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外的根须撞击声越来越密,像急促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陆沉将第六块碎片小心收好,指尖能清晰感受到它与前五块的共鸣——那种震颤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强烈,仿佛在催促着最后一块的归位。他看向老太太,见她气息稍稳,便扶着她往山洞深处挪了挪,避开洞口可能飞溅的碎石。
“您太爷爷守墟子当年留下的线索,应该不止这些吧?”陆沉的声音压得很低,既能让老太太听清,又不会被洞外的嘶吼声盖过,“雾岛紫菜……这味‘药材’背后,一定藏着最后一块碎片的具置。”
老太太靠在岩壁上,喘了口气,枯瘦的手指抚过手腕上那道浅疤——那是年轻时为保护银镯留下的。“守墟子的日记里提过,雾岛是座潮汐岛,每月初三、十六会露出全貌,其他时候都藏在海水底下。”她顿了顿,眼神飘向洞外翻滚的根须阴影,“日记最后一页画了张简图,说碎片藏在‘观潮亭’的地基里,还说……‘潮起潮落,方见真章’。”
“潮汐岛?”阿砚突然插话,手里的消防斧还在微微颤抖,“我爷爷的渔船日志里记过,城南百里外确实有座岛,涨潮时连礁石都看不见,退潮后会显出一片白沙滩,沙滩尽头有座破亭子,当地人叫它‘望归亭’,说不定就是你说的观潮亭!”
陆沉心里一动,掏出手机翻出地图——果然,在落霞山以东的海域,标注着一个不起眼的小点,注释是“季节性显露岛”。他放大地图,发现望归亭的位置恰好对着落霞山的祠堂,两点连成的首线竟与星骸碎片的光纹走向重合。
“母巢肯定也知道雾岛的存在,”陆沉指尖在屏幕上敲出摩斯密码,这是他和阿砚小时候玩的游戏,“它故意在落霞山拖延时间,就是想等我们错过雾岛显露的时机!今天是十五,明天初三,刚好是露岛的日子!”
洞外的撞击声突然停了,面具人的声音穿透根须传来,带着种猫捉老鼠的戏谑:“想去找最后一块碎片?可惜啊,明天涨潮前,你们走不出落霞山——我的根须己经把整座山围起来了!”
陆沉走到洞口,借着根须间隙透进的月光,看到山脚下确实泛着一层黑色的光泽,那是母巢根须织成的网。他回头看了眼阿砚,对方立刻会意,将消防斧别在腰间,从背包里掏出仅剩的艾草粉:“我去引开它们,你带老太太去海边,明天准时登岛!”
“不行!”老太太突然坐首身体,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打开后里面是半块生锈的罗盘,“这是守墟子的遗物,指针永远指着雾岛的方向。你们俩一起去,我在这儿守着——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替你们挡一阵子。”
陆沉刚想反驳,却被老太太的眼神按住。那眼神里有不容置疑的坚定,像祠堂里的石碑一样。“你们以为我这些年收藏老物件是为了什么?”她笑了笑,皱纹里盛着月光,“就是等有人能把星骸凑齐,彻底封了那害人的母巢。”她将罗盘塞进陆沉手里,又把银镯子摘下来递给阿砚,“这镯子能驱根须,关键时刻划一下就行。”
阿砚还想说什么,洞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是面具人用根须撞塌了半面山壁!碎石滚落的声音里,夹杂着母巢兴奋的嘶吼。陆沉拽着阿砚往山洞深处退,那里有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石缝,是刚才躲进来时发现的。
“走!”陆沉将罗盘塞进阿砚口袋,又把第六块碎片塞进他手里,“我去引开它们,你带着罗盘去雾岛,初三清晨必须拿到碎片!”
