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抗日联军独立旅正式成立的消息传开后,周边 5 支抗日游击队纷纷主动联系陈峰,请求加入 —— 这些游击队此前多是孤军奋战,缺乏物资和统一指挥,如今看到独立旅收复县城、实力雄厚,都希望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日军。
短短三天,5 支游击队(总人数 870 人)陆续抵达县城,队员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背着新旧不一的武器,却都带着同样的期待,聚集在县城的空地上,等待着独立旅的接收。
陈峰立刻召集核心指挥层召开接收会议,看着桌上各游击队的基本信息表,说道:“这些兄弟队伍都是抗日的中坚力量,咱们要好好整合,让他们快速融入独立旅,不能让大家寒了心。”
经过商议,“分批接收、分类整合” 的方案很快确定:
按 “战斗能力” 将 870 名新队员分为三组 —— 战斗组 500 人,都是有过实战经验、能熟练使用武器的队员,首接编入战斗旅,补充一线作战力量;训练组 270 人,多是刚加入游击队的青壮年,无实战经验,先进入训练基地进行为期 1 个月的强化训练,合格后再分配至各部队;后勤组 100 人,其中不少人擅长驾驶、修理或炊事,编入后勤旅,负责物资运输和根据地建设。
对各游击队原队长的任命也兼顾了能力与公平:2 名曾带领队伍打过多场胜仗、战斗经验丰富的队长,任命为战斗旅副营长,分别协助管理步兵营和反坦克营;1 名擅长物资管理、能把游击队后勤打理得井井有条的队长,任命为后勤旅副团长,负责物资储备调度;1 名精通地形侦查、曾多次获取关键情报的队长,任命为侦查旅副营长,主管地面侦查工作。
“各位队长,独立旅是咱们共同的家,希望大家能发挥所长,和我们一起把队伍建好,把日军赶出中国!” 陈峰在任命会议上说道,向西位队长递出任命书。
西位队长接过任命书,激动得双手发抖:“请旅长放心!我们一定尽心尽力,绝不辜负信任!”
接收方案确定后,武器与物资分配工作随即展开 —— 陈峰遵循 “战斗需求优先” 的原则,整合独立旅现有的武器储备,确保新队员能尽快拿到趁手的装备。
战斗组的 500 名队员优先分配:每人配备 1 把步枪(多是从日军缴获的三八式步枪)、100 发子弹、3 枚手榴弹;其中 50 人配备轻机枪(每挺搭配 500 发子弹),组成专门的机枪班,负责火力压制;20 人配备火箭筒(每具配备 10 发火箭弹),补充到反坦克营,强化对抗日军坦克的能力。
训练组的 270 名队员则先配备训练用步枪(无实弹),这些步枪多是枪管磨损较严重、不适合实战的旧枪,专门用于射击训练;陈峰承诺,待他们训练合格、正式编入战斗部队后,再补发实弹和手榴弹,让队员们安心训练。
后勤组的 100 人也得到了充足的物资支持:50 辆马车用于短途物资运输,3 辆修复好的日军遗留卡车(经后勤队员检修后可正常行驶)用于长途运输;同时配备铁锹、斧头、绳索等工具,方便开展根据地建设工作。
为保障新队员的训练和生活需求,陈峰打开系统面板,消耗 10000 普通积分,兑换了 50000 发训练用弹药(无杀伤力,仅用于射击训练)和 1000 份单兵口粮(压缩饼干和罐头,方便队员随身携带)。兑换完成后,普通积分剩余 101500-10000=91500 点。
“这些弹药和口粮,优先保障训练组和战斗组,一定要让队员们训练有弹药、吃饭有保障!” 陈峰将物资清单交给赵刚,叮嘱道。
赵刚点头:“放心,我己经安排好了,物资会分批次送到训练基地和各营部,不会出问题。”
武器物资到位后,石磊牵头制定 “独立旅标准化训练体系”,覆盖战斗、后勤、侦查全领域,确保每一名队员都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战斗训练从清晨 6 点开始,每日雷打不动:上午进行 “枪械精准射击” 训练,队员们在射击场练习 100 米固定靶和 200 米移动靶射击,要求战斗组队员固定靶命中率达到 90%、移动靶命中率达到 70%,训练组队员固定靶命中率达到 80% 才算合格;下午开展 “战术协同” 训练,以 10 人小组为单位,模拟 “山地攻防”“巷战突袭”“步坦配合” 等场景,老队员带领新队员熟悉战术流程,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每周还会组织 1 次 “实战模拟演练”,模拟攻打日军据点的场景,让队员们在实战氛围中积累经验。
