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合租后的第三天,苏清月就联系好了那位即将毕业的学姐。房子位于东海大学北门外的“学苑小区”,是一个老式的居民区,距离学校步行只需十分钟,环境相对安静。周六上午,陈默怀着几分忐忑和更多的好奇,与苏清月一同前去看房。
学姐领着他们走进一栋六层居民楼的三楼。打开门,是一个面积约六十平米的小套间。户型简单:进门是小客厅,左手边是厨房和卫生间,右手边并排两间卧室,尽头有个小小的阳台。房子有些年头了,墙皮有些地方微微泛黄,家具也是老式的,但收拾得异常干净整洁,阳光透过阳台的玻璃门洒进来,显得明亮而温馨。
“这房子是我和另一个同学合租的,住了两年,挺方便的。现在我们都毕业了,房东人很好,价格也实惠,一个月一千二,水电煤气自理。”学姐介绍道。
陈默快速心算了一下,AA制的话,每人每月六百,加上水电煤,大概七百左右。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几乎是他之前一个月的生活费),但尚在咬牙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他偷偷看了一眼苏清月,她正仔细地检查着厨房和卫生间的情况,表情认真。
“采光不错,也比较安静。”苏清月评价道,然后看向陈默,“你觉得呢?”
陈默点点头,他对住宿条件要求极低,干净、安静、有张书桌和一张床就足够了。这个房子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挺好的。”他简单回答。
“那就定这里吧。”苏清月做事干脆利落,当场就和学姐敲定了细节,预付了定金,约定下周学姐搬走后就可以入住。
离开小区,走在回学校的路上,陈默的心情复杂。既有对即将拥有独立学习和生活空间的期待,也有对这笔新增开支的压力感,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与苏清月即将开启一种全新相处模式的微妙紧张。
接下来的周末,两人开始分头准备。苏清月负责联系房东签正式合同、办理水电煤过户。陈默则用周末的时间,更加拼命地接了几个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是帮实验室整理数据和代课),预支了一部分报酬,又精打细算地规划着需要添置的物品。
他所有的行李,一个旧手提包和一个帆布书包就装下了。但合租意味着需要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他列了一个极简的清单:一床便宜的薄被(夏天用)、一个枕头、一套洗漱用品、一双拖鞋、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可以学习的台灯。至于炊具,他压根没想过,计划依旧在食堂解决吃饭问题。
搬家那天,是个晴朗的早晨。陈默的东西少得可怜,他自己一趟就拎完了。苏清月的东西则多了不少,除了书籍和衣物,还有一个小箱的文具、一个便携的小音响、一个装满常用药的小药箱,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瑜伽垫。李哲和赵凯热心肠地过来帮忙搬运行李,看到这“阵势”,赵凯偷偷对陈默挤眉弄眼,被陈默用眼神制止了。
当所有东西都搬进小屋,帮忙的同学离开后,房间里只剩下陈默和苏清月两人。空气瞬间变得有些安静,甚至带着一丝初次共处一室的尴尬。
两间卧室几乎一样大,苏清月主动选择了靠里侧的那间,把靠近客厅和门口的那间留给了陈默,理由是“你可能会更需要安静,里面更隔音一些”。这个体贴的细节让陈默心里一暖。
整理房间花了大半天时间。陈默的房间极其简单:铺好床,衣服挂进空荡荡的衣柜,书整齐地码在从客厅搬进来的一个旧书桌上,台灯放在桌角,就算安置完毕。苏清月的房间则显得更有生活气息:书籍分类摆放,床上铺着素雅的床单,桌上摆着一个小相框(里面是她的全家福)和一瓶绿植,窗台上还放着一小盆多肉。
整理完毕,两人站在客厅中间,看着这个从此将成为他们共同生活、学习据点的小空间,一种奇异的、共同创业般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公共区域的规则吗?”苏清月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依旧是商讨公事般的理性,“比如卫生轮流打扫,公共开支记账AA,还有作息时间相互尊重之类的。”
“好。”陈默非常赞同,清晰的规则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们当场简单约定:卫生间和客厅轮流每周打扫一次;水电煤网费用每月结算平摊;晚上十一点后尽量保持安静,不影响对方休息。
规则定下,气氛轻松了不少。看看时间,己是下午五点多,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
“晚上……怎么解决?”苏清月问道,“是出去吃,还是……试试自己做饭?”她看向那个小小的厨房,眼里带着一丝跃跃欲试的好奇。她家境优渥,从小到大几乎没进过厨房,但对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体验,有着本能的新鲜感。
陈默愣了一下。自己做饭?这对他来说更陌生。在老家,做饭是母亲的事;在学校,他一首吃食堂。他几乎从未想过自己动手烹饪。
“我……我不会做饭。”陈默老实承认,有些窘迫。
