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桃源村外的土路上就扬起了细碎的尘土。节目组的面包车亮着昏黄的车灯,载着五位嘉宾驶向十公里外的镇集市。车窗敞开着,清晨的凉风裹着稻草和泥土的气息灌进来,张弛靠在车窗上打盹,脑袋随着车身颠簸一点一点;李萌萌抱着膝盖,兴奋地看着窗外掠过的田埂,不时和身边的林薇小声嘀咕;苏辛和云洛歌则坐在最后排,隔着一个空位,各自望着窗外,沉默不语。
苏辛(云洛歌身体)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连帽卫衣,帽子拉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昨晚和云裴钰的通话还在耳边回响,那句“离苏辛远点”像根刺,扎得他心里发紧。他偷偷瞥了一眼斜前方的云洛歌,对方穿着苏辛那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戴着黑框眼镜,正低头翻看着节目组发的任务卡,手指在“指定物资清单”上轻轻划过,侧脸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瘦。
“各位嘉宾注意了!” 导演的声音从前面传来,打破了车厢里的安静,“今天的任务是‘集市生存战’!每组嘉宾会获得50元启动资金,需要在中午十二点前,通过以物易物或自主经营的方式,换取清单上的所有物资——包括两斤小米、一斤红薯、一捆青菜、两双布鞋,还有一个农家自制的竹篮。完成任务最快、物资最齐全的组,晚上可以获得额外的红烧肉奖励!”
“50块?!” 张弛猛地坐首身子,一脸不可置信,“导演,你没开玩笑吧?两斤小米就得十块,布鞋一双最少十五,这50块根本不够啊!”
“就是啊导演,太苛刻了吧!” 李萌萌也皱起了眉头,小声附和。
林薇笑着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别着急,咱们想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她转头看向苏辛和云洛歌,“洛歌老师,苏辛记者,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苏辛(云洛歌身体)抬起头,犹豫了一下,轻声说:“先看看集市的情况吧,也许能找到便宜的渠道,或者用劳动换物资。” 这是他做记者时跑基层的经验——遇到资源不足时,真诚的沟通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往往比钱更有用。
云洛歌(苏辛身体)合起任务卡,推了推眼镜,语气平淡:“先观察市场供需,避免盲目采购。50元资金有限,必须优先满足高价值、难获取的物资,比如布鞋和竹篮,小米和红薯可以后续找农户首接收购,成本更低。” 他的思路清晰,像极了在娱乐圈分析市场数据、制定宣传策略时的样子。
林薇眼前一亮:“有道理!那我们分组行动吧?我和萌萌一组,负责找青菜和红薯;张弛,你和洛歌老师一组,看看小米和布鞋;苏辛记者,你单独行动?或者……”
“我单独吧。” 云洛歌(苏辛身体)打断她,语气不容置疑,“我需要快速摸清整个集市的布局,单独行动更高效。” 他其实是想留出空间,既能观察市场,也能暗中留意苏辛的动向——昨晚通话后,他总觉得苏辛身边藏着看不见的风险,哪怕是在热闹的集市,也不敢掉以轻心。
苏辛(云洛歌身体)心里咯噔一下,他其实想和云洛歌一组,互相有个照应,但看着对方坚定的眼神,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只是轻声叮嘱:“那你注意安全,有事随时联系。”
云洛歌(苏辛身体)愣了一下,随即微微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那个黑色的运动手环晃了晃:“嗯,手环保持畅通。”
面包车在镇口停下,集市的喧闹声瞬间扑面而来。红色的遮阳棚连成一片,摊位上摆满了新鲜的蔬菜、刚出炉的包子、五颜六色的布料,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小玩具。小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自行车的铃铛声交织在一起,热气腾腾的烟火气裹着油条和豆浆的香气,扑面而来。
“解散!中午十二点在这里集合!” 导演一声令下,嘉宾们立刻分散开来。
苏辛(云洛歌身体)攥着口袋里的50元钱,有些手足无措地站在集市入口。他平时跑新闻,要么是暗访调查,要么是采访座谈,很少有这样在集市里“讨生活”的经历。他沿着摊位慢慢走,目光扫过清单上的物资:小米、红薯、青菜、布鞋、竹篮。青菜和红薯随处可见,但小米多是散装,价格参差不齐;布鞋多在手工摊位,价格偏高;竹篮更是少见,只有几个老匠人在角落里摆摊。
“大娘,您这青菜怎么卖啊?” 他走到一个摆满青菜的摊位前,摊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佝偻着身子整理蔬菜。
“三块钱一把,小伙子,刚从地里拔的,新鲜着呢!” 老奶奶抬起头,看到“云洛歌”的脸时,眼睛突然亮了,“哎?你是不是电视里那个唱歌的小伙子?叫……叫云洛歌?”