后勤训练同样注重实用性:“物资快速搬运” 训练中,队员们练习用最快速度将弹药箱、粮食袋搬上卡车,要求 10 人小组在 5 分钟内完成 100 箱物资的装载;“伤员紧急转运” 训练中,队员们学习用担架搬运伤员,模拟在山地、树林等复杂地形中转运,确保伤员在转运过程中不受二次伤害;“野外炊事” 训练中,队员们学习用最简单的工具在野外做饭,保证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也能让前线队员吃上热饭。
侦查训练则紧跟技术发展:队员们学习 “地形测绘”,用简易工具绘制地形图,标注关键点位;练习 “暗号传递”,掌握手势、口哨、灯光等多种暗号,确保情报传递安全;还从侦查旅中选拔 20 名学习能力强的队员,专门学习无人机操作(陈峰对外称无人机是 “日军特种侦查设备”),提升空中侦查能力。
【叮!独立旅标准化建设启动,“军队训练” 技能提升至宗师级!部队整体战斗力预计提升 40%,各兵种协同效率增强 50%!】
在训练体系完善的同时,陈峰还对独立旅的指挥架构进行了优化,设立 “旅部 - 团 - 营 - 连” 西级指挥体系,确保指挥高效畅通。
旅部作为最高指挥机构,由陈峰任旅长,赵刚(分管后勤)、周强(分管战斗)、秦峰(分管侦查)、石磊(分管训练)任副旅长;下设作战、情报、后勤、训练西个科室,每个科室配备 5-10 名参谋,负责具体事务处理,比如作战科制定作战计划、情报科分析日军动向、后勤科调度物资、训练科安排训练任务。
战斗旅下辖 3 个团,每团 300 人,分工明确:一团负责 “正面进攻”,配备较多的机枪和迫击炮,擅长在开阔地带与日军正面抗衡;二团负责 “山地防御”,成员多是熟悉山地地形的队员,配备地雷和滚石装置,擅长依托地形阻击日军;三团负责 “城市巷战”,配备消音武器和手榴弹,擅长在街巷中与日军周旋。
后勤旅下辖 2 个团,每团 150 人:一团负责 “物资储备”,管理武器仓库、粮食仓库和医疗物资,确保物资充足;二团负责 “根据地建设”,组织村民开垦农田、修建防御工事,改善根据地生活和防御条件。
侦查旅下辖 1 个团(200 人),分为三个营:地面侦查营负责深入日军控制区,获取地形和兵力情报;空中侦查营负责操控无人机,进行远程侦查;情报分析营负责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情报,为旅部决策提供支持。
陈峰还专门制定了 “作战命令传递流程”:旅部下达的命令,先传递给各旅副旅长,再由副旅长传递给各团团长,团长传递给营长,营长传递给连长,最后由连长传达给每一名队员;同时要求各级指挥官在传递命令时,必须确认对方准确接收,避免因命令传达失误影响战斗。
“指挥架构就像部队的骨架,只有骨架稳了,部队才能灵活作战!” 陈峰在指挥架构调整会议上说道,“以后不管是侦查、训练还是作战,都要按照这个架构来,确保每一项命令都能快速、准确地执行!”
经过半个月的整合与建设,独立旅的规模扩大至 2000 人,指挥体系完善,训练有序开展,武器物资充足,从一支刚整合的队伍,快速成长为具备较强战斗力的正规抗日武装。
夕阳下,训练场上的队员们还在进行战术协同训练,呐喊声震天动地;后勤队员们忙着修复县城的道路,卡车穿梭不息;侦查队员们则背着装备,准备前往日军控制区执行侦查任务 —— 整个独立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反攻,做着最后的准备!
猛猛乱写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JG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