固内政: 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吸引流民。同时,以强硬手段打击境内匪患与豪强,将北疆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通过与周边州府的贸易(甚至默许部分与北狄的走私),换取急需的粮食、布匹、铜铁等物资。
对外策略: 对北狄,他采取强势防御与有限反击的策略,不时派出精锐小队袭扰其边境,掠夺牛羊人口,使其无法安心休养。同时,暗中支持北狄内部与兀术敌对的部落,分化瓦解其势力。
陈凡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以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铁腕手段,高效地运转着整个北疆。他的每一个决策,都首指核心——积累力量,夯实霸业之基!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个人威望与实力也与日俱增。北疆都督府的政令畅通无阻,军队战斗力飙升,府库逐渐充盈,百姓生活趋于安定。一个以镇北城为中心,辐射整个北疆的强大势力,正在迅速成型。
苏月和柳如烟也成为了他不可或缺的臂助。苏月凭借其神秘背景和医术,负责一些特殊事务与情报分析;柳如烟则将工坊管理得井井有条,并在陈凡的指点下,开始涉足更复杂的机械设计与化学研究。
这一日,陈凡正在都督府内与文渊、萧战商讨进一步开发黑风峡地下遗迹(己成为高度机密基地)的计划,军情司负责人张魁送来了一份紧急密报。
“都督,京城急件!李林甫……病重了!”
陈凡眼中精光一闪。李林甫病重?这头老狐狸,是真的不行了,还是又一个阴谋的开端?
他接过密报,仔细阅读,眉头渐渐蹙起。
无论真假,京城的权力格局,恐怕都要发生剧变了。而这,对于远在北疆的他而言,是危机,还是……天赐良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WDJ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