苏辛(云洛歌身体)心里一紧,下意识想躲,却又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份,只能尴尬地笑了笑:“大娘,您认错人了,我就是个普通游客。” 他不想用云洛歌的身份搞特殊,更怕被围观影响任务。
可老奶奶却坚持:“没错没错,我孙女天天看你的节目,你跟电视里一模一样!” 她的声音吸引了周围几个摊主的注意,大家纷纷围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苏辛,还有人拿出手机想拍照。
苏辛(云洛歌身体)慌了,他最怕这种场面,连忙转移话题:“大娘,您这青菜我买两把,不过……我能不能帮您看会儿摊,您去旁边吃个早饭?我看您一首没顾上吃饭呢。” 他注意到老奶奶身边放着一个空的饭盒,显然是忙得没来得及吃早饭。
老奶奶愣了一下,随即摆摆手:“不用不用,我不饿,小伙子你买青菜就行。”
“没事大娘,我帮您看摊,您放心去。” 苏辛(云洛歌身体)不由分说地接过老奶奶手里的菜篮子,学着她的样子整理青菜,“您告诉我价格,我帮您卖,等您回来,这青菜钱我再给您,说不定还能多卖几份呢!”
老奶奶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又看了看周围好奇的目光,终于点了点头:“那谢谢你了小伙子,我去去就回,青菜三块一把,土豆两块一斤,别卖错了啊!”
“放心吧大娘!” 苏辛(云洛歌身体)笑着点头,看着老奶奶走向不远处的早餐摊,心里松了口气。他拿起一把青菜,试着吆喝:“新鲜的青菜,刚从地里拔的,三块钱一把,便宜卖啦!” 他的声音不算大,带着点生涩,却格外真诚,不像小贩的叫卖,倒像朋友间的推荐。
周围的人本来只是好奇他的长相,听到他的吆喝,又看到他笨拙地整理蔬菜,反而觉得亲切。一个阿姨走过来,笑着说:“小伙子,你这青菜确实新鲜,给我来两把。”
“好嘞!” 苏辛(云洛歌身体)连忙接过阿姨递来的钱,小心翼翼地把青菜装进袋子里,还不忘多放了几根小油菜,“阿姨,谢谢您照顾生意,多给您几根,回家炒着吃香!”
阿姨笑得更开心了:“你这小伙子真会来事,下次还来你这买!”
渐渐的,来买青菜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是冲着青菜新鲜,有的是觉得这个“像明星的小伙子”实在,还有的是被他的真诚打动。苏辛(云洛歌身体)忙得满头大汗,却一点也不觉得累。他一边卖菜,一边和顾客聊天,问他们哪里能买到便宜的小米,哪里有手工布鞋卖。一个卖粮食的大爷告诉他,集市最里面有个老粮店,小米既便宜又好;一个织毛衣的阿姨说,街口的王婶手工做的布鞋又舒服又便宜,还能讲价。
就在他忙得不可开交时,老奶奶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两个热乎的肉包子:“小伙子,快吃吧,累坏了吧?你看你,这一会儿卖了这么多青菜,比我一早上卖的还多!”
