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江南的稻田里己是一片忙碌景象。
老农陈老栓扶着新式的曲辕犁,在儿子的协助下翻耕水田。这犁具是农务司最新推广的,犁头用上了福州钢厂出的精铁,耕得又深又快。
"爹,这新犁真带劲!"年轻后生擦着汗,脸上却带着笑,"往年这时候咱家才耕完一半,今年眼看着就要收尾了。"
陈老栓眯眼望着田埂上插着的小红旗,那是农务司划分试验田的标记。红旗田都用上了新稻种,据说能耐旱抗虫,收成能多三成。
"官府这回是动了真格。"他喃喃道,"连稻种都是免费发放的。"
不远处的官道上,几辆马车停了下来。林雪带着农学院的学员正在田间授课。
"大家看这片试验田。"她指着刚插好的秧苗,"新稻种的株距要略宽些,给根系留足生长空间。"
学员们认真记录着。他们中有 former 的佃农,有农家子弟,还有几个是转了行的 former 小吏。新朝取消了科举,却开办了各种实学学堂,让这些原本与仕途无缘的人看到了希望。
"林先生,这施肥的时辰可有讲究?"一个 former 的账房先生问道。他如今在农学院学习,打算回乡开办农技学堂。
"问得好。"林雪赞许地点头,"新稻种要用新肥,这是农务司特制的肥料,要在插秧后第七日施用。"
她说着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些白色粉末:"这是从海外引进的磷肥,配合农家肥使用,效果最佳。"
田间地头,这样传授新技术的场景比比皆是。农务司的官吏们分片包干,手把手地教农民使用新农具、新肥料。起初还有些老农持怀疑态度,但看到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秧苗,渐渐都信服了。
与此同时,在苏州城的新式学堂里,琅琅读书声飘出窗外。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孩童们捧着新编的《千字文》,读得摇头晃脑。
这本新编蒙学读物与传统不同,除了识字,还加入了算学格物等基础知识。更让传统塾师惊讶的是,书中还配有精致的插图,描绘着各种农具、机械的原理。
"先生,这个水车为什么能自己转动?"一个扎着总角的小童指着课本问道。
former 的秀才,现在的学堂先生李明远耐心解释:"你看这流水推动叶片,带动齿轮......"
这样的场景在江南各州县都在上演。新朝推行全民识字,在各地兴建学堂,六岁以上孩童都要入学。更让士绅们震惊的是,女子也可入学读书。
"成何体统!女子无才便是德!"苏州名士赵老夫子气得胡子首抖。
但他的孙女赵婉儿却偷偷跑去学堂旁听,回来还能说出些"杠杆原理"之类的新词。
变革不仅在田间和学堂发生。市井街巷,百姓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
清晨的苏州菜市,叫卖声此起彼伏。卖菜的王大嫂今天特别高兴,她家的菜园用了新肥料,青菜长得格外水灵。
"来看看咧,今早刚摘的新鲜菜!"
街对面,铁匠铺的小学徒正在擦拭新打的剪刀。这剪刀用了新式钢材,锋利耐用,价钱却比从前便宜三成。
"娘,我要买这把剪刀。"一个少女在铺前驻足,"听说能轻易剪开三层布。"
更让人惊喜的是医药。新开设的惠民药局前,百姓排着长队等候诊治。药价是官府定的,童叟无欺。 former 的游方郎中现在都要经过考核才能行医,胡乱开方的现象大大减少。
"这世道,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茶楼里,老人们品着新茶感慨。
这新茶也是工坊的新产品,采用改良的制茶工艺,香气更醇,价格却更亲民。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中,也有不和谐的音符。
这日,秦风接到密报:有人在暗中散布谣言,说新稻种会耗尽地力,三年后田地就会荒芜。
"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捣鬼了吗?"秦风问陈文远。
"初步查明是几个 former 的粮商。"陈文远回道,"新朝推行平粜政策,断了他们囤积居奇的路子。"
秦风冷笑:"既然他们这么喜欢散布谣言,就让他们亲眼看看新稻种的收成。"
他下令在各地设立示范田,邀请乡绅百姓参观。同时让农务司编写通俗易懂的农书,免费发放。
这一招果然奏效。看到示范田里长势旺盛的稻谷,谣言不攻自破。
更让秦风欣慰的是,百姓们开始自发地学习新技术。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老农拿着农书互相讨论。学堂里,孩子们回家后还会把学到的知识教给父母。
"这才是真正的教化。"孙文视察学堂时感慨道,"不是死读经书,而是学以致用。"
转眼到了初夏,试验田里的稻子开始抽穗。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预示着丰收在望。
陈老栓每天都要到田里转几圈,看着稻穗一天天,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爹,听说城里工坊又在招工。"儿子一边除草一边说,"工钱比种田还高呢。"
"你去吧。"陈老栓出人意料地开通,"家里这些地,我和你娘忙得过来。年轻人,是该多见见世面。"
这样的对话在江南农家比比皆是。新办的工坊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力,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发展。
夜幕降临,苏州城灯火通明。新安装的路灯照亮了街道,夜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秦风微服私访,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听着小贩的叫卖声,看着百姓脸上的笑容,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这才是他想要看到的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
然而在这片祥和之下,他清楚地知道,挑战才刚刚开始。北边还有强敌虎视眈眈,海外列强也不会坐视东方崛起。
但至少,现在他们有了坚实的根基。
回到府衙,秦风看到林雪还在灯下研究图纸。桌上摊开的是新一代纺机的设计图,旁边还放着几本农书。
"这么晚还不休息?"
"马上就完。"林雪抬头笑了笑,"我在想,能不能把水力纺机的原理用在农具上。"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宁静的夜晚孕育着希望,也预示着明天更多的可能。
在这个春去夏来的时节,新朝就像田里的秧苗,正在茁壮成长。而每一个辛勤耕耘的人,都是这希望的见证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WJJ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