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晨光斜斜照进厨房,陈梦正蹲在橱柜前,翻找一个铁皮盒子——盒身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边角锈迹斑斑,里面装着几十张泛黄的粮票,是她和李默刚结婚时用的,最小面额的两斤票上,还留着当年不小心沾到的酱油渍。
“太外婆,这是什么呀?”念念凑过来,指尖轻轻捏起一张粮票,票面上的图案让她好奇不己。陈梦笑着把粮票放回盒子,眼里泛起温软的光:“这是粮票,当年买粮食、馒头都得用它。你太外公第一次带我去食堂吃饭,就用这两斤票给我买了个肉包子,我舍不得吃,掰了一半给他,他还说‘你吃,我不饿’。”
李默从外面买菜回来,手里提着一袋刚蒸好的白面馒头,看到粮票,忍不住笑了:“还记得有年春节,粮票不够用,我骑着自行车跑了三个粮店,才凑够买饺子粉的票。你在家等着,把白菜、肉馅都准备好了,就盼着我带粉回来,最后咱们包到半夜,饺子出锅时,你吃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旧照片,是年轻时的他们在粮店门口的合影,陈梦手里攥着粮票,李默提着面粉袋,背景里的红灯笼还透着年味。
正说着,门铃响了。念安提着一个布包走进来,后面跟着小宇和林溪——布包里是一本泛黄的旧账本,上面记着当年的开支:“妈,这是您当年记的账,每笔都写得清清楚楚,”念安翻开账本,指着一行字,“您看,1985年2月,买面粉两斤,用粮票一张,还买了半斤肉,花了一块二。”
林溪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里面贴着几张老粮票的拓印:“我查了资料,这些粮票现在很少见了,”她把笔记本递给念念,“咱们把粮票的故事写在上面,再贴点当年的生活照片,放进时光盒,以后念念就知道太外公太外婆当年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小宇则拿出相机,对着粮票、旧账本和桌上的白面馒头拍了几张照片:“我把这些都拍下来,洗出来贴在笔记本里,让时光盒里的烟火气,既有实物,又有画面。”
厨房里顿时飘满了馒头的麦香。陈梦教念念辨认粮票上的面额,念念把不同面额的粮票按大小排好,像在玩积木;李默则把馒头掰开,抹上点腐乳,递给念念:“尝尝,当年你太外婆就爱这么吃。”念安和林溪在一旁整理旧账本,把松动的纸页小心粘好,偶尔还会讨论当年的物价,笑着说“现在的日子真好”。
“太外公太外婆,我把粮票排好啦!”念念举着排好的粮票,眼里满是骄傲。李默摸了摸她的头:“真整齐!咱们把粮票、旧账本、照片和今天的馒头包装纸一起放进时光盒,让当年的烟火气,也能留在时光里。”陈梦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一小把当年的小麦粒:“这个也放进去,让粮票和小麦待在一起,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收成,当年的日子。”
念念跑到房间,抱出自己的小画本,翻开最新一页——上面画着厨房里的场景:陈梦教她认粮票,李默递着馒头,念安和林溪整理账本,窗外的梧桐叶飘进厨房,像撒了一地的金黄,“我把这个画放进去,以后打开时光盒,就想起今天看粮票、吃馒头的事啦!”
夕阳西下时,大家把粮票、旧账本、照片、小麦粒和画本一起放进时光盒。李默盖上盒盖,指尖抚过盒面的玉兰纹:“这个盒子里,现在不光有玉兰花的香、老茶的醇,还有了当年的烟火气。这些粮票记着日子的苦,也记着咱们一起扛过来的甜。”
陈梦靠在李默肩上,看着满屋子的家人,闻着馒头的麦香,忽然觉得,时光就像这粮票,虽然己经不用了,却藏着最真实的生活滋味——有年轻时的奔波,有一家人的相守,还有如今的安稳。晚风从窗外吹过,带着秋的凉意,却吹不散屋内的暖。他们知道,明年秋分还会有新的故事,时光盒里的烟火记忆也会越来越多,而这些藏在老粮票里的时光温度,会一首陪着他们,把平凡日子里的爱,一年又一年地讲下去。
极东的征服者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JJ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