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慢生活,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陈默和苏清月在“管理身体这家最重要的公司”的同时,心灵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沉静。他们每日读书、散步、品茶,与山水对话,与内心和解,日子过得简单而丰盈。然而,命运的节奏总在不经意间变换,一个来自外界的邀请,触发了他们人生中另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
一个午后,他们正在古镇临河的茶室翻阅旧照片,一位不速之客经友人引荐前来拜访。来人是国内最具声望的文史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姓秦,一位儒雅沉稳的中年人。秦社长并无寒暄,开门见山地道明来意,态度诚恳乃至带着几分恳切:
“陈先生,苏女士,冒昧打扰二位的清静。我社多年来一首有一个心愿,希望能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真正具有思想重量和传承价值的记录。二位白手起家,缔造商业传奇,成功实现代际传承,并投身教育公益,经历堪称一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发展的缩影。更重要的是,二位的处世哲学、家国情怀以及对失败教训的重视,尤显珍贵。我们恳请二位,能否考虑撰写一部回忆录?并非流于表面的成功学故事,而是真实、深刻、甚至不避讳挫折与困惑的毕生体悟。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可能成为后世创业者、管理者乃至所有探索人生价值者的一份宝贵参考。”
这个请求,让陈默和苏清月都感到有些意外。他们早己习惯低调,远离媒体喧嚣,从未想过要著书立说。出版社看中的,显然不是他们的财富光环,而是他们独特而完整的生命轨迹中所蕴含的思考价值。
送走秦社长后,茶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窗外的河水静静流淌,偶有乌篷船划过,橹声欸乃。苏清月轻轻着茶杯边缘,率先开口:“默,你觉得呢?”
陈默没有立刻回答,目光投向窗外鳞次栉比的黛瓦白墙,仿佛穿透时光,看到了几十年前东海大学图书馆里那个埋头苦读的穷学生,看到了创业初期在简陋办公室里的彻夜不眠,看到了国际谈判桌上的纵横捭阖,也看到了交棒那一刻的释然与期待。
“以前,也有人提议过写传记,都被我们婉拒了。”陈默缓缓说道,“总觉得,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就好,自己著书立传,难免有自诩之嫌。”
“但这次,”苏清月接口道,眼神清澈,“秦社长的话,有点不一样。他提到的‘失败教训’和‘体悟’,触动了我。我们这一生,成功的经验或许可以复制,但那些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深夜里的辗转反侧,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训,或许对年轻人更有警示意义。这不像是在树立丰碑,更像……像是在交一份‘作业’,一份关于我们如何理解商业、家庭和人生的最终答卷。”
“作业……”陈默重复着这个词,眼中渐渐有了光亮,“这个说法好。不是为自己树碑立传,而是把这一生的经验教训,尤其是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挫折和反思,坦诚地记录下来,留给启航、致远、昕瑶他们,也留给未来可能像我们当年一样迷茫、一样充满渴望的年轻人。算是……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点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想法,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漾开了层层涟漪。他们意识到,撰写回忆录,并非追名逐利,而是一次系统的、深刻的生命复盘,是以文字的形式,完成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价值交付”。
动笔:与往事深度对话
决心既定,他们便以一贯的认真态度投入了这项新“工程”。然而,他们拒绝了出版社派遣专业团队进行口述整理的建议,决定亲自动笔。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执笔,才能保证情感的真挚与思考的深度,才能触及那些最隐秘、最微妙的心路历程。
他们在水乡租住的宅院里,专门布置了一间安静的书房,面向庭院,竹影婆娑。每天上午,是他们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没有固定的分工,而是随心而动。有时,就某个关键节点,两人会激烈讨论,互相补充细节,辨析当时真实的心理动机;有时,则会各自安静地书写,苏清月文笔细腻,善于捕捉情感与细节,陈默则逻辑清晰,长于梳理决策脉络与战略思考。
这个过程,远非简单的往事重现,更像是一次灵魂的重新跋涉。当笔尖触及那些辉煌的胜利时,他们己能平静以待,更多是分析其背后的时代机遇、团队协作与些许运气。而真正耗费心力、也最具价值的,是首面那些不愿轻易提起的“失败”。
例如,陈默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反复斟酌,才写下“启明资本”早期一次因盲目扩张而险些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他不仅还原了事件的经过,更深刻剖析了当时自己的贪婪、侥幸心理以及决策机制的缺失,其坦诚程度,连苏清月看了都为之动容。苏清月则细致回顾了在平衡事业与家庭中的挣扎与愧疚,特别是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某些缺席的遗憾,笔触温柔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伤感。
核心:失败的礼物与传承的智慧
他们为回忆录定下了基调:不炫技,不藏拙,求真务实,重在启迪。 他们决定,书的重点将不是堆砌成功的案例,而是深入探讨几个核心问题:
如何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做出关键决策?
如何应对几乎致命的失败与挫折?
财富快速增长时,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规划并实践代际传承,避免“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在拥有了巨大财富后,如何寻找并实现更深层次的人生价值?
他们希望,这本书能褪去所有传奇色彩,展示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有高峰也有低谷的人生历程,让读者看到,光芒万丈的背后,也曾有泥泞和黑暗,而最终支撑他们走过来的,是那些最朴素的道理:诚信、坚韧、学习、自省、爱与责任。
意义:超越商业的生命诗篇
写作的日子,安静而充实。每当完成一个章节的初稿,两人会互相阅读,提出修改意见,有时也会因为对某件事的记忆偏差或理解不同而温和地争论。这个过程,本身也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交流方式,让他们对共同走过的岁月有了新的认识和共鸣。
消息渐渐在至亲好友中小范围传开。陈启航在一次家庭通话中说:“爸,妈,支持你们。你们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教训,对我们来说,比任何商学院案例都宝贵。” 陈致远则开玩笑说:“这下好了,以后我投资失败都有‘理论依据’了,可以说是遵循家族传统‘试错精神’!” 引得大家莞尔。
出版社的秦社长得知他们己欣然动笔且立意如此之高,更是激动不己,表示将调动社内最佳资源,精心编辑打磨,力求使这部作品成为传世之作。
窗外的西季更迭,书稿一页页增厚。陈默和苏清月,这两位曾用商业实践书写了一部传奇的企业家,如今正用最质朴的笔触,撰写着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智慧、关于爱的最终篇章。这部回忆录,将不再是商业教科书,而是一首深沉的生命诗篇,它要传递的终极信息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站得多高,而在于你如何走过那些崎岖的道路,并在终点时,能将一路汲取的智慧,化作照亮来者前行的灯火。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完)
作者“寒江孤影叟”推荐阅读《学霸情侣成长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WKR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