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北辰那场轰动全国的求婚,将“婚礼”这项甜蜜而繁琐的工程,正式提上了日程。出乎沈知微意料的是,最先主动行动起来,并试图在其中找到自身位置和相处方式的,是她的两位母亲——养母王淑芬和生母赵淑慧。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沈知微位于研究院附近的公寓里,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王淑芬和赵淑慧,几乎是前后脚到了门口,手里都提着东西——王淑芬提着一篮子她亲手做的、沈知微小时候爱吃的点心;赵淑慧则抱着一本厚厚的、看起来像是婚纱和场地资料的图册。
开门看到对方时,两人都愣了一下,气氛有瞬间的微妙与尴尬。过往的隔阂、复杂的情绪,以及那场舆论风波中各自的选择,像一层无形的薄膜横亘在她们之间。
沈知微正想开口缓和气氛,王淑芬却先动了,她侧了侧身,对赵淑慧露出一个不算热情、但绝对称得上友善的浅笑:“来了?进屋说吧,微微这儿地方小,别都堵在门口。”
这个小小的举动,打破了僵局。
三人坐在客厅里,最初的谈话围绕着婚礼的初步设想,有些拘谨和客套。王淑芬更关心婚礼的“实在”处:“日子选好了吗?酒店定哪家?到时候亲戚朋友来了住哪儿方便?”她絮叨着,带着普通家庭主妇对婚嫁事务最朴素的关切。
赵淑慧则更关注“形式”和“体面”:“我认识几个不错的婚礼策划师,这是资料。婚纱我觉得可以考虑定制,国外有几个品牌的设计师……”她翻开着图册,语气带着一丝想要弥补和贡献的小心翼翼。
沈知微坐在中间,看着两位风格迥异、背景不同的母亲,她们代表着她的过去和现在,也承载着复杂的情感纠葛。她正准备说些什么,手机响起,一个重要的国际视频会议需要她立刻参加。
她有些为难地看向两人。
王淑芬摆摆手:“你去忙你的,正事要紧。我跟你……赵阿姨,我们再聊聊。”她第一次用“赵阿姨”这个称呼,虽然生疏,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赵淑慧也连忙点头:“对对,微微你去忙,我们……我们自己商量看看。”
沈知微离开后,客厅里再次陷入短暂的沉默。王淑芬拿起一块自己做的桂花糕,递给赵淑慧:“尝尝?微微小时候最爱吃这个。”
赵淑慧接过,小心地咬了一口,甜糯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她看着王淑芬那双因常年劳作而有些粗糙的手,想起那本凝聚了自己无数个日夜思念与愧疚的手绘相册,再对比眼前这个用实实在在的饭菜和关爱将女儿抚养长大的女人,心中百感交集。
“王姐,”赵淑慧放下糕点,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把微微养得这么好。”
王淑芬叹了口气,脸上的神情柔和了许多:“说这些干啥。孩子是好孩子,她自己争气。现在她要结婚了,是大事,是喜事。咱们当妈的,别的帮不上,就盼着她顺心,风风光光、高高兴兴地出嫁。”
这句“咱们当妈的”,让赵淑慧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她用力点头:“是,是喜事。王姐,我听你的,你经验多,你看这婚礼……”
共同的关切和目标,超越了个人的恩怨与尴尬。两位母亲开始真正地“商量”起来。王淑芬用她的朴实和人情练达,提出了许多务实的建议;赵淑慧则利用她的见识和人脉,提供了一些更符合陆家身份和国际化视野的选择。她们在婚纱风格上是中式还是西式更合适、宾客名单如何拟定、回礼该怎么准备等细节上,有分歧,有讨论,但不再有之前的隔阂与小心翼翼,更像是一对为了女儿幸福而共同努力的普通亲家。
当沈知微结束会议回到客厅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王淑芬和赵淑慧头碰头地坐在沙发上,对着那本图册指指点点,王淑芬正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这个袖子太透了,不如旁边那件端庄。”赵淑慧则认真地点头:“王姐你说得对,那件是更好些。”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平和。
看到沈知微出来,两人同时抬头,脸上都带着一种找到了共同节奏的、属于母亲的专注光芒。
王淑芬笑着说:“微微,忙完了?我跟你赵阿姨看了几个场地,都觉得不错,等你和北辰有空了定。”
赵淑慧也连忙补充:“对,我们都觉得那个临湖的庄园挺好,安静又大气。”
沈知微看着眼前这曾经不敢想象的和睦一幕,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触动。她知道,这并非意味着过往的所有伤痕都己愈合,但至少,为了她人生中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两位母亲都选择了放下,选择了携手。
这份为了共同目标而达成的短暂和睦,本身就是送给她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结婚礼物。
---
第117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GY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