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力主姑姑返回长安,并非一时血勇,更非求死,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针对太子和马嵬坡危局的阳谋!
此计一石三鸟:
其一,彻底打乱太子李亨借“诛妖妃”之名行逼宫之实的步骤。当杨玉环不再是贪生怕死、蛊惑君王的“妖妃”,而是主动请缨、代君守城、誓死殉国的“忠烈”时,太子之前散播的所有污名化流言不攻自破,其煽动军心的基础瞬间崩塌。太子若再强行逼迫,反而会暴露其篡位野心,引火烧身。
其二,巧妙地将压力反弹给皇帝李隆基。杨玉环以如此决绝的姿态表态,若皇帝仍坚持西逃,甚至默许太子对贵妃下手,那么“昏聩无能”、“连妃子都不如”的帽子将牢牢扣在他头上,皇权威严将彻底扫地。杨晓赌的,就是李隆基内心深处那点残存的、对尊严和旧情的眷恋。最终皇帝虽未敢亲自东归,但赐予贵妃“代表朕坐镇长安”的名义,并准杨晓辅佐,这在法理和道义上,暂时保全了贵妃和杨家的核心。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他和姑姑,乃至整个杨家,争取到了一个相对自主的行动空间和一线渺茫的生机。留在西巡队伍里,就是太子砧板上的鱼肉,随时可能被“军心”裹挟着杀掉。而返回长安,虽然看似跳入了另一个火坑,但至少脱离了太子的首接掌控,获得了施展手段的舞台。长安,毕竟是帝都,底蕴犹在,变数犹存!
至于让姑姑在离开前,极尽温柔地与李隆基度过缠绵一夜,同样是杨晓算计深远的一步。他要给那位老皇帝留下一个刻骨铭心、混合着极致欢愉与巨大愧疚的最终印象。这份念想和亏欠,在未来,或许能成为关键时刻的护身符。更重要的是,杨晓深知,在原本的历史中,杨玉环并无子嗣,这也是其地位不够稳固的原因之一。如今乱世己至,若能在返回长安后,凭借那夜的“努力”,让贵妃“怀上”龙种,哪怕只是放出风声,都将是稳定人心、抗衡太子的又一重要筹码!一个可能怀着皇帝子嗣、并誓死守护国都的贵妃,其政治分量将截然不同。
……
寒风凛冽,旌旗残破。杨晓率领着一支不足五百人的队伍,护卫着贵妃的銮驾,脱离了庞大的西巡队伍,掉头向东,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归途。这支队伍成分复杂,有王虎及其麾下百余名愿意追随的龙武军士卒,有杨家最后的百余名忠勇部曲,有胡九通过暗桩紧急调集拢来的数十名江湖亡命之徒,以及怜月、惜雪等核心侍女。人人面色凝重,眼神中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是继续仓皇西行的皇帝銮驾和太子队伍。无数道目光投射过来,有同情,有怜悯,有嘲讽,更有太子党羽那毫不掩饰的、如同看死人般的冰冷眼神。
“自寻死路!”太子李亨在车驾中冷哼一声,虽因计划被打乱而恼怒,但想到长安即将面临的命运,嘴角又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在他看来,杨晓和杨玉环此举,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等死罢了。
杨晓对此浑不在意。他策马走在队伍最前,目光坚定地望着东方那灰蒙蒙的天际。他知道,前路是龙潭虎穴,但他别无选择,只能一往无前。
数日后,当那座巍峨雄壮、却笼罩在绝望恐慌中的巨城轮廓出现在视野尽头时,整个队伍的气氛更加压抑。
长安,到了。
昔日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城门区域,此刻一片混乱。试图逃出城的百姓被紧闭的城门和森严的守卫阻挡,哭喊声、叫骂声、哀求声响成一片。城头之上,守城的士兵盔甲不整,面有菜色,眼神茫然地望着城外,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臭和一种名为“绝望”的气息。
“开门!贵妃娘娘銮驾在此!奉陛下密旨,回京坐镇!”杨晓麾下一名嗓门洪亮的将领上前,运足中气,高声喝道。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安史之乱:保护姑姑杨玉环!》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城头上一阵骚动,守军将领探出头来,看到下方那虽然精简却依旧保持着皇家仪制的銮驾,以及銮驾旁那个神色冷峻的年轻公子(杨晓),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贵妃回来了?在这种时候?怎么可能?
“可有凭证?!”守将不敢大意,厉声问道。
杨晓亲自打马上前,高举那道李隆基亲手所书的密旨(虽无正式玉玺,但有皇帝随身私印和笔迹为证),朗声道:“陛下密旨在此!贵妃娘娘感念长安军民忠义,不忍弃之,特请旨回京,与都城共存亡!速开城门!”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城头,也传到了周围那些慌乱绝望的百姓耳中。
瞬间,城上城下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贵妃娘娘……没有跟着皇帝逃跑?她……她回来了?还要和我们……共存亡?!
巨大的震惊和难以置信过后,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的情感开始在人群中蔓延。
杨晓看准时机,对身旁的怜月使了个眼色。怜月会意,立刻带领几名机灵的侍女和士卒,混入人群,将早己准备好的说辞迅速散播开来:
“娘娘忠烈啊!在马嵬坡以死相谏,请求陛下回銮!陛下虽暂移驾西幸,然特赐娘娘密旨,代表天子坐镇长安!”
“娘娘说了,她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绝不抛弃长安城的百姓!”
“陛下没有放弃我们!娘娘就是陛下派回来的!”
这些经过加工的消息,如同在干涸的河床上投入了清泉,迅速浸润开来。恐慌混乱的人群渐渐安静,无数道目光聚焦在那辆华贵的凤辇上,眼神中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光。
守城将领验看过密旨(他未必能完全辨认真伪,但此刻的形式和氛围己由不得他细究),又看到军民情绪的变化,终于一咬牙,下令道:“开城门!迎贵妃娘娘銮驾入城!”
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发出嘎吱的声响。
杨晓一马当先,护卫着贵妃銮驾,驶入了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危城。
街道两旁,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百姓和散兵游勇。他们看着这支逆流而行的队伍,看着那辆象征着帝国最高荣耀之一的凤辇,看着骑在马上、神色坚毅的杨晓,沉默着,注视着。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贵妃娘娘千岁!”紧接着,零星的呼喊汇成了逐渐响亮的声浪:
“娘娘千岁!”
“大唐万岁!”
声音起初还有些杂乱迟疑,但很快便变得整齐而充满力量,在这座濒死的城市上空回荡。
銮驾内,杨玉环透过纱帘,看着外面那些激动而又充满期盼的面孔,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呼喊,原本冰冷绝望的心中,竟也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暖流和……责任。她下意识地摸了摸依旧平坦的小腹,想起了侄儿杨晓在马嵬坡临行前的低语:“姑姑,稳住长安,我们未必没有机会……”
杨晓骑在马上,感受着周围军民那被重新点燃的情绪,心中却无半分轻松。他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步。用贵妃的“忠烈”形象暂时稳定人心,如同给垂死的病人打了一剂强心针。但长安城真正的危机——兵力不足、粮草短缺、权贵离心、以及即将兵临城下的叛军铁蹄——并未解除。
他抬起头,望向皇宫的方向,眼神锐利。
接下来,他将要以这座千年古都为棋盘,以贵妃为旗帜,以自己整合的力量为棋子,与即将到来的叛军,与远在灵武的太子,甚至与那冥冥中的历史命运,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长安的血色归途,此刻,才真正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WJG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