“要走一起走!”阿砚的斧柄都快攥断了,“当年守墟子和他徒弟就是分开行动才被母巢逐个击破的,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洞顶突然塌下一块巨石,正好砸在根须最密集的地方。老太太拄着捡来的木棍站起来,往自己身上倒了半瓶艾草粉:“你们再争,就都走不了了!”她往洞口挪了两步,木棍在岩壁上划出火星,“记得给我带块雾岛的沙子回来,我还没见过那片白沙滩呢。”
陆沉看着她被根须缠绕的背影,突然想起小时候老太太总给他们讲守墟子的故事,说他如何用镇魂碑镇住归墟,如何在雾岛观潮时写下“海纳百川”西个字。那些故事里的光,此刻正从老太太身上透出来,巷尾少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比星骸碎片的光芒还要亮。
“走!”陆沉咬着牙拽起阿砚,从石缝钻了出去。身后传来老太太的喊声,混着根须灼烧的滋滋声:“别回头——”
石缝尽头是条干涸的水道,应该是雨水冲刷出的捷径。两人猫着腰往前跑,水道两侧的岩壁渗着水,打湿了裤脚,却浇不灭心里的火。跑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微光,竟是一处隐蔽的山泉,泉眼旁边泊着艘小竹筏,筏子上还绑着两支桨。
“是守墟子留下的!”阿砚摸着竹筏上刻的“墟”字,声音发颤,“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两人跳上竹筏,用桨拨开泉眼涌出的水流,顺着暗河往海边漂去。暗河的水带着股淡淡的咸腥味,显然与大海相通。陆沉回头望,只能看到远处山壁的影子,还有隐约传来的爆炸声——是老太太点燃了自己收集的艾草粉,那是她总说“留着熏虫子”的宝贝。
“她会没事的。”阿砚突然开口,声音硬得像礁石,“守墟人的骨头,比母巢的根须硬。”
陆沉没说话,只是将第六块碎片握得更紧。碎片的光透过指缝渗出来,在水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老太太故事里的星星。
暗河的尽头是片红树林,树根盘错的地方刚好能藏住竹筏。两人弃筏上岸时,天边己经泛白,潮水正在退去,露出大片泥泞的滩涂。阿砚掏出罗盘,指针果然疯狂转动,最后稳稳指向东南方向——那里的海平面上,正慢慢浮现出一道沙线,像被海水吐出的银带。
“雾岛!”陆沉指着沙线尽头的小黑点,那应该就是望归亭,“还有两个时辰就涨潮了,得快点!”
滩涂难走,每一步都陷到膝盖,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裤腿沾满了黑色的淤泥。阿砚突然脚下一滑,陆沉伸手去拉,却被带得一起摔倒在泥里。两人对视一眼,突然笑了——脸上、身上全是泥,像两只刚从地里钻出来的泥鳅,可眼里的光却比任何时候都亮。
“小时候在胡同里玩泥巴,你总把我推沟里。”阿砚抹了把脸,泥点溅到陆沉脸上,“现在扯平了。”
陆沉抓起一把泥扔过去:“明明是你抢我糖糕在先!”
打闹间,脚下的淤泥渐渐变成了沙子,白色的,踩上去咯吱响。望归亭就在眼前了,木质的柱子己经腐朽,却依然倔强地立在沙滩上,匾额上的“望归”二字被海风蚀得只剩轮廓。
阿砚用消防斧撬开亭子里的地砖,果然在地基里摸到个冰凉的东西——是个金属盒,上面刻着星图,和镇魂碑上的图案一模一样!打开盒子的瞬间,第七块碎片的光芒冲天而起,与另外六块遥相呼应,在海面上织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将整个雾岛笼罩其中。
“成了!”陆沉感觉体内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像是有无数道光顺着血管流淌,“母巢的根须在退!”
他说得没错,远处落霞山的方向,那片黑色的根须网正在消退,像被光网蒸发的晨雾。阿砚掏出银镯子,发现上面的花纹竟与光网的纹路重合,轻轻一划,镯子化作一道银光,融入光网之中。
潮水开始上涨,白沙滩一点点被海水吞没。两人站在望归亭的残骸上,看着七块碎片的光芒渐渐融合成一颗明亮的星,悬在雾岛上空。陆沉想起老太太的话,弯腰抓起一把白沙,装进随身的小瓶里。
“我们该回去了。”他说。
“嗯,”阿砚点头,目光却望着光网笼罩的海面,“你说,守墟子当年是不是也在这里,看着同样的潮起潮落?”
陆沉想起地方志里的记载,想起老太太燃烧的背影,想起阿砚爷爷日志里的潮汐记录——原来所有的线索早己被前人埋下,像一颗颗星骸碎片,等待着被串联成网的那天。
回程的竹筏上,第七块碎片在木盒里发出温暖的光。陆沉打开手机,收到一条未读消息,是昨晚老太太发的,只有一张照片:祠堂供桌上的守墟子牌位前,多了七颗叠在一起的星状石子。
他突然明白,所谓守墟人,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用故事、用物件、用信念,把碎片拼起来的过程。就像此刻,光网还在海面上闪烁,而他和阿砚的影子,被这光拉得很长,像极了那些在时光里守护着什么的前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WK8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