“我也不会。寒江孤影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苏清月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点挑战的意味,“不过,我们可以试试看?总比天天吃食堂有意思,也更省钱健康。”她再次提到了“省钱”,巧妙地顾及了陈默的感受。
这个提议,让陈默无法拒绝。尤其是“更省钱”这三个字,击中了他的软肋。而且,内心深处,他也对“和苏清月一起尝试做一件事”抱有隐秘的期待。
“那……需要买什么?”陈默问。
两人拿出纸笔,像规划一个项目一样,开始列采购清单。锅(需要一个炒锅和一个煮汤的锅)、碗筷、油盐酱醋、米、还有最简单的食材——西红柿、鸡蛋、青菜、挂面。目标明确:做一顿最基础的西红柿鸡蛋面。
他们一起去了小区附近的菜市场。这是陈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买菜”,看着琳琅满目的蔬菜和讨价还价的人群,他有些无所适从。苏清月则显得镇定许多,虽然也不太熟练,但她会仔细挑选看起来新鲜的西红柿,会询问价格,甚至尝试着和摊主砍价,那认真的模样让陈默觉得有些可爱。
采购完毕,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家”里,真正的挑战开始了。
厨房很小,两个人站进去就显得有些拥挤。面对一堆食材和崭新的炊具,两个学霸面面相觑,第一次感到手足无措。
“第一步……应该是煮水下面条?”苏清月不确定地说。
“好像……应该先洗菜切菜?”陈默凭着模糊的记忆猜测。
他们决定分工合作。陈默负责洗西红柿和青菜,苏清月负责打鸡蛋。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状况百出。陈默洗菜还算顺利,苏清月打鸡蛋时却差点把蛋壳掉进碗里,手忙脚乱地才用筷子挑出来。切西红柿时,陈默笨拙的刀法切出的西红柿块大小不一,苏清月在旁边看着首想笑,又怕伤他自尊,只好忍着。
锅烧热了,该倒油了。油倒多少?两人又争论起来。最后还是陈默凭着一点模糊的“油不宜过多”的记忆,倒了少量油。油热了,该先放什么?鸡蛋还是西红柿?又是一番讨论,决定按照“常规逻辑”,先炒鸡蛋。
鸡蛋液倒入热油,“刺啦”一声,吓得苏清月轻呼一声,往后躲了一步。陈默虽然也心里一紧,但还是壮着胆子用锅铲翻炒。结果鸡蛋炒得有点老,还粘了锅底。接着放入西红柿,又是一阵手忙脚乱的翻炒,酱油放多了,颜色有点深,盐放得也犹豫,尝了尝,好像淡了,又加了一点。
另一边,煮面条的水早就烧开了,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两人赶紧把挂面放进去,又担心煮过头,不停地用筷子搅动。小小的厨房里,热气蒸腾,弥漫着油烟和食物的香气,也充满了两人略显慌乱却又合作无间的身影。
终于,面条煮好了,西红柿鸡蛋卤也勉强成型。将面条捞进碗里,浇上卤汁,再烫上几根青菜。两碗热气腾腾、卖相虽然普通但诚意满满的西红柿鸡蛋面,端上了那张小小的客厅饭桌。
当两人面对面坐下,看着眼前这碗由他们亲手(尽管笨拙)制作出来的晚餐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奇妙的温馨感,充满了整个房间。窗外,华灯初上,夜幕降临,而这个小屋里,却亮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温暖的光。
“尝尝看?”陈默有些紧张地看着苏清月。
苏清月夹起一筷子面条,吹了吹气,小心地送入口中。咀嚼了几下,她的眼睛弯了起来:“嗯!味道还不错!就是鸡蛋有点老,酱油有点多。”
陈默自己也尝了一口,诚实地评价:“盐好像还是有点淡。”
两人相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一刻,所有的学术光环、所有的身份差异、所有的拘谨和尴尬,都在这一碗普普通通的面条面前,烟消云散。他们不再是物理系的天才和经济学院的学霸,只是两个第一次合作做饭、分享劳动成果的普通年轻人。
这顿饭,吃得格外香甜。他们一边吃,一边讨论着下次可以尝试做什么菜,需要改进哪些步骤,像讨论一道难解的数学题一样认真。饭桌上,不再是高深的经济模型或物理公式,而是充满了柴米油盐的平凡烟火气。
饭后,陈默主动承担了洗碗的任务。苏清月则擦干净了饭桌。当厨房恢复整洁,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晚自习时,一种安宁而充实的感觉,萦绕在心头。
陈默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橘黄色的灯光洒在书本上。他能听到隔壁房间苏清月轻轻敲击键盘的声音。这个小小的空间,不再只是一个栖身之所,它有了温度,有了生活的气息,有了共同创造的记忆。那第一缕升起的炊烟,不仅煮熟了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悄然点燃了一种介于友谊与爱情之间、温暖而朦胧的情感。
他知道,未来的合租生活还会有许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对这段未知旅程的期待。这个小小的“家”,将成为他们梦想起航的第一个港湾,见证他们的汗水、他们的成长,以及,或许还有更多即将发生的故事。
(第二十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WKR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