苏辛(云洛歌身体)接过包子,心里暖暖的:“大娘,谢谢您,这是青菜钱,我买两把,再跟您买一斤土豆。” 他掏出钱,想递给老奶奶,却被老奶奶推了回来。
“不用不用,小伙子,你帮我看摊,这青菜和土豆我送你了!” 老奶奶笑着说,作者“爱吃茄子卷的黛妮”推荐阅读《当记者穿成顶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你这么好的孩子,不像电视里那些明星,摆架子,你是个实在人!”
“大娘,这不行,钱您一定得收下。” 苏辛(云洛歌身体)坚持把钱塞给老奶奶,又想起什么,问道,“大娘,我问您个事,您知道星辉科技吗?听说他们在咱们这后山有工厂?” 他想趁机打探线索,却没想到老奶奶的脸色突然变了。
“星辉科技?” 老奶奶的声音压低了,眼神也变得警惕,“小伙子,别问这个,那不是好东西,后山的工厂污染大得很,前几年有村民去闹,后来都不了了之了……你别多问,小心惹麻烦。” 说完,老奶奶就忙着收拾摊位,不再说话。
苏辛(云洛歌身体)心里一沉,看来星辉科技的问题比他想象的更严重,而且牵扯很深。他不再追问,默默帮老奶奶收拾好摊位,提着青菜和土豆,朝着老粮店的方向走去。
另一边,云洛歌(苏辛身体)己经把整个集市逛了一圈。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个摊位的物资价格、人流量、顾客偏好——这是他在娱乐圈养成的习惯,无论做什么,都要先做数据分析。他发现,集市里的物资大多集中在农产品和日用品,儿童玩具却很少,只有一两个摊位卖塑料玩具,价格贵还质量差,很多孩子围着看,却买不起。
“供需失衡,这是个机会。” 云洛歌(苏辛身体)低声自语,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早逝,小叔忙于工作,他没有过像样的玩具,只能对着镜子自己跟自己玩。那时他最想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风车,风一吹就转,能让他开心一整天。
他快步走到集市边缘的一个杂货铺,老板正趴在柜台上打盹。“老板,你这里有风车吗?就是那种纸做的,能转的。” 云洛歌(苏辛身体)敲了敲柜台。
老板抬起头,揉了揉眼睛:“风车?有是有,不过是存货,在仓库里,卖得不好,你要多少?”
“多少钱一个?我全要了。” 云洛歌(苏辛身体)说。
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小伙子,你没开玩笑吧?我这还有二十多个,一块五一个,全要的话算你三十块。”
云洛歌(苏辛身体)掏出钱,干脆利落地付了款:“麻烦您帮我拿出来,再给我一根绳子,我要挂起来卖。”
老板把风车拿出来,二十多个彩色的纸风车堆在一起,格外显眼。云洛歌(苏辛身体)找了个人流量大的路口,把风车用绳子串起来,挂在一根竹竿上,风一吹,风车呼呼地转,彩色的纸片在空中飞舞,瞬间吸引了一群孩子的注意。
“哇!风车!” 一个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指着风车,眼睛发亮。
“妈妈,我想要那个风车!” 另一个小女孩也摇着妈妈的胳膊,撒娇道。
云洛歌(苏辛身体)蹲下身,笑着对孩子们说:“小朋友,风车两块钱一个,不过要是你们能告诉我,后山的工厂平时都什么时候开工,我就一块钱卖给你们,好不好?” 他想趁机打探后山军事禁区和星辉科技的关系,孩子们的话往往最真实。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胆子大的小男孩说:“后山的工厂很少开工,不过有时候晚上会有卡车进去,声音很大!”
“对!我还看到过穿黑衣服的人在工厂门口站岗!” 另一个小女孩补充道。
云洛歌(苏辛身体)心里记下这些信息,笑着给每个孩子递了一个风车:“谢谢你们告诉哥哥,这些风车一块钱一个,拿好吧。”
孩子们的妈妈们也笑着付了钱,有的还多买了几个,说要给邻居家的孩子带。不到半个小时,二十多个风车就卖完了,云洛歌(苏辛身体)不仅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十块钱。他拿着钱,按照之前打听的信息,找到街口的王婶,用优惠的价格买了两双布鞋——王婶听说他是帮村里的老人买的,还特意送了他一双小布鞋,说可以给村里的孩子穿。
他又去老粮店买了两斤小米,老板听说他是来录综艺的,还额外送了他一小袋红豆。最后,他在集市角落的竹编摊位,找到了一个竹篮,摊主是个老匠人,听说他要装物资,特意选了一个结实又轻便的,还便宜了五块钱。
中午十一点半,云洛歌(苏辛身体)提着满满的物资,回到了集合点。张弛和李萌萌、林薇也陆续回来了,张弛手里只拿着一斤小米和一把青菜,一脸沮丧:“哎,太难了,买小米被坑了,买青菜又贵,布鞋根本没找到!” 李萌萌和林薇也只凑齐了青菜和红薯,布鞋和竹篮还没买到。
就在这时,苏辛(云洛歌身体)也回来了。他手里提着两把青菜、一斤土豆、两斤小米,还有一双布鞋和一个竹篮,虽然满头大汗,衣服上还沾了点泥土,却笑得很开心:“我买到了!大娘们都很照顾我,还便宜了不少。”
张弛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洛歌老师,你也太厉害了吧!我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布鞋,你在哪买的?”
“在街口的王婶那,她手工做的,又舒服又便宜。” 苏辛(云洛歌身体)笑着说,目光不自觉地看向云洛歌(苏辛身体),正好对上对方的眼神。
云洛歌(苏辛身体)看着他满头的汗,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递了过去:“擦擦汗吧,看你累的。” 他的语气很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刚才他在卖风车时,远远看到苏辛被一群人围着,虽然知道是善意的围观,却还是忍不住担心,怕他应付不来。
苏辛(云洛歌身体)接过纸巾,心里一暖,轻声说:“谢谢。你也卖得很顺利吧?我刚才看到你的风车卖得很快。”
“还行,只是抓住了供需缺口。” 云洛歌(苏辛身体)淡淡一笑,指了指他手里的物资,“你用真诚换来了便利,比我这商业化的方法更有效。”
“不是有效,是不一样。” 苏辛(云洛歌身体)摇摇头,认真地说,“你用策略解决了问题,我用沟通获得了帮助,其实都是在想办法完成任务。” 他顿了顿,想起刚才云洛歌的话,又补充道,“而且,记者的本质不是煽动情绪,是建立连接——和人连接,和真相连接。就像我帮大娘看摊,她不仅便宜卖给我物资,还告诉我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云洛歌(苏辛身体)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心里突然一动。他一首觉得,商业的本质是洞察需求、满足需求,却忽略了“连接”的重要性。苏辛用真诚建立起来的连接,比任何策略都更有力量,也更能触达人心。他看着眼前这个顶着自己脸的人,突然觉得,这个灵魂比他自己更适合这张脸——不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这份真诚,让这张脸有了温度。
“走吧,时间快到了,导演该催了。” 云洛歌(苏辛身体)率先转身,朝着面包车走去,手里的物资提得更稳了。
苏辛(云洛歌身体)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容。他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在从最初的被迫同盟,慢慢变成一种更深的理解和信任。也许,这场身体互换,不仅仅是一场意外,更是一次让他们看清彼此、也看清自己的机会。
面包车驶回桃源村的路上,张弛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赶集时的“悲惨经历”,李萌萌和林薇笑着安慰他,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苏辛和云洛歌依旧坐在最后排,隔着一个空位,却不再像早上那样沉默。他们偶尔会对视一眼,眼神里没有了最初的警惕和陌生,多了一丝认可和默契。
苏辛(云洛歌身体)偷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老奶奶塞给他的两个煮鸡蛋,他悄悄把布包递到云洛歌(苏辛身体)手里,小声说:“给你,补充体力,早上看你没顾上吃饭。”
云洛歌(苏辛身体)接过布包,感受着里面鸡蛋的温度,心里暖暖的。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把布包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口袋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WKJ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